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灵的圣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兰溪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得主兰溪继《枫林叶雨》、《生命的芳香》等散文集后的最新力作!

兰溪的散文,纯真率直,清丽脱俗,如污泥中的白莲、沙漠中的绿洲、冰山上的雪莲。似空谷幽兰,默默开放在山谷;像清纯执著的小溪,远离喧嚣与浮躁,却深藏着善良、圣洁、悲悯情怀。读她的作品,人们会被她精神上的无尘、心灵的丰富与美好,良好深厚的文化修养,云淡风轻的心境而深深感染,使心灵得到净化与洗涤,精神得到提升与慰藉。

内容推荐

兰溪的散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率直、纯真。其表达之坦率、内容之纯净、感情之真挚,给人以情真意切、纯真清新之感,丝毫没有矫情做作,更没有华丽的辞藻。如“花香满径”板块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盟约》等等,读来如沐春风,如雨滋润,清爽甘甜。

作者在“冰冻纯真”“空谷回音”板块中同样抒发了唯美的高雅情愫。如《梦幻芭蕾》《樱桃红了》《梦中的婚礼》等作品,都带给人纯净率真、冰清玉洁般的感受,使疲惫的心灵得到纯美的享受。

更为可贵的是,兰溪的散文充满悲悯情怀,对地球、对弱势群体充满怜悯与关爱。如《慈悲天使》《有爱就有了一切》《牺牲的爱》《为孩子祈祷》等作品,无不深切呼唤真情,讴歌无私的大爱。

人情的冷漠、灵魂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令人忧虑。兰溪的作品,大多以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唤起人类的良知为己任,如《飘自天堂的甘露》《高尚的灵魂》《精神之美》等,深刻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内省和忏悔,对人类生活终极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关注与思索。她忠告人们:“一个挑担人,上了船后,只管把担子放到船上,否则仍自己担着,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领悟了生命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去呼应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博大的爱将使你的生命充满清新空气。”在《安息吧,天堂中的母亲》中,她写道:“天地有大美,人间更需要大爱。大爱止于至善……”我们可以看出兰溪是用真诚的心、炽热的情写作的,她实现着精神的融会、思想的神聚。

作者将心灵的丰富感受与身心的深刻体验完美结合,告诉人们为爱而活着,以善过生活,这是本书特有的精髓,也是贯穿全书的脊梁。作品展现出的文学美是如此深邃而高雅,带我们进入美与爱的深深怀抱。

目录

第一部分 冰冻纯真——心灵独语

风过庭兰/2

迎接复活的春天/5

我的讲台生涯/7

梦的衣裳/10

冰冻纯真/13

痛苦之关/16

明亮的忧伤/19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魅力/23

酷暑中的浓荫/25

生命的阳光/27

梦幻芭蕾/30

飘雪无声/32

谦卑之后的尊荣/35

乘着歌声的翅膀/38

天堂与地狱/41

久违了,永远的国际歆/43

无悔的选择/45

梦中的婚礼/47

共享生命的爱宴/49

惬意智慧 悲悯/52

飘自天堂的甘露/54

佳美之地/57

心灵的圣殿/59

第二部分 花香满径——无尽的爱

慈悲天使/62

有爱就有了一切/64

盟约/67

悲悯情怀/69

安息吧,天堂中的母亲/71

小楼昨夜叉东风/74

燃烧在海边的烛光/77

牺牲的爱/79

精神之美/81

为孩子祈祷/83

同在一个春天/85

无尽的爱/87

泪的芬芳/89

八千里路云和月/92

断了翅膀的天使/95

飘满红叶的小路/100

静静的山楂树/104

飘逝的红衣伞/108

永远的玛利亚/110

高尚的灵魂/113

第三部分 空谷回音——纵情山水

山海情怀/116

醉梦夏宫/119

永恒的经典/121

独占三秋压群芳/123

云上太阳/125

壶口魂魄/127

诗情画意数江南/129

樱桃红了/132

桃花源里尽陶然/134

凝望红场/137

古色古香的气息/140

纯美鸽子窝/142

涅瓦河情思/145

呼吸自然的凉爽和芬芳/148

信仰的力量/150

写在大地上的美丽与艺术/153

浪漫的东方明珠/155

桥山古柏/157

千古绝世黄帝陵/159

青山绿水枉自多/161

附录

为大爱和大善高歌/165

大同连心 再创辉煌/167

古风 兰溪颂/169

兰溪印象/170

跋/171

试读章节

海南,我梦中的情人,你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魂牵梦绕、思念绵绵?是你那永不凋谢的花朵、永远苍绿的热带植物,还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蓝绿色的大海?

多少次梦中又回到了大东海、亚龙湾、鹿回头,还有那天堂般美丽的天涯海角。

你是我永恒的情结,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海南,十年间去了三次。从东北到海南,远距离长途跋涉。然而,我去了这次想下次,每次都乐不思蜀。

古人云:“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我偏偏在烟花三月去海南,三次都是。没有刻意定时间,却似乎有点宿命般的巧合。

三月的海南——风,轻轻柔柔;雨,缠缠绵绵;海,碧绿湛蓝;树,亭亭玉立。没看到海南的海时,以为北方的海是真正的海,海水纯净,海水真蓝。看了海南的海后,方知“海外有海”,更美的海在南国。那种蓝,油汪汪,绿幽幽,像铺了一层锦缎,海风吹过,仿佛麦浪滚滚。沙滩像天堂里的云朵,沙子又白又细,光脚踩在上面,舒服极了,有一种羽化的幻觉。

到了晚上,海边同样迷人。坐在海边露天餐台上,沐浴着清新柔和的海风。品尝着南国的美味佳肴,真乃天上人间。

1990年,海南大开发,十万人才过琼州海峡。这批冒险家去寻金探宝,开垦最后一片处女地,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我的心也跃跃欲试,向往那一片澄澈无边的天空,亭亭玉立的椰子树,神奇而又陌生的土地。更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最大的潜能,让生命大放光华。

带着梦想和希冀,我踏上了去南国的征程。那时海南还没有民航机场,只好飞机、火车、轮船挨个儿折腾。几经周折,才抵达海口。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我已经精疲力竭。

然而,当我坐上前往三亚的汽车,我一下子又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了。海南清新的风,满目的绿,满地的花,在月光下婆娑的椰子树,帮我抖落了旅途的疲惫。  下榻大东海,徜徉亚龙湾,欢跃于天涯海角,追寻鹿回头的踪迹,我仿佛置身于天堂仙境,人也变得清清纯纯、飘飘欲仙,宛若腾云驾雾在天上飞。望着海里清澈的水,我的心也净化得一尘不染,眼睛格外明亮。

多少年后,我的同学还清楚地记得我当时那纯真的表情。她在信中说:想你在三亚是那样的美,纯真清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真是美得不得了,美得让人心动。我一直无法忘记你眼睛里流露出的那种单纯和天真的神情,宛若夜空里的流萤一划而过却又无处不在,以至于无法用文字去描述和捕捉。只有见过那眼神的人,才会真正产生永恒的爱。

见识过美丽的本质,就无须再去证实她的真实。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有着独特的魅力,伴随女性的妩媚,让我惊讶、沉醉了许久,不敢相信她的真实性。生存与理想,如此相距遥远,而没有一条时光隧道可以到达彼岸,让我觉得那情景将永不再来。

不知是否你心中的美好太多太多,而让你放弃了许多的平庸。也许,你是笑在最后的一位哲人。最美的花开在最高的山冈,雪莲不会降低生命的海拔,我想你的生命之春一定别有一番热烈和浓郁。

还记得在亚龙湾吗?你穿着白衣黑裙,手里拿着一朵小黄花,像美丽的蝴蝶在海边翩翩起舞,真是美呀!美得像水仙花、马蹄莲,如出污泥的荷花,冰清玉洁、一尘不染。让我一直把你冰冻,作为一种理想理性地认识,作为一种永恒的钻石般的情感,将之深深藏埋,怀着一颗永远不变的心去爱你,并默默地为你的今天和未来祈祷祝福!

你在我心中是如此美,有时不相信是真的,仿佛幻化的仙女。因为我们的感觉和想法太美了,大自然又真的是如此之美,让你和我觉得那情景永不再来!美好的真实和真实的美好,永远地存于三亚的那个瞬间。我们无力去把握和锁定永恒,因为她太美又太短暂,来不及细细品味,便雾一般地飘过……

我的骨子里,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父母在,不远游”的意识束缚了我的手脚。作为一个孝顺女儿,我没有勇气远离父母,让他们本来就牵挂的心负担加重,也就没有选择天涯海角,而是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大连工作。

传统观念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屏障。于是,海南真的成了我的梦中情人。我向往她,思恋她,却只能遥遥地远望她,怀念她。

从三亚回来后,我对海有了种痛楚的感受,却又无法去解释那深藏的含意。

大连三面环海,去海边太方便了,可我一年到头不去一趟。不愿见海,怕勾起忧伤满怀。有过最美回忆的人,再看海,心反而痛痛的、凄凄的。脆弱的心不敢碰,一碰就要破,一破就要碎,宛若风中颓然倒下的水晶,碎了再也无法复原。

就这样,爱海又怕海。于是把纯洁的心与绿蓝的海一起冰冻。把她冰冻,不让世俗的尘埃与现实的浊水将她污染,让她永远有一颗圣洁的心,这是极其宝贵的。

在物欲横流、私欲膨胀的今天,一颗圣洁纯真的心是生命中最美丽的珍珠、最璀璨的钻石,是冰山上的雪莲,是污泥中的荷花,是寒冬中怒放的红梅。

把她冰冻,是我生命长河中最美的回忆、最珍贵的礼物。她让我保持一颗纯洁的心,不为金钱所迷惑,不为世俗所左右。金钱买不到纯洁的感情,世俗打不动纯洁的心。我不安的脚步可以停歇宁静纯洁的港湾,并期待着雨后缤纷的彩虹。我空虚的心灵可以不再流泪,去赴心灵之约,品尝生命的盛宴,为生命喜悦,为生命高歌。

P13-15

序言

散文比别的文学样式更直接更无情地拒绝虚假、虚伪。虚假指故事人物,虚伪当指感情。因为散文永远是作家本人的生活史和心灵史,因而它传递给读者的必须是个体的生命体验。“这一个”三个字对散文作家来说更需要时刻牢记。时下,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东西总在泛滥,虚情假意的散文也混杂其中。强调散文的情真意真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这就是我读了兰溪的散文集《心灵的圣殿》后很想表达的一个愿望。虽然是从兰溪的散文引发而来,但我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说给那些曾经想和我探讨散文写作的一些朋友。

我从兰溪的散文《风过庭兰》谈起。白玉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花,它的亭亭玉立,它的淡雅素朴,它的清香渗心,无不让人纯洁和坦荡,甚至倾倒。把白玉兰作为写作对象的作者确实不少,尽管写法不同,语言的练达、含蓄也各有千秋,但是折射出来的意境却大同小异,很少有走出上面提到的人们对兰花的那种共有的感知。换句话说,众多的褒扬白玉兰的散文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总是停留在人们共有的断面上。前不久,我在镇江与一些作者漫谈散文创作,好些同志都提到了审美疲劳。如果有数十篇甚至更多的散文在无病呻吟地重复同一个浅层次上的意境,读者产生审美疲劳那是必然的。

兰溪的精明不仅仅在于她写玉兰花时选择了一个很别致的切入点,更令人感佩的是她锁定这个点,不断地延伸它的内涵,这样就总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赏心悦目之喜。她妙笔生花,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独特、全新的白玉兰。

她偏不去写花,却不动声色地在白玉兰的叶子上大做文章。看似离题万里,实则是响锤重敲。花总是靠绿叶扶植,这连几岁孩娃都晓得。但是白玉兰的美恰恰是没有绿叶衬托,它皓洁、饱满、孤独地开放,是那种“不拥挤、不喧闹,文文静静又不可遏止地绽放”。兰溪言:没有绿叶的花使人的灵魂得以净化与升华。她由此联想到单身女性,她们像这白玉兰独自开放,无绿叶衬托。孤单也许有点,但洁身自好;寂寞也许难免,但很宁静。人生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既然认定了一种,就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兰溪认为单身女性散发着“试比群芳真皎洁”的魅力,我绝对相信。这篇散文如果仅仅写到这里就刹笔,意蕴未尽的缺憾是显而易见的。兰溪的聪明在这时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月光如水的夜晚她发现美丽的白玉兰的花瓣凋落了一地,为此她心疼、怜惜。她不甘心,清晨又来到白玉兰身旁,惊喜地看到“那美丽花瓣凋谢的地方,一片片绿叶在枝头绽放,露出笑颜”。她恍然大悟,按捺不住地对白玉兰吐露心声:“兰,没有你的凋落,就没有新绿的诞生。你的美丽虽然是短暂的,一个美丽的遗憾,你的芬芳却是永存的。”凋谢与新生,短暂与永存,这些原本抽象的生硬词句,由于作者很自然地附在了白玉兰这个形象的事物上,就营造了一个生命的宿营地,开阔了人生的境界。这时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白玉兰说:你的颜色就是源于大地的亮光,你的飘落为春筑起了婚床,你的身体是美和力量的骨骼。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赞美之词赠予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单身女人。

从《风过庭兰》以及兰溪其他的一些散文、随笔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于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表现,是很认真的、细致人微的,总会有一些独到之处,这一点非常可贵。

兰溪的散文,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率直、纯真。其表达之坦率、内容之纯净、感情之真挚,给人以情真意切、纯真清新之感,丝毫没有矫情做作,更没有华丽的辞藻。如“花香满径”板块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盟约》等等,读来如沐春风,如雨滋润,清爽甘甜。

作者在“冰冻纯真”“空谷回音”板块中同样抒发了唯美的高雅情愫。如《梦幻芭蕾》《樱桃红了》《梦中的婚礼》等作品,都带给人纯净率真、冰清玉洁般的感受,使疲惫的心灵得到纯美的享受。

更为可贵的是,兰溪的散文充满悲悯情怀,对地球、对弱势群体充满怜悯与关爱。如《慈悲天使》《有爱就有了一切》《牺牲的爱》《为孩子祈祷》等作品,无不深切呼唤真情,讴歌无私的大爱。

人情的冷漠、灵魂的堕落、道德的沦丧令人忧虑。兰溪的作品,大多以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唤起人类的良知为己任,如《飘自天堂的甘露》《高尚的灵魂》《精神之美》等,深刻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内省和忏悔,对人类生活终极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关注与思索。她忠告人们:“一个挑担人,上了船后,只管把担子放到船上,否则仍自己担着,岂不是自寻烦恼、自找苦吃?领悟了生命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去呼应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博大的爱将使你的生命充满清新空气。”在《安息吧,天堂中的母亲》中,她写道:“天地有大美,人间更需要大爱。大爱止于至善……”我们可以看出兰溪是用真诚的心、炽热的情写作的,她实现着精神的融会、思想的神聚。

作者将心灵的丰富感受与身心的深刻体验完美结合,告诉人们为爱而活着,以善过生活,这是本书特有的精髓,也是贯穿全书的脊梁。作品展现出的文学美是如此深邃而高雅,带我们进入美与爱的深深怀抱。

文学贵在创新,切忌雷同,与别人雷同与自己雷同都是没有出路的,这是文学的本质决定的。我历来认为,散文之美美于思想,思想即意境,就是作品中最能引起读者深思和联想,从而达到共鸣的“穴位”,当然也可以视为文章的主题了。但是如果有人将散文的思想仅仅理解为政治标准,那绝对是一种曲解。这就像有人误认为坚持主旋律就必须排斥艺术化一样不可取。散文的思想性是由每个作家形成的风格决定的,风格当然是指文风了,但是不排除人格。在诸多的风格中最让我欣赏的风格是质朴沉静。人处在恬静的状态中,就能在浮躁、聒噪的氛围中有一种特殊的敏察能力,很善于倾听,引发情感,就产生了感觉。静态中变成的语言思维,最接近灵魂的表达。有人将这称作“独白”,这个词我最迷恋。“独自”就是每个作家与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人情世故使我们懂得了爱恨,懂得了生活,懂得了思索,也懂得了期待。

兰溪在文学创作上才迈开脚步行走不久,她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庆贺。毕竟她还要走很长的路,还会遇到许多她不曾预料的坎坎坷坷。不怕寂寞,只要忠诚,就会燃烧!

2009年5月于北京望柳庄

(作者为我国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后记

亲爱的读者:

感谢您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看到我这部书,更感谢您在百忙中读这部书。我以一种十分谦卑的心情,捧出一颗纯真、纯粹、纯朴的心,向您献上我的又一部散文集。虽然,有些作品还很稚嫩,但它凝聚了我大量的心血,倾注了我真诚的爱、炽热的情。

我毕业于财经大学,从事的是经济工作,然而我对文学的酷爱与梦想始终如一。自从14岁那年我在全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名列前茅,我对文学的热爱便与日俱增。在文学的沃土里,我闻到了特有的芬芳,心灵得到文学雨露的浸润、滋养。2008年荣获全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使我对文学更加情有独钟,坚定了我走文学创作之路的信念。

这部书的书名之所以叫《心灵的圣殿》,含义如下:

所有文字都是从心灵发出的真情实感,从心底流出的活水源泉,力求回归纯而又纯的人类的本原,向读者献上一颗纯真清新、情真意切的爱心,一腔悲悯情怀。但愿能使读者在纷繁、复杂、无奈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心灵的安慰与净化,找到精神的依托与归宿,让流浪的心回归真正的安宁和故乡,安然歇息在心灵的圣殿中。

有些人精神迷茫、心灵贫血,不知道该信什么,不懂所信的真正意义,信仰混乱,令人担忧。有的人烧香拜佛,走到哪拜到哪,把大把的钱用来买香烧香,一转身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吃喝嫖赌无恶不作。针对这一现状,我有感而发:真正的圣殿在心灵,不在有形的殿宇。一个心灵纯洁、有爱有望的人,圣殿就在他的心灵深处。

与本人以往的散文集不同,这部书对犯罪的根源、人生的目的等许多困扰人们心灵的问题,尝试进行深入挖掘和反思。

一些书籍堂而皇之描写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网络上的垃圾文化和龌龊思想污染着人的精神,毒害着青少年的心灵。针对这一严峻问题,我用大量的笔墨,劝导人们远离罪恶,讴歌美丽纯洁的爱。心有大爱,才有内心的高贵、尊严、善良和理想,才能建起爱的山寨,找到心灵的家园。

我力求写出至真、至善、至美的作品,讴歌大爱与大善,呼唤至真至纯的真情,呼唤心灵的回归,呼唤重建精神家园,呼唤重塑心灵的圣殿。

面对社会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有良知的作家,肩负着精神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时时以爱来唤醒沉睡的心灵,用更好的作品引导、影响人们过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

诚挚感谢一直以来在我创作的道路上关心、支持、帮助我的各位领导、老师和朋友。深深祝福他们得到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爱,一生都有健康、平安、快乐相伴随!

兰溪

2009年7月7日于大连兰室雅轩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散文贵在真情表白直抒胸臆,作家须敞开心扉,捧出灵魂。兰溪的散文写作,始终坚守至爱至善至美的求索,她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张胜友

兰溪的文章,纯真率直,清丽脱俗。如空谷幽兰,素洁高雅,默默开放,如清纯执著的小溪,远离喧嚣与浮躁,深藏善良、圣洁、悲悯情怀。《心灵的圣殿》对人类的生命意义和生活理想有着高屋建瓴的深邃思考,蕴含着睿智的光彩,让流浪的灵魂找到真正的归宿与故乡,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

这部作品之所以叫《心灵的圣殿》,是因为所有的文字都从心灵出发,所有的情感都有一个根基。大海的女子,自有辽阔与放达,兰溪的名字,独具纯净与安详。这或许就是这部散文集的意义。

——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外散文诗协会副主席王剑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