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自然的和谐。其实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一样,耗尽漫长岁月的追求,可能为了一次回眸,然后永藏心底,爱上万年……
逃离城市。实是挣脱世俗桎梏。每次出行,可谓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之旅。身在旅行,心在旅途,遭遇殊胜之处,那种兴奋或忧伤,心灵无不有洗礼般的经历。收获新的活力。藏地就是这样的天堂,让人欲离还休,私密的心情坠入那迷离蓝色的深处。肆意地放纵流淌……《藏地天涯》就是是一本给藏地人文爱好者的图说,高原色彩、淳朴民风、乡村生活和宗教信仰在作者老丹笔下真实地铺陈开来。
《藏地天涯》是一本给藏地人文爱好者的图说。作者老丹不仅用自己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藏区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民俗,人物,更用睿智的笔调让我们关注那里的人文环境,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感悟并传递藏地的文化和传统,流露出他对那块神奇、神秘、神圣的土地由衷的热爱与关注。高原色彩、淳朴民风、乡村生活和宗教信仰,在《藏地天涯》作者笔下真实地铺陈开来,通过他的人文足迹,我们可以向读者传达相关的文化印象和文化记忆,使读者能更细致、更丰富地感受作者给他们带来心灵体验。
天堂的一滴眼泪
离开倒淌河,车开始了一路的爬坡,花石峡之后,已是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玉树高原。
暮色中,到达仅有几千人口的高原小镇~玛多县城。一打听,鄂陵湖距县城约一百公里,全是沙石路面,行车需两个多小时。即使是改装过的丰田FJ75型四驱越野车颠簸于路上,速度也难以提高。待到湖边,除一轮初升圆月将身影投射干远远的如镜湖水,蒙蒙里散发静谧的光,四周则一片漆黑。黑暗中,究竟离目的地有多远?离湖岸有多远?彷徨迷惑中碰到从黄河源返程的青海越野车队,告知途中有一片沼泽地,容易迷路,以防不测,应放弃原定赶到湖边多卡寺的计划,就近选址宿营。
一路不停歇地驰骋了八百多公里,身已疲倦,高原反应也慢慢袭来,在欲睹圣湖美景的渴望心情的支撑下,懵懵懂懂地找了一片感觉离湖岸不远的草坡,搭起帐篷,煮起晚餐。
甘地、铁观音、女驴小吴高原反应颇为激烈,饭后急急进帐卧睡。我和恭贺用高原专用气炉烧水,一边喝着香郁的安溪铁观音,一边静静地呆望着那轮孤月,倾听风刮过湖面的声音,默默祝愿明天的阳光能撩开鄂陵湖的神秘面纱。
鄂陵湖,黄河源星宿海里的第一大淡水湖,它未辜负大伙虔诚的心,在清晨来临的时候,用野鸟的翠鸣和浪花的拍岸,把我们从迷糊中唤醒。待自己急切拉开帐帘窥望,湛蓝湛蓝的无垠湖水即刻扑面而来,日出的万丈阳光,把蓝蓝苍穹上的朵朵白云慢慢染成金黄,湖岸枯黄的牧草更为璀璨,秋意更浓。此刻,无论怎样的人都会被它感召,无论怎样的心情都会被它融化!这就是黄河源上的湖。湖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特殊恩赐,很多湖会因人观湖的时间和心情不同而显现不同的情感景致,但鄂陵湖绝对与众不同,它的灵性不会因你而变!浩渺、雄奇、壮阔、神旷,水天一色,有天堂的话,这片土地就是天堂的一部分,鄂陵湖就是天堂的眼睛,湖水就是眼里盈含的泪水。面对如此的眼神和动人的眼泪,你只有臣服于它的美丽,和对芸芸众生的深深祈祷!
奇景常在奇境,欲达必历奇途,目睹殊胜又须逢时。路上,热带鱼的奢望就是能把帐篷搭在湖边,清晨醒来,第一眼就能望到美丽的湖。之所以讲这原属小小的愿望现有点非分,皆因我们从玛多县城踏上土路向鄂陵湖作最后一百公里冲刺的时候,天忽然变阴,竟飘下雪粒,横贯道路的沟壑又多。能否按时赶到湖边扎营,阴天能否转晴迎来初升的旭日,均成了未知数。高原圣湖与它处的如西湖等湖不同,西湖尔等,阴柔浪漫,下点雨,反而增添不少诗情画意:而鄂陵湖,阳光刚洁,只有太阳才能与之匹配,方显壮阔、大气、高远本色。众人心里嘀咕着,刚涉水越过一条溪流,一群牧人将我们拦住了。他们是扎陵湖乡人,载重的拖拉机陷在溪中多时,水流湍急,冰冷刺骨,一直推拉未果,正发愁着就遇到我们了,请我们用车上的绞盘钢绳帮帮他们。二话未说,甘地就指挥全体人员干了起来,二十多分钟,问题圆满解决。这二十多分钟对赶路人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当为首的牧人紧紧握着甘地的手,连说“为人民服务”的感谢话时,大家心里不仅没有怨言,原对漆黑前路的担忧压抑,在刹那被释放得了无痕迹,对前景充满自信和憧憬。也许是天意,短暂的相助,精诚的历程,鄂陵湖于翌日清晨显现了此前所讲的……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