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梦》作者郑一谋人生经历丰富,又亲身经历家族衰落后的艰苦生活,加上其丰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这样一部很有意义的家族兴衰长篇纪实小说。在整部作品中,有历史背景下福州的城市发展印迹也有浓浓的乡土人情世故;有同仇敌忾的民族大义也有恩义如山的真实情感;有儒家文化的治家传承也有自力更生的创新顺应……书中大部分的内容忠实于历史,希望能为广大的读者多提供一个了解历史、了解福州的文学平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一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郑一谋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年一梦》作者郑一谋人生经历丰富,又亲身经历家族衰落后的艰苦生活,加上其丰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经验,写出了这样一部很有意义的家族兴衰长篇纪实小说。在整部作品中,有历史背景下福州的城市发展印迹也有浓浓的乡土人情世故;有同仇敌忾的民族大义也有恩义如山的真实情感;有儒家文化的治家传承也有自力更生的创新顺应……书中大部分的内容忠实于历史,希望能为广大的读者多提供一个了解历史、了解福州的文学平台。 内容推荐 《百年一梦》是郑一谋先生为郑氏家族所作的长篇纪实小说。《百年一梦》以章回小说的形式,将家族的兴衰放在中国现当代历史大背景下进行演译,以家族代表人物郑鼎明为原型,以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为小说素材,以郑氏家族兴衰史来拆射中国现当代史的起伏跌荡。 目录 引子 第一回 女刺客枪袭日领馆 郑鼎明力闯鬼门关 第二回 旧地重临姨娘泪洒梅花道 新官上任二少欣赴白湖区 第三回 抗凶顽奇冤沉血海 救苦主亡命走他乡 第四回 万安四少喜生龙凤胎 端午龙船争斗南北港 第五回 设赌局操纵龙舟赛 挑武斗嫁祸锦江村 第六回 止械斗郑区长无辜丢乌纱 救四少唐玉梅勇敢赴镜桥 第七回 高湖开巴场城乡疯狂押花会 鸡笼拎四少民众愤怒拆赌场 第八回 日狂轰万安船沉马尾 心交瘁老太驾返瑶池 第九回 设圈套郑鼎生再落陷阱 振家声二三房互让分杯 第十回 义士救离阎罗殿 日寇入侵福州城 第十一回 为救亡寒光战斗沦陷地 伸正义父子落难思儿亭 第十二回 郑区长再陷图圄生事端 万安楼带头减租引矛盾 第十三回 盘龙院地仓遭天火 平山堂粮库遇奇兵 第十四回 梁岳兴水上劫枪捐生命 蒋中正机场遣将保八闽 第十五回 死囚待公判无望回生起死 苦主吐真情且看峰回路转 第十六回 张铁生平反昭雪魂归战坂 郑鼎明追思往事梦断锦江 附录 郑鼎明先生诗词 虚实结合文采斐然——《百年一梦》读后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女刺客枪袭日领馆 郑鼎明力闯鬼门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仓前山的晚秋,华灯初上,天凉如水,寒意渐浓。万国俱乐部、麦园、梅坞、观音井沿街的快活林西餐厅、皇宫大酒家、协春洋衣店、维新皮鞋店、远东皮鞋店、永昌布行、凤鸣轩理发厅等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许多外国女郎身穿东方旗袍,外披貂皮、狐皮等质地的大衣和披肩,头戴各款摩登的小帽,手拎各色挎包,脚蹬高跟鞋,形成了一道中西合璧的时尚亮丽的风景线。她们与西装革履的男士或手挽着手,或互搂着腰,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准备开始他们的夜生活。突然,一阵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抓刺客!抓住她!”“打死人哕!抓刺客!”路上的行人顿时乱作一团,四处逃窜,尖叫声、哭泣声此起彼伏。此时,只见一个人身穿黑色夜行服从梅坞顶冲了下来,后面几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巡警紧追不放。街道上的人群迅速分散到两边,让出了一条路。黑衣人沿着观音井往龙潭角方向飞奔而去,但很快就发现通往龙潭角的道路已经被封锁,眼下要想活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中洲岛。这个小岛位于闽江下游的中心,南有江南桥连接南台岛,北有万寿桥通往台江汛,是历代战略要地。如今中洲岛已成为上海、宁波木材帮和轮船帮的大本营,岛上的户部前、中东巷、吉祥街、梅花道、鲤鱼尾等街巷聚集着南球、万安、明兴、裕昌、四维、明昌等三十六家木材和轮船商行。黑衣人迅速调转方向,朝中洲岛跑去,穿过江南桥来到了一片梅花园中,这里就是“过桥南岸寻春去,梅花绕屋不开门”的梅花道了。这时候大部分的商家都已经关门了,只有道头边的一家商铺还开着门。黑衣人跑到该商铺前,抬头一看,大门上方的招牌上写着“万安木材行”五个大字。黑衣人愣住了:“这里怎么也有万安木材行,难道是我的幻觉吗?”思忖间,背后追兵的脚步似乎更近了。黑衣人赶紧切断思绪,果断地推门闪了进去。刚进到大厅,迎面走来一位身材颀长、穿着一套嵌着铜扣的黑色中山装、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气度儒雅、大方,眉宇间英气逼人,洒脱俊朗。陌生人的闯入并没有让他感到惊慌,他相当镇静地吩咐家丁:“崇江,先把门关上,守在门口不要让人进来。”“是!”名唤崇江的管站依主人吩咐去做了。这时,黑衣人一把扯下了包在头上的黑纱巾,一头乌黑如瀑的长发倾泻而下,原来是个女的。“姑娘,发生了什么事?”年轻人急切地问道,见她未回答,又赶忙补充说,“我是万安木材行的郑鼎明,刚才对岸枪声响,是不是追杀你的?你放心,我会保护你。”姑娘听完他的自我介绍,似乎稍微放心了些,她回答道:“我叫沈云飞,是台湾基隆万安货栈沈中锐的女儿。”沈云飞也许并不知道,父亲沈中锐所在的基隆万安货栈正是万安木材行在台湾的分栈,因此郑鼎明对沈中锐并不陌生,他安慰道:“姑娘,你不用担心,我认识你父亲,我们是自己人,你说是谁追杀你?”沈云飞说:“我去日本驻福州总领馆刺杀害死我父母的佐藤,被日本人发现了。”顿时,郑鼎明对站在他面前的这位沈云飞姑娘肃然起敬,年龄二十出头,竟敢只身从台湾来福州使馆区报仇,令人钦佩。“沈姑娘,我会尽力帮你的。”郑鼎明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铜钥匙,递给沈云飞,说,“后面地下室有一扇通往江边的小门,万一日本人来搜查,你就开小门出去,躲在江岸边的草丛里,不会被发现的。”沈云飞伸手接过钥匙,说:“郑先生,我连累你了。救命之恩,日后自当报答。”郑鼎明摆摆手说:“别说这种话了,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榜样。赶紧去吧。”这时,一阵阵“咔嗒咔嗒”的急促的皮靴声已经逐渐靠近了,郑鼎明示意管站郑崇江赶紧将沈云飞带往地下室,然后自己快步走到大门边,把耳朵贴在门上听着外面的动静。 追踪刺客的日本巡警正在梅花道挨家挨户地进行搜查,此刻,他们到了万安对面的明兴木材行。外号“猴仔”的翻译面对前来开门的伙计,怒气冲冲地问道:“有没有发现刺客到过这里?”明兴木材行的伙计回答:“没有,我们关着门,一只苍蝇也飞不进来。”“你不老实说,杀了你这里所有的人。”“猴仔”把声音又提高了几个八度,恶狠狠地说。不过他的话并没有威胁到这位小伙计,小伙计很淡定,慢悠悠地答道:“我家老板吴启兴可是福州台湾公会赫连海会长的舅舅。”这下轮到“猴仔”的脸色有点不自在了,伙计又低声地说:“到对面的万安查一查,好像有人进去!”他们的对话万安门内的郑鼎明听得清清楚楚,他拳头紧握,咬牙切齿道:“冤家对头,民族的败类。”他示意刚从地下室返回的郑崇江做好准备,迎接日本巡警的到来。“嘭!嘭!嘭!”“开门!”“开门!不开门就砸进去。”郑崇江连忙打开门,一伙日本巡警冲了进来,领队的是日本人小义雄,八字眉,两颗犬牙露出唇外,满脸横肉。他指着郑鼎明说:“你是什么人?”郑鼎明从容答道:“我是万安木材行的二老板郑鼎明。”“猴仔”上下打量了下郑鼎明,说:“那你也算是老板哕,我问你,你将女刺客藏到哪里去了?”郑鼎明冷笑道:“你说什么话?我听不懂。” P3-5 序言 长篇小说《百年一梦》问世了! 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的福州。当时,福州30多万人口中,日本人、台湾浪人占了6万多人。他们到处开设妓院、烟馆、赌场,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动辄舞刀弄枪,甚至将日舰开进万寿桥下,卸下炮衣,耀武扬威。国民党政府一味妥协,奴颜婢膝,百姓苦不堪言。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福州两度沦陷,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南湖郑氏万泰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经营木材、牛骨、茶叶等生意,全盛时期有38艘宁波船组成的船队、专用木材水坞、板埕、各种仓库、良田万顷(包括祭田)。但30年代后期,万泰家族开始走向衰落。 小说主人公郑鼎明的原型是万泰家族的九少爷郑宜恺,他堂兄弟共计21个,家庭成员上百人。我在构思本小说的过程中,以郑鼎明为中心,选择了与他有关联的人和事,尽量利用其人物原型展开故事情节。其中,父亲郑永钦的原型就是万泰掌门人五叔郑钦仁;婶娘唐玉梅的原型就是五婶娘唐玉英;万安三婶的原型是我的母亲,万泰十婶林碧珠;万安四婶的原型就是万安八婶张维端;而大哥与四弟则是综合人物的特色进行创作、加工的。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张铁生,他的原型是福州地下党领导人之一的张元筹。 福州高湖的南湖郑氏祠堂是当年中共地下党在福州非常重要的据点,曾镜冰、庄征、李冰、林白等几度在这里召开会议,部署和指挥党的地下活动。我的伯父郑宜恺生前和我聊起这段往事时,告诉我说:“我只认人,不认党派,国民党很腐败,但有不少衷心为国为民的正人君子。我没有加入共产党,但却和许多共产党员成了好朋友。”是的,在他的白湖区公所聚集了不少优秀人物,像张元筹(小说中的张铁生)、梁岳英(小说中的梁岳兴)、陈贻亮(小说中的黄开诚)等。张元筹与我伯父郑宜恺深交50多年,关系非常微妙。当年,伯父任白湖区区长时,他知道张元筹私下在干一番事业,但他没有去仔细打听个人的隐私,因为他相信这位好兄弟;而作为区长的左膀右臂,张元筹也是事事身先士卒。特别是我伯父郑宜恺身陷囹圄时,张元筹更是不遗余力营救,眼瞅着土改队和镇反办的处决布告已经印完,只差红朱笔一勾就要执行了,没想到在众多朋友和乡民的鼎力相保下,伯父居然奇迹般地化险为夷,成功逃过了这一人生大难。后来,伯父和张元筹两人又因为对文学、戏曲的共同爱好和曾经的人生经历,再次产生交集,续写了生命的缘分。 从民国到新中国诞生的这段历史可谓精彩纷呈。万泰家族从鼎盛到没落再到新时代的重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背景下许许多多家族的缩影。我从小生活在这个家族里,经历了它的起与落,耳濡目染了许多近乎传奇的故事,我很早就有把它写成小说,以飨读者的愿望。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整部作品中,有历史背景下福州的城市发展印迹也有浓浓的乡土人情世故;有同仇敌忾的民族大义也有恩义如山的真实情感;有儒家文化的治家传承也有自力更生的创新顺应……书中大部分的内容忠实于历史,希望能为广大的读者多提供一个了解历史、了解福州的文学平台。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蒋东明社长和徐长春副总编辑,感谢你们的鼎力支持,使我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 后记 虚实结合文采斐然 ——《百年一梦》读后 黄安榕 《百年一梦》是郑一谋同志继其文学作品选《闽海探骊》面世后,再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一谋的作品经常见诸国内报刊,省市电台也常播放他的特写、诗歌和新闻报道等,所以在福州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他出身于闽侯南湖的名门望族,因家道中落,靠半工半读完成中等学业。1957年不幸失怙,17岁高中毕业即参加工作,在中共仓山区委工交部任宣传干事,主编《仓山工交》小报,并被省市电台、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1962年,福州市仓山电影院开辟“评论园地”(墙报),以福建师大师生为主,成立仓山电影、戏剧评论委员会,推选郑一谋为主委,这使他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随后,许多评论文章陆续被《大众电影》、《福建日报》等转载,就更加增强了他从事文艺创作的信心。 与此同时,他舅舅林煌、伯父郑宜恺见一谋对文学感兴趣,经常带他参加社会活动,有幸结识了不少文艺界的前辈名流,如林纾的得意门生胡孟玺、傅作义的前秘书林超然、郭沫若称之为“十万金石文字室”主人的林石庐等,与其交往甚厚,耳濡目染,令其获益匪浅。加上他伯父郑宜恺是个饱学之士,退休前担任罗源县闽剧团编剧,写过《血战睢阳》、《吕四娘刺雍正》、《纵子恨》等10余部轰动一时的剧目,名声在外;为奖掖后学,培育侄子成才,特与一谋合作,编写了经典剧目《河洲才女》和《火烧登云楼》,获得省、市戏剧界的好评。可是,正当郑一谋的创作技巧日臻成熟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仓山区是著名的文化“重灾区”,在深挖黑线人物的过程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他被冠以“反动文人”挂牌批斗、游街示众;接着又下放闽北劳动改造,直至粉碎“四人帮”、文艺大解放,才被调回福州担任仓山区文联常务副主席。而也正在此时,因为我是福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与他有上下级业务指导的关系,所以往来比较密切,曾共同开展了几次市、县、区福州评话艺术技巧交流活动,为此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来,他又调到仓山区方志办、省艺术馆、福州电视艺术中心工作,我们的联系少了,但从他在《福州晚报》上发表的长篇连载小说《马江英烈传》、《烽火故乡行》、《凯旋恨》等文学作品,以及戏剧、曲艺舞台上演出的由他创作的30余部脚本中,可以看出他几十年笔耕不辍,勤奋创作的路子越走越宽,手法也独具特色,经常淡中见奇,异峰突起。更难得的是,他所撷取的题材,大多反映福州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发展,又留有伏笔,首尾相应,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引人人胜。 《百年一梦》是作者以其伯父郑宜恺传奇的百年人生为原型,把闽中游击区惊险、曲折的斗争生活加以概括,写成章回体的长篇小说,介绍给读者。全书从开篇“女刺客枪袭日领馆,郑鼎明力闯鬼门关”,到“张铁生平反昭雪魂归战坂,郑鼎明追思往事梦断锦江”结尾,共十六回,约22万字。读着它,仿佛跟着书中的主人公郑鼎明一道,伴随他义救女共产党员沈云飞,勇救仇家之女吴茵,乐助抗租佃户吴中兴,妥善处理由反动势力挑起的乡间械斗,适时创办“寒光抗日救亡剧社”,暗中为游击队劫粮销毁证据,以及改革开放后,热心动员海外亲人返乡投资等,像置身于刀光剑影、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中,看到了当年革命者善于斗争的高大形象,听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曲曲凯歌。 《百年一梦》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可观其形、可闻其声的群像。书中主要的正面人物还有:中共闽江党委委员、白湖支部书记张铁生,他善于在白色恐怖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开展地下活动,对党的统战政策理解深刻,新中国成立后因城工部问题受审查30余年,却仍毫无怨言,积极工作;共产党员梁岳兴,策划为游击队筹粮成功后,又为游击队劫枪,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最后牺牲在老虎凳上;蛋民出身的矫健女子唐玉梅,嫁人富家后,处理家事井井有条,精明能干;性格开朗,足智多谋,经营有道的“万安三嫂”林碧华;获救的女记者吴茵,感恩心情始终如一,不顾家长反对,暗中为“仇家”声辩、伸张正义等等。反面人物主要有:阴险刻薄,贪财嗜利,策划制造事端的“吴霸天"吴启兴;脾气暴戾,心性凶残,与舅舅合谋公报私仇的福州台湾公会会长赫连海;爱拈花惹草,无所不为的保安营长刘奇峰;颠倒黑白,一心想抓“共党分子”邀功的县巡视员许光祖等等。 擅长运用凝练、鲜明、生动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语言,描绘游击区人们的生活和斗争,刻画人物性格,是《百年一梦》的又一特色。如:用“苏州的算盘——二十四槛”,形容郑鼎光的精明;以“麻风院——有进无出”,比喻肖小娥的为人;当真俊舅听了外甥郑鼎生被坏人挑唆,接下具有风险的台湾订单,说他“是耳聋放炮只靠胆大”;郑鼎光兄弟竭尽全力为姨娘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丧事,肖小娥在丈夫面前指桑骂槐,说他是“瘦猪拉硬屎”(打肿脸充胖子);抗战胜利后,郑丛上门找郑鼎明要他恢复戏班演出,提到“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明演员不够可以再培养;郑鼎明列举“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手死眼未闭",来道出他要创作《痛定思痛》剧本的本意;用“谷壳掺黄沙,土沙仓里添,有时还加水,斗秤百变千”,形容管粮仓的“老鼠林”监守自盗偷公粮;张铁生初到罗源县闽剧团当团长,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顷刻间演出千秋事业,方寸地成为万里河山",启发教育演职员们自尊自重;改革开放后,在镜桥小区的招商引资会上,以林碧华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嘛。民族复兴是第一位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点出时代变了,人的观念也变了等等。 此外,作者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旁征博引,将福州仓山烟台山、闽侯妙峰寺的来历和景色,林则徐重修迟清亭,陈若霖赴任平冤案,端午节赛龙舟,非遗文化“折子诗”的创作过程等,根据情节需要穿插描述,既衬托了气氛,又让读者增长了知识。 什么是小说创作的真功夫?一个是语言功力,一个是人物塑造,一个是描写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的真实和深刻。读过《百年一梦》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三者兼顾的好作品,值得推荐更多的读者品赏。 (作者: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陈文龙研究会会长,福建省老子研究会、通俗文艺研究会、福州市作家协会顾问) 2013年11月24日于福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