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的这本《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切分的优选论研究》以56名中国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他们英语朗读的语调切分,即以语调短语为单位的语流切分。旨在了解二语语调切分的描述性特征和探索语调切分的中介语音系。学生朗读在录音后进行了基于ToBI标准的韵律标注。为便于比较,也分析了8名英语母语者的语调切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切分的优选论研究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杨军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军的这本《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切分的优选论研究》以56名中国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他们英语朗读的语调切分,即以语调短语为单位的语流切分。旨在了解二语语调切分的描述性特征和探索语调切分的中介语音系。学生朗读在录音后进行了基于ToBI标准的韵律标注。为便于比较,也分析了8名英语母语者的语调切分。 内容推荐 杨军的这本《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切分的优选论研究》以56名中国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他们英语朗读的语调切分(intonation-phrasing),即以语调短语为单位的语流切分。旨在了解二语语调切分的描述性特征和探索语调切分的中介语音系。学生朗读在录音后进行了基于ToBI标准(Beckman和Elam1997)的韵律标注。为便于比较,也分析了8名英语母语者的语调切分。《中国大学生英语语调切分的优选论研究》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两大步骤:一、通过对二语语调切分的描述性分析(主要涉及语调切分的类别和频数),了解二语语调切分的概貌,并以实证方法确章朗读材科的语言特征、母语影响和在线产出管理在二语语调切分中.的作用;二、在此基础上,以概率性优选论(Prince和Smolensky 1993;McCarthy和Prince 1993;Boersma和Hayes 2001)为理论框架分析语调切分的中介语音系(主要涉及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和排列概率),找出二语语调切分的概率性制约条件层级排列。 步骤一对二语语调切分的分析结果如下:与英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学生在各个句子上产出的语调切分种类更多,语调切分的趋同性起伏较大。不当切分在二语语调切分中很常见,而在正常母语语调切分中则未见一例。二语学习者比母语者产出更多非流利。朗读材料的语言特征,尤其是句长和句法复杂性对二语语调切分有显著影响。证据表明,二语语调切分也受母语和在线产出管理的影响。 步骤二对中介语音系的概率性优选论分析结果如下:一,二语和一语语调切分的制约条件排列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类制约条件的排列上,一类是音系长度制约条件:Balance和BinMaP。前者反映的是汉语语调切分追求音节数均衡的倾向。后者反映的是英语语调切分追求重音数均衡的倾向。另一类是XP层面的语调短语边界的左对齐条件AlignXP,Left和右对齐条件AlignXP,Right。相对于右对齐条件AlignXP,Right而言,AlignXP,Left倾向于在语句中设置更多语调短语边界。就朗读者在所有实验语句上的整体表现而言,二语语调切分的制约条件排列的特点为:BinMaP>>AlignXP,Left>>Balance>>AlignXP,Right,一语语调切分的制约条件排列的特点是BinMaP>>AlignXP,Right>>AlignXP,Left>>Balance(“>>”代表“排列层级高于”)。换句话说,偏向音节时定的音系长度制约条件:Balance和倾向于设置更多句内语调切分的左对齐条件AlignXP,Left的排列层级在中介语音系中比在一语音系中相对较高,也就是说相对更为重要。二,二语制约条件排列依朗读材料的语言特征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Balance统制BinMaP和AlignXP,Left统制AlignXP,Right的两类概率上。前者反映的是学习者母语的影响,后者反映的是学习者投入在线产出管理的程度。在不同语言特征的句子上,这两类统制概率发生反向变化。也就是说,母语影响和在线产出管理在争夺有限的认知资源的过程中,以一种概率性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中介语音系。进一步说,二语语调切分中的母语影响可能存在一个在线产出管理的阈值,当在线产出管理的压力超过一定水平时,母语影响被抑制。本研究将此命名为“母语影响的在线产出管理阈值假设”。 本研究中经济性制约条件集的覆盖率,即可预测语调切分的比例,二语平均为81%,一语为100%。对于有些残余或异常数据的解释必须诉之于一些临时性的制约条件,这些条件相对于经济性制约条件集的成员而言是冗余条件。通过增加这些冗余条件,二语平均覆盖率增至86%。这说明语调切分的中介语音系存在冗余性。 运用概率性优选论分析二语语调切分表现出方法论的先进性,突出表现在对在线产出管理的作用以及它与学习者母语的相互作用的解释方面。本研究确立了一个统一稳定的语调切分的优选论制约条件集,是对语调切分研究的另一重要贡献。 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Aims of the study 0.2 Outline of the dissertation Part One: Research Background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1.1 Intonation phrase and intonation-phrasing 1.2 Research on intonation-phrasing 1.3 Problems with existin intonation-phrasing studies Chapter 2 A Probabilistic Optimality Theoretic Framework 2. I OT basics 2.2 An outline of POT 2.3 The leamability issue in OT 2.4 The POT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2.5 Summary Chapter 3 The Economical Constraint Set of Intonation-Phrasing 3.1 Sense Unit Condition 3, 2 Constraints of intonation-phrasing 3.3 Summary Part Two: Methodology Chapter 4 Research Design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Research hypotheses 4.3 Participants 4.4 Instruments 4.5 Data collection 4.6 Data analysis 4.7 Summary Part Three: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Chapter 5 L2 Intonation-Phrasing: The Distinct Features 5.1 Introduction 5.2 Types and frequencies of L2 intonation-phrasing 5.3 Linguistic conditions and L2 intonation-phrasing 5.4 On-line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L2 intonation phrasing 5.5 L1 influence and L2 intonation-phrasing 5.6 Summary Chapter 6 POT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of Intonation-Phrasing 6.1 Introduction 6.2 Constraint ranking of L2 intonation-phrasing 6.3 Variations of constraint rankings across differentlinguistic conditions 6.4 The influence of L1 and on-line productionmanagement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6.5 Summary Chapter 7 Redundancy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of Intonation-Phrasing 7.1 Introduction 7.2 The coverability of the economical constraint set 7.3 Residual data and redundant constraints 7.4 Discussion 7.5 Summary Part Four: Conclusion Chapter 8 Concluding Remarks 8.1 Major findings 8.2 Implications 8.3 Limitations 8.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8.5 Summary References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