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常人不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廖志添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廖志添编著的《常人不悔》,就在这凡人凡事里观摩思考,闪耀着哲理和思想的火花,湿润着亲情友情以及对生活的大爱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传统的深厚,改革开放带来的现代生活的幸福感,面向世界的民族品质的提升,理想并没有失落,而是深深地扎根在人民日常生活的土壤里。

内容推荐

廖志添编著的《常人不悔》以散文随笔式所描述的人生感悟,恰是撷取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生活场景,用心灵去领会和阐发,因为抒写的是这一时代常人的生活,常人的心态,常人的人性,而有了这一时代剪影和智的效用,不同年龄读者都将会心一笑。别昂着头,用心灵和诗意去看待生活,就会发现常人生活的美和深意,而这正是构成今天我们国家现代化伟业和民族觉醒的基石。走进常人的日常生活中去,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发现他们正在创造的伟业和心灵美。

目录

写作也是一种状态(序)

人生·感悟

宽容·责任·乐观

爱笑有益

偶哭无害

话说人生投资

财富与健康

尊老爱幼,方显幸福本色

格格

感情

隔代情深

走错门

学会适应

吃亏是福

转危为安

难求完美

距离是美

正视分歧

过错不推

善意谎言

“当孙子、做学生”

礼让成绩

谁先谁后

第一声问候

别让第二成第一

开会

勾票

别等退休才后悔

别惹老婆发火

别惹老板发火

懒得发火

衣食·住行

“三点一线”不单调

穿衣

吃的变化

粮与食

茶点

从吃苹果说起

聚餐

请客

酒为媒

爱酒更爱美人

酒场保重

我想有个家

面对房价的上涨

心中的住宅

为什么不订合同

选房难,订合同更难

一房二卖苦难记

购房难、收房更难

谁来装修房子

胖三叔的家装设计

二子家装采购记

让家更美

二手房也有“期房”

物业管理,爱你又恨你你

外出出

游游

邀几家人去旅游

上海印象象

购物物

艺术细胞胞

歌声快乐乐

看戏戏

棋牌乐

教育·健康

盼着孩子长大

让孩子多去户外

帮孩子挑班择师

阿丁找家教

乡村男教师

可爱的“袖珍”老师

没文化的“课外辅导员”

师生情长

家长会迷

接送的理由

等待——不烦、不悔、不累

租房——陪孩子读书

妈妈在孩子生日时累倒

孩子做家务要不要给钱

虽败犹荣

两难中的孩子

多与孩子对话

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给孩子做个榜样

高考志愿考家长

秋儿上学记

巧过面试关

就业从小事做起

喜得贵子

环境与健康

锻炼与健

康乐“储蓄”

锻炼带来健康和快乐

义务献血

“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新解

“抢”点时间锻炼

感冒

看病

医生印象

无疾而终就是福

火葬场

赛公牛

泳池里的那群人

游泳池边的等待

冬泳那人那事

雨天漫步

爬山

从自摸说起

瘦身记

夫妻球迷

逗人·趣事

体育老汉

“老玩童”

六十花甲转少年

老人社团的年轻人

服务中心的年轻人

欢喜冤家

小富婆

清风兄

龙兄

峰哥

“袖珍”美男子

老土

猪猪

老林那两件事儿

过日子的袁老板

有能量的小人物

好命的郎当

门卫老戴

做家务的男人

陪老人也是家务

守望

光仔暖被窝

肥二“组团”记

我回来了

抓泥鳅

挖春笋

保险柜

不会说话的张八

老郑话音的变化

小人书

借书今昔

爬格子有苦有乐

“汉译汉”

出书尴尬

出书狂喜

节假日遐想

世博迷——肥二

过“除夕”

春节拜年

春节是什么

放鞭炮

学过圣诞节

为父母过情人节

“猪八戒背媳妇”

“五一”回家

国庆气氛

咱家的中秋

有事说一声

全是“珊瑚”惹的祸

婚礼的变化

生子之喜

做寿

家长·里短

龙岩的名胜古迹

新罗

龙岩城的回忆

龙岩城的山

登高山变矮了

天宫山游记

春游岩山

龙岩城的水

梅花湖之绿

龙岩高速情结

龙岩城的路

龙岩城的人

龙岩文化浅识

宗教信仰随想

老妈

老叔

哥哥姐姐

家有贤妻

乖乖女

父女情深

父爱难忘

三个女人的爱

夫爱难忘

“驯”夫记

“驯”妻记

好合亲家

小龙男

小凤女

邻居

同学

师恩难忘

同事朋友

北京读书不悔

二十年的感慨

上山下海的年代

“3·15”的不了情

书缘(后记)

试读章节

“玉鼠去,金牛到”,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回想已过的鼠年,您过得充实吗?我和我的朋友给自己的答案是:艰难、坚定、乐观。想做事,肯做事,但天下没有那么容易的事,做任何事都必须付出,在我们的面前都会有困难。如果我们坚定,迎难而上,那么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就变成了纸老虎,因为我们的积极努力,天道酬勤,成功和幸福自然会来敲门,在成功和胜利面前,我们乐观、微笑。

牛年在我们面前拉开了序幕,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扩展,今后的困难越来越大,经济下滑尚未见底,形势将越来越严峻。面对挑战,我们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宽容、责任、乐观”。说到宽容,我的一个朋友在他乔迁的新居中,客厅的摆设是“请”了二尊弥勒佛,一尊是站着的,一尊是坐着的。无论姿势如何,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容天下难容之人。小小的客厅就有了大海之大、大洋之深,能够包容许多难容之事、难容之人,在人气渐生之后,财气、健康、平安等正气昂然上升,一切皆有。他一家人视此为最大的满意,宽容就是执著的追求。

再说责任。宽容后如果对任何事不在意,不就变成“皮”了吗?在宽容的基础上负责任是重要的。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不该负的责任也不能负,比如世界性责任就不是小人物能够承担的;再如一个单位的责任不是一个部门经理能够负的,责任与岗位、工资、待遇等是相对称的。责任也是良心上的事,尤其是公务员拿纳税人的钱,责任更加重要。目前在一些单位甚至不少公司企业还存在干 。多干少、有干没干一个样的“大锅饭”体制,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往往只有自己知道。家庭与单位一样,要有一颗爱心对家人负责。既然两个人相约一生,就应该负责任地与她(他)一起天长地久、相爱到老,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对自己的父母和上一代负责。如果每一个人都讲责任,个人责任组合成团队责任,团队责任汇聚成社会责任,责任就会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责任重于泰山,但太重了人太累,压得人弯了腰、累坏了身子,有些人因此英年早逝,岂不空对大好时光。一辈子要有轻重,要有松紧,在重和紧的一面要善于调节、解负除压,一个人的心要宽,乐观就是心宽的一个方面。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从积极意义理解就是要乐观。面对想象不到的困难,发愁也是难,高兴也是难,不会因为愁眉苦脸而降低难度,与其如此不如乐观些。自己的努力有时会被误解或不被承认,甚至导致不公平的待遇,此时应该乐观,更不能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一张一弛、成功之道,也是长寿和永葆青春之妙方。乐观、宽容是放松,责任是紧张。只有将宽容、责任、乐观三者结合,一个人才能向先贤们所崇尚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境界发展,成为一个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肯负责任、充满信心和能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的可爱人物。

P3-4

序言

这是一段温馨的记忆:22年前,北京,京西宾馆,刚刚大学毕业的志添在这里与同乡们道别……那天,气氛很好,一群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即将走进自己规划的未来,欢笑是真诚的,而深藏的淡淡的离愁也是真实的。

志添爱笑,话也多,语气里总洋溢着一股热情,而这股热情也极易传染,其乐也融融。那时我还年轻,我想,前路正长,他应该是一个懂得珍惜的人,生活总会给这样的人以意想不到的回馈的。

庚寅岁尾,当我们在故乡龙岩重逢时,志添已经捧着一本厚厚的文集来嘱我作序,却之不恭,同时也让我有点诧异,那个喜欢在野外奔走的地理系的学生咋开始舞文弄墨了?此时的他,待人已然持重练达,那笑容就愈发显得厚实,这么多年的生活磨砺,想必他懂得的更多,珍惜的也更多了吧。

浏览志添的文稿,篇幅短小,所涉猎也大抵身边琐事:轻松自如地谈论着家长里短、亲友故交;津津乐道于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纵情徜徉于衣食住行的零零碎碎、星星点点……作者不惜笔墨,用绵密的文字织就了一幅乡村风俗画。置身其间,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生活固有的流走与微澜。这些都是我们熟知却习焉不察的日常,是我们漫不经心的生存的细节,作者都将之捡拾起来,一一呈示。我们由此不难看出他的精细与用心。

偶尔,作者的笔触也会纠缠于生活中的困境,但他并不会为这些困境所纠结。他是个善于与生活达成和解的人,这种和解并不是因为他的妥协或退缩,而是因为,他会直面这些困境,会把这些困境视为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是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环节,于是,他欣然接受下来,以愉悦的心情去对待去疏解。理解了,习以为常了,也就豁达了……所有曾经的不如意、所有曾经面临的波折、坎坷,都可以瞬间化为一缕烟尘。

志添得意于他的不悔。他常说,“不悔是个心境”——的确,对于所有过往的一切,他从不抱怨、从不诋毁,他总是知足常乐,并心怀感恩。这样,他拥有了一份淡定的情怀,也就拥有了这些淡定的文字。心灵自有它的限度,也自有它的宽广度,人生不如意者常十有八九,倘若计较过多,人难免会不快乐,也难免会一叶障目,患上短视或弱视的毛病,前景就会暗淡下来。相反,若对得失成败抱以豁达的态度,生活往往会回馈得更多。某种程度上来说,志添是幸运的,他是属于“无心插柳柳成荫”的那种。

所以说,人应该经营心灵,应该给心灵留下足够的空间,这对一个浮泛的、物欲喧嚣的当下来说尤其重要,不管升华还是浮华,坚守还是退守,不管是借以神圣还是借以宽慰,心灵总是可以接纳我们悠然信步的林间小径。

后记

重教育是种田人老廖的祖训,全家好不容易把小廖——本人培养成大学生后,又寄予写书、出书的厚望。1989年,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在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当编辑,不止一次地渴望自己也能够写书、出书啊!

1991年,我回到家乡所在的龙岩地区计划委员会工作,在厦门大学出版社的帮助下,《龙岩市国土资源整治综合规划》一书出版了,随后还获得了龙岩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此次出书是侥幸的,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李朝和、陈清林、姚俊明等领导主动把名誉让给年轻人,才使我成为第二执笔人,我只是跟在第一执笔人简洮庆先生后面做了些跑龙套的活儿。

自2004年起,我陆续发表了不少公益性的生活类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房地产的文章还获得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的“闽西文化奖”。多做公益是我的一贯主张,文化人把自己写的一些感觉比较好的文章汇集成册,试图在帮助寻常百姓树立信心、积极生活、善待自己等方面努力发挥作用,这让我再次萌生了出书的念头。

2010年春天,当我向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杜荣根老师说了出版《常人不悔》的想法后,他满口答应并热心帮助。尤为感动的是,当选为“2010年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先生,他不仅对本书进行了认真指导,还拨冗为之作序——《写作也是一种状态》。这篇精彩序言,让本书增色添辉许多,更给了我莫大的激励与荣光。

感谢龙岩学院中文系的熊金丰老先生,对书稿中文章的选用与编排、词语锤炼等方面给予了精心指导;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戴文沁老师等不辞辛劳、严格审稿。正是因为有两位老师的把关,书稿质量才有了进一步提高。我的叔叔廖烈生、贤妻欧月萍、爱女廖硕钒,以及更多没有提到的好心人,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帮助,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常人不悔》还离不开龙岩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吴振华先生等历任领导和全体同事,龙岩行政服务中心、龙岩市社科联、作家协会、价格协会和闽西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等众多同志的关心,离不开《中国经济导报》、《闽西日报》、《闽西通讯》、《福建物价》、《八闽房地》《闽西社科》等众多编辑的支持。正是大家的关心支持,书中文章才有机会一篇篇顺利写成并发表啊!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完成了四年学业;跨人新世纪后,我的《常人不悔》一书在上海出版。北京读书、上海出书,一个“书”字让我与中国两大都市结缘,我深感荣幸。我会倍加珍惜“书缘”,继续努力!真诚祝愿所有与《常人不悔》有缘的好人一生平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3: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