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创造力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本书指出,创造力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很多时候都被埋没了,需要唤醒和激活。作者娜塔莉·尼克松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的56位创新者,深度研究了创造力在人们的工作中是如何被激发并起作用的。她发现,创造力是介于奇想和严谨之间的动态张力。当人们在奇想和严谨这两种状态间来回切换时,最容易产出全新的价值和富有变革性的成果。 尼克松还介绍了如何依靠提问、即兴和直觉,增强严谨与奇想的能力,提高“创造商”,增强个人与组织的创新竞争力。 本书将创新的洞见与个人和企业的创新故事结合起来,适合想提高创造力、增强创新竞争力的组织和个人阅读。 作者简介 娜塔莉·尼克松是一位将奇想和严谨融入生活与工作的创意家。她有着人类学和时尚领域的跨专业背景,曾经是“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设计师,后来在费城大学担任了16年的设计战略和时尚管理教授,现在创办了Figure8 Thinking公司并以创意策略师的身份从事咨询工作。此外,她还是Inc.杂志的长期撰稿人、TED×演讲人。作为一个创新领域的驱动者,她认为,只有在奇想和严谨这两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成为整合思考者,才能激活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实现创新。 目录 导言 激活创造力就像跨越前的助跑 创造力是创新的引擎 3i创意模型 本书的缘起 ——三颗种子的萌芽 本书的价值 ——释放内在创造力的邀请 严谨和奇想让我成为整合思考者 我的远大目标 ——实现创造力觉醒 第1章 无创造,不未来 有关创造力的4个信号 为何创造力会被忽视? 使创造力触手可及 创造力的触发在于跨越边界 第2章 在奇想和严谨之间徜徉 智慧始于奇想 奇想和创造力 用严谨击破挑战 严谨和创造力 “奇想一严谨”范式 严谨和奇想让创造力不再抽象 第3章 提问:问一个更好的、出人意料的问题 为什么不去问更好的问题? 提问,是从why到how的混序过程 信任是提问的基础 在组织内让提问常态化 提问能够引发新发现 第4章 即兴:利用有组织的混序 未来的工作就像演奏爵士乐 设计即兴组织 生活和工作是混序的 第5章 直觉:先有勇气,再谈精通 直觉的来龙去脉 将直觉作为决策工具 直觉其实是一种数据 直觉和棘手的问题 直觉将勇气摆在精通之前 第6章 创意摩擦:在社群里共同创造 社群是创意的基础 为什么社群对创造力至关重要? 设计创造力社群 懂得缩放 第7章 预判:放大人类的独特之处 世界的未来取决于创造力 创造力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为组织的未来做好准备 整合思考者将倍受欢迎 第8章 重构:再混合,再建构,再利用 阳光下没有新事物 模板原型就是模式 像时装设计师一样思考 用你所拥有的 第9章 走出办公楼:提高创造力的终极法宝 转换视角 成为“翻译” 玩耍 跨越! 附录1 21个问题和建议,激活你的创造力 附录2 奇想—严谨游戏 致谢 参考文献 序言 “创造力是你已经拥有的 ,无须再求,并且触手可 及。”读了这本书,你会由 衷地相信这句话。 具有时尚和人类学背景 的跨界创意者娜塔莉·尼克 松的真实成长故事,再加 上她和50多位来自不同领 域的领导者的对话,以及 她在对创造力、商业的洞 察中所淬炼出的精华,使 得这本书成为关注自我创 造力养成的人士及商业创 新者们学习、练习的最佳 读本。 创造力既不是艺术,也 不是神话,它就是本能。 创新既不是工具,也不是 方法,它就是生活。我们 谈了太多的创新,以至于 提起这个词的时候,兴奋 的同时已经有些麻木。语 言是深厚的,又是单薄的 。语言的深厚之处在于一 词一世界。我读这本书的 感觉好像是在不断地“zoom in”①:潜入创新的皮肤下面 ,看清血管和肌理。这好 比进入了一个琳琅满目的 博物馆,而每个创新的人 物及故事都是一个展厅, 非常丰富多样。同时,我 读这本书的感觉又像 是“zoom out”②,在一条非 常广阔的人类历史和文化 长河中去看创新演变的星 星点点。语言的单薄之处 在于,“chuangxin”这个词 很容易发音,我们也习惯 了它被频繁地使用。但是 ,每天都在讲,看似也在 做,我们却无法触及足够 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于“ 创新”这个词语之下的世界 的探索。这就是为什么你 需要阅读本书。 你可以从书中看到,人 类历史、社会文化、不同 国家的政治政策等大环境 的交织对于人们创新的信 念以及行为的影响,也可 以看到个人所处的家庭环 境(家长为孩子选择什么 样的教育)、个人性格和 能力特点等对于一个人的 文化影响之深。每个人对 于创新的演绎都可以是不 同的。虽然,美国人的文 化与思维方式跟我们有很 大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很 多方法无法照搬,很多观 点放在中国国情下也许不 成立,但这不妨碍我们每 个人去深度思考和探索。 书是一面镜子,看到他人 的思想,再反观自己,在 其中找到联结,价值就在 这里产生了。 书中的主线是严谨和奇 想。很巧的是,在实际生 活中,娜塔莉的先生约翰 就是一位律师,不免让人 想到严谨;而娜塔莉是创 新顾问,代表着奇想和直 觉。他们固然有很多不同 之处,但对于不同以及由 此引起的摩擦,他们的处 理方式充满智慧:不会想 要说服对方,而是在信任 和理解的基础上,用幽默 调侃的方式来化解。创新 的过程中除了新鲜好玩的 部分,还包含非常多的冲 突,尤其是在多元文化团 队中。而多元文化背景的 团队构成又是创新所必需 的。因此,如何尊重和包 容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就 是创新之旅的修行了。 分享我和娜塔莉的相处 经历,是想让读者们看到 ,娜塔莉是书如其人、人 如其书,知行合一。要深 入一个人所处的真实环境 中去观察和感受,才能充 分理解这个人及其所代表 的文化。一切尽在真实的 生活里,正是与人、物、 自然的互动和联结,才足 以给人带来深远影响。提 问、即兴和直觉,就在生 活的点点滴滴中。 2020年,娜塔莉的新书 出版,她第一时间和我分 享喜悦,并再次邀请我把 此书翻译成中文版。我非 常乐意和期待,同时也有 很大的顾虑。因为当时我 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几乎 没有自己的时间,对翻译 本书也只好婉拒。过了一 段时间,这件事仍然萦绕 于心。我决定帮她实现这 个愿望,也好让中国的读 者更早看到本书。后面联 系出版社时,我很幸运地 遇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的策划编辑罗钦,我们 的沟通与合作非常愉快, 也感谢她给了我最大的支 持。2021年春节过后,我 见缝插针,终于在孩子刚 满15个月时完成了整本书 的翻译工作。在此感谢作 者娜塔莉的信任和耐心, 也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提供的机会与支持。我 由衷期望《创造力觉醒》 能给我们的教育观念、生 活方式带来一些启发和影 响。只有观念与文化发生 改变、人与人的互动方式 发生改变,创新才更有希 望。正如娜塔莉在书中所 说,人类需要重新拾回遗 失的美好。 由于疫情影响,回国计 划一再推迟,期望借本书 与国内的读者朋友们重新 建立联结。 下面,请开启与娜塔莉 以书为媒的对话之旅吧! 张凌燕 写于毛里求斯封城期间 导语 创造力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太多的人把创造力仅仅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但成为一名科学家、工程师或企业家,都需要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开发突破性产品和服务的关键。这本书将创新工具与勇于领导创新的个人和企业的故事结合起来,适合一切想提高创造力的组织和个人阅读。 书评(媒体评论) 哪怕对于最刻板保守的 读者来说,本书总结的这 套方法,也可以说服他们 重视创造力的商业价值。 ——波士顿咨询公司行 为和文化专家德里克·纽伯 里 娜塔莉·尼克松向我们展 示了如何激发我们天生就 有的创造力,并提供了一 个非常有价值的关于创造 力本质的定义—一介于奇想 和严谨之间的动态张力。 这是一本必读书。 ——IBM设计总监莎拉· 布鲁克斯 《创造力觉醒》以非常 清晰易懂的文字向我们展 示了创新的方法和洞见。 娜塔莉·尼克松是一位大师 ,将我带入了一个创造力 倍增的世界。 ——百森商学院院长小 斯蒂芬·斯皮内利 如果想要提出别出心裁 、有影响力、能吸引人们 参与其中的解决方案,《 创造力觉醒》是必读书。 ——Spark Foundry全球 战略与跨文化交流执行副 总裁、总经理埃丝特·富兰 克林 这本书超越了我们通常 所说的创新,旨在激活人 们与生俱来的内在创造力 ,启发领导者进行必要的 实践来唤醒员工的创造力 ,发现增长机会,释放新 的客户和业务价值。 ——商业创新工场创始 人兼首席产品孵化师索尔· 卡普兰 娜塔莉·尼克松把创造力 描述为结构性和混沌性、 聚焦和发散、规则和无规 则参半的状态。她引导我 们去理解这项关键能力, 并且大胆揭示:创造力是 可教可学的,人人都有创 造力。 ——德雷塞尔大学荣誉 教授艾伦·格林伯格 精彩页 激活创造力就像跨越前的助跑 如果你曾经有过助跑跨越的体验,那么你会意识到你必须拥有以下几样东西。 首先,得有一个目标。你必须注视着奖品,它就放在距离你不远处的某个地方,还得离你足够近,几乎触手可及。 其次,你必须通过跳跃而不是走或跑才能得到期望的奖品,这其中存在一些你需要跨越的障碍,即挑战。 然后,实现纵身一跃通常需要助跑。你需要通过热身运动将全身的动能集聚到一起,并推动自己前进。 再次,跨越需要暂缓评判。在前期做完了对纵身一跃的所有分析、测量和评估之后,这时就需要信念和直觉来引领了。 最后,跨越是会使你向前,而非向后的。你有可能会跌倒,但向后跳却几乎不能实现。前方是未知的,跨越需要巨大的能量和对未知的信任——它总是将人们带入新的领地。 创造力的激活跟助跑跨越有极大的相似性。它需要挑战与能力相匹配,需要严谨的积累和准备,需要信念和勇气,需要对未知的信任和预判等。 创造力是创新的引擎 就像我们身体机能上的纵身一跃,创造力的激活对于跨越边界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积极的、动态的过程,直觉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人们需要激活创造力,来跨越毫无成效的“忙乱”和倍受追捧的“创新”之间的鸿沟,这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而言都是适用的。创造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创新的引擎。 有多少次你曾听到人们喃喃自语:“呃,我不是那种有创意的人……”或许你自己也会这么想。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人生来就有创造力。要成为杰出的律师、经理、医生、工程师,甚至水管工,都需要大量的创造力。创造力与生俱来,而我们的教育却要专门教授人们如何富有创造力,公司的高管也没有把人们的内在创造力当回事儿。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追求创新的人却无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创新。他们期望在系统、结构和流程中创造出新的、原创性的事物,却没有尊重人类所独有的创造力的原始冲动。 可悲的是,创造力已被拎出来,和艺术混为一谈。这对艺术家来说是不公平的,对我们的整个社会也没有好处,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公司里的员工们正在办公室的隔间里缓慢地消耗着生命,而学校里的学生们也都被要求规矩、安静地坐着,被动接收海量的信息。这种模式从农业经济时代就是这样,至今竟然依旧被效仿。当前,我们正经历着科技的热潮,人们沉迷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却忘记了“人”才是所有这些数据点的起始和终端。我们似乎忘记了创造力才是开发出优秀的App、疗愈病人以及领导充满活力的企业毋庸置疑的关键要素。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中,这里有很多灰色地带。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模棱两可的世界中航行并非易事,但也不必把它想象得那么繁杂。我的意思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繁杂(complication)和复杂(complexity)不是同义词,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