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中,陈平博士集以往零散研究于一体,基于大量第一手的英文资料,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态度客观,旁征博引,鞭辟入里,对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演变中的内在动因及其对社会的作用,尤其是在美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德育变革的种种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分析、探讨,阐释了较为深刻的学术内涵,为我们了解美国社会发展和德育变迁提供了较为充裕、全面的信息,这对当今中国正在努力推进现代化中的德育改革尤为重要。
美国道德教育始于17世纪殖民地初创时期。在4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为适应和促进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形成如今以学校为主,家庭、教会、社区/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根据道德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大致可将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各阶段突出的主题为:宗教美德与绅士礼仪、公民美德与民主国家、儿童教化与社会融合、品格教育与社会利益、道德能力与个人发展、传统美德与良好行为。
《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包括: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1607-1776)、工业化初期的道德教育(1830-1890)等六章内容。
《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研究》的作者是陈平博士。
序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本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书研究的范围与概念界定
四、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殖民地时期的道德教育(1607-1776)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早期道德教育的主题:宗教美德与绅士礼仪
第三节 非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第四节 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第五节 后期道德教育的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道德教育(1776-183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公民美德与民主国家
第三节 非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第四节 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业化初期的道德教育(1830-189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儿童教化与社会融合
第三节 家庭与教会的道德教育实践
第四节 公共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实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现代化时期的道德教育(1890-1945)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品格教育与社会利益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非学校形式的道德教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战后30余年的道德教育(1945-1980)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道德能力与个人发展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校外道德教育的活动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道德教育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主题:传统美德与良好行为
第三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
第四节 校外道德教育的实践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总体特点
二、美国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本书人名英汉对照表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