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智若愚术(第2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萧胜平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不争为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做人做事,要懂得盛德容貌若愚。大智若愚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而催生的一种智慧人生境界。达此境界者,退可独善其身,进可兼济天下。常研习大智若愚术,你的人生之路必将充满鲜花与温暖!

由萧胜平编著的《大智若愚术(第2版)》,教您感受经典文化,领略智慧人生境界。

内容推荐

为什么有的人做起事来顺风顺水,而有的人一迈开脚步就处处遭受羁绊?

大智若愚的人,憨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大智若愚的人,宠辱不惊,遇乱不躁,看透而不说透,知根却不亮底。大智若愚的人,大智在内,若愚在外,将才华隐藏得很深,给人一副混馄沌沌的样子,让人往往认为自己无能。实际上,他们用的是心功。

大智若愚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而催生的一种智慧人生境界。达此境界者,退可独善其身,进可兼济天下。常研习大智若愚术,你的人生之路必将充满鲜花与温暖!

《大智若愚术(第2版)》为《》之一,教您感受经典文化,领略智慧人生境界。

《大智若愚术(第2版)》由萧胜平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聪明而愚为大智

 外愚内智是正道

 处世莫若养“木鸡”

 做人不可太聪明

 能而示之以不能

 装傻自有好运来

第二章 糊涂有利,较真无益

 随方就圆

 虚己处世

 难得糊涂

 不必较真

 学会健忘

 糊涂治家

 掌握分寸

第三章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友善待人,平等尊重

 胸襟宽广,大度为怀

 谦逊谨慎,永不自满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恶小不为,善小不弃

 施恩宜忘,受恩铭记

 以德报怨,赢得人心

第四章 心性淡泊,随缘处世

 宠辱不惊,顺其自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知足常乐,优哉游哉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适可而止,见好便收

 贪心不足,祸害源头

第五章 韬光养晦,以退为进

 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

 花要半开,出头椽子总先烂

 功有巧拙,须伏藏以待东山

 不争为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耐心等待,该出手时才出手

第六章 吃亏是福,百忍成金

 趋福避祸惟吃亏

 吃亏就是占便宜

 舍小求大建奇功

 烦恼皆因不忍生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让有度方为智

第七章 以和为贵,化敌为友

 关怀性格孤僻者

 直面心高气盛者

 迁就脾气暴躁者

 感化贪小便宜者

 慎对两面三刀者

 摆脱搬弄是非者

 拥抱有仇于你者

第八章 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小处着手,大事易成

 工作乏味,做好不易

 以勤补拙,埋头苦干

 大事不迷,小事不拘

 沉默是金,寡言鲜过

 言出必行,一诺千金

 不必争论,努力去做

 不足则夸,损人害己

 话莫说满,留有余地

 以静待哗,后发制人

第九章 言辞谨慎,把好嘴门

 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含糊应对,不留把柄

 严守秘密,把住口风

 勇于自嘲,内智外愚

 逢人短寿,遇货添钱

 少说多听,其乐融融

 忠言逆耳,加层“糖衣”

 拒绝他人,莫伤和气

 适时安慰,最得人心

 言语失误,巧妙弥补

第十章 无为而治,妙手御人

 治理大国,若烹小鲜

 萧规曹随,不治而治

 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识人用人,莫拘小节

 宁用蠢人,不用小人

 乱象之下,须用奇招

附录一 《小窗幽记》之《集醒》卷

附录二 《呻吟语》之《应务》卷

试读章节

明朝时,况钟最初以小吏的低微身份追随尚书吕震左右。况钟虽是小吏,但头脑精明,办事忠诚。吕震十分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当主管,升郎中,最后出任苏州知府。

初到苏州,况钟假装对政务一窍不通,凡事问这问那。府里的小吏们怀抱公文,个个围着况钟转悠,请他批示。况钟佯装不知,瞻前顾后地询问小吏,小吏说可行就批准,不行就不批准,一切听从下属的安排。这样一来,许多官吏乐得手舞足蹈,个个眉开眼笑,说况钟是个大笨蛋。

过了三天,况钟召集全府上下官员,一改往日温柔愚笨之态,大声责骂道:“你们这些人中,有许多奸佞之徒,某某事可行,他却阻止我去办;某某事不可行,他则怂恿我,以为我是个糊涂虫,耍弄我,实在太可恶了!”况钟下令,将其中的几个小吏捆绑起来一顿狠揍,鞭挞后扔到街上。

此举使余下的几个下属胆战心惊,原来知府大人心里明亮着呢!个个一改拖拉、懒散之风,积极地工作,从此苏州得到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况钟用外愚蒙蔽了对手,待到时机成熟,内智喷薄而出,好似伪装成不会武功的叫花子,探明了对手的虚实后拔剑而出,一刀制敌,干净利落。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李忱,是第十一位皇帝唐宪宗的十三子。李忱自幼笨拙木讷,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似乎略为弱智。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变得更为沉默寡言。无论是多大的好事还是坏事,李忱都无动于衷。平时游走宴集,也是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这样的人,委实与皇帝的龙椅相距甚远。当然,与龙椅相距甚远的李忱,自然也在权力倾轧的刀光剑影中得以保存自己。

命运在李忱36岁那年出现了转折。会昌六年(846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食方士仙丹而暴毙。国不可一日无主,在选继任皇帝的问题上,得势的宦官们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个能力弱的皇帝——这样,才有利于宦官们继续独揽朝政、享受荣华富贵。于是,身为三朝皇叔的李忱,就在这一背景下被迎回长安,黄袍加身。但李忱登基的那一天,令大明宫里所有人都惊呆了。在他们面前的,哪是什么低能儿,简直就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不怀好意的宦官们都被皇帝的不凡气度所震惊,后悔选了李忱作为皇帝。

唐宣宗李忱登基时,唐朝国势已很不景气,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农民起义,朝政腐败,官吏贪污,宦官专权,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他先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有所起色,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暮气沉沉的晚唐呈现出“中兴”的局面。宣宗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另外,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名义上打通了丝绸之路。无奈大中年间唐朝已积重难返,国力衰退,社会经济千疮百孔,只依靠统治阶级枝枝节节的改革已无法改变唐帝国衰败之势。大中十三年(859年)冬,浙东农民裘甫带领五百农民起义。起义军后发展至五十万人,为唐末大规模农民起义打下了基础。传说宣宗继位之前,为逃避唐武宗的迫害,曾当过和尚,所以对佛教极力推崇,据说曾在大中七年(853年)大拜释迦牟尼的舍利。大中十三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的装傻功夫可谓炉火纯青。他自信沉着地演了36年戏,将愚不可及的形象深人人心,在保全自己的同时,用内智成就了一番伟业。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其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的外愚内智处世方法。P7-8

序言

不争为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做人做事,要懂得盛德容貌若愚。

为什么有的人做起事来顺风顺水,而有的人一迈开脚步就处处遭受羁绊?

——“术”不同也。“术”是什么?所谓“术”,指的是达成目标的策略。为了探求“术”的奥秘,我国历代的先哲们穷发皓首,苦心钻研。相传孔子年轻时,曾受教于老子,老子告诫他说:“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此言令孔子颇受启发。因此,我们在道家、儒家的思想里,不难发现他们对“大智若愚”的一致推崇:老庄宣扬的“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孔孟提倡的“中庸之道”,与“大智若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次提出“大智若愚”这个词的人,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他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写道: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意为:对于一些不情愿或不能做的事,可以智回避之;本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原本很聪明,硬要装出愚拙的样子。不过,苏轼的话,明显是脱胎于距他1500多年前的《老子》中“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在思想上亦与老子一脉相承。

大智若愚的人,憨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大智若愚的人,宠辱不惊,遇乱不躁,看透而不说透,知根却不亮底。大智若愚的人,大智在内,若愚在外,将才华隐藏得很深,给人一副混馄沌沌的样子,让人往往认为自己无能。实际上,他们用的是心功。孔子的弟子颜回就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迷迷糊糊,却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并有条理地讲述出来。他因此而深得师傅孔子以及师兄弟们的喜爱。

大智若愚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而催生的一种智慧人生境界。达此境界者,退可独善其身,进可兼济天下。常研习大智若愚术,你的人生之路必将充满鲜花与温暖!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6: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