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佳联300副
分类
作者 潘国璋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精练,对仗工整,构思精巧,寓意深刻,向来有“诗中之诗”的美誉,是盛开在神州大地上的一簇艺术奇葩。

《现代佳联300副》精选辛亥革命以来的佳联,分为名胜、题赠、喜庆、哀挽、讽刺、巧趣六类。入选的对联,力求兼顾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代表性。其中有的对联虽称不上精品,甚至存在某些明显的瑕疵,但在艺术创作技巧方面有特色,或属于对联的稀缺品种,也适当放宽要求收录,以供读者借鉴参考。对每副联的介绍评析不面面俱到,各有所侧重,力求让读者赏读到该联最有特色的内容。

内容推荐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精练,对仗工整,构思精巧,寓意深刻,是盛开在神州大地的一簇艺术奇葩。对联作品数量浩如烟海,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使读者用最少的时间,品尝到对联精品的盛宴,本书精选辛亥革命以来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俱佳的300副对联,并对每副对联进行各有侧重的介绍、评析,可给读者以无尽的品味。

目录

名胜联

 韶山毛泽东故居联(黄自荣)

 宗泽墓联(易君左)

 峨眉山清音阁联(赵朴初)

 鹳雀楼联(常江)

 汤阴岳飞纪念馆联(田世儒)

 宁乡刘少奇故居联(唐意诚)

 乾陵无字碑联(杨宏德)

 红拂墓联(漆则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

 馆联(张北极)

 成都杜甫草堂联(郭沫若)

 大渡河泸定桥联(朱德)

 题衡山南天门酒楼(羊春秋)

 小乔墓联(羊春秋)

 马鞍山太白楼联(赵朴初)

 长城征联(喻松青)

 南京中山陵联(白启寰)

 曹植墓联(文伟)

 岳阳楼联(傅小松)

 辛弃疾祠联(郭沫若)

 贾谊祠联(蒋兰实)

 南湖革命纪念馆联(董必武)

 玉泉公园得月楼联(郭沫若)

 采石矶捉月台联(徐长鸿)

 华清池联(李海章)

 莫愁湖联(武晓勇)

 地坛世界园联(佚名)

 桃花源联(夏受祺)

 长城征联(吴乃济)

 福州戚公祠联(萨镇冰)

 微山目夷墓联(白启寰)

 孙权墓联(文伟)

 华清池联(夏胜千)

 陈嘉庚公园联(余元钱)

 杭州岳庙联(赵朴初)

 古琴台联(佚名)

 古蔺雪山关联(蔡锷朱德)

 成都武侯祠联(冯煦)

 黄果树瀑布联(马萧萧)

 卫青墓联(张过)

 诸暨西子祠联(吴恭亨)

 北京中山公园联(佚名)

 鹳雀楼联(曾清严)

 台湾吴凤祠联(邵力子)

 闯王陵联(姚雪垠)

 桂林小广寒楼联(王力)

题赠联

 自题(李大钊)

 赠八路军战士(邓小平)

 赠毛泽东(齐白石)

 自题(鲁迅)

 题晓庄师范(陶行知)

 自题(孙中山)

 自题(周恩来)

 赠王汉秋(徐特立)

 自题(范文澜)

 革命对联(何永瑞)

 赠杨云史(张学良)

 自题(杨昌济)

 赠陈毅(韩国钧)

 赠蒋经国(于右任)

 自题(吉鸿昌)

 自题(冰心)

 赠徐悲鸿(章士钊)

 赠黄锦波(赵朴初)

 题百年中国(梁羽生)

 题鲁迅浮雕像(郭沫若)

 自题(关山月)

 自题(孟繁锦)

 题《夕阳红》春联专辑(马萧萧)

 赠友人(流沙河)

 题茅盾纪念馆(吴小如)

 题武夷山银河饭店(汪曾祺)

 题珠宝店(蓝佐国)

 诗钟(冯广宏)

 咏对联(蒋有泉)

 自题(黄炎培)

 题不缠足会(佚名)

 咏毛泽东(谷向阳)

 题美足鞋行(刘多寿)

 运城审计杯征联(程鸿)

 百城迎圣火征联(马姗子)

 题八大山人塑像(白启寰)

 赠焦仁和(醒醉)

 自题(方志敏)

 赠梁实秋(张佛千)

 金利来杯征联(黄飞)

 题根雕(林茂林)

 题国门第一路(张道平)

 题开封包公祠(余德泉)

 咏竹(王司直)

 赠乐至县报国寺住持(陶世琼)

 题西樵山宝峰寺钟楼(刘松山)

 题查干淖尔大草原(曾小云)

 赠徐志摩(梁启超)

 题九一八事变73周年(曾清严)

 题月亮(刘志刚)

 百城迎圣火征联(蒋东永)

 赠周瘦鹃(邓散木)

 永定土楼振成楼联(佚名)

 百城迎圣火征联(胡静怡)

 妄议曹植(孟广祥)

 题西泠印社(吴昌硕)

 咏曾国藩(蔡干军)

 题教师(吴进文)

 汶川大地震(胡静怡)

 题首届集邮展(许德珩)

 纪念彭德怀诞辰一百周年(刘季子)

 读稗官野史偶得(阮兆安)

 陶陶居酒家征联(岑寂秋)

 咏竹(赵健之)

 咏朱元璋与小岗村(谢德缑)

 纪念孙中山暨抗日将士大会联(毛泽东)

 题咏曹操(刘庆华)

 咏竹(方予)

 纪念刘少奇百年冥诞(欧阳觉吾)

 中华世纪坛征联(朱相远)

 题官田学校(欧阳缨)

 题北京奥运会(吕可夫)

 澳门荷花节联(张卓夫)

 中国工程院综合楼贵宾厅联(叶子彤)

 象棋联(谢侠逊)

 题运城市(叶子彤)

 题邓小平故居(刘利)

庆贺联

 1981年春联(童璞)

 1999年春联(江顺治)

 1912年春联(张謇)

 迎香港回归(王庆新)

 公路杯迎春征联(刘劫牛)

 贺屈万里结婚(佚名)

 贺黄侃50寿(章炳麟)

 自寿联(刘海粟)

 1984年春联(韩瑾等)

 贺马寅初60寿(周恩来等)

 贺金子如新婚(刘师亮)

 1983年春联(佚名)

 齐鲁晚报春联(谷向阳)

 马年春联(董志强)

 贺友人复婚(佚名)

 纪念中共建党70周

 年联(何绰如)

 贺长沙光复(吴恭亨)

 贺章炳麟寿(马相伯)

 1993年春联(陈自如)

 2005年央视春联(刘太品)

 贺吴佩孚50寿辰(康有为)

 迎香港回归(刘人寿)

 庆香港回归(倪寿菁)

 高朋满座征联(邵晶群)

 2005年央视春联(刘庆华)

 贺贺士道60寿辰(昊恭亨)

 贺熊希龄、毛彦文结婚(沈尹默)

 国庆45周年征联(陈自如)

 武昌开国纪念会联(黄兴)

 贺胡适40岁寿(张元济)

 辛亥革命春联(郭沫若)

 贺张钰哲80岁寿(佚名)

 2002年春联(王培林)

 庆澳门回归(胡静怡)

 贺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常江)

 1912年春联(佚名)

 自寿联(康有为)

 民国元年元旦联(佚名)

哀挽联

 挽莫愁(易君左)

 挽宋教仁(佚名)

 挽邵飘萍、林白水(佚名)

 挽黄兴(于右任)

 挽蔡锷(梁启超)

 挽瞿秋白(鲁迅)

 挽林述庆(黄兴)

 挽李大钊(杨杏佛)

 自挽(杨度)

 挽言慧珠(许姬传)

 挽福芝芳(张伯驹)

 挽父(杨彦芳)

 挽秋瑾(孙中山)

 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兴)

 挽伍廷芳(章太炎)

 挽刘半农(赵元任)

 挽聂耳(赵式铭)

 挽宋哲元(周恩来)

 挽于右任(张维翰)

 自挽联(陈寅恪)

 挽梁启超(杨度)

 挽章炳麟(李植)

 挽邓拓(张伯驹)

 挽王力(北大中文系)

 挽平江惨案烈士(沈钧儒邹韬奋)

 挽郁华(郁达夫)

 挽“四·八”空难烈士(八路军西安情报处)

 挽章太炎(张元济)

 挽鲁迅(斯诺姚克)

 挽李公朴、闻一多(张澜)

 挽宋教仁(黄兴)

 挽张勋(徐树铮)

 挽胡适(梁寒操)

 挽妻(詹新民)

 挽续范亭(毛泽东)

 挽王铭章(李宗仁)

 挽孙中山(徐树铮)

 挽孙中山(章太炎)

 挽刘半农(赛金花)

 挽友人父(杨子方)

 挽船工(祝炳熊)

 挽金玉兰(易顺鼎)

 追悼抗战阵亡将士(佚名)

 挽黄兴(孙中山)

 挽徐志摩(郁达夫)

 挽梅兰芳(《大公报》社)

 自挽(张元济)

 挽沈寿(张謇)

 挽廖仲恺(何香凝)

 挽蔡锷(小凤仙)

 挽周恩来(佚名)

 挽康有为(梁启超)

 挽张大千(治丧委员会)

 挽朱德母(谢觉哉)

 挽冯如(何淡如)

 挽林黛(佚名)

 挽王闿运(佚名)

 挽李公朴、闻一多(胡厥文)

 挽“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蒋光鼐)

 挽茅盾(佚名)

 挽宋教仁(孙中山)

 挽黄兴(吴恭亨)

 挽陈毅(张伯驹)

 挽孙中山(李大钊)

嘲讽联

 讽民国(刘师亮)

 讽汪精卫(佚名)

 讽袁世凯(佚名)

 戏代袁世凯挽宋教仁(易顺鼎)

 讽刘湘(刘师亮)

 跑马厅联(佚名)

 讽卖国贼(佚名)

 讽饶汉祥(佚名)

 讽日寇(洪月樵)

 讽日本战败(龙逸才)

 黄埔军校门联(佚名)

 讽筹安会长(佚名)

 讽汉奸梁鸿志、吴用威(吴湖帆)

 讽国民党统治(佚名)

 讽袁世凯(佚名)

 讽孔兆鸾(佚名)

 讽蒋介石白字手谕(佚名)

 讽段稽查、刘监督(佚名)

 讽汪伪政权(佚名)

 讽民国总统(佚名)

 讽国民党政府官僚(佚名)

 题孙中山铜像(刘师亮)

 讽军阀杨森(刘师亮)

 讽维持会长(佚名)

 讽时政(佚名)

 讽汪精卫、陈群(佚名)

 某夫妇互嘲(胡静怡)

 讽袁世凯(佚名)

 讽周某同娶姐妹(佚名)

 讽贿选总统(佚名)

 赠张道藩(陈布雷)

 讽桂系军阀(佚名)

 挽袁世凯(佚名)

 声讨关麟征、李宗黄(关贞裔李贞裔)

巧趣联

 一言联(佚名)

 谜联(谢逢松)

 人名对(陈寅恪刘子钦)

 跑警报联(陈寅格)

 谜联(佚名)

 串名联(老舍)

 《铁报》征联(佚名)

 嵌名联(华罗庚)

 双关对(佚名)

 数字联(佚名)

 析字联(华罗庚)

 迎春佳联(佚名)

 地名对(佚名)

 书名对(佚名)

 转类联(金兆龙马萧萧)

 咏鲁迅(施子江)

 玻璃联(张树贤)

 钱塘江桥联(戚相富)

 字母入联(佚名)

 嵌名联(佚名)

 回环联(郑素馨等)

 巧析地名(佚名)

 复词联(佚名)

 分总联(章太炎符鼎升)

 少年巧对(郭沫若)

 岐义对(杨曦光)

 人名联(佚名)

 巧对方位联(于右任)

 词牌对(佚名)

 长文对曲折(张维)

 戏评古人(佚名)

 药名联(佚名)

 人名巧对(佚名)

 人名联(佚名)

 排名联(佚名)

 人名联(佚名)

 校名巧对(侯宝璋杨某)

 人名巧对(刘季子)

 人名联(佚名)

 韵联(胡静怡)

 题首届全国期刊展(常江)

 烟酒品牌组联(伍开金)

试读章节

韶山毛泽东故居联(黄自荣)

寥廓英雄地,

寻常百姓家。

【赏析】

为名人故居题联不易,为毛泽东故居题联尤难。这类对联,按常例是作一番歌功颂德,但对毛泽东这样的伟人来说,人们能想到的颂扬的话都说尽了。如何精彩而又恰切地表现伟人故居的风貌,此联独辟蹊径,写得既有新意,又有深意。

上联跳出了毛泽东故居的局限,着笔于广袤的三湘大地。湖南堪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远的不说,就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十大元帅中湖南籍的占了3位,另有大将6人,上将19人,中将45人;共和国的领袖中,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都是湖南人。以“寥廓英雄地”誉之,实不为过。将“寥廓英雄地”置于毛泽东故居上联,体现了毛泽东是这些英雄群体的杰出代表,是这片英雄高地上的主峰,是备受人景仰的伟大领袖。

韶山是中国一个普通的山村,毛泽东的故居是~所普通的农户,毛泽东不是神,而是从平凡的黄土地里诞生成长的劳动群众的一员。下联“寻常百姓家”,道出了毛泽东作为共和国的领袖来自人民,扎根于人民,与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通的关系。

该联以相互对照而又紧密相联的两句精练语句,出色地勾勒出一代伟人的故居风貌,读之可敬、可亲、可信。

宗泽墓联(易君左)

大宋濒危撑一柱,

英雄垂死尚三呼。

【作者简介】

易君左(1899~1972),湖南省汉寿县人,北京大学文学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留学回国后,长年在国民党军政界从事报业文化,1949年底去台湾,嗣后,辗转香港、台湾,在大学任教,为当代著名作家、史学家,有民国才子之称。

【简注】

宗泽墓:宗泽(1059~1128),字汝霖,浙江义乌人,宋代抗金名臣。宗泽墓位于镇江市东郊京岘山的北麓。

【赏析】

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侵犯,宗泽受命出任河北义兵总管,旋为副元帅。徽、钦二帝被掳后,宗泽留守开封,他率将士联络北方忠义民兵,用岳飞为大将军,多次挫败强敌。建炎二年(1128)六月,宗泽率大军渡过黄河,追击金兵。他曾24次上书高宗赵构还都,遭到投降派的拒绝。宗泽忧愤成疾,病危中仍大呼:“过河,过河,过河!”

上联高度评价宗泽在抗金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称誉他为大宋王朝濒危之时的擎天一柱。下联以宗泽临终前犹三呼“过河”为特写,进一步刻画了他忠心报国的英雄形象和壮志未酬的悲怆情怀,读之令人心灵震撼。

易君左为何会来镇江为宗泽墓题词呢?缘于20世纪30年代初,江苏省会设在镇江,易君左的同乡周佛海任江苏省教育厅长,易君左则任教育厅编审室主任。其时,国内民众抗战热情高涨,镇江重修宗泽墓以弘扬民族气节,易君左欣然命笔,题写了此联。

峨眉山清音阁联(赵朴初)

且任客心洗流水,

不劳挥手听清音。

【作者简介】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县人,著名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佛学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名誉主席等。

【赏析】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的山坳中,有黑、白二水汇于阁下,汇合处有一大石,状如牛心,名“牛心石”。二水上分别建有石桥,水穿桥而出,撞击牛心石后,浪花飞溅,弹奏出优美的琴韵,名日“双桥清音”,为峨眉山的胜景。此联正是对双桥清音的写照。

上联语出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句:“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意谓琴声表现流水时,使听者精神为之涤净。下联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音。”意谓游人来到此地,不劳挥手弹琴,便可欣赏到悦耳的乐曲。

全联取意历史旧典,不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清音阁的胜景,而且胜在慧悟,寓含“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妙,空灵境界,富有禅机。

鹳雀楼联(常江)

上去果真穷远目,

下来依旧放平心。

【作者简介】

常江(1943~),本名成其昌,满族,吉林市人,退休前为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创建人之一,历任秘书长、副会长、名誉会长。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一些栏目对联节目主讲人,参加数十次全国征联评选。出版有《中国对联谭概》、《对联知识手册》等文史诗联类著述40多种。

【简注】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始建于北周(557~580),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栖于其上,因此得名。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一起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历代名入学士多有题咏。

【赏析】

鹳雀楼因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名扬天下,后人登楼题咏,多取其意,或发登高之感慨,或抒思古之幽情。此联出句淡淡道出“上去果真穷远目”,似乎也是袭承古意;对句却一反常人笔调,“下来依旧放平心”,将登高远眺之激情进行了冷处理,平常话语,蕴含哲理,虽无豪壮之语,却道出人间至情。诚如俗谚所言“拿得起,放得下”,方为大家风范。

汤阴岳飞纪念馆联(田世儒)

千古奇冤三字狱,

一腔热血满江红。

【简注】

汤阴岳飞纪念馆:位于岳飞出生地河南汤阴县城岳飞庙内。岳飞庙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1958年在岳飞庙建立岳飞纪念馆。

【赏析】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世代人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当年,正当英勇的岳家军在中州战场浴血奋战,大破金兵主力的时候,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通过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飞撤军,并诬陷岳飞反叛朝廷,将他投入监狱。另一位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服,向秦桧质问。秦桧回答说,岳飞儿子岳云给张宪的反信,虽然找不到了,可是“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父子最终被奸佞秦桧缢死在大理寺风波亭。上联“千古奇冤三字狱”概括了这段悲怆的历史。

岳飞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寄托了他精忠报国的壮志。下联以“一腔热血满江红”颂之,切合岳飞的词意。

此联凝重深沉,道劲悲壮,作为岳飞纪念馆题联,具英雄气概。P1-5

序言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内容精练,对仗工整,构思精巧,寓意深刻,向来有“诗中之诗”的美誉,是盛开在神州大地上的一簇艺术奇葩。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每年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大红春联与报春红梅竞相争艳,迎接春天的到来。婚丧喜庆,对联更是必不可少的饰品。新婚的喜悦,乔迁的欢乐,寿辰的庆贺,开业的排场,丧葬的哀挽,无不寄情于一副副对联之中。

通观神州大地的名胜古迹,对联可谓独领风骚。山川风景、风云人物、轶闻传说,一一尽收联中。对联,作为中国语言艺术与书法艺术完美的结合体,构成了名胜古迹的一道靓丽风景。

对联,是高雅的艺术。它广泛用于厅堂装饰、友人酬赠、书室题写,或催人奋进,或策人警醒,或贻人思念,给人们以无尽的品味。

对联,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历经千年,始终展现出勃勃生机。当代著名学者、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说得十分中肯:“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

对联虽然只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但它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作品数量亦是浩如烟海。在知识爆炸、文化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凡是钟情中华传统文化的读者,无不希望能用最少的时间,品尝到最丰盛的对联精品盛宴,一部精练的对联读本无疑为人们所期盼。历史上,《唐诗三百首》为普及传播中国诗歌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留下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民谚。有鉴于此,笔者曾于1993年中国楹联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议,组织力量编写一本《对联三百副》,以促进对联的普及,这个提议得到了大会的肯定。会后,中国楹联学会进行了积极的筹备,但后来因事被搁置了。此后,楹联界也陆续出版了一些对联鉴赏类的书籍,但仍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今天,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对联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和学者的重视和喜爱。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笔者通过多年的收集、整理、研究,编写了《历代名联300副》(已于2009年5月出版)和《现代佳联300副》,总算了却了十几年前的一桩心愿。我不敢奢望这两本书能像《唐诗三百首》那样如阳光普照,但愿它能成为对联长街里的一盏路灯,给求知者送行一程,是以足矣。

《现代佳联300副》精选辛亥革命以来的佳联,仍和《历代名联300副》一样,分为名胜、题赠、喜庆、哀挽、讽刺、巧趣六类。入选的对联,力求兼顾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代表性。其中有的对联虽称不上精品,甚至存在某些明显的瑕疵,但在艺术创作技巧方面有特色,或属于对联的稀缺品种,也适当放宽要求收录,以供读者借鉴参考。对每副联的介绍评析不面面俱到,各有所侧重,力求让读者赏读到该联最有特色的内容。

现在史学界通常把1919年的“五四运动”界定为中国近代与现代的分界线。为了读者在阅读古今佳联时的连贯性,作者把1911年辛亥革命至1919年“五四运动”这8年的佳联一并收入书中,在此特作说明。

对联文学中的相当数量是作为民间文化流传下来的,由于版本不一,有的以讹传讹,因而在内容、作者、创作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有一些出入,笔者虽尽最大努力进行了考证和订正,但由于能力和时间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再者,本书收入的少部分对联,由于作者资料不详,因而在“作者简介”栏中无法作必要的介绍,笔者在此深表歉意。

本书在编写中,参阅了大量书籍、史料、杂志、报刊,由于篇幅所限,仅将少数主要参考书目在本书后列出。在此,谨向所有作者、编者、出版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著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