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上的风景(生命意识的觉醒Ⅰ)/观复斋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戈国龙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道上的风景(生命意识的觉醒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兼备学者的专业知识与修行人的精神修养,将学思与体悟相结合,从胸襟中流出了本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它表明在现代工商文明占据主流的社会,还有这样一位追随老子、释迦牟尼的道路而寻求生命超越境界的知识青年;它启示我们,在有形有象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去探寻。本书由戈国龙著。

内容推荐

精神向外追求,就永远得不到满足,它必须返观自身,找到一切价值的源头。内在的宝藏一直为我们所忽略,我们因为过分注重外在的物质欲望和追名逐利,而对于一直就拥有的那份精神源泉却无法享受。所有的性追求可以看成是扭转入的精神追求的方向,不再去寻求那个本质上不是你的东西,而是去发现那个本质上就是你的东西,意识回光返照,自觉自在,回到那个内在和谐的世界。如果向外追求,你就注定无法满足,因为那个不是你的东西不能满足你,只能使你迷失在异化的“他乡”,而只有回到心灵的“故乡”,你才能安身立命,找到精神的永恒的家园!

《道上的风景(生命意识的觉醒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兼备学者的专业知识与修行人的精神修养,将学思与体悟相结合,从胸襟中流出了本书中那些充满灵性的文字。它表明在现代工商文明占据主流的社会,还有这样一位追随老子、释迦牟尼的道路而寻求生命超越境界的知识青年;它启示我们,在有形有象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去探寻。

这将是学术史、思想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般的修道者多无意于学问,而学者们又缺少修道的体验与修养,因此对禅与道的研究要么是知识性的外在研究,要么是独断性的信仰研究,而本书深入禅与道的内在智慧,又加以现代的语言表述,既有丰富的精神体验,又有深刻的思想反省,解行双彰,理事双圓,实为传统与现代的融会,体验与学思的结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具学术性与修道体验的日记体著作。相信这本《道上的风景(生命意识的觉醒Ⅰ)》一定会引起所有那些探寻生命奥秘的朋友们的兴趣与共鸣,让我们的心灵超越尘世的羁绊,体验到那种无可言说的宁静、美丽与富足。本书由戈国龙著。

目录

《道上的风景》总序

卷一 生命的悲剧意识(1988-1989)

卷二 道的玄妙与平凡(1990)

卷三 在那寂静的刹那(1991)

卷四 沉思宇宙之谜(1992)

卷五 听天籁之乐章(1993)

卷六 未名湖畔的脚步(1994)

卷七 法界本自圆满(1995)

卷八 享受生活的每一刻(1996)

卷九 大悲者的多情(1997)

卷十 最美的风景(1998)

卷十一 宁静地倾听(1999)

卷十二 存在就在这里(2000)

卷十三 当一切语言都停止的时候(2001)

卷十四 沉醉于空无之乡(2002)

卷十五 接受整体的祝福(2003)

卷十六 清醒地游戏(2004)

附录:答读者问

试读章节

众生在梦中,也很美。梦中一切皆觉真切,有时觉得叫醒他们,反倒是多添无趣,使其无所适从。能悟无上菩提者,毕竟只能是少数。虽然我们应有普度众生的广大行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佛亦不度无缘之人。对顽冥不化之人,我们也无可奈何,只有付诸一笑。倒是我们自己,要坚定信念,立稳足根,广修诸学,彻悟人生,达于圆满之境,才能自度度人,弘法利生。在悟道之途上,有太多的诱惑与歧路,若不发无上菩提心,精进修持,极易退失。尤其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故,修行尤为难得。

五月十六日

不取不舍

功夫不是道。功夫是有为法,是由修炼积累而得到‘的境界。若一个人学佛悟道,功夫好的时候,精神充沛,一念清静,于是就有一个“清静”的境界,然后就贪着这个清静。功夫差了的时候,身心疲倦,则思维纷乱,杂念纷飞,以为“清静”的境界掉了,找不到了。这种状况,就是被功夫境界所骗,根本就没有悟道!整个就是一个感觉的层次,在“身见”中打转,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得无失不生不灭的开悟,还未梦见在。

但如果认为悟道不用做功夫,于是毫不注重身心状态的改变,转化色身气脉,那又大错了!悟道不离功夫,色身未转,身心未空,大彻大悟是绝无可能的。有些学佛人看不起有为法的修炼,对于种种气功修炼法门更视为外道,而自命不凡,其实自己正是地地道道的凡夫!外道能刻苦修炼,成就神通功能,那也不简单哪!外道都能做到的事,我们号称求无上菩提的学佛人,还能做不到吗?反之,神通与功夫,外道也能做到,那就不是正觉,不是悟道。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轻视功夫是不对的,视功夫等同悟道也是不对的。换言之,功夫是悟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悟道是智慧的成就,是悲智双运,不取不舍。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千万不要以为学佛就是灰身灭智,无思无求,看破红尘,离群索居,变成一块石头,岂不“误道”了吗?如果认为一定要脱离正常的生活才能修道,那就是枯寂顽空,不是不取不舍的中道。并非离开正常的生活,离开正常的作人的道理之外别有佛道可寻,而是佛道就在平常的生活中,透过般若智的透视,一切世法均是佛法。即色而明空,非色外而求空。

不要执着于什么也不想,因为事实上一开始你无法做到什么也不想,实际上你一直在妄念纷飞。佛法是正思维,不是不思维,你不作正观,种种邪思妄想就必然乘虚而入!所以,对妄想深重的初机修行人,一定要以正观为主,保持正知正见,才能转化烦恼妄想。只有到了正观纯熟的时候,才能住于无杂念思虑而又了了分明的正定状态,那就准备好了悟道的基础了。

万事万物都有个中道,一有偏执佛也成魔;一取中道,魔也是佛。对于佛法一定要有正见,要甩大智慧去决择。执于世间生活和执于出世间的生活,都是偏执。不取,就是不着相,本来无一物;不舍,就是修一切善法,一切法皆是佛法。由不取故无所为,由不舍故无所不为。

五月二十一日

般若为诸佛之母,释迦菩提树下所悟之实际理地是也,而三藏经典所出乃诠此一事,即万行门中之诸法教也。禅宗直证菩提,不落阶梯,不立文字,直下承当,不增不减,穿透心源,究竟无碍,见性成佛,故说禅宗即实证般若也。

因禅宗直趋佛果,故不受一尘,脱落群有,泯诸分别,离四句绝百非,种种言说思虑皆是戏论。学者但悟自性即佛,不须另作功夫。此从见地上言,从果位上言。依此见地行一切善法,而不修即修,故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不滞空也。举手下足,皆从道场中来,一行三昧,安住无为之心。

于悟境中,不谈神通妙用,而非无神通无妙用也。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虚,但了自心,一切圆成!

净宗密宗,皆为殊胜方便,皆有契机之处,然实不违禅宗也。盖禅宗既为佛之心法,故当然为诸宗之所依归也。以禅人净,以禅入密,

以禅人万法,无往而不胜也。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故一切法皆是佛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故一切法皆非佛法也。

教理大海,义理纷纭,若只知泯一切分别,则何能通诸经义?应“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分而不分,于理一而见性,于分殊而有差别。P57-59

序言

伴随着悠悠岁月,我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生命的旅程。从玩耍戏闹天真活泼的童年,到艰苦求学人生觉醒的少年;从山花烂漫的田野乡间,到古朴悠久的临川县城;从南京大学南园草坪上的静夜沉思,到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轻轻脚步……有多少生命的美丽风景与灿烂时光!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重重化城。记忆的船帆,飘向怀念的海;往事的贝壳,重现在情感的沙滩!一个求道者的身影,在寻找生命本源的路途中,所经历的多姿多彩的风光与景致,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年少时家境贫寒,多赖师友的关心支持才得以完成中学的学业。少年不识愁滋味,尽管物质条件艰苦,但我却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遥遥领先,直到1986年顺利地考入南京大学少年部,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从进入大学校门起我就开始了人生的困惑与求索,从南京大学读书到抚州师专任教,从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到世界宗教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一直在悟道参禅中探寻宇宙人生的真谛。偶有所感所悟,则随手以记,自1988年以来,20多年间,未尝或间,这样不觉积少成多,在多年的修学中留下了大量的思想日记,现在我把这些以灵感写下的文字选录一部分整理出来,汇编成观复斋随笔系列:《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和《道上的风景Ⅱ:没有终点的旅程》。

如果将笔者的所有作品编辑成为《观复斋丛书》的话,那么观复斋丛书将主要分成三个系列:一是学术论著系列,包括作者的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报告和各级科研课题的成果等;二是观复斋讲座系列,其中又包括经典讲解和观复斋教学课程两大系列,其作品是由专题讲座的录音记录整理而成;三是观复斋随笔系列,是从作者的大量的修学日记中选录部分日记整编而成的。现在,我将观复斋随笔系列总名为《道上的风景》,以统一版式加以出版,除目前计划出的两本书外,今后若干年的日记可以出一本续集,成为一个连续的系列。

观复斋随笔将保持日记体随笔的原始风格,不再做人为的整编,我不想用这些素材人为地再造作一个理论系统,就按照写作的顺序并标明写作的日期,以日记体随笔的原始的形式出版。因为观复斋教学系列将会有系统性的课程讲义,所以不需要将这些随笔再整编成系统性的作品,只需要呈现它原有的样子。这些随笔原本就是我生活中的灵感再现,是真实体现我自己所思所想和我自身修道体验的文字,它具有独特性,它不是针对什么人而写,没有特定的目标,就只是呈现自己菩提道上的风景,供有缘人欣赏。它甚至不是“我”去创作的,是“它自己”在某个瞬间降临到我的笔下。当机感降临时,可能会下笔千言;而当机感未至时,就可能连续很多天一个字也不写。所以,这些随笔是我多年来修道生活的写照,也可以说是我的自传;而观复斋教学的课程,则是针对特定听众而作的系统性的讲解,是为了利益他人而做的演讲,虽然两者都体现了我的修道思想与修学境界,但一是“随自意语”,偏于自觉境界的呈现;一是“随他意语”,偏于觉他情怀的设计,这两者之间正好可以互为补充、互相对照。

这20多年来的修学日记依其写作的时间顺序排列,每段日记之前附其写作的时间。为使此书的结构更加清晰,也为了便于读者的阅读,特参照笔者精神发展的主要阶段,将这些日记依据不同的主题加以分卷标题,但所有的标题都取材于正文的日记之中。当然,这些标题只是一种精神向度的提示,而每一段的日记内容都是随感而发,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统一的主题。为了方便读者,《道上的风景Ⅰ:生命意识的觉醒》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编辑与补充外,基本上是华夏出版社2006年4月版的《探寻生命的奥秘:禅与道的现代诠释》的再版,收录的日记始于1988年,终止于2004年,除1988年和1989年的日记编为卷一外,其余每一年的日记分别编为一卷。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本书,友人周田青先生阅读此书初稿后特地代读者提出了若干问题,我把这些问题的解答作为本书的附录附入书尾,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此书的写作背景。这样正文共计16卷,加上“总序”和“附录”,构成《道上的风景Ⅰ》的整体结构。《道上的风景Ⅱ:没有终点的旅程》收录的日记始于2005年,终止于2010年,总共6年,分列为6卷。这本书是前一本书的续编,体现了最近6年的一些修学进展,虽然较前一本书它的时间跨度要小了许多,但它的篇幅却与前一本书木相上下,这样的篇幅划分也是为了照顾已经读过第一本书的读者。近年来因为建立了网上博客的缘故,《道上的风景Ⅱ》的一些文字已经在博客中发表过,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参与博客讨论的所有的网友们,也希望本书的读者们能够关注我的博客,参与博客的交流。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专门为博客去写文章,我只是把自己写的日记中那些适合博客发表的文字在博客中发表而已。所以,在博客中发表的文字并没有改变本书的修学日记的性质。

由于《道上的风景》系列是从多年以来作者大量的修学日记中选编而成的,故其篇幅之长短,内容之重心,每一年都有所不同。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存在体验,因而记录下来的文字也就有不同的色彩,本丛书所录主要侧重于有关禅修体验的文字。由于历时20多年,作者本人的思想有发展,文风有变化,而见地则颇有精粗之别,故本书所录未必皆契禅味,望读者明察也。一般而言,愈到后期,则境界愈圆熟,而可以分享者愈多。但整体上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一以贯之的,后面的思想与体验,都是前期思想与体验的深化与显化而已,好比是一颗大树,都是由最初的种子发展演变而成。

此书呈现出个人20多年来对宇宙人生的真实探索和参禅悟道的心得记录,其文笔与思想之风格都具有独创性,既非文人的文学创作,亦非学者的学术研究;既不同于哲学家的哲学思考,又有异于宗教家的传道弘法。然其中有诗意、有哲思、有禅味,而亦文学亦哲学亦宗教也。或诗或文,或抒情或议论;或只言片语,或长篇大论;或悟道体验,或参禅心得;或人生哲理,或宗教探寻……其文风与内容,皆随人生的不同阶段精神的发展而更新,然一以贯之的是所有的文字皆自心中流出,完全是个人真实精神世界的展现,毫无造作与虚构也。因此书之成,初非有意为之,完全是自己心灵世界的记实,而非为写给别人看的有意创作。

思想发展,修道体验,学术之路,情感经历……这套书是我的心灵成长史,是个人多年来不懈探寻生命奥秘的智慧结晶。我希望自己在求道的旅程中所经历的种种风光,能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参悟生命奥秘的生动素材,一面反观自己的镜子,启迪读者开拓心灵的空间,发掘我们内心所本有的无穷的宝藏。同时,作为一本由私人日记整编而成的书,它的性质却决不仅是属于个人的,它也可以看成是从个人体悟的立场对禅与道的内在意义所作的现代阐释,其中蕴含有许多独到的学术思想,且可为哲学、宗教学、心理学等诸多学术领域提供一份可资研究和参考的资料。虽然菩提道上所有的风景,都不过是暂时的化城,无可执着,无可留恋,但在未到宝所之前,这一切的风景又都是人生当下的财富,让我们在生命的每一刹那,体验到生命本身的宁静与浩瀚!

谨以此书,敬献给古今一切自觉觉他的成道大师们!是那些未曾谋面但却心心相应的先贤大哲,给了我无穷的智慧与加持;献给一切在人生道路上不懈探寻真理的同道和朋友们,我愿成为你们的知音和爱人;献给那些在我人生旅途中关心和帮助我成长的亲友、老师、同学和同事们,是你们使我的人生一路走来总有欢笑与感动;最后要献给所有有兴趣阅读此书的广大的读者们,愿本书这种生命的真实感悟与探索历程,能与天下有缘人分享。愿此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禅与道的现代研究工作,有助于读者净化心灵,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帮助人们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戈国龙

庚寅年(2010)秋冬序于观复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