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边走边读(书人书语)
分类
作者 闵惠泉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边走边读》,不是在写一本旅游札记,而是想表达一种人生与书相伴的状态。

“道路——而非著作”,说得真好!闵惠泉的《边走边读》,亦是受大师的启发,虽有东施效颦、狗尾续貂之嫌,有心传递的却是这样一种心态。热心和好奇的读者,或许能从这本小书中看见一个在大学圈里混迹了多年的教书入、读书人、出版人,闲时读书,因感有得的书人小语和一点思考。

内容推荐

《边走边读(书人书语)》为作者闵惠泉几十年来读书、教书、做书、写书的结晶体会,收录了作者二十年来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书评、读书笔记三十余篇,主要涉及文史和新闻传播两个领域。所评之书,既有经典著作,例如《列宁全集》第43、52卷,也有热门读物,例如《中国民族性》、《第二曲线》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涉猎之广、思考之勤。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进步了吗?

 ——读《中国民族性》(一)随想

民族性格的自我确证

 ——《中国民族性》(二)评介

诺贝尔奖:一个世纪的走向

 ——《诺贝尔奖获奖者全书》读后

聆听大师之言

 ——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札记

走向成功的心路

 ——读《漫话蔡志忠》

交往的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读后

面对变化的挑战

 ——读《第二曲线》

人的色彩与理论的色彩

 ——读《苏菲的世界》随想

男人的逻辑与女人的逻辑

 ——乔斯坦·贾德《虚伪的生命》解读

生存中的游戏与游戏中的生存

 ——读解《纸牌的秘密》

女性的崛起

 ——读《女性大趋势》漫笔

纸币上的人物

 ——《国际货币》览后

在“孤岛”上邂逅霍金

 ——读《霍金讲演录》札记

感悟心灵之旅

 ——《走进神圣》后记

智慧的职业与智慧的流向

 ——读《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随想

时代变迁与科学家的风格

 ——读汤浅光朝《科学文化史年表》札记

济助文明之不足保持文化于不坠

 ——读南怀瑾《老子他说》断想

庄子的语言艺术

 ——从传播的角度看《庄子》

追求大智慧解读大智慧

 ——崔岱远《看罢西游不成精》(代序)

诺瓦里纳在说什么?

 ——读《倒数第二个人》管见

列宁晚年的两种痛苦

 ——读新版《列宁全集》第43、52卷札记

我们都在见证历史

 ——《媒介事件》中文版序

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谱系

 ——写在《国际关系与语言文化》出版之际

电视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读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

后读书时代的来临

 ——读书史刍议

塑造阅读未来的两种力量

 ——《阅读的历史》等书读后

亦近亦远:数字化媒介时代中的新地理

 ——《传媒、现代性和科技:“新”的地理学》读后

网络化时代与传统媒介生存

 ——《即将消亡的电视》序三

另类传播学术语

 ——读莫里斯·列维《传播学的100个术语》札记

传通与无法传通

 ——读多米尼克·吴尔敦《信息不等于传播》

“宣传”是邪恶的吗?

 ——爱德华·L. 伯内斯《宣传》读后

沉静的眼平和的心

 ——《科技文明》后记

后记 读书不易

试读章节

我们进步了吗?

——读《中国民族性》(一)随想

每当年末岁首或者一个时代与世纪之交,当历史旧的一页就要合上、新的一页即将掀开之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心态总是十分奇特和复杂的。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思着自己的得失功过、满足和缺憾、值得发扬光大的以及需要否定和抛弃的。孰优孰劣?何去何从?总之这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结。

然而,这种思考不论触及哪个方面,常常伴随着情感与理智上的痛楚。因为只要勇敢地正视自己,除了会看到引以为荣的进步、成功,看到自己的真、善、美,也会发现某些失败、病态,自己羞于人知的假、丑、恶。不过最为痛楚的,莫过于自己或他人触动了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根”这样一类东西,这也许是人性的弱点。

什么是属于“根”的?这就是诸如本性、祖宗、传统文化、民族性一类的问题。议论它的优劣、长短,是十分不易的。比如,对“根”的问题一片赞扬、言过其实,难免使人昏昏然,自以为是、不求进取;如果批评得尖刻或过火,也会令人无地自容、自卑自贱,精神由忧而衰直至信念皆无。反之,如果批评得不够、无关痛痒,又会使人不以为然、不为所动,认为这是吹毛求疵。由此可见,如何对待“根”这一类问题,除了有个立场、观点的问题之外,也有方式、方法、时机以及心理承受等方面的问题。

沙莲香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性》(一),涉及的就是一个中国“根”的问题。作者立意高远,试图捕捉到中国人灵魂中、民族性中富有光彩的东西,扬弃那些阴影和流弊,以振奋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当之无愧地自立于今日世界民族之林。作者的这种志趣是令人赞叹的。

这本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史料比较翔实。作者积几年的心血,翻阅了大量的中外书刊,把历史上一百多年来有关研究中国人的主要著作及其主要观点,筛选编制成册,全书包括了71位中外学者或著名人士的500多个主要观点,信息量大、内涵十分丰富,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颇有价值的书。其二是易于明辨和对比。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国的民族性问题,既由中国人自己剖析、自己讲,同时也听听异域的外国人以及海外同胞们的意见。两相对照,这对人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和反省自己的民族性,无疑是提供了一面可以借鉴的镜子。

当然,书中的那些看法有褒有贬,有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有的失之偏颇、流于肤浅,甚至个别言论也有点恶语伤人。但是总的来说,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中外人士对中国人、中国民族性研究的历史面目,留下了他们思索的印迹。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又处在时代转折与世纪交替之际,要做的事、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了。中国要在下一个世纪腾飞、发达起来,需要诸多因素的准备。经济以及科技教育等国力上的准备自不待言,而不容忽视的是民族精神与心理的准备。这就包括要弘扬中国民族性中好的东西,摒弃其糟粕和流弊。究竟什么是中国民族性中值得褒的,需要弘扬的,属于真、善、美的东西?什么是应该贬的,要改变或抛弃的,属于假、丑、恶的?这尤为复杂,需要下一番研究鉴别功夫。

《中国民族性》这本书,我翻阅了两遍,感触很多。但最为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关于中国民族性的优劣、长短之见。我觉得可以把国内外人士关于中国民族性的议论大体分为三类:褒的、贬的和中性的。说大体,是因为这三类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和确定,有时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甚至完全相悖。不过通览全书,除了少数的议论比较偏激或不太典型外,许多又都是中外人士所见略同的“共识”,这恰恰是耐人寻味的。

我做了个粗略的统计,属于褒的大体有六个方面,依次如下:占第一位的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忍勤奋的品格,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位是酷爱和平,不好战,没有排斥精神。第三位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中国人的灵巧。中国人具有很好的理解、综合、记忆与明辨能力。第四位是中国人的诚实、谦让,富有正义感、尊重师长等美德。第五位是中国人的节俭。第六位是适应力。

属于贬的大体有十个方面,依次如下:占第一位的是中国人的内聚力较差。这表现为精神不团结、不善于或不够很好地协作,常常发生内耗、窝里斗,人们心中往往装有“一身之我”而无“一群之我”。第二位是知足常乐、因循守旧,进取精神不足。第三位是爱面子、虚浮。如果面子受到伤害,不仅会消极地不予合作,甚至会积极地报复。第四位是性格比较软弱、缺少阳刚之气。虽有耐性之美德,但又带有顺从、奴性的味道。第五位是思想与行动不求准确,凡事“差不多”、模糊笼统,缺乏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实证精神。第六位是由于几千年的专制、人治,缺乏法治观念与社会公正。第七位是不尚自由,不赞赏个人的主动性。第八位是缺少毅力,无坚定信心,精神转换快,易走极端。做事常常虎头蛇尾,三分钟热气。第九位是知识不足、愚昧、迷信。第十位是好古而忽今,轻视未来和青年。因此在敬老的同时是“教人变老”。

P1-3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边走边读》,不是在写一本旅游札记,而是想表达一种人生与书相伴的状态。

依笔者之见,人自幼儿蹒跚学步,到老态龙钟拄杖而行,活着的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可以行走的状态,这一般也是可以读书的状态。那人的一生可以读多少书?从理论上讲,百年人生,假如一天读一本,上限是36500本。如果降低标准,三天读一本,恰好是万卷。

我身边令人钦佩的、有学问的朋友众多,究竟哪一位读书过了万卷,还真没有仔细查证过。我问过一位“发小”、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读书不少,但坦言肯定没有过万。

其实,“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个最大的、无以复加的数,“读万卷书”有点像说“万福”喊“万岁”一样,都是极言其多、其甚,希望追求个体在有限生命与有限阅读中的极致罢了。

所以,倘若真有人读了万卷,也要看怎么个读法?不过一般来说读书多了,读好书多了,就会有新的、更高的格调与眼光,也会有对书的敬畏却一定不假。

清代编撰《四库全书》的大学者纪晓岚,他老人家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但自知能写出古人、前人之所未言的高论,实在是太难。纪先生本着“人已言之,己不欲言”原则,有生之年只以一部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示人。显然,大师属于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知识创新”的模范。时下著作等身者,动辄码字百万、千万,可若纸上的他人语言、他人文字、他人思想可以自我“标红”或“逃逸”,那剩下的文字还能不能看?还有多少?这真不好说。

看来即便有读书的数量指标,能真正读到好书、能有时间就去读书、能读懂他人的书,能写点读书笔记,进而再“著书立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记得在大学的课堂上听老师讲海德格尔,说他的全集洋洋几十卷。海德格尔的书我一直喜欢读,他的《存在与时间》有时就放在枕边,海氏的思想和言论常常令人警醒。惭愧的是学识有限,他的书一直读得似懂非懂。

海德格尔晚年对自己的著作写有一句题记:“道路——而非著作”(Wege-nicht werke)。初次听到这个说法,多少有些诧异,都写了几十卷了,怎么还不是著作呢?可转念一想,即便写了十卷、几十卷、上百卷,不正是著述者一路走来思考的成果与标记吗?我们不是可以和他一起,见证一个思想家、一个追问者,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与思考的志趣和轨迹吗?

“道路——而非著作”,说得真好!拙作《边走边读》,亦是受大师的启发,虽有东施效颦、狗尾续貂之嫌,有心传递的却是这样一种心态。热心和好奇的读者,或许能从这本小书中看见一个在大学圈里混迹了多年的教书入、读书人、出版人,闲时读书,因感有得的书人小语和一点思考。

后记

后记 读书不易

真正动了将这些年“东翻西看”的读书小语结集出版的心思,还是最近的事。人有时真的需要自我总结和自我鼓励一下,尤其是尚须不断进取的吾辈。

笔者自知才疏学浅,家人也不依不饶,不时在耳边说:你也就是学界与教授中的“混混”。尽管心里还不太服气,可是与前辈和后学相比,的确在“先天不足”与“营养不良”之列。因此,即便在几乎人人敢于写书、出书的当下,也自知斤两,不敢轻易动笔。

笔者算是出自书香之家,对读书耳濡目染、对真正的读书人历来十分敬重,也喜欢闻书卷的芳香。但是,在我的人生中,小学基本上是读课本、做作业、看小人书、读主席语录;中学阶段恰逢“文革”,基本没上学,也基本没读书;十六岁后“上山下乡”去内蒙古兵团,基本上是成天干活、偶尔读报,也鲜有什么书可读。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无法体会,没有书读和不让读书的滋味?读书不易,一次团部来人下到连队进行图书展卖,战友们蜂拥而上,相当地兴奋。记不得当时带来些什么书,买了什么书。不过,一位老军医说的:一本书里只要有一句受用的话,就没白买、没白读,却被我牢牢地记在心里。

上大学开始恶补,如饥似渴地读书,读马列、读经典、读哲学。读书不易,现在回过头看,受到消化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许多书并没有读懂。工作后在大学几十年,边教书、边读书,后来又做起出版人开始编辑图书。虽然没有统计过这大半辈子究竟读了多少书,这十几年编了多少书,“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毛病并没有改多少。不过,在理解读书不易的基础上,又加深了对写好书、做好书不易的感受。

真正动了心思将读过的书写出书评小语,还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在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处于“反思”的阶段,我也被沙莲香教授主编的《中国民族性》一书所激动,将写好的《读(中国民族性)随想》寄到光明日报社的《博览群书》。没想到竟被主编韩嗣仪先生发了,笔者受到莫大的鼓舞,接下来每年都写书评文字,写了十几篇,有几篇甚至被放到了刊首,还有一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真是受宠若惊。

没人交代读书的任务,没人约稿写书评。读书是凭兴趣,写读后感、写书评也是凭兴趣,这种东翻西看、有感而发、信笔由缰、不吐不快的读书与写作状态倒也自得其乐。

这里结集的三十多篇文章,涉及文史与新闻传播两大类,时间跨度最长的超过二十年。其中除两篇外,全部在报刊上发表过。笔者这次只对个别的文章题目、个别的文字作些修改,力求保持当时的原汁原味。之所以敢于拿出来结集出版,是觉得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读点书,能读懂别人写的书,也在读书不易之列。或许一路走来的读书轨迹,书中涉及的话题和议论,可能并没有完全失去在当下的意义。一家之言,一管之见,但愿能留给热心的读者一点有益的启示与想象的空间。

文章确实是改出来的,也是在被他人点拨、批评中受益和提升的。近些年来为出版社的书写了几篇书评小语,往往给同事和朋友们看看、请诸位提提意见。钊祥公、阿东等老友赐教颇多,后生可畏的新秀赵赵、唯梁等也多有谏言。其中唯阿东兄和吾家小儿最不客气,着实有被“大批判”的感觉。但他们都让我头脑清醒,深知这些文字还差得很远呢!谢谢各位了!老朽再努把力,前面多少还有一段路要走。

当然,小书的出版还要感谢蔡翔社长与王进总编辑的大力支持,感谢李唯梁编辑十分认真负责的编校工作,特别需要一提的是,王进总编辑还拨冗校阅了一遍,为小书添色不少;而他发现的诸多编校问题着实让我直冒冷汗。晓霞工作室的张静,泰博瑞国际文化传媒公司的李莹、郭红兵为小书的设计排版修改不厌其烦,亦当道谢。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的封面初稿设计完成后,我到著名装帧设计家宁成春先生府上求教。经先生亲自点拨、修改,顿时觉得有了新意。我常常感慨,大家和一般人的区别在哪?其实往往是那一两点,而恰恰这一两点,就见功力、就出彩、就上层次,也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

闵惠泉2013年12月16日

写于中传大书吧咖啡楼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