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从殷墟发掘的甲骨文来看,最早的文字,距今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口头语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李诚编著的《画说汉语》对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特色汉语词句进行释义的基础上,以历史故事加以说明。本书是一部对青少年和文史爱好者学习汉语的初级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画说汉语/画说中华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李诚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从殷墟发掘的甲骨文来看,最早的文字,距今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口头语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李诚编著的《画说汉语》对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特色汉语词句进行释义的基础上,以历史故事加以说明。本书是一部对青少年和文史爱好者学习汉语的初级读本。 内容推荐 有画说成语、画说谚语、画说歇后语三个部分组成。李诚编著的《画说汉语》对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特色汉语词句进行释义的基础上,以历史故事加以说明。《画说汉语》为内文故事所配原创插图较为精美,可称图文并茂是一部对青少年和文史爱好者学习汉语,培养汉语运用能力,丰富汉语知识有较大帮助的初级读本。 目录 画说成语 安居乐业 安然无恙 暗箭伤人 百发百中 班门弄斧 拔苗助长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兵不厌诈 抱薪救火 伯乐相马 不耻下问 不识时务 不可救药 不屈不挠 不自量力 不学无术 不远千里 不寒而栗 病人膏肓 宾至如归 背道而驰 草木皆兵 车水马龙 乘风破浪 初出茅庐 出类拔萃 出奇制胜 寸草春晖 唇亡齿寒 车载斗量 程门立雪 重蹈覆辙 才高八斗 垂头丧气 东窗事发 打草惊蛇 大材小用 大公无私 大义灭亲 呆若木鸡 道听途说 东施效颦 独当一面 对牛弹琴 对症下药 多多益善 风吹草动 奉公守法 负荆请罪 分道扬镳 覆水难收 高枕无忧 孤注一掷 瓜田李下 过河拆桥 刮目相看 高山流水 各自为政 害群之马 鹤立鸡群 囫囵吞枣 画饼充饥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邯郸学步 狐假虎威 火树银花 江郎才尽 价值连城 锦囊妙计 惊弓之鸟 居安思危 井底之蛙 决一雌雄 竭尽全力 狡兔三窟 既往不咎 交头接耳 居心叵测 鸡鸣狗盗 开天辟地 脍炙人口 刻舟求剑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滥竽充数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乐极生悲 力不从心 买椟还珠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迷途知返 名落孙山 明察秋毫 明目张胆 磨杵成针 墨守成规 呕心沥血 抛砖引玉 庖丁解牛 破釜沉舟 旁若无人 骑虎难下 杞人忧天 千钧一发 歧路亡羊 犬牙交错 请君入瓮 如释重负 人人自危 如鱼得水 人木三分 塞翁失马 三顾茅庐 杀鸡取卵 水滴石穿 三令五申 上行下效 生灵涂炭 世外桃源 势如破竹 死灰复燃 司空见惯 熟能生巧 三余读书 神机妙算 守株待兔 天衣无缝 推心置腹 螳螂捕蝉 天下无双 完璧归赵 玩物丧志 闻鸡起舞 亡羊补牢 望梅止渴 无功即过 望洋兴叹 胸有成竹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一鸣惊人 以貌取人 一叶障目 因势利导 朝三暮四 纸上谈兵 专心致志 自相矛盾 画说谚语 为人与处世 谦虚谨慎 为人处世 诚实信誉 勤劳节俭 语言行为 理想立志 择友交友 作风态度 缺点错误 安逸懒惰 贫富钱财 坑蒙偷窃 阿谀奉承 贪婪奸猾 自私自利 世情世象 求知与智慧 知识学习 实践规律 尊师重教 智慧方法 磨炼自立 成败得失 经验教训 调查研究 农业与气象 农副生产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生活与保健 人生命运 衣食住行 养生保健 疾病防治 婚恋生育 家庭伦理 画说歇后语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0 P Q R S T W X Y Z 试读章节 安居乐业 【释义】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成语中的故事】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针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提出了“小国寡民”的主张,就是国家尽量要小,人民尽量要少,国与国之间互相能够听到鸡狗的叫声,但是人们一直到老死都互相不来往。这样百姓能够吃得香,穿得舒服,住得也安全舒适,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人们据此总结出了这个成语。 安然无恙 【释义】指没有受到侵害,平安无事。无恙:没有灾祸、疾病。 【成语中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天,齐襄王派人去问候赵威后,赵威后问使者:“齐国的收成怎么样?百姓的生活怎么样?(岁亦无恙乎,民亦无恙乎)”最后才问到君王怎么样,使者听了不高兴地说:“您不先问君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这不是把贵贱颠倒了吗?”赵威后却说:“如果没有好收成,哪里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那么给谁当君王啊?” 暗箭伤人 【释义】趁别人没防备,暗中放箭。比喻用阴险毒辣的手段害人。 【成语中的故事】 春秋时期,郑、齐、鲁三国联合起来攻打许国,在攻城的时候,郑国老将颖考叔率领部下,举着大旗,迅速地登上了城头。青年将军公孙子都和他有仇,眼看着颖考叔要立头功,心里很忌妒,就对着他暗中放了一箭,结果,这位勇猛的老将一头栽下来死了。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是被敌人杀死的。 百发百中 【释义】形容射箭、放枪每次都能命中目标。比喻做事有充分的把握。 【成语中的故事】 楚国的养由基射箭十分了得,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柳叶。当地有个人,箭术也很高明,他不相信养由基的箭术能超过自己,总想当场验证。一天,他选定树上的三片叶子,标明序号,让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然后按照顺序去射。养由基连发三箭,箭箭命中,而且箭头正好射中叶心,这个人终于信服了。 班门弄斧 【释义】在古代有名的木匠鲁班家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 【成语中的故事】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墓建在长江边的采石矶上。一天,明朝诗人梅之涣到这里凭吊李白,发现李白墓前被人题满了诗句,但没一句精彩的。于是,他也挥笔题诗一首:“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讽刺了那些在大诗人墓前胡乱写拙劣诗句的人。 拔苗助长 【释义】比喻不考虑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弄糟。 【成语中的故事】 从前有个农夫,因为担心自己的禾苗长得慢,他天天都去田里看。可是一天、两天……一连好几天过去了,禾苗好像一点儿没长。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把田里的禾苗一棵棵地全都往上拔高了一截儿。他觉得自己很聪明,回家以后,得意地向家人炫耀这件事。他儿子一听,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结果发现禾苗都枯萎了。 半途而废 【释义】比喻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有始无终。 【成语中的故事】 战国时期,乐羊子外出求学,只一年就因想家回来了。他妻子非常生气,剪断了织机上的布说:“布由织机织成,一点点地累积才能成寸、成匹。现在剪断了就前功尽弃,白白浪费了时间。知识也靠日积月累,如果中途停止,就同织机上剪断的布一样白费了。”乐羊子深感惭愧,又重新去求学了,直到完成学业才回家。 杯弓蛇影 【释义】比喻人神经过敏,碰到事情疑神疑鬼。 【成语中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乐广的人喜欢结交朋友。一天,他请朋友喝酒,一杯酒下肚,朋友觉得酒杯中有小蛇,结果回到家就病倒了。乐广听后,想起那天墙上挂着一张角弓,朋友一定是把映在酒杯里的角弓影子误看成蛇了。于是,乐广又请那人坐在原来的位置喝酒,果然,杯中又出现了“蛇”的影子。乐广起身把角弓拿走,朋友见杯中的蛇影不见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兵不厌诈 【释义】指用兵打仗可以使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敌人。不厌:不排斥。 【成语中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要与楚国打仗。在交战前的一天,晋文公对获得胜利心里没底儿,就问舅舅狐偃说:“楚国兵多,我们兵少,和他们打仗,有什么取胜的好办法吗?”狐偃说:“我听说懂礼的人不排斥忠信,用兵作战的人不排斥欺诈,您就使用欺诈的方法对付他们吧。”晋文公听从狐偃的策略,用计策击溃了楚军。 抱薪救火 【释义】抱着柴去救火。比喻如果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除祸害,却反而使祸害扩大。薪:柴。 【成语中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多次遭到强大的秦国的侵略,失去了很多城池.士兵也伤亡惨重。这时有人建议让魏王割地求和,魏王听后觉得有理。但是,苏代对魏王说:“侵略者是贪得无厌的,这样做很不明智。只要您的领土还在,秦国的贪欲就不会满足。这就像抱着柴去救火,只能适得其反,使火越烧越大。”但魏王不听,结果没几年魏就被秦灭了。 伯乐相马 【释义】比喻善于识别人才和爱惜人才。 【成语中的故事】 有一天,一匹马拉着装满盐的车在路上走着。它的蹄子吃力地往前挪,膝骨弯曲着快要支撑不住了,尾巴上沾满了粪水,皮肤也磨破了,累得嘴里直吐白沫,浑身大汗淋漓。这情景被伯乐看见了。伯乐发现,这是一匹世上少有的千里马。他心疼地扶着马大哭,脱下衣服给马盖上。马低头喷气,又仰天长嘶,如金石般声震天地,它知道伯乐了解自己。 不耻下问 【释义】指向学问不如自己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认为羞耻。 【成语中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虚心好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死后被卫国国君赐给“文”的谥号,这在当时是很尊贵的事情。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请教孔子这个谥号的由来,孔子说:“孔圉聪明好学,他肯向学识不如自己、地位也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且不以此为羞耻,所以得到‘文’的谥号。”子贡听了,对孔圉更加崇敬。P2-7 序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从殷墟发掘的甲骨文来看,最早的文字,距今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口头语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汉语又是最年轻最鲜活的语言,因为它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地发展变化,尤其是在民间,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语言,不断地为汉语注入新鲜血液,使它永远充满一种清新活泼的勃勃生机。 在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或以简短的文字蕴藏丰富的内涵,如成语;或以精炼的语言,总结人生和生活中的经验与智慧,如谚语;或以风趣的形式揭示真理,如歇后语。 成语是一种特定的定型词组和短语,有约定俗成的结构。它有两层含义。第一,成语是指已经构成固定形式的词组和短语,不能改变结构和语序;第二,它往往出自一个历史故事或出自某一篇文章。正因为此,所以,短短的几个字(一般是四个字),却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甚至揭示了极为深刻的道理。所以,当正确使用成语的时候,会让语言变得简练而又意味深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谚语是最有特色的语言之一。它的妙处不在语言本身,因为它并不重视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在于它所讲述的哲理。这些哲理,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或生产经验,它们更多的是给我们提供人生的借鉴和行事的方法。 有的谚语,是从古诗文或传说中来的,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不怨天,不尤人”;“三思而后行”,都出自《论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出自杜甫诗。但更多的是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 但是这些简单的语言,或者包含了做人行事的大道理,或者是一些有用的生活常识。比如农业谚语、气象谚语,记住它们,也许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小小的帮助。 歇后语也是俗语的一种,而且是很特殊的一种。它很像谜语。谜语是由谜面和谜底两个部分组成。但谜语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有许多特殊的要求。歇后语也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也有因果关系,但是要简单得多。谚语的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甚至不必说出后半截,也可以领会说话的意思,所以叫歇后语,它应该被归入俏皮话一类,因为它确实十分有趣。 歇后语的出现也是很早的,有人认为它来自古代的“射覆”,一种类似后代猜谜的游戏。其实它主要是来源于古人的文字游戏。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词语、诗文甚至书名、剧名、习用语,只要是大家熟悉的就行,说话的时候故意“隐,,去最后一个字,比如《千字文》中有“金生丽水”一句,于是就只说“金生丽”,大家就都知道其实说的是“水”了。据说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一对夫妇靠酿酒为生,但常在酒中掺水欺诈顾客。有一天天刚亮,有一顾客上门欲买酒,女主人迟疑了一下,朝里屋尚未下床的丈夫问:‘新春之意意如何?’丈夫答:‘瓮中壬癸已调和。,没想到顾客是读书人,他们话中的玄机他一听就懂,于是随口道:‘有钱不买金生丽。’女主人脸红了,知道对方已听懂了他们的隐语,但还是倔犟地说:‘对面青山绿更多!’把对面卖酒的同行们也揭露了。”卖酒夫妇说的是隐语。妻子问的“新春之意”暗指春雨,也就是水;丈夫回答的“壬癸调和”,是说水已经加到酒里了。“壬癸”在五行方位中属北方,而北方属水。读书人说的“金生丽”,就是隐去“金生丽水”中的“水”字。而老板娘回答中的“青山绿”借用“青山绿水”,也隐去最后一个“水”字,意思是说对面那家酒店掺的水更多。 戏剧中有一出非常有名的《秋胡戏妻》,有时候,就用“秋胡戏”来隐“妻”。 当然,歇后语和这种“隐”语在本质上还是不同的,相似的,只不过是形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生动俏皮。 多学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对增加我们的知识、提高表达能力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