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林编著的《书的故事》讲述的是书的故事。从人类结绳记事到今天的文字,从最初利用石头、兽骨为纸到如今真正的纸,从最早的手抄本到今天的印刷书籍,文字是如何演变的,纸张是如何发展的,书籍是如何变迁的……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了他那不可多得的才能,用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书的故事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苏)伊林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林编著的《书的故事》讲述的是书的故事。从人类结绳记事到今天的文字,从最初利用石头、兽骨为纸到如今真正的纸,从最早的手抄本到今天的印刷书籍,文字是如何演变的,纸张是如何发展的,书籍是如何变迁的……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凭了他那不可多得的才能,用散文的笔调、简练质朴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 内容推荐 伊林编著的《书的故事》讲的是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从文字的历史开始,讲到发明纸张和印刷术。更准确点说,是信息革命以前信息传播的故事。 起先,人们打手势。 后来,人们画图画。 再后来,文字出现了…… 如今进入了电子时代,纸质书籍的命运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它们可会像竹简、芦叶纸、羊皮纸那样消亡? 这本《书的故事》也许在为自己和同伴们的将来忧心忡忡! 阅读历史,预判未来,请你来帮它寻找一个答案吧!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活的书 第二章 备忘录 第三章 东西说话 第四章 画图的文字 第五章 谜的文字 第六章 文字搬家 下篇 第一章 永久的书 第二章 带子书 第三章 蜡的书 第四章 皮的书 第五章 胜利的纸 第六章 书的命运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印刷的还是手抄的呢?是用纸做成的,还是用旁的东西做成的呢?如果现在还存在着这样一本书,那么在哪一家图书馆里才找得到呢? 据说从前有过一个好事的人,他想在全世界每家图书馆里,去找寻这第一本书。他整年整月钻在上了年纪的黄烂的、虫蚀的旧书堆里过日子。他的衣服和鞋子上面,堆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不知道的人,还当他是刚才从沙漠里长途旅行了回来。临了,他是从一家图书馆书架子前面一条长梯子上面跌下来死了。但是就算他能再活上一百岁也休想达到他的原来目的。因为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在他出世以前几千年,早就变成泥土,埋没在地底下了。 这世界上第一本书,一点不像现在我们所有的书。这第一本书是有手有脚的。它并不放在书架子上面。它能说话,也能唱歌。总之,这是一本活的书:这就是人。 原来在那时候,人们还不懂得读书写字。在那时既没有书,也没有纸,更没有墨和笔。那时候,一切先代的故事、法律和信仰,并不是保藏在书架子上面,而是从人们的记忆中遗留下来的。 人们死了,故事还是存留着,从父亲传到儿子,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可是从一只耳朵传到另一只耳朵,历史就会变了些样子。一部分是忘掉了,一部分是后来穿插了进去。时间把历史磨光,正像河水磨光两岸的石块儿一样。譬如一个勇敢的战士的传说,后来就附会成一个巨人的故事:这巨人不怕箭,不怕枪,能够像狼一般地在林中跑,像鹰一般地在天上飞。 在我们这个时代,僻远的地方,还有些老头子、老婆子,爱讲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在一切写下的书本里,都不曾留下影踪。这些故事一般就叫做传说或神话。 在很久以前,希腊人有一个习惯,爱唱《伊利亚特》(Iliade)和《奥德赛》(Odyssey)这两首诗歌。这诗歌说的是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争的故事。这样地,人们一径听着唱这故事,直到了几世纪之后,才用文字写下来。 唱这些诗歌的人,希腊人就称做“阿德”(Aede)。每逢宴会的时候,阿德是最受人欢迎的。 阿德首先是靠住一根圆柱坐着,头上挂着他的竖琴。 P9-10 后记 一九三六年初夏,在印度洋船上颇为纳闷,就把伊林的《书的故事》从IlO Venly的法文译本译成汉文,打算带回给小侄女序同,当做一件恩物。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这一本小书,在国内已有了两种译本。我这一个译稿,自然更没有出版的必要了。 后来,偶然的机会,看到董纯才先生的译本,和我的译本,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才又把张允和先生的另一译本买来比较。原来董张两先生都是根据英译本重译的,和我所根据的法译本,内容颇有出入。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译本不见了那原书最后一章最末几段文字,另外却又在上篇第三章后面,加上了一个故事,是嘲笑黑人的愚蠢的。当初我就怀疑法文本翻译不忠实,就请张仲实先生用俄文原本核对,才知道法文译本是比较忠实的,英译本却把原作增删了许多地方。 这一些书本来是给孩子读的,我不明白英译本的译者,为什么不加声明,添上了一段牛头不对马嘴的故事,故意要给英美的儿童,造成一种蔑视有色人种的成见。而且英译本故意截去原书的尾巴,也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 因此,为求忠实介绍苏联的青年读物起见,我就决定把这个译本重新印刷出版。并且请张仲实先生依照俄文本,加以校订,除了对俄文本中对于中国文字了解的一些错误加以删改外,自信和伊林的原作已没有多少出入。 伊林说得不错:“一本书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书的生活断不能和人的生活分离。”从翻译上看来,也是如此。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