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异国风情--换个角度看世界风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夏颖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环球时报》近两年来“异国风情”版的震撼力作精选!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欣然为本套丛书作序!亲临一线的驻外记者以独特的观察视角看世界风景;个性化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个世界的崭新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世界各国鲜为人知的奇风异俗、人文特色。

内容推荐

《异国风情——换个角度看世界风景》简介:这里汇集的是《环球时报》“异国风情”版2005-2007年发表的文章中精选出的佳作。既包括读者耳熟能详的名胜景点,又展现出世界各国的奇风异俗、人文特色。与众多写“异国风情”的书不同的是,本书作者皆是亲临一线的驻外记者。他们通过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个性化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个世界的崭新角度。

目录

序 言

·都市风情篇·

在卡萨布兰卡,浪漫一把

情人节去巴黎爱墙

印度有四座彩色城市

走进纽约裸体餐馆

牛顿苹果树——剑桥人的骄傲

漫画墙,布鲁塞尔一景

走迷宫在欧洲很流行

童话城堡像只忧郁天鹅

西伯利亚人爱洗冰桑拿

上厕所要说去化妆室

法国男人爱穿花袜子

但丁故居藏着《神曲》手稿

66号公路载着美国梦

涅瓦大街上名人扎堆

意大利古城偏爱朱丽叶

东大门:韩国的购物天堂

爱丁堡:哈利·波特的“老家”

苍蝇影响澳大利亚文化

金色大厅鲜花来自意大利小镇

英国餐馆很少有包间

日本情人节流行女士送礼

李小龙和儿子葬在一起

《达·芬奇密码》火了英国教堂

吃巴黎鸭子要排号

美国小镇名叫地狱

高个子荷兰人有苦有乐

到惠灵顿小心被风刮倒

·热气球篇·

三千名流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印度泰姬陵一大一小

成吉思汗墓可能在伊塞克湖底

“洗澡”一词来自英国古城

亚马孙丛林夜寻鳄鱼

钻进马来西亚燕窝山洞

太阳海岸,007的诞生地

土耳其地下城建了20层

唐僧住过巴基斯坦古城

非洲蚂蚁山有看头

拉合尔古堡见证泰姬爱情

王尔德墓碑印满唇印

在英国王宫“找鬼”

泪泉,留住普希金的爱

沙漠里的滑雪场,开张:

日甘斯克,全球最冷的小村

鹰巢,希特勒的世外桃源

随大侦探波罗游尼罗河

复活节岛崇拜“鸟人”

弯曲房子让波兰人骄傲

大西洋小岛,拿破仑葬身地

法国有个裸体小岛

古罗马长城难比八达岭

日本有个柯南小城

猫鼠“瓜分”印度洋岛屿

四个城镇争当世界最北

最东最西城竟是近邻

最南城市树木向北斜

·入乡问俗篇·

埃及女子抽水烟

德国有个巫婆城

衣服上印着爱和恨

黑天使很有亲和力

马赛人害怕照相折寿

结婚捉迷藏,一闹几个月

印度人喝水不沾唇

埃及春节世界最古老

恐怖湖直径只有30米

尼泊尔人敢骑醉马

在墨西哥别提哥伦布

瓦努阿图人,“蹦极”的鼻祖

埃及骆驼也抽烟

毛利人脸上刺“名片”

阿根廷人买枕头也贷款

越南十二生肖有猫

尼泊尔人一年四季不穿袜子

马赛人以拔门牙为美

多哥人把葬礼办得像狂欢

野猪,日本人眼里的猛兽

蒙古百姓不惦记存钱

木乃伊,与活人住一起

韩国人送排骨很有面子

韩国人信奉“身土不二”

法国人姓什么的都有

猫头鹰:日本人的福鸟

土库曼斯坦人坐飞机赶集

越南有三大“苗条”

哥伦比亚一年选美400次

印尼山民住在“船”里

非洲人头上有风景

马拉维人把白蚁当肉吃

用阿塞拜疆石油洗个澡

拍婚纱照,在欧洲不吉利

非洲人爱穿蓝婚纱

哪里的圣诞老人最正宗

·他乡人生篇·

孟买5000人专替主妇送午饭

探戈演员生活并不美

霍梅尼墓夜晚收容流浪者

斯威士兰少女芦苇节狂舞

墨西哥人卖菜像表演

塞维利亚,许多姑娘叫卡门

老挝流行上门女婿

印度小贩零钱留下当下费

巴西小贩堵车时最高兴

金字塔下小贩很会套近乎

法国小贩看重信誉

纽约小贩:不慌不忙做生意

埃及有群卖水人

印度小城住了5000寡妇

蒙古有群“街头电话人”

住在地下的澳大利亚人

象棋镇棋艺定终身

·洋特产篇·

韩国人交朋友喝“炸弹酒”

埃及人把屎壳郎当护身符

缅甸人自制防晒霜

好莱坞大片火了非洲宝石

韩国宫廷菜要吃两小时

修女啤酒,希特勒抢着喝

在黎巴嫩吃生羊肉

树上长出大“面包”

到卢瓦尔河谷品葡萄美酒

钻石街,交易神秘进行

格拉斯,全球最香的小城

非洲有种树能“喝”

印度抛饼和华人有关

神户牛,经常喝啤酒

瑞典木马决不降价卖

德国小矮人,家家院里都有

秘鲁驼羊毛,贵如黄金

加纳特型棺材很花哨

日本井盖五花八门

瓦努阿图猪牙能当钱

“豆腐石头”成马耳他国宝

非洲薄荷茶要连敬三杯

洋葱村人幸福得“掉眼泪”

试读章节

涅瓦大街上名人扎堆

徐 励

涅瓦大街是俄罗斯名城圣彼得堡最主要的街道。果戈里在著名短篇小说《涅瓦大街》中曾写道:“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对于圣彼得堡来说,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这条街道流光溢彩,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种游乐气氛便扑面而来。”

两百年不变的老街

深秋的俄罗斯,记者驱车700多公里,从莫斯科沿公路直奔“北方威尼斯”——圣彼得堡。车窗外,辽阔的原野、绵延的森林、河流与湖泊纵横、天空宽广而低沉,厚重的云彩似乎伸手可及,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沉湎于诗情画意的俄罗斯风情中。  车子一进城区,映入眼帘的景象着实令人吃惊不小,记者仿佛不是进了现实中的世界名都,而是闯进了“古城遗址”。雄伟而古老的建筑、生动而又斑驳的雕像、灰暗中透射着黯淡的古铜色调、青色的石头路面等无一不令人感慨。只有街上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才让人有一种现实生活的感受。

涅瓦大街建于1710年,全长超过4公里,宽25至60米,从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横贯莫依卡河、格利巴耶多夫运河及喷泉河。这条街道最早是造船工业运送材料的必经通道,如今是圣彼得堡市民和国外观光客最喜爱的历史老街。

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著名农奴画家瓦西里·谢苗诺维奇·萨多夫尼科夫画了一幅涅瓦大街的全景画,名为《萨多夫尼科夫全景画》。此画一出世便成为风靡一时的艺术珍品,彼得堡人竞相购买。1836年,俄罗斯文学巨匠果戈里还特地买了幅《萨多夫尼科夫全景画》送给母亲。近来,俄罗斯研究人员仔细将这幅画上的涅瓦大街与今天的涅瓦大街相对照,结果发现,画中的这段涅瓦大街在近200年中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普希金从这里走向决斗场

“奥涅金身穿晨衣,头顶玻利瓦尔帽,来到街心花园,漫步在旷野中,直至响起午饭的钟声……”

这是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一段诗句,讲的正是涅瓦大街。据史料记载,1820年,涅瓦大街曾种有一片椴树林,是普希金青年时代钟爱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普希金当年与父母住在离涅瓦大街不远处的喷泉河岸185号。普希金喜欢散步,他常常一个人徒步从家中来到涅瓦大街的椴树林,再从椴树林走到阿尼奇辩夫桥,即著名的驯马桥。在普希金这部名著中,主人公奥捏金就是在这条线路上游手好闲地溜达。

涅瓦大街上还有两处房舍与普希金有关,一个是涅瓦大街15号,另一个是涅瓦大街18号。15号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提到的餐馆,18号则是“沃尔夫与别兰热”两兄弟甜食店。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在这家甜食店喝完咖啡后,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的。我们也在小店里品尝了普希金最爱的黑咖啡,其味既香又苦,不禁令人联想到诗人决斗前苦涩的心情。如今,这间咖啡馆已成为怀念诗人的好去处。

名人故居汇聚于此

从驯马桥往涅瓦河方向前行不多远,是著名的喀山教堂。这座以罗马圣彼得教堂为设计蓝本的石造教堂于1801年破土动工,历时10年建成,里面供奉着俄罗斯军队的守护神——喀山圣母。1812年战胜拿破仑的俄罗斯元帅库图佐夫的遗骨就安放在教堂内。在喀山教堂的对面可望见复活教堂,民间称之为滴血教堂,是专为亚历山大二世建造的。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人们为了怀念这位仁慈的君王,将建造的教堂命名为滴血教堂。  距驯马桥不远,是一座市内小公园,园内矗立着叶卡捷琳娜女王的全身像。女王手持权杖,目视前方,仪态威严,裙摆的下方围聚着昔日宠臣。有趣的是,这位显赫一时的女王并非俄国人,而是从德国嫁过来的媳妇。在雕像的身后是造型优美的亚历山大戏院,又名普希金戏院。1836年4月1日,果戈里的喜剧《钦差大臣》在此首映,而该剧的情节正是普希金向果戈里提供的。

走在涅瓦大街上,就像进入了历史的画卷,没有哪座建筑少于百年历史,没有哪个楼房里不藏着动人的故事。不经意间,你就会经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穆索尔格斯基、沙利亚平等人的故居或庄园,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感受到文学家们当年的文思激越和诗人最后的激情与浪漫。

P34-36

序言

唐朝诗人、画家王维曾说,国画之功夫在于“丈山尺树,寸马分人”,意思是描绘大物体要用大手笔,描绘精细事物要施墨确当。这和观察与状写天下事和各色人等是一个道理。

天下人事繁杂,单靠自己难以看全看齐。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媒体看世界。我因工作关系到过世界190多个国家中的170多个,但大多是“坐车观花”而已,能不断了解这些国家,也要感谢记者们的报道。在生活节奏快、信息密度大的21世纪,尤其需要依靠媒体的深入报道去把握时代精神,增进与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环球时报》系列丛书”汇集了2005年至2006年《环球时报》所载的精彩文章。丛书中,作者们以独具匠心的论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也不缺少麻烦的世界,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既身在山中,又力争适度超脱。

丛书注重把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例如在“大国心路”系列文章中,专家们就大国关系和热点话题,从现象到本质娓娓道来,有许多引人入胜之处,能给读者以诸多宏观启迪。

丛书讲求实际,内容和文字都较纯朴。在“巅峰人物”和“异国风情”中,作者们以亲身经历,通过独特的视角,在黎民生活和风土人情等微观层面上,为我们勾勒生动活泼的现实,读来真切感人。

丛书不尚浮华,而求新颖,实属难得。在“小故事大人生”系列中,鲜有官话套话,但常常寓意深刻,读来轻松愉快,又令人回味无穷。

丛书中“往事千年”系列史料丰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对历史上“美国威胁论”和沙尘暴肆虐的介绍,使人感到新奇又觉似曾相识,有很好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效果。

我阅读报刊50载的感悟是,新闻没有国界,但记者是有祖国、有良知的。

目前,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小康大道,建和谐社会,新闻工作也要为此服务。我们注重形象,要注重实事。我们走自己和平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对内力争“又好又快”,对外力求互利共赢,不在乎“中国威胁”之类的闲言碎语,也不必认可别人诚恳或不诚恳地夸中国“崛起”。本套丛书有不少文章在这方面有独到见解。

这是融知识性、史料性、理论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丛书。相信读者会开卷有益,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民,开拓视野,丰富自己。

李肇星

2007年9月5日于京西宾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