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他是个“拼命三郎”
采访对象:李卫平(安保部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等
采访地点:上海世博局安保部
采访时间:2010年3月18日
成功的世博会,安全是基础。
从2007年上海世博局安全保障部组建成立至今,安保部的队伍不断扩大,从成立之初的5人增加到30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公安、国安、部队、武警、保安公司等部门。安保部的同志或年过半百,或正值壮年,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可年纪不分老少,职位不分大小,在安保部,个个顶得上,个个干得好。他们默默无闻地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忙,他们几乎不着家,没有双休日,不分昼夜是常态,硬是把床铺搬到了办公室里。这一切,所有都只为确保世博会的安全。
李卫平2009年5月从公安局闸北分局借调至上海世博局安保部。在安保部综合协调组,小李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8个多月来,他成了最受领导器重的爱将,编写、制作的文件、图稿等材料深得好评,广受赞誉。在同事们眼里,他是“拼命三郎”,加班加点成了他的工作常态。他拟写安保部动态信息、情况简报、方案政策等各类文稿材料260多份,绘制园区出人口、围栏线、停车场等各类安保示意图70余份。谁也不曾想到,这么重大繁重的任务,竟然出自这个刚满28岁的小伙子之手。
李卫平的父亲一直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小李连去医院瞅父亲一眼的时间都没有,每每都是以工作为重,直到完成手上的工作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陪护病重的父亲。今年1月底,小李在看望完父亲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赶往安保部加班的途中,因疲惫过度而发生车祸住进了医院。可即使是躺在病床上,小李依然时刻惦记着安保部的工作,三番五次要说服医生让他出院,回单位完成自己手头上的工作。
28岁的陈怡,是世博村片区安保岗位的民警。
今年年初,小陈因不慎造成身体4%面积的烫伤,烫伤程度达到二度,同事们都让小陈回家休息,可小陈说现在世博村片区的工作量大、警力紧缺,回去也是闲着,还是在单位踏实,所以她依然顶着寒风坚持到世博村工作。
过了几天,小陈好不容易被领导劝回家休息,可是没过多久,小陈拄着拐杖的瘦弱身影又在世博村安保办公室里忙碌起来。面对大家的担心,小陈总是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年轻的脸上,找不到一丝病痛。不用豪言壮语,她用这份对世博安保的责任感,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人。 陆建军是崇明县人,家离园区很远,接到世博安保任务的时候,他没有丝毫的推脱,而是将家中事务和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妻子,然后立即投入到世博安保工作中。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的20名新警员被抽调到园区安保指挥中心,陆建军负责带教这批“新兵”,他白天熟悉、适应新岗位,空余时间组织新警员理论学习、分局实践、园区考察、分组上岗、阶段测试,还常常利用晚上进行政治思想、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的讲座。由于工作繁忙、交通不便,他只能在每个周末与家人团聚,而有时甚至因为加班,两三周才能回家一次。
“顾了大家,舍了小家”,“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对于安保部的同志们而言,早就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有的民警为了保证安检仪器设备安全存放而自发通宵守护,有的民警在三九严寒的冬日穿着雪地靴、贴着暖宝宝坚守岗位。而那些刚刚跨入公安队伍的新同志在广大民警先锋模范作用的感召下,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勤奋好学、朝气蓬勃,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在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一支队伍警容整齐,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们,信守着“一家难圆万家圆”的信念;他们,合唱着誓保世博园区平安的赞歌;他们,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坚守在世博园区的第一线。
也许我们不能清晰地记住他们的脸庞,可是我们努力去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犹如一棵棵屹立不倒的松树,用身躯和信念守卫着世博园区的平安。
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