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乱世礼法(和你一起读荀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路强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核心,重视“礼”,重视人为的努力,重视圣人对世人的教化,并反对神秘主义,反对墨家的鬼神之说,这些都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被统治者掩盖的儒家思想的精华。

悠悠千年儒家文化,带给我们的是智慧的沉淀。经久不衰的经典,是我们提高人文素养的养分。细细欣赏品味路强所著的《乱世礼法(和你一起读荀子)》,学会更好地为人,更好地生活。

内容推荐

《荀子》汇集了荀子一生的思想精华,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治学方法、立身处世、学术论辨、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体系和特点。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为便于读者较深入地了解《荀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路强撰写《乱世礼法(和你一起读荀子)》。《乱世礼法(和你一起读荀子)》精心选取了《荀子》中的重要篇目。

目录

引言 非儒之儒——荀子与荀书

 从少年学者到最为老师

 乱世中的最后一个儒者

 先秦思想的总结

 饱受非议的《荀子》

第一章 攻乎异端——《荀子》中的百家争鸣

 距墨以群——《荀子》与《墨子》的辩论

 非孟以性——《荀子》与《孟子》的辩论

 斥辩以义——《荀子》对名家的拒斥

第二章 辩分夫人——《荀子》中的人性善恶

 天道有常,无须恐惧

 人道贵为,力求中道

 鬼神大谬,破除迷信

 天人可通,以人为本

第三章 善者伪也——《荀子》中的人性善恶

 本性自然,直面劣根

 节欲制情,恶念不起

 化性起伪,善端自显

 殊途同归,儒者仁心

第四章 君子修身——《荀子》中的道德修养

 君子贵学,学贵专一

 礼义为本,师法为根

 治气养心,虚壹而静

 君子即立,小人即衰

第五章 明分使群——《荀子》中的社会秩序

 人兽之别,贵在能群

 群而不乱,本在有分

 君臣有道,民水君舟

 各司其职,天下大同

第六章 治世唯礼——《荀子》中的伦理原则

 节欲治乱,礼之所起

 修心化性,礼之所用

 正国治世,礼之所兴

 君子执礼,法度自成

第七章 事功王霸——《荀子》中的社会理想

 王以义成,霸以信立

 富民以利,强国以兵

 王者富民,霸者富士

 王霸并举,道在其中

试读章节

从少年学者到最为老师

荀子本名荀况,荀子是后人的尊称。后世也称荀子为孙况、孙卿、荀卿。不称“荀”而称“孙”,始自汉代中期,因为汉宣帝姓刘名询,当时的学者为了避讳尊者的姓氏,所以在汉宣帝之后,学者就改称荀子为孙卿,这一点在汉书的《孙卿书》、西汉刘向所作的《孙卿书录》中都能得到佐证,同时,当时也把相关史料,例如作于汉宣帝之前的《史记》上对荀子的称呼也做了一些改动。古人对人尊称一般不称名,而是称字,或称尊号,所以,荀卿或孙卿之“卿”,可能是荀子的字,也可能是对他的尊称。现代一般都称荀子,是因为在荀子时代,“子”是通用的尊称。

迄今为止,对于荀子的在世时间并没有明确记载,从一些史料上的推测而言,荀子的生卒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最为惯常的说法是荀子生于公元前313年,卒于公元前238年。也有一种说法是荀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07年(即周赧王八年)前后,卒于公元前213年(即秦始皇三十四年)左右,大约活了九十四岁。第一种说法与《史记》中的记载不相贴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春申君在公元前238年楚国的内乱中被杀,荀子也受到牵连,把他的兰陵令废除了。于是,荀子便因家兰陵,专心著书讲学。如果说荀子卒于公元前238年的话,那么恐怕我们今天很难见到《荀子》一书了。而第二种说法则似乎也有其漏洞,因为在公元前213年,发生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那么如果荀子恰在这一年过世,无论是幸存的儒者,还是后世的学者,应该都不会把这一具有标志性的时间遗漏。而且,在汉儒的记载中,也没有说明《荀子》一书是怎样躲过那场文化浩劫的。因此,更多的可能是荀子卒于秦朝建立的初期。但是,无论哪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荀子是一个高寿的学者。他见证了中国历史由分裂到统一的重大历史阶段。这一历史时期给他的思想提供了很多的资源。

与荀子在世的时间一样,荀子的祖籍与游学经历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疑团。如今,关于荀子故里的说法,就有山西安泽、山西新绛、山西临猗、河北邯郸、河南中年等多种说法。因为《史记》中只说荀子是赵人,但当时赵国跨现在的山西河北两省,而且战国时期,各国的边界城邑由于战事多有变动,这就使得具体的地点更难以考证。从宗族姓氏的发源与流传来看,荀子出生在赵国的郇邑或荀邑,郇邑或荀邑是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在今山西解州西北,有说在今临猗西南,又有说在今新绛县附近。由此可推断,荀姓族人可能散居在古临汾至新绛、临猗、解州一带。这大体可以框定出荀子故里的范围。近年来,新绛城内龙兴寺发现“荀子故里”石匾额一块,似乎加重了荀子生于新绛县境内的证据。如果从历史的源头来看,郇地是西周早期的封国之一,受封者是周文王的一个儿子。春秋时期,晋献公扩张领土,将郇地占为己有。在晋国后期,与姬姓晋公室不同的异姓卿大夫执政,逐渐形成了若干个大家族执掌晋国的政治局面,这些大家族中就有荀氏家族,也称中行氏,郇地当时就是为荀氏所占据。荀氏后来被赵氏所灭,郇地即为赵氏所占有。赵氏家族后来被封为诸侯之一,在战国时期成为赵国。荀氏的权力虽然被赵氏剥夺,但荀氏家族却在数代中不断有人才涌现,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战国初期,赵国的相国公仲连所主持的变法改革中,荀欣就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提出了重用贤人的政治主张。也正是因为荀欣在赵国政治舞台上的作用,才使得有学者认为,荀子的故里就是赵国的邯郸。

与其故里之争相比较,荀子的游学经历则更显得扑朔迷离。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荀子“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也就是说荀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才游学到了齐国。同样,汉代的荀子研究者刘向也在其《孙卿新书叙录》说:“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是时孙卿有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另一种说法,则是应劭在《风俗通·穷通》中说:“孙卿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这两种说法是关于荀子生平的最大争议。历来学者各持己见,似乎很难有所定论。这也形成了关于荀子的一个公案,在这里,我们也不妨循着历史的线索做一些考证。看看会得到怎样一些有趣的结论或问题。

汉语中“始”的意思不外两种,一为“最初”,二为“才”,无论哪种解释都只能将司马迁的说法解释为荀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才到齐国游学。而刘向的说法则更让人疑惑,据史料记载,齐威王田因齐在位期间为公元前356—公元前320年,齐宣王田辟疆在位期间为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对应于荀子的生卒时间,即使是在齐宣王时期,他也不过是个十岁左右的少年,那么刘向所谓的“是时孙卿有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显然从时间上是站不住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学者认为这里的“年五十”应该做“年十五”。对此,钱穆先生曾举出三条佐证,(一)游学是特来从学于稷下诸先生而不名一师者,非五十岁后学成为师之事也。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