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崇明卷)
分类
作者 施仲君//黄文元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陆稼书破案》、《段镇台抓海参》、《机灵的好汉》、《沈探花传说》、《三记手心》、《好心做坏事》、《妙对救父》、《苏州崇明码头》、《南京崇明码头》、《沈万三传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崇明卷)》(作者施仲君、黄文元)收录的上海崇明的地方传说,把崇明岛的突出水面形成描绘得神乎其神,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认知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和期盼。

内容推荐

上海崇明的地方传说,把崇明岛的突出水面形成描绘得神乎其神,反映了当时人们思想认知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和期盼。《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崇明卷)》将有关岛上镇、桥、河、庙、宅、港、湾、漾的传说,娓娓道来。岛上四大古镇桥镇、庙镇、堡镇、浜镇的来历,浪搭桥、玉麟桥的美丽传说,施翘河、唐家湾、仙鹤沟等的传说,这些传说,把地方历史、农耕经济、家庭伦理、礼治宗法、处世道德阐述得津津有味,亲切贴切,自然而然,简明易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崇明卷)》(作者施仲君、黄文元)收录了《好心做坏事》、《妙对救父》等故事。

目录

前言

神话

女娲补天

传说

人物传说

公鸡蛋

罗隐秀才是怎么死的

崇明县官何小倌

邱维岳造反

理发师的祖师爷——罗祖

一夜连升三级

夜壶阵

陆稼书破案

段镇台抓海参

机灵的好汉

沈探花传说

三记手心

好心做坏事

妙对救父

苏州崇明码头

南京崇明码头

沈万三传说

得宝

神砻与白米沙

聚宝盆筑南京城

摇钱树葬沈万三

沈万三和黄泽西

关天培四箭劈钱

关天培义服天王地王

华亭比武

义镇小和尚

智斗老和尚

崇明帆船了不起

大本事

理发师和将军

开麻子

叶天士成名

叶天士救活独生子

叶天士医穷

砒霜没有毒死人

棺材里救人

名医范伯荣

徐廷太为乾隆看病

王东阳传说

王东阳足弹《老板》曲

王东阳杭城遇高手

吕纯阳剃头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鬼谷子出生

姜子牙得道

争当佛祖

观音和孔夫子

孙悟空出世

孟姜女传说

孟姜女出生

孟姜女投江

地方传说

神蚌和崇明

东海瀛洲

崇明为什么没有山

祟明和崇明

长江三岛

崇明沙由来

瀛洲-犁田和牛脚田

一对玉蟹

鲤鱼穴

浪搭桥下的金鸭

江西人失宝

桥镇百子庵

崇明猛将庙

兴教寺铜钟

涨海龙王庙

寿安寺的来历

小漾港

黄岸的传说

仙鹤沟的传说

杨氏“四知堂”

六根头旗杆

娘娘庙

巴掌镇摸奶镇来历

蚌壳镇

有家桥由来

望仙桥

三贞桥

推虾港

金鳌山

庙镇的来历

排衙镇

施翘河传说

唐家湾

老鼠沙来历

八万沙

棺材头港

土特产传说

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毛蟹为啥小

崇明白山羊

杜康酒

崇明水仙天上来

崇明水仙海上来

为啥崇明水仙比漳州水仙香

动植物传说

播谷鸟的传说

各顾

婆□焦

萤火虫

米有生日

天为啥会下雪

风俗传说

裁缝师傅为啥不用尖头剪刀

解手

六月十二借凉风

义冢与“皇坟”

灶君的由来

土地神

月饼的来历

月饼与兔子

故事

动物故事

牛和老鼠比大

牛眼和鹅眼

青蛙是人的朋友

十二生肖的传说

枸杞藤三转世

幻想故事

癞团儿子

小癞子

黄大成亲记

皮匠驸马

问仙

穷爷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五月石榴花三月开

春风夏雨

一双瓷鞋

拾狗糊小孩

孔三驼子

挖宝

良心贪利

年年十八岁

一双蒲鞋

刘海和金蟾

鬼狐精怪故事

金百万

冤鬼讨命

攀鱼人与淹死鬼

大胆与胆大

撑船人逛阴间

鬼朋友

小娘坟

火烧僵尸鬼

树头神

扇子和帽子

甲鱼精

甲鱼姑娘

蛇仙

小姐与芦青

五郎神

生活故事

长工与地主故事

勿识字先生

不识字教书先生

小妾与长工

一钿不少

智斗恶财东

婚姻家庭故事

夜明珠

姑嫂俩

两亲家母讲情理

寒郎和张理娘

金杯玉筷出山歌

父女争福

讨气

处世道德故事

呒牛狗耕田

十八只皮箱

一面铜锣

待到你晓得,外孙八岁了

垩烟囟

黑心人,心平人

色断财勿断

悫一忍,吃不尽

“忍”字为先

牛穴

三不孝

三尺三寸收租簿

攀鱼老头

杜行杀猪上西天

杀狗劝夫

好人有好报

巧女傻婿故事

巧媳妇

东邻西舍

用熟的鞭子

自作多情

先生和尚

机智的女佣

巧治恶媳妇

四个女婿

桃子、李子,独欺杏子

三句话

阿戆当家

傻子寻娘子

笃笃呛

乌女婿发火

诗与对故事

吃白食小姐

对联招婿

才女招婿

下联不出,阴魂不散

噱头得佳妻

三个秀才

农民气疯秀才

和尚主意勿得逞

三个女婿

三婿吟诗

为啥单打我爹爹

雪天对诗

有眼不识泰山

智慧生活故事

考先生

菩萨抢供

聪明的孩子

夫妻俩写信

学本事

生金骡子

趣味生活故事

吹牛皮

三个死和尚带脱一个活和尚

哑子吃苦瓜

老学士和米田共

小粮户寻屁

张三骗子李黑心

笔壳秀才、参汤举人、大饼知县

三个傻儿子

百晓和缠绕

六顿三角

张三和八哥

死元宝,活元宝

强盗变罗汉

三国迷误女终身

一字笑与不话笑

三人吃白食

百依百晓

马浪荡学裁缝

马浪荡学剃头

马浪荡摆测字摊

马浪荡打老虎

关老爷戴高帽

皮三改名

赵五赵六

文才与武才

见鸡行事

小热昏

十个儿子

崇明方言音义故事

“□”字的由来

“疔”的来历

“宿”字风波

太平庙

三十七斤半重的大乌龟

熟语故事

现世报

勿见棺材勿掉眼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来三

媒人瞒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横财不富命穷人

桑条自小育

崇明常熟,常熟崇明

百爷郎

好末好仔伊,害末害仔伊

勿识丁懂

杀千刀

黑心倒糟

“狼心狗肺”来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江西人识宝,崇明人猜天

扒灰

呒头魍

属扁担

机智人物故事

杨瑟严出世

初露锋芒

逢凶化吉

敲竹杠

二张当票

舌战府台

斗抚台

反咬一口

港中浮尸

老牛精碰壁

殴卒军马

告状

鹤狗官司

设计洗污名

做中保

代书遗嘱

一条命案

一根金烟管

刀石断案

打油诗破案

刀下救人

不敢后顾

圣旨石不能动

念经

买鸡蛋

试本事

打灯谜

吃粪,穿粪,埋粪

娘舅

钉棺材

咬舌尖

笑话

懒娘子吃鸡

懒娘子

懒娘子抽长线

懒娘子刀砍不死

老婆婆哭了

老头等圆子

贼种与绝种

大鱼吃戏子

拉绳吃菜

见了肉不要命

要写大家写。

崩断裤子带

涟吃三顿饭

吃竹子

抱冬瓜探母病

矮子打娘子预先作准备

碗大的椽子镬大的梁

附录

故事家小传

王半农故事目录

后记

总后记

试读章节

那时国师尢人一人在船,无法可想,自己动手拔起提督军门的旗。因为提督军门官小,无人理会。他又拔起主考先生的旗号,因为南京主考先生也不少,所以又没人理会。最后他升起五爪开口金龙旗,上绣“天子我门生”。这时轰动了南京城文武百官,官员们都到码头迎接国师大人。码头上鼓乐喧天,礼炮不停,将弟兄两个送回船上,将被碰破纱窗的大官员送与沈文镐定罪,把捕捉弟兄两人的清兵斩首。文武官均在码头待罪。国师大人想:区区小事,误杀两人,实是为过,就立即传话:“大小文武一律无罪,大家到公馆面谈。”大人踏上码头,即有大轿侍候,到了馆内,地方官员设宴接风。在酒宴上,文武官员都说国师大人宽宏大量,无以为报。经过议论,大家决定:合力同心,在南京造“崇明码头”,作为报答大人恩典。就此日夜开工,待三场考毕,批卷放榜全部结束,崇明码头也已完工。国师大人赴京时,兄弟两人早已等候多时,送给弟兄两人的大官船早已靠上码头,国师大人与南京官员道别时,见码头上竖一牌子,上写:此码头为崇明人所造,今后如有崇明船只,勿论官船、民船或货船,哪怕粪船,其他一切外地船只,都要自行退让,让崇明船停靠,违者严办。看完后,国师大人一笑而别,上船进京面圣复旨。从此,南京就有了崇明码头。

采录时间地点:1987年6月采录于新河镇文化站

元朝末年,崇明东海沙滩边住着对老夫妻,男人叫沈阿三。阿三养有一男一女,儿子一年到头在外做生意,女儿已出嫁,夫家是海门的一个粮户。老夫妻俩虽然有条小渔船,家境并不宽绰。

这一年的十二月里,沈阿三看见屋里缸空甏空了,便硬着头皮张罗出海,想捕点鱼好过日脚。哪晓得,老汉独自捕了三天,一无所有。第四天,眼看日落西山,仍一条鱼也没有捕上,老汉想再拉三网回家。第一网拉上来一看,不见一片鱼鳞,只是从网兜里拾到一只钵。老汉把它留下了,心想带回去当鸡食钵吧。第二网拉上来,还是不见虾皮一片,只是从网兜里拾到一枝树苗。老汉把它留下了,心想带回去种在屋前,长大成材讲勿定还能为自己做口棺材。拉最后一网时,觉得沉甸甸的,老汉料定是条大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拉网上船,一看,心冷了半截,网里不是大鱼,而是两片石磨的砻。他知道是碾谷用的,自家没有地皮,想丢掉它,转念一想,带回家也好,向老婆交交账。

沈阿三把三件东西搬回家中,老婆没有责怪半声,忙着先把树苗种在面盆里,想冬去春来再移种在场上。哪晓得栽好树苗,不小心抖动了树枝,这树上竞叮叮咚咚地落下几十个铜钱;有心再一摆,又是叮叮咚咚的一阵响,铜钱像雨点一样从树枝上落下。这下,老夫妻俩可开心啊,明白这树苗是珍宝,是摇钱树呀。

沈阿三忙拾起铜钱要去买米,老婆就去出空甏脚,把甏底的一把玉米粒掏出来,顺手放进钵里,要去喂喂两只生蛋鸡。哪晓得,怪事体又出来了;鸡食钵没有端到鸡棚,里面的玉米粒越来越多,沈阿三闻讯,忙接过钵,倒出玉米粒,把三枚铜钱丢进去,嗬!转眼间,钵里铜钱三枚变六枚,六枚变十二,十二变二十四,越来越多,这下,老夫妻俩高兴呀,知道这只钵是只聚宝盆。

捞上的三样,两件都是宝贝,还有这台砻是啥呢?老夫妻俩兴冲冲地走过去,抢着转动砻盘,砻盘一转动,砻El里竟涌出珍珠白米来。这下老夫妻俩明白:这台砻也是宝,是台神砻。

沈阿三得了这三件宝贝,从此富裕起来。四邻八舍便将沈阿三改叫为“沈万三”了。

沈万山,明初江南首富。一名万三。祖籍浙江湖州南浔,徙居吴县周庄(在今江苏昆山)。固崇明与太仓昆山毗邻,交流密切,沈万山故事在崇明流传甚广。

神砻与白米沙  沈万三得宝的消息传到海门,他女儿便打起小算盘,雇了只大船空着来娘家,一进娘家门,就张口要宝:“爹爹,你得了三件宝贝,一定要分一样给女儿我。”沈万三想:我有了摇钱树、聚宝盆,便不愁柴米了。于是,满口答应把神砻送给女儿,女儿听了,不用说多高兴,怕夜长梦多,竞忙着差人把神砻搬上船,任凭爹娘苦苦挽留,也急着起锚开船回去了。

大船才开出港口,这位少妇求财心切,一心想空船去满船归,于是叫人转动神砻。神砻转动,自然,珍珠白米源源不断地落进船舱。不一息,白米堆满了一舱,这叫少妇越想越开心:“待我回去后,专门用几个人日夜不停地转神砻,啥,白米堆成山,家中开个米行,我可是个天天吃山珍海味的老板娘了。”

转眼间,船已行到长江口。神砻转个不停,涌出的白米在船上堆成一个个小山。船老大忙叫不要再装了,沈万三女儿就叫人停止转砻。哪晓得,这神砻不转自动,白花花的珍珠大米还是源源不断。这时,船老大等众人七手八脚地忙乱起来,有的用绳牵砻,牵不住;有的抬杠棒想撬住砻,也撬不住。神砻转啊转,白花花的珍珠大米源源不断,终于,这艘大船承受不起米山的分量,慢慢地沉人江中。这位贪婪的少妇不识水性,也葬入江中。

有人说,这神砻沉人江底,还是一个劲地转,白米源源不断地涌出,在水底堆成山,后来露出水面化成泥土,在长江口积涨成沙洲,这沙洲,后人就称它为“白米沙”。

聚宝盆筑南京城

沈万三虽然丢掉神砻,可是,还有聚宝盆、摇钱树,结束了渔民的生活。有财就有势,一度间,成为江南的一位大富翁。明朝开国的辰光,他已经迁居在南京城中了。

却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夺了天下,定都南京。这时天下还没有太平,他便决心把京都城池修筑得坚不可摧。于是兴师动众,突击筑城,不满两个月,城池总算筑起了。遗憾的是:城池东南一角,基础怎么也填不结实,城墙垒起又倒了,叫皇上大伤脑筋。

这一天,军师刘伯温前来奏告,说城外发现乱兵骚动,这叫朱元璋犯愁了:假使乱兵攻城,城池还没筑全,如何办?忙问军师有没有筑城的良策。刘伯温微微一笑,说:“万岁要奠定东南角墙基,恐怕非得用聚宝盆不可。”P30-33

序言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2009年春和景明之日,上海老中青三代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近三年,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分卷共20卷的编纂。

这项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重大工程,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全国总编委会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文广局和上海市文联的领导下,由上海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负责实施的。在区县全面发动之初,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给各区县编纂工作负责人颁发了委托书,使这项工作列入上海市各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人力、物力上得到了有力支持。

在近三年的编纂过程中,共召开了八次全市性的会议,其中,在卢湾区图书馆召开了发动会议,明确了编纂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_方法,在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召开了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有五个区县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带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平衡发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召开了工作会议,我们提出了编纂科学版本九个方面的规范要求,统一了全市编纂工作的格式和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在青浦区文化馆召开了现场会,学习青浦区在编纂工作中加强普查、查漏补缺的先进经验,以及以科学版本的要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这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工作的目标,是要为上海这座日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留下一套民间文学的科学版本,留下一份上海人民口头创作的历史文献,它将展示上海建城七百余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民间文学普查和出版的成果。我们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工程必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正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吸引,使上海地区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地投入编纂工作。黄浦区88岁高龄的方卡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以严谨的态度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文化馆长石磊的协助下,完成了黄浦区上下两卷65万字的编纂。闸北区李振谷、金山区胡林森、浦东新区夏友梅、杨浦区何定华、嘉定区沈云娟、青浦区钱昌萍、闵行区张乃清、崇明县黄文元等老一辈民间文学工作者,他们以丰富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经验,热情投入编纂工作,为全市区县卷的编纂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功绩将载入上海民间文学的史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照似旧”。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编纂过程中,上海民间文学工作者以老带新,代代相传,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骨干力量,他们学历高,能力强,在编纂科学版本过程中创造性地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将是上海地区民间文学工作的优秀接班人,这正是上海民间文化事业的希望所在。

值此《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区县卷20卷已经送往北京全国总编委会终审并将付梓之际,我们向各区县文化局、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向各区县主编、副主编和广大编纂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区县卷编纂过程中,市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何麟,市文广局社文处正处级调研员刘晓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孟平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忻雅华等领导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扶植,刘晓南先生还亲临各种会议给予指导,他们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编纂工作的进展。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为了帮助解决市编委会在工作中的经费困难,还立项给予支持,资助了部分办公经费。

在此,我们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这一重大工程的领导、专家和各有关部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对于编纂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也请各方面人士给予指正。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市编辑委员会

2009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冯骥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