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炎编著的《不能这样 组织不欢迎的13种人》从职场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习惯中,总结了最为组织所不能容忍的13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它们分别是工作只为赚钱、得过且过、好高骛远、斤斤计较、畏首畏尾、冒冒失失、行事拖拉、虎头蛇尾、思想僵化、漠视规则、搬弄是非、阳奉阴违以及恃才傲物等,深入剖析了这些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可能对工作、组织造成的恶劣影响。
所以,一个员工要想有所作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得到组织的信任与重用,就必须远离这些消极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陋习,并自始至终努力地向组织所要求的目标靠拢。只有这样,作为一名员工,才是合格的、优秀的,才能成为最受组织欢迎的人。
孙科炎编著的《不能这样 组织不欢迎的13种人》阐述了工作中不利于职业发展,也不受企业欢迎的l3种人的行为表现。在这些人中,有的在工作意识上消极而不健康,如只为赚钱而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好高骛远不务实等,有的在行为上表现出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做事无计划、搬弄是非、拖拖拉拉等。《不能这样 组织不欢迎的13种人》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分析了这些行为意识和不良习惯对自己及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一个受组织欢迎的人。
目前确实存在这类现象:一方面企业很难招聘到一位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许多人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并非企业不愿意为员工支付更高的薪水,而是大部分人并非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无论其有多么聪颖的天资、耀眼的学历,都需要从基本岗位做起。在这样的岗位上薪水通常不高,工作也可能更辛苦。但是,由此开始接受的历练,却可以使其成为出色的职业人士,并获得更丰厚的报酬。
在职场中,工作伊始就享受高水平薪酬待遇的人是很少的。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刚刚从哥伦比亚商学院毕业时,曾申请到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就职。当该公司给他提供了工作机会时,巴菲特连工资多少都没有问便坐上了赴任的飞机。即便巴菲特成为赫赫有名的人物之后,他的年薪也曾长期保持在几十万美元的水平,与硅谷一名软件工程师的工资旗鼓相当。
就在大家惊呼巴菲特如此“廉价”时,巴菲特表明了自己的职业态度:不为钱而工作,也不要因为薪水微薄而看不起工作。
谁敢说,巴菲特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与他的这种职业信念毫无关系呢?
对待薪水,要有务实和超脱的态度。那些抱怨找不到工作的人,其抱怨的是企业没有按照他的意愿从工作伊始就高薪聘用他。对于这样的人,企业不予聘用或重用,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薪水不高
也不可消极怠工
当一个人怀着工作只为挣钱的态度时,他即使接受了某份工作,也不过是因生活所迫,赚取薪水养家糊口。他们对工作没有热隋,更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当他们认为薪水不如意时,就会逃避工作,消极怠工,拒绝为工作付出。
在企业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当领导安排一个工作岗位,而薪水稍有不如意的时候,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拒绝;当业务上出现困难,需要占用他们的业余时间时,他们会牢骚满腹,能躲就躲;即便对待本职工作,也有很多人抱着“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的态度。
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薪水是你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努力贡献自身的价值,你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高的待遇。如果你拒绝为工作付出,就没有资格要求更高的薪水。即使获得了某份工作,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重用。
对此,美国钢铁巨擘查尔斯·施瓦布有句话说得非常准确:“如果你对工作缺乏热情,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很可能既赚不到钱,也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因薪水不高而消极怠工的人,是一个没有职业灵魂和职业热情的人。他们视工作为负担,日复一日地接受工作的折磨。同时,由于他们身处这种状态中,工作也必然越做越糟,最终成为企业难以容忍的对象。他们将丧失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支持,以及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每一家用人单位都会坚持这样的信条:当一名员工真正成为出色的人才时,单位不应该亏待他,而在他成为这样的人才之前,他必须懂得付出。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付出精神都没有,那么他不可能成为出色的人才。这样的人是不堪重用的,更不值得为他支付丰厚的薪水。P4-6
不同组织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会因为不同的行业特征、不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关键性的素质要求是始终不会变的。对一个组织来说,当一个员工不能满足这些关键性的素质要求时,他(她)就算不上是一名合格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不仅不能给组织带来效益,反而会损害组织的进步与发展。
对一个员工来说,如果不具备这些关键性的素质要求,他(她)就不会成为组织所欢迎的人,其结局很明显,要么碌碌无为,要么被组织所淘汰。
然而,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里,的确存在这样的员工:有的在工作意识上消极而不健康,如只为赚钱而工作、得过且过混日子、好高骛远不务实、斤斤计较避责任、死守经验乏创新等,有的在行为上表现出了一些不良的行为陋习,如做事拖拉无计划、挑拨离间搬是非、虎头蛇尾无激情、阳奉阴违施暗箭、恃才傲物少虚心等,这些行为意识和不良习惯,严重阻碍了一个人的进步与发展,也对组织的成长和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大凡职场中的成功者,无不得益于远离了这些错误的思想意识和陋习:陈天桥如果不是从放映录像片的哀叹中警醒“不宜得过且过”,就不会开始潜心研究企业管理,更不可能成就今天的盛大网络;李嘉诚如果没有从被雨水泡坏的塑胶花设备中意识到“稳健行事”的重要性,就不会有今天的长江实业;史玉柱如果不是从一夜之间负债2.5亿的警戒中深感“好高骛远”的危害,就不会有今天的东山再起;史蒂夫·乔布斯如果没有从解除全部领导权一事中认识到“恃才傲物”的不得人心,也不会有机会在12年后重掌苹果公司。
本书从职场各种错误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习惯中,总结了最为组织所不能容忍的13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它们分别是工作只为赚钱、得过且过、好高骛远、斤斤计较、畏首畏尾、冒冒失失、行事拖拉、虎头蛇尾、思想僵化、漠视规则、搬弄是非、阳奉阴违以及恃才傲物等,深入剖析了这些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可能对工作、组织造成的恶劣影响。
所以,一个员工要想有所作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得到组织的信任与重用,就必须远离这些消极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陋习,并自始至终努力地向组织所要求的目标靠拢。只有这样,作为一名员工,才是合格的、优秀的,才能成为最受组织欢迎的人。
衷心地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转变和克服这样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陋习,成为一个受组织欢迎的人。
编者
2011年3月
闻悉本书即将出版,不胜感慨。本书从最初的调查研究到中途的设计与写作,再到随后的审阅出版等,经历了一个艰难且辛苦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这样说的原因在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围绕本书的研究与写作,我们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包括资料收集论证上的协助,具体写作过程中的指导,以及心智上的点拨。
在这里,特别感谢王霁教授和黎红雷教授在思想上给予的指导,正是两位老师的指导,使本书在思想上更趋成熟,也更符合当下的现实需要。
尚需特别说明的是,本书的创作融入了团队的智慧,我们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参与了本书的撰写或资料调查、收集和分析工作。这些人包括孙健、洪少生、戴宇剑、杨靖、洪少萍、李瑞文、秦术琼、宋松红、谭海燕、谭汉贵、王晓荣、杨兵、杨选成、袁雪萍、孙东风、孙科柳、孙丽、石强、程丽平、路光、高垒、郑秋菊、董晓孝、李国旗等。
在此,对以上人员衷心地表示谢意!
作者
2011年3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