误区2:将他人帮助视为理所当然
在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幼教行业较之相对“平和”得多,同事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特别是在同一个班级,关系会显得格外密切。比之职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幼教人在相互交往中多了许多真诚、热情、融洽,于是,相互帮助成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习以为常的事。久而久之,帮忙帮成了习惯,不少人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别人帮她做这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还振振有辞道:“我让你帮忙是因为我信得过你。”
一个人若是对别人的帮助“理直气壮”地接受,不顾对方的感受,就会从最初“你对她的信任”转化为“她对你的厌恶”。因为你这样的行为不再是一种信任,而是对她的不尊重。其实,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生活琐事,有自己的安排,如果她们的时间都花在了帮助我们身上,她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又该如何呢?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与他人帮了你,你要表达谢意或同样帮助他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恩,哪怕是她帮你倒了一杯茶,因为别人没有帮助你的义务。如果,我们接受了他人的帮助,或请别人帮了忙,应该懂得以礼还礼,请对方吃个饭、喝个茶或者送个小礼物,真诚地说声“谢谢!”,不仅表达了你对她的尊重和感恩,还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陈真真和刘丽敏是小天才幼儿园同一个斑级的老师,关系十分要好。陈真真比刘丽敏晚来一年,加上年纪小,刘丽敏对她照顾有加。开始,陈真真对刘丽敏还心存感激,时间一久,她对刘丽敏的帮助也习以为常了,除了经常要刘丽敏帮忙做卫生、写教案外,还经常“吩咐”刘丽敏给她倒茶水。
刘丽敏是一个热心助人的人,她觉得陈真真刚从学校出来,而且年纪比自己小几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帮助陈真真能早日成长,成为自己的好搭档。当她发现自己的帮助不仅没让陈真真快速成长起来,反而事事依赖她时,刘丽敏渐渐对陈真真失去信心,续而产生不满,这种不满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而陈真真一点也没觉察出来。
终于,有一天放学后,陈真真又因为一件小事要刘丽敏“帮忙”,忍无可忍的刘丽敏气愤地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又不是你的保姆!”说完气乎乎地离去,留下了一脸愕然的陈真真不知如何是好。
陈真真和刘丽敏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不复以往的亲近,关系日渐紧张。园长知道后,找陈真真谈心,陈真真这才知道自己错了,她主动向刘丽敏诚恳地道歉,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起来,还积极主动配合协助刘丽敏的工作。陈真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刘丽敏,两人重归于好,将班级带得有声有色,还在2012年春季的“春雷行动”评比中获得了“优秀班级”的荣誉称号。
绕开误区
经常请他人帮忙,会占去对方的时间和精力,不仅给对方造成工作上的负担,还增加了对方的心理负担,最终会像陈真真和刘丽敏那样关系破裂,影响双方的工作,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榜样,幼教人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积极、努力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别人。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就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在幼教工作中,老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和配合至关重要。如果我们真的需要别人帮助,或者别人主动帮助我们时,我们应心怀感恩,记住这份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她的帮助。绕开这个误区,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同事间的帮助和友情,会让我们更加独立和坚强,让朋友、同事更加信赖我们,那么生活和工作也会如鱼得水一般欢畅。
心得感悟
我是一名90后幼教老师,因为在家里、学校里一直“享受”着家人、同学、老师的帮助,形成了把别人的帮助当成习惯的心理,陈真真的经历象一面镜子照在我的身上。我至今还在为自己当初的行为而自责,我想我应该勇敢向曾经的同班老师胡欣然老师诚恳地说声“对不起”,并感谢她的帮助——因为她,我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聪明屋双语幼儿园老师蔡云菲
P5-7
十年磨一剑,此书是厚积薄发而非偶然天成。字里行间尽能体会作者的真诚和智慧。幼教工作关乎民族未来,我们应该给予幼教老师们更多帮助和支持!
——刘静 (大百姓传媒集团影视导演)
愿本书能为将要毕业或者毕业初期的幼教老师更快更稳更好地走上幼教之路带来助力!福泽广大的孩子和家长!
——曾毅 (广东省西周少儿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早教论坛组织委员会华南分部负责人)
胡旺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际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幼教专业工作者展示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给予切合实际的解疑开悟。本书对提升幼教工作者职业素养,丰富幼教理论,推动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詹耀南 (2007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导演、电视剧《梅艳芳菲》导演)
得悉胡兄新书出版,感慨颇深。同为幼儿园的男阿姨,发现胡旺老师能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思考幼教人的成长,很受启发,相信这本书一定能真正帮助幼教人突破自我、快速成长。
——陈建云(山西省朔州市理想1+1幼儿园园长、朔州市迎宾国际幼儿园园长山西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
对胡旺老师早有所闻,虽然素未谋面,同为为幼教人,我非常关注他的“动向”。这位80后年轻幼教人,对幼教事业注入了他全部的爱心和热情,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业内知名幼教工作者心灵成长导师,这种负责敬业、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新一代幼教人学习,更值得我们老一代幼教人推崇。
我几乎有时间就会在网络看他的文章、言论、动态,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资料,了解他,感受他火热的内心,并且从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从他的创新之举中,倍感我们幼教事业的伟大、我们幼教人的精彩。
他是个认真、用心的教育工作者。我经常在浏览他的QQ空间、微博、新浪博客、公司网站时,发现他的信息更新得很快,而且做得很细致,从课程到流程,从活动到系统,思路、线路非常清晰,而且讲课现场非常壮观、感人。由此,可以看得出胡旺老师为每一堂课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他是用心在讲课,倾注了全部的感情,让听课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呼唤。
作为幼教人,我们的起点都不高,所有的成果都如行者一般经过了长途跋涉,穿过了风沙的洗礼。没有坚定的意志,是很难像胡旺老师这样十几年如一日般一路走过来的。他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将我们的幼教事业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我们的家长送去安心、放心,同时也为推动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在我从事幼教二十多年间,走遍世界各地,为幼儿园的校长及老师提供各种服务,于1994年成立蔡伟忠老师教研室,研究各种最有效的幼儿教育方法,同时开始在国内提供相关的服务。在此过程中接触老、中、青三代幼教人,胡旺老师虽未谋面,却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他的执着,不怕苦,靠着自己的个人奋斗,沉淀出的优雅气质等,都是令我钦佩、令我称赞的。在幼教领域需要多一些他这样从基层发出的声音,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幼教人能加入到他的行列中来,那么,就不会有暴力教学事件发生了,我们的孩子就能得到更健康的成长,更有效的启智教育。
每一个人孩子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给父母和亲人带来快乐的天使。他们受到伤害就如同让家庭失去了阳光,从此失去欢乐,并且这种伤痛将延伸到他们的未来。因此,作为幼教人自我心灵修养及职业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时下,不仅是学校,整个幼教行业都忽视了这项教育,针对幼儿教师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教学技巧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师也是人,也有情绪,我们不能因为她是教师,她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这是不现实的。教师职业也跟其他所有的职业一样,需要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需要自我心灵修养和职业素养指导。
胡旺老师无疑在国内填补了这一项空缺,为完善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起来了推动作用。当胡旺老师通过电话联系到我,并邀请我写推荐序时,我非常高兴,我希望有一天能与胡旺老师就幼教工作者职业素养提升方面进行深度交流,我想我们肯定有很多能达到共识的观点。
在此希望胡旺老师继续努力发掘、开发出更多实用的方法帮助学校、老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取得更大、更多的进展,为天使托起明天的太阳。毕竟大学的专家擅长的是理论,而幼儿园更需要的是方法。
蔡伟忠,美籍幼儿教育专家,1983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研究,例如教育环境设计、学具设备研发及师资培训,通过再深造,取得博士及游戏治疗的专业。他本人多次获邀请出席世界幼儿教育联合会OMEP、国际陈鹤琴研究学会等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发表讲话。著作有《主题探索课程》、《空间、孩子、教育》、《现代化幼儿园环境与配置》、《跳出传统思维的教研》、《唠叨以外的教育法》、《点点灯光》、《幼儿园个性化教育课程》等。
《绕开成长路上的55个误区》是胡旺从事幼教工作十几年的心得总结。《绕开成长路上的55个误区》共分为四个部分,通过第一部分——绕开“为人”的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幼教人在工作中能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第二部分——绕开“处世”的误区,希望能帮助幼教人改变一些错误的做人做事态度;通过第三部分——绕开“交友”的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幼教人重新重视与朋友交往的一些错误细节;通过第四部分——绕开“工作”的误区,希望能够帮助幼教人重新认识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并能在工作中拥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热爱及一个快乐。
胡旺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际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幼教专业工作者展示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给予切合实际的解疑开悟。《绕开成长路上的55个误区》对提升幼教工作者职业素养,丰富幼教理论,推动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