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道德经(彩色图解版经典珍藏)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知慧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面呈现到家第一经典《道德经》的生命智慧!

中华文化大学堂、香港东方教育研究院、台湾华文网联合推荐《图解道德经(彩色图解版经典珍藏)》:展现中国人生命智慧的第一经典!

精选200余幅精美图片,帮您了解老子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智慧。并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对《道德经》中的每一章、每一句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让你觉得《道德经》不再遥远,老子就在我们身边,启迪我们用老子的思想去思想,用老子的智慧去做事。

内容推荐

《道德经》是中华民族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她,并将其传承下去,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精选200余幅精美图片,帮您了解老子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智慧。并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对《道德经》中的每一章、每一句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让你觉得《道德经》不再遥远,老子就在我们身边,启迪我们用老子的思想去思想,用老子的智慧去做事。

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玄牝之门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唯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第二十八章 复归于朴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其不为人

第三十五章 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 欲翕固张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一”为始祖

第四十章 虚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倚伏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皆得其欲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试读章节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①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②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③相和④,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小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火唯弗居,是以不去。

【辩义】

①恶:指丑,与美相对立。

②有无:指客观事物的存在与不存在,或发生与未发生。

③音声:音,发音之初的声音;声,发音以后的余音。

④和:声音相应,也引申为相互对立和依寺。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概念也就形成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相对而生,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相互比较而显现,高和下相对而存在,音节和旋律相互和谐,先和后相随而有序。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发号施令的德政教化。让万物自然地产生而不去人为创造,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功业成就了而不据为己有。只因不据为己有,所以也不会失去。

【解析】

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分子,和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同样的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中子、中微子等玄而又玄的东西转化或组合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人和其他事物是同源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由大道衍生出来的,所以也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且和其他物体相互依赖,互相转化。

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变化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的生命开始于一个受精卵,其受精卵的形成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也是很复杂的形成过程,我们在这里暂且不提这一层。我们从受精卵说起,一个健全的受精卵在得到母体营养的情况下,会迅速地生长发育,形成胚胎,然后随着各个器官的逐渐成熟,胎儿就有了听觉、视觉、触觉。为了满足胎儿的需要,母亲会增加各种营养,甚至开始实施胎教,比如听音乐、欣赏美丽的风景,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吃得开心、睡得舒心,听到外婆说:“小家伙长得好快啊!”我们不懂什么叫快,就知道拼命大吃大喝大睡,偶尔伸伸小腿、扭扭屁股,弄得妈妈开心地说:“老公,宝宝又踢我了!呵呵……”我们不知道老公是谁,但我们绝对知道宝宝是谁。直到有一天,我们听到医生的声音,我们就知道大事不好,我们要出生了,要离开这个安乐窝了,我们虽然有那么多的不情愿,可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现在我们谈的大道。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此过程中我们生过病,因为犯错被父母或老师批评过,当然我们也因为表现出色而被老师夸赞,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对错,什么叫荣辱。

后来,我们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对生命的理解更趋深刻。我们在爱护子女的同时,不由得想起父母一辈子的艰辛,我们想去孝敬他们,陪伴在他们身边,可现实不允许我们这么做,因为我们要忙于养家糊口,要忙于实现自身价值,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矛盾重重,在矛盾面前我们感到左右为难,甚至痛苦。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面临残酷的竞争。胜利了,我们狂喜;失败了,我们愁眉不展、痛苦彷徨。

日子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们都必须一天天地过,即便是我们不愿过了,可准又能阻止太阳升起和落山呢?我们嫌日子过得太快,可日子不会为我们停留一分一秒,它像一辆快车载着我们向死亡开去,我们想跳下来,那是枉然,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对这人生路上的矛盾,我们迷惘,我们无奈,到头来还不是同样的结局,何苦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苦恼呢?面对荣辱、得失、成败、哀乐、爱怨,为何不能泰然处之呢?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头脑中有了知识的概念,它是一个由概念到对立,再由对立到矛盾的自然形成过程。矛盾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好的,一是坏的,可我们的特点就是只能接受好的结果而无法接受坏的结果,因而我们痛苦,我们迷惘,甚或悲恸欲绝。这种坏情绪会经常困扰着我们,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大环境里矛盾无处不在。

大道无言,大道无际,它孕育了天地万物,并使天地万物感受到了它的存在和巨大威力,但却无法对其加以准确的描述,任何概念和范畴都是牵强的,都没有恰当地概括出大道的真义。正是因为这种不准确、不完全、不真实的概念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大道的领悟,所以也就无法真正融入大道无忧愁无烦恼、自由自在的境界中去。

圣人明白大道的绝对性和它的真实内涵,他们能抛弃和超越人类的自私和贪婪,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这种无所作为的处世哲学看似消极,却是一种真正的积极,是对人类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他们能真正地理解大道并和大道融为一体,顺应自然和各种变化,也就无所谓得到和失去,也就没有忧愁和烦恼了。P22-25

序言

先秦哲学大师老子以其文约义丰的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一代又一代人将他奉为无上圭臬,不断研究它,实践它,以臻于极致。经过千千万万人们的努力,老子思想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吗?那就从身边的琐碎的小事做起。因为,“天下大事,必怍于细。”(第六十三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老子用几个排比句,通过比喻的形式告诉我们,伟大事业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你立志进取,却因种种原因不得施展才华。千万别气馁,我们用老子的话“大器晚成”(第四十一章)来鞭策自己。又或者,你成功了,处于事业的巅峰,面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能做到“功遂身退”(第九章)。人生在世,总要成就一番事业,才不枉此生。但若在名利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到头来,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老子说:“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此言不虚。

身边朋友遭受灾难,我们去安慰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乐观面对生活中的祸福,学会辩证地看待万物,一切顺其自然,并善于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逃亡多年的歹徒最后还是被逮捕入狱;没人敢惹、没人敢得罪的贪官,最后却落入法网,于是我们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来源于老子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我们每个人要记住并去实践两个字:“慎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做坏事别人看不见。须知,大自然是最公平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在外面威风八面的男子汉,在柔弱的妻子面前却“卑躬屈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我们在公园经常看到有人打太极拳,别看他们动作软绵绵的,太极高手一出手,就可以把一个大汉掀翻在地。这也是老子“柔弱胜刚强”的一个例证。

此外,老子还有许多思想在被我们在实践着,人们却“日用而不知”。如“宠辱若惊”(第十三章)、“大巧若拙”(第四十五章)、“出生入死”(第五十章)等等。老子的智慧,早已融化在你、我、他之间,融化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语言习惯的变迁,老子的许多思想还未能真正被我们把握,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追求。

编者谨识

2010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