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潇潇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潇潇的这本《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以张荫麟的清华经历为明线,历经求学、求职与任教等不同阶段,考察清华历史系从模糊的国文意识中独立到现代学科体制建立的过程;第二章以张荫麟学术活动密集的《清华周刊》、《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大公报·史地周刊》、《思想与时代》等刊物为线索,探讨史学转型过程中学人通过刊物所构建的学术网络以及在学术发表过程中对学科化过程的接受及反思;第三章以张荫麟的学术著述为源,将其关于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思考的观点变化,作为透射当时史学前沿问题的具体视角;第四章则是以张荫麟的代表作《中国史纲》为研究对象,纵向以通史撰写在这20年间的流变为参照,横向以钱穆的《国史大纲》和缪凤林的《中国通史纲要》等作比对,从史学与世变的互动中反映史学转型中“求真”与“致用”意识交织的现实局面。

内容推荐

《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由朱潇潇所著。

《专科化时代的通才——1920-1940年代的张荫麟》以张荫麟在20世纪20—40年代主要的学术活动为线索,从张氏求学和任教的主要场所清华大学、他所参与的各类刊物及其著述进行考察,研究中国现代历史学科的建立及其规范的过程。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缘起及概念界定

二、研究状况

三、研究路径与资料状况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 制度转型下的个人范本:张荫麟与清华

 第一节 学校教育与社会引导的交织

一、“整理国故”影响下的国文教育改革

二、大师的引入:梁启超与张荫麟的学术渊源

三、清华历史系与分科意识之始

 第二节 清华历史系:学科化建设进行时

一、归治于教育部与罗家伦的改革

二、蒋廷黻新政之一:课程改革“中西兼通”

三、蒋廷黻新政之二:新型学者及教师群体的建构

 第三节 妥协与分歧:专科规范化时代的个人史

一、一波三折的入职与升迁

二、清华对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与张荫麟的妥协

三、专业学会的建立:自下而上的学科化呼应

第二章 学术专业刊物:以张荫麟与20—40年代报刊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学缘、地缘关系主导下的学术起步

一、学缘建构:张荫麟与《清华周刊》、《清华学报》的书报介绍

二、《燕京学报》与张荫麟学术联系的地缘解读

 第二节 从《学衡》到《大公报·文学副刊》

一、“学衡余孽”还是《文学副刊》先锋?

二、《大公报·文学副刊》:学术批评的公共空间

三、辩中求道:张荫麟在《文学副刊》上的学术批评

 第三节 学科聚合的形成:边界的清晰化

一、《世界思潮》:与哲学家群体的对话

二、史学专科化的内部表征———社会经济方法影响下的史学研究会

三、张荫麟与《大公报·史地周刊》

 第四节 危难时代的跨学科思想

一、其刊其人:跨学科的萌芽

二、张荫麟主编时期的编辑与撰文

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选择背后

第三章 史学学科化的内在之维(上):科学之真,还是艺术之真?

 第一节 理想史学之实现,须赖理想史料之养成

一、科学疑古的理论化倾向

二、张荫麟史料观的分析

三、如何造就理想的史料

四、默证之争:新史学的逻辑学洗礼

 第二节 循环论的循环?

一、史观溯源

二、五种传统历史哲学之总结算

 第三节 科学、艺术的纲目之辨

一、科学,成为历史学的上帝

二、张荫麟:直觉与价值共同作用下的史学艺术性

第四章 史学学科化的内在之维(下):“致用”的史学与通史写作

 第一节 危机·通史·《中国史纲》

一、危机的理论分析

二、《中国史纲》编写肇始

 第二节 对读:理想通史的标准

一、《中国史纲》与《国史大纲》

二、《中国史纲》与《中国通史纲要》

三、“夏商周”样本的三分法

 第三节 通史编撰的哲学思考

一、时间问题

二、传统叙事与现代叙事

三、真历史与编年史

结语 张荫麟:走向乌托邦的征途

一、一场有意为之的中西对话

二、史学家张荫麟:影像的叠合

三、另一场讨论:关于清华国学研究院

附录:张荫麟报刊文章发表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