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别埋没孩子的天才特质/家庭教育丛书
分类
作者 郜云雁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孩子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未来吗?

《别埋没孩子的天才特质》从发现孩子的优势,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当心“益智教育”有害无益,我们正在让天才失败吗,谜一样的另类天才,请让孩子自由涂鸦,警惕儿童个体差异被忽略,好问的孩子得天酬等八方面告诉我们:孩子在最强的方面最有可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也最有求知欲和创造力。

内容推荐

是否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特的优势?心理学告诉我们:优势其实蕴藏在每个人的身上。人类有400多种优势,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父母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将他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些优势之上,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成功。《别埋没孩子的天才特质》从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多个视角深入探讨和解读孩子的天才特质,帮助父母认识和发现青少年的优势和潜能,塑造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

《别埋没孩子的天才特质》由郜云雁编著。

目录

一 发现孩子的优势

发现孩子

孩子胆小如鼠又何妨

职业规划从童年开始

帮助孩子找到职业优势

二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

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

“做科学”,而不是“记科学”

科学探究:动手更要动脑

蚯蚓、影子和漩涡带来的震撼

站在小发明家背后的母亲

三 当心“益智教育”有害无益

智力开发能否造就神童

科学地进行智力开发才是正道

益智教育的7个黄金法则

警惕被误读的蒙氏教育

理性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四 我们正在让天才失败吗

天才为何成了被遗弃者

囡天赋带来的特殊问题

莫让天才变庸才

谨慎辨别天才与早熟

五 谜一样的另类天才

一个脑瘫女孩的故事

普通人也有天才特质

另类天才带来的教育启示

上帝给左撇子留了巧克力

六 请让孩子自由涂鸦

他们在涂鸦中感受成长

画得不像又何妨

琴弦上流淌的不只是音符

让孩子从音乐中感受美好

七 警惕儿童个体差异被忽略

不分级学校的教育理想

重新认识多元智能

孩子并非一张白纸

八 好问的孩子得天酬

培养孩子“每事问”精神

爱上科学是孩子成长的历险

科学教育不能缺什么

在阅读中与科学结缘

九 为孩子插上哲学的翅膀

儿童的哲学世界

在生活的转弯处我们没有代沟

儿童哲学中的生死教育

十 拯救正在被边缘化的男孩

中国男孩学业成绩全面败退

男孩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不匹配

改变男孩还是改变教育

家庭如何帮助男孩度过危机

男孩沉默寡言背后的教育疑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飞向成功》一书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其大意是小兔子被送进了动物学校,它最喜欢跑步课,并且总是得第一;最不喜欢的则是游泳课,一上游泳课它就非常痛苦。但是兔爸爸和兔妈妈要求小兔子什么都学,不允许它有所放弃。小兔子只好每天垂头丧气地到学校上学,老师问它是不是在为游泳太差而烦恼,小兔子点点头,盼望得到老师的帮助。老师说,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的跑步是强项但游泳是弱项,这样好了,你以后不用上跑步课了,可以专心练习游泳……

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但是看了上面这个寓言后,我们可能都会意识到,小兔子根本不是学游泳的料,即使再刻苦它也不会成为游泳能手;相反,如果训练得法,它也许会成为跑步冠军。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了太多让兔子去游泳、让鸭子去跑步的傻事却浑然不知。许多孩子也因此而忍受着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最终变成平庸的人。

一些研究发现,人类有四百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你应该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帮助孩子将学习、生活、工作乃至事业发展都建立在他的优势之上,这样孩子才可能会成功。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研究发现,尽管路径各异,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扬长避短”。传统上我们强调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步”。而事实上,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了;更何况任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得多,而且大部分的欠缺是无法弥补的。

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势并发挥f也们的优势。这样的教育,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

“优势”最简单、最有用的定义是指那些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在最强的方面才会取得最大的进步,在你的优势方面,你才会最有求知欲,最具创造力,也最乐于学习新事物。

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对失败的研究并不能帮助我们学到什么成功的经验,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要想成功就要靠扩展优势而不是简单地弥补弱势。

——【美】马库斯·白金汉

发现孩子

听过小兔子的故事后,很多父母可能都会发出疑问:虽然这个故事很精彩,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准确地把握。比如“我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兔子还是鸭子”?对此,成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盖洛普名誉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认为,你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孩子有什么样的特殊兴趣和爱好,当然,这种爱好不是父母强加的,而是孩子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他是否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时,他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他在做某类事情时非常快,无师自通,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当他做某类事情时,他不是一步一步去做,而是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这也是一个信号。

事实上,很多父母也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你发现自己在做许多事情时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和演练。而在做另外一些事情时,却几乎是自发的,不用想就本能地完成了这些事情。这就是你的优势。当然,另外一种了解“你是谁”的方式就是向专业公司寻求咨询和帮助。这种方法用在孩子身上同样有效。

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去我们所推崇的“铁杵磨成针”,并不是一个最优化的过程,最优化的过程应该是把铁直接做成针,或者把铁直接做成铁杵,而不是先把铁做成铁杵,然后再把它磨成针。任何一个企业都要追求效益及生产的最佳配置。在生产过程中,把铁杵磨成针显然不是一种最佳配置。我们并不排斥这个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比如“持之以恒”,但是我们所讲的“持之以恒”绝不是这种表现。如果你本来没有这种优势,而你却一再地坚持和不放弃,希望将你的弱势变成优势,那我们建议你一定要转变做法,因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所以,心理学家们建议,铁杵继续当好铁杵,在自己的岗位上争创一流,同时去买一根针来缝衣服。同样,让兔子去跑步,让鸭子去游泳!因为,当人们把精力用于弥补缺点时,就无暇顾及发挥优势了。

下面这篇小文章,可以让你更深刻地理解孩子之间有多么的不同,而为人父母所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生特质,并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排除现实中的障碍。

天生棒小孩

你做家庭作业了吗“其实,我做作业了,我也交了,但我做的作业可能不是老师想要的。”

真想不到特雷西居然不做家庭作业。爸爸把她叫进客厅,拿出老师写的条子。

“特雷西,老师说你整整一个星期没写家庭作业了。可你每天都口口声声说你已经做完了。你是不是对爸爸撒谎了?”

这个三年级的孩子猛吃了一惊,拼命地摇着头,眼睛里噙着泪说:“爸爸,我没撒谎,我确实做作业了,我是诚实的。”

她的爸爸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了,“那为什么老师告诉我少了你的作业呢?你交作业了吗?”

她开始有点不自在,“其实,我做作业了,我也交了,”她说道,“但我做的作业可能不是老师想要的。”

爸爸搂住她说道:“咱们干嘛不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与你做的比较一下呢?”

特雷西虽说有点不情愿,但还是把笔记本打开,和爸爸一起把自己做的作业与老师往家里寄来的作业单一一比较起来。

“特雷西,你看,星期一社会课的作业应该是关于佐治亚州撤瓦那的自然资源。但你交的作业全都是关于怎样在中西部种玉米。是不是你理解错了?”

“没有理解错,”她辩解道,“可我认为我的主题更有趣。我想多了解一些我喜欢的蔬菜和玉米棒子上的玉米。”

爸爸忍不住笑了起来,“特雷西,你知道为什么需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噢,我知道!它帮助你学习更多你想知道的东西呗!”

“其实呀,特雷西,”爸爸耐心地解释,“它是帮助你理解老师想要你知道的东西。”P2-5

序言

儿童教育是捍卫童年的教育

孙云晓

孩子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未来吗?面对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不得不说出藏在内心的深深忧虑——十多年来,由于过高的期望和沉重的负担,中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长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相当多的孩子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

毫无疑问,教育问题的根源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但是,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于体制,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在同样的体制下,教育的水平千差万别,孩子的发展各不相同,这说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特别重要的。《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一书的书名可谓耐人寻味。

从成长的需要来看,儿童需要生活的教育。但是,今天的许多教育是反生活的。比如,无数的父母告诫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不是反生活教育的纲领吗?可见,“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叛逆期的来临本是一件好事,却往往让中学生尤其是他们的父母倍加担心,似乎面对的是来势凶猛的滔滔洪水,随时要预防决堤的危险。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人们容易抱怨中国的叛逆期教育太落后,以致让孩子无知、让大人无措。这样的指责自然是证据确凿的,但正如《叛逆的孩子这样管》一书所说——叛逆期教育固然需要知识、需要方法,但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态度。

已有研究显示:失败并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对失败的研究并不能帮助我们学到什么成功的经验。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努力挖掘并扩展自己的优势,而不是简单地弥补弱势。《别埋没孩子的天才特质》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孩子在最强的方面最有可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也最有求知欲和创造力。

同样,引导孩子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常常被视为一门相当专业的技术,似乎只有专家才会。其实不然,只要了解了基本的原理,只要愿意行动起来,每一个有文化的大人都可以成为孩子的阅读导师。

但是环顾四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影视网络和电子游戏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在师长精心布置的“成才规划”中,以及在社会日渐浮躁的大氛围中,有许多孩子正是在不知不觉中错失了阅读好书的机缘;有许多父母和老师,正在有意无意中忽略和遏止了孩子阅读的兴趣和渴望;有许多家庭、学校、社区、书店和图书馆,并没有给孩子们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阅读、没有留下对好书的记忆的童年会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些书,一个人如果不在童年时读到它们,不曾在童年时代为它们动过真情、流过眼泪,那么这个人的本性和他日后的精神成长都可能有所欠缺,甚至将是愚昧和不文明的。适时地阅读一本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灯,确定他终生的理想。《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一书告诉我们,爱孩子就教会孩子们去渴望和热爱美好的阅读,这远比让孩子去做作业、去培优、去上网,乃至去学会别的更为重要。

在我看来,呼吁父母“持证上岗”是个浪漫的想法,事实上最重要的是父母要自觉学习,尽快成为合格的父母。我在全国各地巡回讲演的过程中,上千万的父母听众,让我看到了太多伤心的泪水和绝望的眼神。于是,我开始久久地思考,可否将包罗万象的家教内容,简要地概括为一种方法?

有着近四十年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的经历,尤其是在做了多年父亲之后,我发现,仅靠某一种具体方法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再说,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同一方法的效果不同,这表明,任何方法都离不开观念的指导。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一套综合的方法,即要将理念、方法、心理、生活方式和亲子关系融为一体,而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经过多年积累并与诸多专家学者反复探讨,我们终于总结出了五元家教法。毫无疑问,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这种前素质教育是教子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父母的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三大要素,具体可以归纳为五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将这五大元素融会贯通,即为五元家教法。

五元家教法的首要元素是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五元家教法的第二个元素是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并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受教育的效果。健康的心理是五元家教法的第三个元素,指的是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父母应在以身示范的前提之下,引导孩子力求做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这几项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五元家教法的第四个元素,这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人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五元家教法的第五个元素是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平等,培养不出现代儿童;没有和谐,建设不成民主家庭。

当前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不是教育而是关系,父母的误区往往在于过于关注教育,却忽略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培育。教育的规律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校教育是这样,家庭教育更是这样。亲子关系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功;亲子关系糟糕,家庭教育一定失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关系。

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还面临着一个极其严峻的课题:“捍卫童年”。把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和发展儿童作为儿童教育最神圣的天职。

捍卫童年是全社会的神圣责任。首先,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其次,我们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能仅仅将它看做是成人的预备;再次,在儿童成长阶段,应当为其提供与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儿童的个人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保护。

一切关心下一代的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后记

2001年,美国一家著名调查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该调查询问受访者:在“塑造优势”和“修正不足”两者之间,您认为哪一项是成功的关键?结果仅有41%的美国人选择了“塑造优势”,在日本和中国这一数据则为24%。5年后的2006年,该公司再次进行同样的调查,发现调查得出的数据竟然完全一致,当问及“哪一点更有助于你走向成功,是塑造优势还是修正不足”时,仍然是41%的受访者选择了前者,59%的人选择了后者。

上述数据说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坚信,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首先需要做的是改进自身的缺点和弥补不足,其次才是发挥自身的优势。而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别埋没孩子的天才特质》一书的初衷。

多年前,笔者曾有幸采访了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唐纳德·克利夫顿,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当人们将关注点放在改进和弥补自身不足时,就很难顾及如何发挥优势了。他告诉笔者,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去中国人所推崇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并不是一个最优化的过程,最佳方案应该是把铁直接做成针,或者把铁直接做成铁杵,而不要先把铁做成铁杵,然后再把它磨成针。他认为,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持之以恒”很容易带来误导,即一个人本来没有某种优势,而他却需要不停地努力并盼望将自己的弱势变成优势。而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代价也是巨大的。

了解成功心理学所提倡的“优势理论”,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很有价值。这个理论能帮助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少走许多弯路。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父母很容易陷入‘‘成功焦虑症”中,一方面他们因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过早地将孩子拉入超前教育的大军中;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孩子的潜能被埋没而胡乱对孩子的“潜能”进行开发。在这种盲目的恐慌和跟风潮下,孩子很挣扎,父母也难以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发现孩子的潜能。

是否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特的优势?成功心理学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优势”其实蕴藏在每个人的身上。相关研究发现.人类有400多种优势,每个人都会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将他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这些优势之上,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成功。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优势会发生改变吗?答案是既可以又不能。成功心理学认为,优势是由才能、技能和知识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技能和知识则是后天习得的。这说明,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寻找和确认那些与生俱来的才能,进而开始相关的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功的过程。

本书是在无数作者的创作智慧基础上诞生的,在此谨向贺淑曼、华京生、陈智勇、华国栋、吕小红、杜军、刘占兰、张昊辰、杜欣欣、甄奕、高潇怡、伍新春、谢娟、田科武、张晓龙、王艳洋、牛面、田丽美、章剑和、沈剑平、袁文辉、谢东海、兰海、陈慧、郭声健、白玲、段冬梅、尹文刚、张开冰、陶西平、王欢、沈致隆、刘竑波、张敏、徐惟诚、郝琳、王林、高潇怡、周国平、张贵勇、冯欣、赵丽丽、顾雪林、孙云晓、杜悦、杜冰、却咏梅、冯欣、郭铭、王钊、任君,以及众多未及提名的作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郜云雁

2011年3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2: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