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办私学的人。
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通过自己毕生的劳作,开创了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受到世世代代的尊崇和纪念。从书中,我们看到了孔子那种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你也许会对“天不生仲尼,则万古长如夜”有深刻的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伴你一生名人传记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陈毓秀 |
出版社 | 晨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第一个办私学的人。 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通过自己毕生的劳作,开创了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受到世世代代的尊崇和纪念。从书中,我们看到了孔子那种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你也许会对“天不生仲尼,则万古长如夜”有深刻的理解。 内容推荐 这是一套集结众多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编著的倾力之作。《伴你一生名人传记故事》付梓问世,其宗旨是:期望通过这套青少年乐于、易于接受的传记形式的丛书,对青少年读者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立志成才,为祖国、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体现这个宗旨,编者经过反复慎重考虑,选出中外名人数十名,作为写作对象,采用传记形式,融入演义手法;每本只写一人。其中有总统、将军、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奴隶起义领袖等。因为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人物,除了他们都有巨大成就和功绩之外,有的还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败。作者对他们的褒贬都持以公允的态度。读者可取其精华,着重从他们的成就和功绩方面去学习体会,并可从他们的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 目录 尼山降圣 贫苦少年 赴宴受辱 勤学好问 筑坛授徒 京师求学 鲁国内乱 景公问政 重振杏坛 师生言志 阳虎赠豚 孔子出仕 夹谷会盟 计堕三都 弃官离鲁 周游列国 匡蒲蒙难 会见南子 桓魁伐树 陈蔡绝粮 晚年归鲁 弟子三千 发愤忘食 西狩获麟 子路遇害 哲人其萎 试读章节 春秋时期,凡是想要进入上流社会、参与贵族政治而取得一定地位的人,都必须学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称之为“六艺”的基本功。所谓六艺,就是:熟悉并遵循当时流行的礼和乐,掌握射箭技术,学会赶车(御),学会写字(书),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数)能力。孔子在母亲和外祖父的家庭教育以及乡校学习的基础上,从15岁起便完全自觉地学习了。孔子后来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六艺。而他学习的方法则是勤奋地自学和虚心地向人请教。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鲁国东南方有一个鲁国的附庸小国郯(国。郯国的国君郯子来朝见鲁昭公,鲁昭公便设宴款待郯子。孔子听说郯子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十分钦佩。这是天赐良机,不能错失了求教的机会,孔子便等候在郯子下榻的馆舍门前,恳求指教。 宴请结束后,郯子乘车回到馆舍,孔子忙迎上去,抱拳施礼道:“孔丘听说国君到此,特来请教。” 陪送郯子一起回馆舍的鲁国仲孙大夫走下车来,见是孔子,便向郯子引荐,于是孔子随一行人进到馆舍里面,分宾主坐定。 孔子开门见山,提出了他的问题,说:“孔丘听说贵国特别重鸟,以鸟作官名,不知是什么原因?冒昧求教,不知能赏脸否?” 郯子见孔子如此虚心好学,很受感动,不顾疲劳,娓娓谈了起来:“从前黄帝用云纪事,故百官都用云来命名;炎帝以火纪事,故百官都用火来命名;共工氏以水纪事,故百官都用水来命名;太吴氏以龙纪事,故百官都用龙命名;吾郯国祖先少嗥氏立国时,有凤凰立于梧桐树上。先祖认为是个吉祥之兆,所以以鸟来命名百官,以鸟命官的制度就这样确立了。” 孔子感谢郯子的认真赐教,又询问了一些别的问题,郯子也都一一回答,孔子再三道谢,告辞而去。 后来,孔子对人说:“我早就听说,周天子那里,各类专职官员已经很难坚守自己的职责,流散到各诸侯国去了,文化学术也随之流散了。关于古代官名这~类历史知识,本来只有周天子的史官知道,而今连边远的小国郯国都知道自己祖先官名的历史,这使我相信‘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句话,看来是千真万确的了。”孔子担心:由于周王室衰微,造成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专职官员流散四方,使他们掌握的学术知识和一些文化典籍散失各地,有的甚至从此丢失,从而产生出一种要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此以后,孔子更加注重学习和搜集文化遗产,并且也成为他后来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原因。 两年以后,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春天,孔子整理好简单的行装,出门远行,他要到晋国去拜师襄子为师,讨教音乐方面的问题。 孔子有着超群的音乐天赋。各种乐器到他手里,一练便会,无师自通。但是他知道自己好多地方都未能得其要领,更谈不上登堂入室,所以决心求名师指点。要求名师指点,他自然想到了晋国的乐官师襄子。古时候乐官称师,后来凡干这一行的人都以师为姓。子是对男子的美称。师襄因此又称师襄子。师襄子在音乐方面造诣极深,闻名于诸侯。 孔子来到师襄子家,师襄子忙迎出大门。两人本是老相识,彼此互相敬仰,只因相距太远,平时难得一见。今朝老朋友重逢,自是高兴。孔子是为学琴而来,不敢一味闲谈,便说明了来意。师襄子答应了孔子的要求,当天安置好孔子歇息,从第二天早饭后便开始了“功课”。 孔子问:“请问夫子,著名的古琴都有哪些?” 师襄子说:“相传伏羲氏所造的婴硅、贡粹为最古最雅,其次是丹维、粗床,是柏皇所造。七弦琴为文王所造……这些都是宝贵的名琴。”又说:“能得到古人亲手所造的名琴,模仿他的指法,弹奏他的曲调,勤学苦练,便可成为名家。” 孔子问:“听夫子教导,顿开茅塞。但假如觅不到古人的名琴,用一般的琴练习,是不是也能成为名家?” 师襄子连声说:“能,能,像你这样天资聪敏,学而不厌的人,就不一定用古琴。但需要认定一位名人,常常按他的指法、用他的歌调去练习,也可以成为名家。” 师襄子说着,拿过一把琴来,当时弹了起来。孔子听得出了神,直至一曲终了,方如梦初醒。孔子要求师襄子说:“能否容孔丘在空室中静坐操琴,遇有难处,再请指教?” 师襄子二话不说,引着孔子到后轩中,听凭孔子习琴。P26-29 序言 这是一套集结众多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编著的倾力之作。《伴你一生名人传记故事》付梓问世,其宗旨是:期望通过这套青少年乐于、易于接受的传记形式的丛书,对青少年读者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立志成才,为祖国、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为了体现这个宗旨,编者经过反复慎重考虑,选出中外名人数十名,作为写作对象,采用传记形式,融入演义手法;每本只写一人。其中有总统、将军、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奴隶起义领袖等。因为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这些人物,除了他们都有巨大成就和功绩之外,有的还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和失败。作者对他们的褒贬都持以公允的态度。读者可取其精华,着重从他们的成就和功绩方面去学习体会,并可从他们的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 为了体现这个宗旨,编者下决心把这套丛书写出特点:1.尊重史实,大事不虚,发挥想象,小事不拘,血肉丰满,可读有趣;2.文笔流畅、通俗,写法贴近演义小说。总之,是力求符合鲁迅先生早年说的给青少年的读物要“有益”、“有味”,这就是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统一。我很赞赏这种融演义手法于传记小说中的特点。 为了体现这个宗旨,编者在搜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思考,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作者废寝忘食,日以继夜,不惜花费心血和精力,勤奋地写作,使书稿得以早日完成。他们的精神实在可嘉。 本丛书约我为之写序,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和业余儿童文学作者,得知这套丛书创作的消息后,感到非常兴奋和欣慰。我为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朋友将得到这样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而庆幸和高兴!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写了这篇简短的序言,表示对这套丛书的创作与问世由衷地贺忱。 我希望并且相信,这套丛书出版后,广大青少年朋友能把它作为自己喜爱的益友;广大的教师、家长能把它作为指导学生,辅导自己孩子学习的得力助手:广大的教育界人士能把它作为进行教育科研的重要参考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