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孩子就会成功,即使输在起跑点也可以赢在终点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能让人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面对忧郁现象向下蔓延,父母亲给孩子最好的防治对策就是培养孩子具有乐观的心灵。作者提到孩子天生的乐观本性,要在乐观的家庭才能维持,希望有更多家长实践本书的原则与方法,培养自已正面的教养模式,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生活在快乐健康的家庭环境,开心地迎接每一天!
本书作者融合了20年的理论与生活案例,提供父母教养诀窍,培养出乐观的孩子。本书共有3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说明了孩子悲观的主要原因,总体介绍了孩子乐观开朗的关键因素。
第二部分:提出培养乐观的九大步骤,如何建立有效沟通,进行适度赞美,建立乐观家庭文化等。
第三部分:孩子有了情绪障碍,或面对亲人过世、离婚等变故,本书引导孩子如何乐观面对人生转变。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上进、积极,心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是否有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父母给孩子乐观的性格,就等于为他买了一份终生的精神保险。
孩子的悲观情绪来自哪里
当父母不相信孩子,采取各种手段来“窥视”孩子的秘密时,他们给予孩子的不是尊重,不是尊严,而是对孩子自尊和人格的亵渎。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还有什么尊严和乐观可言,这—切早被父母用他们过分的、不合适的爱毁灭了。
一、感情脆弱的孩子容易悲观
生活中,有些家长总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太过懦弱,因为孩子的感情特别脆弱,遇到一点儿小事就哭鼻子。哪怕是听故事、看电视、听到或看到可怜的孩子时,他们也是泪汪汪的;出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被人呵斥一声,就会哭丧着脸回家了……感情如此脆弱的孩子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一副悲观失望的样子。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
妈妈和林林玩“捡豆子”游戏,把一些小玻璃珠撒在地上,然后看谁捡得快捡得多。结果,妈妈赢了林林。林林强烈不满,把手中的玻璃球狠狠地往地上一摔,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起来。
“哭有什么用,一个人不可能总是赢的。”妈妈劝说林捧。
“我就是要赢,我就是要赢。”林林根本不听劝,哭喊着,越来越凶。
妈妈很困惑,林林输了一次就这样不能承受这么脆弱的性格以后该怎么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呢?
有的孩子不仅像林林这样感情上脆弱,而且感觉上也过敏。比如嗅觉很灵,不爱闻煤油炉的味儿;不喜欢吃有葱或葱头味的食品;也不喜欢闻电车和公共汽车上的油漆味;搭公共汽车,时间稍稍长点,就想吐;出门旅行时,要是身边有人发出呕吐声,这类孩子常常会应声附和,也会作呕;对声音敏感的孩子,甚全连在幼儿园午睡都睡不成。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要家长迁就,致使他们的感情和心理相当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在幼儿园受了老师的批评、和小朋友一起受了一点儿委屈、家长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等等,都能让这些感情脆弱的孩子情绪低落。
感情脆弱的孩子一般有哪些表现昵?对这些感情脆弱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教育,防止悲观情绪的滋生昵?
1.过于敏感,太过自尊
这类孩子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受到嘲笑、轻视后,他们会非常害怕,从而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狭小的性格,在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拘谨、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逐渐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尽可能挖掘孩子的优点,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他有充分把握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美,树立自信心。
2.虚荣心太强
现在很多家庭都为孩子提供了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从而助长了孩子在物质生活上的虚荣心。专家认为,在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再加上很多家长喜欢盲目地夸奖孩子,使孩子在精神上也产生了虚荣心。虚荣心强的孩子很喜欢攀比,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往往会感到强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
因此,家长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纵容孩子的消费欲望,要培养孩子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表扬孩子,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孩子受得起表扬也受得起批评。
3.赢得起,输不起
“输赢乃兵家常事”,可是有些孩子赢了,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输了,他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孩子的输赢。当孩子失败时,家长要鼓励孩子,把孩子从脆弱的感情中拉出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能够对输赢淡然处之,孩子对输赢的心态也就自然而然地摆正了。
4.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
同样是摔跤,有的孩子能够自己迅速爬起来,拍净身上的尘灰,继续若无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孩子却只是趴在地上伤心地啼哭。这就表明,在挫折面前,后者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进而心灰意懒、逃避退缩。
在挫折教育上,家长的身教重于言教,当成人遇到挫折时,冷静、坚强、勇敢的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要显得平静,淡化孩子的受挫意识。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一些挫折后,家长要记得赞扬孩子,让孩子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胜利感,从而增强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孩子的脆弱感情是乐观情绪的大敌,家长要帮助孩子从感情脆弱的心理性格中走出来,这时你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是那么的乐观、开朗、活泼。
教子有方
感情脆弱的孩子不仅在感情上脆弱不堪,而且感觉上也过度敏感.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一副悲观失望的样子。
二、嫉妒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开始萌芽,但他们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标准为参考的。比如,家长为了巩固孩子的优点经常会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来增加他们不断进步的自信心,但如果表扬过分,就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他们以为只有自己是最好的,别人都不如自己,进而看不起别人,甚至当说别人好过自己时,他们就接受不了,于是产生了嫉妒的心态,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位妈妈说道:“孩子今年该上大班了,她和比她小一岁的小表妹非常要好,经常把自己的吃的和玩具拿给妹妹,很像个小姐姐,就是嫉妒心特别强。我们不能当着她说妹妹一点好,一旦不小心夸奖了妹妹,她就会把给妹妹的东西统统收回来,自己在一旁撅着嘴巴生气。”
可见,家长稍不注意就会使孩子的积极情感变为消极情感。比如,许多父母常常指着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这点就不如他”,父母想通过不同孩子身上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渴望集别人孩子的优点于孩子一身,但是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爱别人,不爱自己,使孩子的情感受挫,产生不服气的情绪,进而导致嫉妒。另外,不公正的评价会使孩子的感情受到压抑,时间长了也容易使孩子变得心胸狭窄和嫉妒。
1.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呢?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他们希望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强。但由于孩子的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说别人好就等于说自己不好,不能把赶超别人和自己努力联系起来,而是希望别人不如自己。这是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认识根源。
2.嫉妒心过强影响身心健康
尽管嫉妒是一种尚可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嫉妒情绪过多过强,时间一久,它就可能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从而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常会由于嫉妒别人的成功而导致自己的苦闷,甚至演变成对别人的仇恨。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快乐成长,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嫉妒心的消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和虚荣心也强。嫉妒心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他人;嫉妒会制造矛盾,影响团结;嫉妒会孤立自己,不利于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会变成一种仇恨,进而采取报复行动。
针对孩子嫉妒心强的情况,家长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予以纠正。
1.教育孩子积极向上
面对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很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利用虚荣心、自尊心激励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孩子积极努力,这样才能超过别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你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别的孩子也希望得到表扬,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情况下,结果可能是这终你胜利了,下次又变成他胜利了。这没有关系的。”
2.帮助孩子克服不足
嫉妒心强的孩子往往是由于自身存在某方面的不足而产生嫉妒情绪,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不足,帮助他们努力克服。如果有的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画画比自己好而产生嫉妒心,家长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能力。这样孩子在与他人比较绘画水平时,就会有足够的自信。只要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得到相应发展,嫉妒心就会相对减弱。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对待孩子。当然,这种鼓励和表扬要适当,不能夸大其词。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较乐观,在对待别人的成功时,他们心态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会成功。
4.引导孩子正确竞争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后,家长不妨把它引导到树立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上来。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别人领先获胜后,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是生气,而是应该激发斗志,敢于和对方竞争。同时,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别的孩子获得成功了,肯定有许多优点值得你去向他学习,你要把对方的长处学到手,这样你也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5.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养成开朗、豁达的个性,不为琐事斤斤计较,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说一些嫉妒的怨言,孩子会以为嫉妒是一种正常的行为。相反,如果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豁达的个性,减少嫉妒情绪。
P3-7
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不一定是一大笔遗产或者顶尖的教育,而是孩子面对挫折的恢复力以及坚定不移的乐观心态,使孩子不论受到怎么样的打击都能安然度过。
生活中,有的孩子年纪虽然只有五六岁,但神情忧郁,怕生人,怕说话,怕做错事。在学校或幼儿园,热闹的地方找不到他的身影;在家里,很少与父母说话,喜欢缩在自己的小房间里。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总以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够优秀,别的孩子拥有的种种长处是不属于他们的,以为生活中的一切快乐都是留给那些受家长、老师喜欢的孩子来享受的。
这类孩子,长大之后极有可能成为悲观主义者,甚至引发精神疾病。相反,乐观的孩子活泼可爱,思维活跃,他们将来可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幸福家庭的组织者。
在人生的旅途中,乐观者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而悲观者只能向后看,原地踏步,甚至向后退,消极被动。乐观者面对挫折说:“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而悲观者却说:“我已经陷入了困境,无路可走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具备积极心态还是消极心态,而巨大的差异则是成功还是失败。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也许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乐观,有些孩子则相反。但是,心理学家发现乐观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备乐观品质,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实现。
因此,看待孩子的情绪问题,要从整个家庭的支持系统着手,本书提供了很多亲子沟通与互动的技巧。
本书作者融合了20年的理论与生活案例,提供父母教养诀窍,培养出乐观的孩子。本书共有3部分:
第一部分:详细说明了孩子悲观的主要原因,总体介绍了孩子乐观开朗的关键因素。
第二部分:提出培养乐观的九大步骤,如何建立有效沟通,进行适度赞美,建立乐观家庭文化等。
第三部分:孩子有了情绪障碍,或面对亲人过世、离婚等变故,本书引导孩子如何乐观面对人生转变。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快乐、上进、积极,心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是否有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乐观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人生成败。父母给孩子乐观的性格,就等于为他买了一份终生的精神保险。
乐观,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