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论
一 哲学的批判本性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
二 学界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 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解读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方法论思考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的当代检视
一 当代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及其省思
二 深层历史文本解读方法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解读马克思哲学革命应具有双重视野
一 基于“外史”与“内史”双重维度的自觉
二 现实社会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生成的基石
第二章 人的现实解放:马克思超越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价值旨归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诉求:人的现实解放
一 马克思与西方希腊—基督教哲学传统
二 马克思哲学的时代课题:人的生存困境与人的解放
第二节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历史发生及其自我困境
一 本源意识觉醒、两个世界划分与客观理性盲从
二 从客观理性盲从到“理性为自然立法”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和超越
一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点及其理论局限
二 终结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走向及其局限
三 马克思哲学在超越中实现自身变革
第四节 马克思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三个向度
一 以现实社会实践消解理性决定论的思维范式
二 以历史生成论消解本体还原论
三 现实个人的解放是马克思哲学诉求的基本话语
第三章 个体主体性解放的价值呼唤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价值诉求的发源地
一 中学时期的改造世界激情与理想主义情怀
二 《博士论文》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三 从精神解放到人的解放
第二节 《巴黎手稿》中的现实历史逻辑与人本主义逻辑
一 劳动异化——主体性的遮蔽与回归
二 交往异化——在交换关系中人的自由的丧失
三 对黑格尔异化扬弃观的批判与超越
第四章 基于实践基础的人的社会历史生成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概念的双重内涵
一 “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
二 “研究对象”的历史与“分析方法”的历史
第二节 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清算
一 青年黑格尔派忽视了历史的现实基础
二 费尔巴哈人本学是无“历史”的哲学
第三节 社会生活实践与人的“历史”生成
一 现实与生成视野下的人类历史活动
二 所有制的演变与“社会分工”
三 人的解放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活动”
四 人的现实历史生成与唯物史观的奠基
第五章 立足于个体与社会相统一的人的现实解放之路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推进
第二节 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批判
一 蒲鲁东哲学中现实社会关系再生产线索的缺失
二 蒲鲁东诉诸“真正的公式”达到对世界的改造
第三节 从现实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高度解剖“人体”
一 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探求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
二 资本是一种异化了的、对抗性的社会关系
第四节 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与人的真正解放
一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二 社会关系的合理化与自由王国的实现
三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程与马克思哲学智慧
第六章 返本而开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效应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路径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双重效应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反思与超越
一 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表现形态及其考察
二 对马克思哲学传统理解范式的超越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启示
一 以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
二 着眼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 面向现实实践发展创新马克思哲学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