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的民族工作,为我们国家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党的民族政策在西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一些从事民族工作的老同志满怀深情地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黄金时代;也是西藏工作的黄金时代。
青年学者曾传辉的新著《20世纪50年代西藏的政治与宗教》,比较系统、比较全面地论述了这一时期西藏工作的历史。
作者在本书中,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制定的“十大政策”到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的历史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在西藏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藏地方政权自从元代归顺中央朝廷以来,一直从属于中央,实行着不同形式的政教合一僧侣政治,直到1959年西藏上层发动叛乱,中央平息叛乱,进行民主改革,才最终解体。这种政体统治之下的封建农奴制在推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境内存续了8年,成为我国首次“一国两制”的社会实验。这种僧侣政体的内部结构、特点和运作机制是怎样的?中共中央决定在西藏保留这种政体及和平解放战略是怎样出台的?解放后,它与中央是怎样协调运作的?中央是怎样协调达赖集团和班禅集团等西藏内部矛盾的?和平过渡为什么终归失败?其间的执政经验、意见分歧对今天的“一国两制”和“西藏问题”产生了哪些影响?“藏独”思潮是怎样出现的?“西藏问题”是怎样国际化的?曾传辉编著的《20世纪50年代西藏的政治与宗教》追溯历史,讲述当代,用大量的一手史料和新颖的理论分析,向人们重现那段渐渐远去的历史,揭示其现实意义。
《20世纪50年代西藏的政治与宗教》资料丰富,视野开阔,史论宏博,文字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绪 言/1
第一章 民主改革前西藏和其他藏区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7
一 关于封建制度和政教合一制度的理论/7
二 西藏的封建僧侣政治/24
三 其他藏区的封建僧侣政治与神权政治/40
四 关于僧侣政治的社会作用/46
第二章 西藏问题的出现和西藏民族意识的分化/52
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53
二 西藏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分化/63
三 两种倾向及其原因/82
第三章 和平解放的旧与新/91
一 和平解放战略的形成/91
二 和平解放战略的实现/124
三 历史镜像中的《十七条协议》/169
第四章 对上层的统战/191
一 结交礼仪/192
二 信教自由/206
三 促进团结/255
四 化解分歧/274
五 联袂进京/284
六 统战印记/301
第五章 渐进式改革的推进/309
一 外围的调整/310
二 主动革新/339
三 过渡机关/343
四 反响/359
第六章 渐进式改革的阻力和中断/361
一 粮荒/361
二 骚乱/364
三 阻力/377
四 大藏余响/404
五 滞留印度/407
六 收缩下马/425
七 美国干预/435
八 未免叛乱/438
第七章 西藏的民主改革/468
一 世界废奴运动概况/468
二 民主改革/472
第八章 结语/489
一 性质/489
二 根源/492
三 影响/498
参考文献目录/503
一 中文文献目录/503
二 西文文献目录/515
附 录 重要历史文献/518
一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回译校勘/518
二 西姆拉会议草约中英文本/529
三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及其附件/533
四 中共西藏工委关于西藏地区土地制度改革方案/536
五 寺庙民主管理试行章程/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