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很公平地说,米格一21是世界世最著名的军用飞机之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还没有其他型号的战斗机能达到如此巨大的生产量(苏联制造了10000多架,其他国家也产出了2CHD0多架)或如此众多的改进型号(并且仍然不断有新型号问世)。此外,也没有其他型号的战斗机装备过这么多的部队(56国空军)——C—130“大力神”运输机是唯一得到更广泛应用的军用飞机——或参加过如此之多的战争。值得注意的是,米格一21飞机一直都是轻型的且功能有限的,其机载装备能力并不突出。实际上,在当今的战争中,米格一21战斗机已经远远被那些更大型、更精密而且更强力的西方战斗机所超越。尽管如此,米格一21战斗机一直深受那些曾驾驶过它的飞行员的喜爱,并且米格一21飞机的易操作性、可靠性和廉价性使得它仍然活跃在当今的空军中。
“鱼窝"的演变
在1953年,苏联空军航空科技研究所(NII vvs)发布了一个新型战斗机的规格说明书,随即米高扬提议了一种轻小、超音速且采用单加力涡轮喷发动机的飞机构思,并且该飞机将不会负载过重的燃料、电子设备或武器。苏联空军需要该新型战斗机纯粹是为了击落那些“世纪”系列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如B一47、B一52和B一58。然而,很快人们便公认该新型战斗机并不能满足对它的全部要求,于是苏联空军又发出了一个新的需求,即要求一种能够在白天进行局部防御、能接受近地面控制且仅用枪支进行攻击的战斗机。
米高扬设计局制成两架原型机——Y。一2(后掠翼布局)和Ye一4(三角翼布局)。根据计划这两架原型机都将装备R—ll发动机,但是在R一1l发动机完工交付之前这两架飞机就已经设计完成了,所以先装配了推力较小的RD一9Ye发动机来替代。Ye一2型飞机在1955年2月14日进行了首次试飞并颇受好评,但是其相对于不久之后试飞成功的三角翼Y。一4型飞机略显动力不足。在随后的两年中,米高扬设计局对两架飞机的设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并且最终一架在1957年试飞成功的三角翼改进型飞机被米高扬和苏联空军航空科技研究所所采纳。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米高扬设计局对最初的设计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研制成Ye一6/3型飞机。当1958年12月试飞成功以后,该型号被直接投产30架,并被命名为米格一21F。当Ye一6/3型飞机为苏联创造一系列纪录,包括世界最快速度纪录时,米高扬设计局正致力于研制第一个真正的成产型版本,即具有火力装备的米格一21F—13。共有数以百计的该型飞机被产出使用,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特许生产的s—106型以及中国的仿制版。
多改型米格
从一开始,在经过不断的升级以及三世代的演变之后,米格一2l型战斗机已经变得与原型机有非常大的区别。紧随米格一21F一13型之后问世的是米格一2lP型。该型飞机卸掉了机炮,仅配有两枚导弹。再接下来连续问世的是装备有新型雷达的米格一2lPF型、用于出口的米格一21FL型、以及配备了新型驾驶舱、航空电子设备、武器和装备的米格一21PFM型。
后来一代米格机型改变了最初的构建轻型战斗机的理念,逐渐变得更重、更精密复杂化。这一代飞机中包括装备有侦察及红外吊舱、电视摄影机以及激光传感器的米格一21R型侦察机;R型的改进型号米格一21S型战斗机;增强了可操作性的米格一2lSM型;配备了更强大的发动机、雷达和武器装备的米格一21MF型;以及拥有更大载燃料能力的米格一21MT型。
第三代米格一21his型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强大的一个型号,尽管缺乏超视距导弹功能、有限的雷达水平和续航能力差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实用性。米格一21his型被开发成一种服役于苏联前线航空部队的多用途战斗机,其武器装备能力比先前的各个改进型都要强大。米格一2lbis型战斗机曾服役于多个国家,虽然在少数几个国家里,该型飞机正逐渐被一些更现代化的西方飞机所取代,但米格一2lbis和一些早期改进型号一起继续效力于前线。(P199-P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