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丛书之一的《河北三河卷》,具体收录了:《李二把独胆斗恶魔》、《孔子和如来佛打赌》、《李希三冒死救村》、《燕子李三命丧亲人手》、《黄瓜为什么长刺》、《还来点芥末》、《草驴卧倒拽尾巴》等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北三河卷) |
分类 | |
作者 | 崔继昌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丛书之一的《河北三河卷》,具体收录了:《李二把独胆斗恶魔》、《孔子和如来佛打赌》、《李希三冒死救村》、《燕子李三命丧亲人手》、《黄瓜为什么长刺》、《还来点芥末》、《草驴卧倒拽尾巴》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一的《河北三河卷》,书中具体收录了:《李二把独胆斗恶魔》、《孔子和如来佛打赌》、《李希三冒死救村》、《燕子李三命丧亲人手》、《黄瓜为什么长刺》、《还来点芥末》、《草驴卧倒拽尾巴》等故事。 目录 燕赵民间故事的特点及影响 廊坊传统文化古韵悠长 前言 神话 孤山和留山 喉结的由来 为什么只有人会说话 传说 历史人物传说 孔子和如来佛打赌 崇祯测字 乾隆爹出家 乾隆江南遇亲父 乾隆为何三下江南 刘罗锅戏弄乾隆爷 雍正换子 李世民拆毁甘泉寺 风物传说 大阎各庄的由来 大郎台 七姐墓 小清河 西关塔 沙龙的传说 西三庙 火烧甘泉寺 狗福庄的由来 马起乏的由来 草桥的由来 潮白河的传说(一) 潮白河的传说(二) 潮白河的传说(三) 潮白河为什么东深西浅 孤山塔的传说(一) 孤山塔的传说(二) 孤山和留山 孤山的来历 孤山夜变城 鸡鸣谷的传说 神水的传说 接年豆的传说 仙女修塔 雷神劈塔 神仙锔塔 齐心庄的传说 草家河出皇上 蛤蟆山和乌龟石 红娘巷 马起乏下雹子 粪庄的由来 民俗传说 药渣倒在路上的来历 坟头上压砖的来历 其他传说 皮影戏的由来 六十岁不死活埋 日久见人心的由来 人心不足蛇吞相 故事 生活故事 侠女 斗金不换的神腿 打醋 神腿训徒 斗金不换 一副象棋子 二诸葛智斗小辣椒 稀粥不稀了 要毛巾 半截儿 是你叫我们回来的 看门 元宝化了 拨魂杖 小淘气 箭箭不离眼儿 一匣银元 吴大人羞辱西太后 白小姐生子得宠 王巧巧蒙冤遇清官 刘三斗财主 先生与木匠 东西白塔情 救命仙草 公鸡变金鸡 贼父子 张金龙当当 祝寿题联 好卖弄的秀才 胡二赔酒席 哭哭笑笑 县官选先生 秀才夺牛 秀才戏县官 县官选衙役 宰相肚里能撑船 孝子 幻想故事 谎张三 借道 老大与老二 黑龙潭的故事 好心眼与孬心眼 三只白鸽子 畦里不知畦外事 斗狼 赵贪心破产 神匾的传说 孤山取宝 王龙和王凤 鬼怪故事 鬼朋友 狐仙的传说 李二把独胆斗恶魔 遇兔精 人物故事 李希三冒死救村 通臂拳师符茂坤 京师学艺 铁掌平险 白崇禧选镖客 拳打冈村 战“群蝗” 燕子李三命丧亲人手 王绪的故事 大粪勺显威 巧要牛钱 脚踢“大尾巴杨” 彭公的故事 彭公巧对畅春园 彭公私访李八侯 彭公智断双尸案 彭公严惩黄带子 彭公主斩左青龙 彭公和京东肉饼 彭公与豆片张 彭公缉盗蒋富山 彭公邻邑平冤 彭公智擒杀童犯 彭公建坊彰节妇 彭公审狗 彭公被弹劾 彭公求雨 彭公除邪 白马李七侯的故事 缉拿武文华 公冶长 神枪刘五 武师郑九爷 动植物故事 黄瓜为什么长刺 老人与狼 为什么属相里没有猫 鸡为什么没“鸡儿” 红鲤鱼的故事 狗和狼的故事 猴子的故事 白龙马的传说 金鸡的传说 蜊蜊蛄的传说 猫和狗的传说 蛋和鸡的传说 乌龟的由来 六十四搂白果树 鱼燕相争 笑话 一囤妈妈 还来点芥末 草驴卧倒拽尾巴 傻姑爷报喜 四菜一汤 握一夜的手 不过如此 我是教授你放心 话谜买卖 学官话 大萝卜 你笑我不笑 二百五 抽烟 哥儿仨打赌 女婿戏丈人 阔人现丑 两个懒汉 吝啬的老头儿 吹牛 学懒 分梨 得病便死 鬼迷心 吃请 张磨蹭 偷锅 死人知道我知道 用刀挑着的 长寿秘诀 不抽烟喝酒的男人 白字先生 比快 附录一 民间文艺家小传 附录二 未收入本书的主要作品篇目 试读章节 乾隆爹出家 大清雍正皇上净玩邪的,自个儿不会养活儿子还不认头,偷偷把陈御史的儿子换来了。陈御史小庙着火,一下慌了。家走吧,官不能做了,再做雍正准得找茬要他老命。辞了官职,抱着换来的小公主,丧气丢魂地回南省老家了。 雍正一瞅,陈御史挺知趣,也没死气白赖的。可是,陈御史不敢马虎,一天到晚提拉着心,生怕说走嘴,招一身狗蝇。您想,要是从他嘴里露出乾隆是他的儿子,有好吗?雍正不弄他个抄家问斩,灭门九族,也得把他打人十八层地狱。可是,日子一长,加上公主爹长妈短,成天跟他亲昵,陈御史悬着的心渐渐地落在肚子里。 说实在话,公主确实招人喜爱,人不仅长得好,事也懂得早,懂得多。小嘴甜得跟抹了四两蜜似的,见人该叫啥叫啥。坐站说话,规规矩矩,人见人爱,人见人夸。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说媒的你来我往,把门槛都踢破了。可是,陈御史哪个都不敢应承。皇上的闺女,能瞎应成吗?应承错了,雍正准得算账。 这天,公主一看山坡花组柳绿,就打算和丫环春香出去玩玩。春香听了,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姑奶奶!老爷知道?还不打断我的腿?府上规矩特别严,没事根本不许小姐出门。公主“扑哧”一下笑了,我跟老爷请个示下,不就结了吗。春香登时笑了。其实,她看着山上的桃花野草,早就惦着疯去了。 没想,公主一说,陈御史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答应。公主眼圈一红,就要哭。陈御史心一下软了,一甩手,让她去了。公主万分高兴,拉着春香就走。陈御史说:“慢!”两人一下愣了,难道老爷变卦了?陈御史说:“我没变卦,我是怕你们走远,头吃饭回不来。”俩人急忙答应,吃饭前回来。陈御史还是不放心,可是,想了半天又想不起还有什么要嘱咐的。等想起来,俩人小燕似的,早跑远了。 说来也怪,俩人还真险些出了人命。俩人刚进树林,就碰见一只狼。那只狼瞪着两眼直奔公主去了。春香恐怕它伤害小姐,忙喊救命。有个卖油的小伙子正好打这经过,扔下挑子,拿着扁担跑了过去。这时,狼已经把公主扑倒了。卖油的大喝一声,一扁担打在狼身上。狼扔下公主就朝他身上扑,小伙子用扁担一阵乱打,将狼打跑了。 公主虽然受到惊吓,却毫发无伤,谢过小伙子,公主问起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小伙子说:“甭问了,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公主执意要问,小伙子没法,只好告诉了她。小伙子叫周山,家在小王庄。公主心里不由得一动:这人可不赖,赶明儿要是能寻这么个夫君,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来!周山见她不错眼地瞧自个儿,也愣了:莫非她对我有那份意思?可是,马上就笑了。人家是有钱的阔小姐,自个儿是穷卖油的,这事根本别想! 说着话,仨人就往油挑子那儿走。到跟前一看,坏了,香油全洒了。周山心疼得啥似的。春香忙给公主使眼色,让她给钱赔不是。公主身上连一个大子儿都没带,一狠心,把镯子摘下来给周山说:“为了救我,你洒了两大桶油,我本该给你俩钱。可是,来时走得急,没顾得带,你把这拿去过日子吧!”周山不要,公主不依,非叫他收下不可。 这时,春香突然叫道:“老爷来了。”公主一看,可不,老爷带人正往这走哪。赶紧把镯子塞进周山怀里,嘱咐说:“往后,你要是有了难处,就上俺家找我。”说完,把名姓住址告唤了他。周山知道她对自个儿有了那种意思,慌忙点头。临走,公主又把手绢塞给了他。春香心里登时打起鼓来,老爷要是知道,饶得了小姐吗?忙催小姐快走。周山听了,挑起挑子紧忙走了。 陈御史看见登时起了疑心,这小伙子别在跟公主拉呱上!于是,紧忙过去问小伙子是谁,说的是啥。公主本想不说,可是,一瞅陈御史动了肝火,便把事说了。陈御史眼一下直了,得亏是碰上了周山,要不,这急咋着哇?忙问谢诚人家没有。公主想说给镯子的事,忽一想,不成。陈御史见她吭吭哧哧,半天都没说出一句整齐的话来,很不高兴。春香忙过来打圆场,说:“老爷,小姐已经谢过他了。”陈御史点了一下头,可是,心里还是不踏实。直到公主发誓,往后再也不到山上来了,陈御史这才松了口气。 自打那天起,公主和春香还真没出门。俩人在屋里待腻了,就到花园里散心。可是,公主心里老放不下周山。春香知道她的心思,一个劲嘬牙花子。这不是白想吗,老爷能把你嫁给他吗?刚想劝她,周山在门外吆喝起来。春香心里不由得一颤,真是想啥来啥,怕啥来啥,这不是添乱吗!公主忙让春香把他叫进来。春香愣了,觉得去不是,不去也不是。公主见她犹豫不决,登时烦了。春香一狠心,去了。 春香把周山领到小姐跟前,刚要嘱咐二人小心,有个使唤人就来叫她。春香吓了一跳,莫非老爷知道小姐和周山的事了?使唤人瞧她愣愣瞌瞌,以为有啥背人的事,一踅摸,瞧见了公主和周山。春香忙拉她走了。 走到门口,正好碰见老爷送媒婆回来。春香暗暗叫苦,小姐和周山正好,要是老爷另给她许亲,小姐知道准得碰死!小姐耿直,气性特别大。陈御史见她脸色挺不好看,忙问她咋啦。春香扯了个谎说,昨个着了点凉,有点不舒服,完了便问有何示下。陈御史说:“刚才,我给小姐定了门亲。小伙子能文能武,刚中举人。他爹是前朝老臣,跟咱门当户对。我寻思,你跟小姐挺投心气,想让你好好劝劝她。”春香心登时乱了,俩人正在热火头上,抽不冷子来这么一下,这不是要命吗!于是紧忙说:“我看这门亲打灯笼都找不着。不过,我觉得还是不做好。”陈御史忙问为啥。春香讲:“小姐心里装的不是书便是画,对这事一点心都没有,劝她八成不听。”陈御史说:“这事已经跟人家说死了,反悔哪成啊,好好劝她吧。” 你猜陈御史对这门亲事为啥这么心盛?原来,那家敢情是雍正的宠臣。起初提亲,陈御史恐怕私下应承了雍正怪罪,便拐弯抹角地叫他奏请皇上。没想,皇上连奔儿都没打,马上应了。陈御史这才做了这门亲。 春香走进花园一看,公主和周山在假山后头一边亲热一边说话,愁得一劲地叹气。周山一看春香来了,散开手,赶紧走了。公主忙问:“老爷叫我啥事?”春香说:“我要说了您可别生气。”公主说:“说吧,不碍的!”春香就把许亲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公主“哎哟”一声直眼了。春香劝她,千万别着急。公主沉静地说:“急管啥用,反正事也这样了,不成我就跟周山跑。” 话音刚落,就听陈御史说:“你敢,这门亲你应也得应,不应也得应。”两人吓了一跳。春香十分纳闷,老爷怎么抽不冷子来了?脑袋“嗡”地一响,明白了,准是那个使唤人说的。春香猜得一点不假,事真是那个使唤人说的。陈御史听了,立刻找来了。公主的眼泪“刷”地一下流下来,说:“爹,我跟周山挺好,您开开恩,成全我们吧。”陈御史咬牙切齿地说:“不行,死也不能答应你跟周山在一起。”公主一听心如刀绞,一下子晕在地上。春香抱着公主,哇哇大哭。 过了一会儿,公主醒了。春香见她两眼直勾勾的,便说:“小姐!您千万想开点。其实,老爷也是为您好。”公主苦笑一声,没有言语。春香说:“要不,待会儿我再跟老爷好好说说。”公主知道说也没用,就说:“甭费心了,你的好心我领了。”春香听了,掉下眼泪。公主说:“别哭,让人熙了笑话。”春香以为她想开了,收住泪,点点头。 两人说了会儿话,公主问她,从外省买来的鲜货是否还有。春香说,有,立刻给她拿去了。刚出门,公主又叫住她说:“我这儿有几颗珠子,回头你就手打发个人给周山送去。”春香接过珠子,紧忙去了。 春香把事打点好了,急忙回来了。进屋一看,公主已经上吊死了,吓得连哭带喊。陈御史闻听身上“呼”地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赶明儿,雍正要是跟我要人,咋办呀?陈御史左思右想,一狠心,撇下一片家财,跑进深山,出家当了和尚。 采录:李宝才 采录时间地点:1981年1月采录于三河市 P14-17 序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