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录了池田先生关于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所有根本观点,也即他的友好和感恩的“中国观”;带您目睹和见证几十年来池田先生及其领导的创价学会为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以及在中日人民之间架设通向和平和友谊的心与心之间的“金桥”所付出的坚忍不拔和持续不断的巨大努力。
全书分为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访华演讲篇、大学演讲篇、中国友人篇、中国文化篇、向着未来这几篇进行了系统的收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中国观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日)池田大作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录了池田先生关于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所有根本观点,也即他的友好和感恩的“中国观”;带您目睹和见证几十年来池田先生及其领导的创价学会为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以及在中日人民之间架设通向和平和友谊的心与心之间的“金桥”所付出的坚忍不拔和持续不断的巨大努力。 全书分为了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访华演讲篇、大学演讲篇、中国友人篇、中国文化篇、向着未来这几篇进行了系统的收录。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池田先生关于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所有根本观点,也即他的友好和感恩的“中国观”;带您目睹和见证几十年来池田先生及其领导的创价学会为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以及在中日人民之间架设通向和平和友谊的心与心之间的“金桥”所付出的坚忍不拔和持续不断的巨大努力。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池田先生关于中国的观点还有许多此次未能收入本书中,例如书中的四个主要篇章都是从一个角度而非全方位辑录的(特别是“中国文化篇”,仅仅是从他写的“中文本序”这一狭小角度来选辑的,但在实际上,池田先生在其大量的对话著作和其他著作中,还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刻洞见),而且即使从一个角度也只是选编了其中少数而非全部内容。尽管如此,相信本书内容也足以使广大中国读者感受和体会到池田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诚之意和拳拳之心。 目录 卷首篇 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 中国问题正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关键(著名的1968年9月8日“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 第一篇 访华演讲篇 从敞开的大门进行相互理解的友好往来(1974年5月31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致词) 坚持信义,永远友好(1974年6月6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齐心协力迈向光辉的未来(1974年12月3日在北京大学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把热情的友好培育成未来的参天大树(1974年12月4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致词) 在民众之间架设多条“金桥”(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致词) 进一步加强人民与人民的友谊(1978年9月11日在上海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继承尊敬的先辈们开拓的道路(1978年9月17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打开青年交流的道路(1984年6月7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民众向未来携手共进(1990年5月28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致词) 即将开始的“金桥”第二期的往来(1990年5月31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人民的幸福”是两国友好的根本(1992年10月13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日中民众的“友谊的名画”(1992年10月15日在《西洋绘画名作展》开幕式上的致词) 感谢“金秋”的“黄金历史”(1992年10月16目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深圳的挑战”是“亚洲的焦点”(1994年1月30日在深圳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第二篇 大学演讲篇 寻求新的民众形象(1980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走向和平之康庄大道(1984年6月5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主角(1984年6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教育之道,文化之桥(1990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通往新世界秩序之道(1991年1月30日在澳门东亚大学的演讲) 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1992年1月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 21世纪与东亚文明(1992年10月14日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教授”称号之纪念讲演) “人本主义”大地万里无垠(1994年1月31日在深圳大学的演讲) 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周恩来研究中心名誉所长受聘仪式上的谢词(1998年11月25日) 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的谢词(1999年7月24日于牧口纪念会馆) 第三篇 中国友人篇 20世纪的诸葛亮 中国周恩来总理(1898—1976) 保护民众的大树 周恩来总理夫妇 日中友好的桥梁 已故廖承志先生 弘扬“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 笔的战士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先生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先生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 丝绸之路的宝石敦煌的守护人 常书鸿画伯(1904—1994) 抓住全世界华人的心的大文豪 金庸先生 现代中国画的巨匠 画家方召麟女士 用艺术的花朵激励民众 深圳大学教授苏东天画伯 第四篇 中国文化篇 《展望21世纪》中文版序 《我的佛教观》中文版序 《续·我的佛教观》中文版序 《我的天台观》中文版序 《我的释尊观》中文版序 《理解·友谊·和平——池田大作讲演·随笔》中文版序 《理解·友谊·和平——池田大作诗选》中文版序 《畅谈东方智慧》中文版序 《敦煌的光彩》中文版序 《我的人学》中文版序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中文版序 《社会与宗教》中文版序 《池田大作佛教对话丛书》中文版序 《人生箴言》中文版序 未完成篇 向着未来 “心的金桥”:迈向21世纪的光彩 赠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各位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在核时代的今天,能不能拯救人类,关键是能不能建立超越国界的友谊。这么说绝不算过分。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我之所以要在这里谈论中国问题,也是由于在这一点上有着我自己的想法。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看法有些天真,或者说研究不够充分。但是,不解决这个中国问题,就不能说战争已经真正结束。在发展迅速的现代,如果原封不动地安心于现在的体制,不采取任何前进的措施,认为这是最好的办法,日本必定会有一天遭到被汹涛骇浪吞没的命运。 福利的提高才是最好的安全保障 在进入具体的问题之前,首先必须要触及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毛泽东主义,以及中国是否是侵略性的危险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国的保守派的人们中间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思想,认为中国是侵略性的危险的国家,所以要加强日美安保体制,不应该和中国过多交往。 如果就这一点来谈谈我的意见,我认为毛泽东主义在本质上较之马列主义更接近民族主义;而且虽是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但继承了东方传统的精神主义的血统。其中充满“中华”骄傲的中国人的、强烈的民族意识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例如中国大陆首次核试验成功的时候,据说台湾和香港的人们为此高兴得流出了热泪。另外,在中印边境发生纠纷的时候,台湾地区也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大陆。 说它更多地具有精神主义的性质,还因为毛泽东非常重视人的思想变革。从现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做法来看,它不像同是革命初期的苏联那样简单地把人处死,而是不管身份地位由大家来批判,以示警戒。这种做法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不可思议的。看起来是要采取一种思想革命的方式。 向外国扩大势力也是基于这种传统的思想方式。而且从现在中国的国力和经济建设的阶段来判断,也根本不可能想象中国会以武力直接发动侵略战争。 所以,只要这些国家的国情稳定,大众生活富裕,也决不会因为同中国加深交往而发生革命。据我看,与其徒然制造侵略幻影的威胁,加强武装,增厚反共的硬壳,巩固安全保障体制,还不如提高大众的福利,这才是最高的安全保障,才是对付暴力革命浪潮的最强韧的防波堤。(鼓掌) 当然,假如中国有着武力侵略他国的行为,我的想法也就不得不改变。 总之,中国是一个拥有七亿一千万人口的巨大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具有三千多年大河一般历史源流的伟大民族。她的思考方式是非常复杂的。如果简单地下结论,必然会碰壁;如果气量狭小地来谋算,一定会犯意想不到的错误。 我还想强调,在解决恢复邦交问题、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日中贸易问题等具体事项时,也必须充分懂得这样的前提和知识,根据长远的预见,进行耐心的交涉。 立即举行日中首脑会议 首先我想谈一谈日中邦交正常化。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日本政府采取的立场是,认为1952年已和台湾当局缔结了日华条约,因而日中媾和问题已经解决。但是,这只不过是一种无视大陆中国七亿一千万民众,好像他们根本不存在似的唯心论。P006-007 序言 1974年5月,在到处都是新绿飘香中,我首次访问了洋溢着建设活力的贵国。 怀着希望、奋勇前进的贵国的人民,特别是遇到的青年们,他们每个人熠熠生辉的眼睛,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目光,令人强烈地直感到一定会开创贵国广阔的美好的未来。这一切至今仍然鲜明地留在记忆里。 自那以来已经过去了35年。贵国以旭日东升之势,不断地获得惊人的成长。 去年——2008年,极其成功地举办了和平的盛典北京奥运会。明年——2010年,又将在上海迎来开创未来的世界博览会。 作为邻国的老朋友,对于对我国有文化大恩的贵国的大发展,我感到衷心高兴,同时祝愿贵国更加繁荣昌盛。 敬爱的伟大的贵国领导人周恩来总理,及邓颖超女士贤伉俪,曾和我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就经常号召青年“向人民学习!向民众学习!” 向民众学习、保护民众、为民众服务——在贵国悠久的前进的步伐中,有着辉耀世界史的历史,有着人本主义的特质,有着和平与和谐的伟大的文化力量。它一定会成为21世纪的路标,普照全人类。 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曾和我出版过对谈集。他也是一位有识之士,对贵国将创造人类融和的未来的使命,寄予了最大的期待和信赖。 对于我来说,和中国和平友好,是从先师、恩师继承下来的信念所示的道路。 创立我们创价学会的牧口常三郎首任会长,年轻的时候曾在著名的鲁迅先生学习过的日本的弘文学院执过教鞭。 牧口会长独创性的名著《人生地理学》,就曾经当时中国留学生的精英们之手,多次被翻译、编译成中文出版过。 后来牧口会长同侵略贵国的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作斗争,死于狱中。 户田城圣第二任会长与牧口会长一起被囚禁于军部权力的牢狱之中。出狱后,继承先师的遗志,开展争取和平的民众运动。 户田会-长一直深深地敬爱贵国。为了熏陶青年,他让青年们认真地学习了汉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户田会长本人在逝世之前,卧病在床,仍把《十八史略》放在身边,反复地思索——恩师这样的情景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我正是继承了恩师这样的遗志,为了贵国与日本的和平友好而开展活动的。 1968年,在东西方冷战的形势下,我提出了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建议。 我在建设中日友好的“金桥”时,特别注意的是始终把重点放在“青年”的身上。 在多达十次的访华中,我访问了贵国的大学,与教育工作者及学生们交朋友,并通过民主音乐协会和东京富士美术馆的活动等,努力促进了两国艺术、文化的交流。 在贵国的北京大学等大学所作的讲演中,我都谈到了在贵国滔滔流动的丰富的人本主义和精神性。 另外,通过各种机会而结交的贵国朋友,与贵国人民难以忘记的会见,与许多有识之士、领导人的对话的回忆,真是数之不尽。 1975年,我们的创价大学在日本首次迎来了新中国的留学生。与贵国青年的交流,通过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交流等,进一步扩大,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感到最高兴的是建成了一条友谊的道路,承担亚洲乃至世界未来重任的青年们能在这条道路上携手前进。 这次正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佳节,光荣地承蒙贵国有名的四川人民出版社要求出一本我与贵国交流的历史的书。 当前该做的事情很多,出这样的书未免有点冒昧。但是,想到在今后的国际社会中,贵国的人民发挥的作用将日益增大,这样的一本书也许能给他们、特别是给承担21世纪重任的青年读者们带来某种启发,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于是我欣然同意了出版社的要求。 牧口首任会长和户田第二任会长生前都一向希望中日友好。我深信,他们都会衷心地为这本书的出版而高兴。 我曾经在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建议中,对聚会的两万名学生说:“当诸位很快将成为社会中坚的时候,日本青年和中国青年应当能够携起手来,含着微笑,为建设光明的世界而努力。” 这样的心情,我至今仍然没有变化。 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千秋万代的中日友好,为了开辟承担下一代重任的中日两国青年的道路,尽管力量微薄,但我决心今后仍要作最大的努力。 最后,向尊敬的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罗韵希先生、常务副社长解伟先生、担任责任编辑的汪灞先生,不惜翻译辛劳的卞立强先生等译者,以及为本书的出版而尽力的有关诸位,表示衷心的谢意。 池田大作 2009年8月24日 后记 日本创价学会国际出版部将其作为与我们的共同作业而编辑成书之池田大作的重要著作《我的中国观》交由我社于2009年9月出版,作为池田先生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一件厚重礼物,有幸作为出版者的我们,感到不胜欣喜,光荣之至。 作为在中国出版池田先生著作较早和较多的出版社之一,我们从1989年8月第一次出版池田先生的著作《我的佛教观》起,其后又陆续出版过《我的释尊观》《续·我的佛教观》《我的天台观》《社会与宗教》(与威尔逊的对话)《佛法:西与东》以及《畅谈东方智慧》(与季羡林、蒋忠新的对话)《对话的文明》(与杜维明的对话)《365日给女性的赠言》等九部著作。此次于2()(]9年9月再次出版池田先生的《我的中国观》,则一共出版了池田先生十部著作,时间跨度则刚好二十年! 在这二十年间,我们目睹和见证了本书所辑录的池田先生关于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所有根本观点,也即他的友好和感恩的“中国观”;更目睹和见证了几十年来池田先生及其领导的创价学会为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以及在中日人民之间架设通向和平和友谊的心与心之间的“金桥”所付出的坚忍不拔和持续不断的巨大努力。对此,我们对池田先生表示我们由衷的钦佩和深深的敬意! 我们还深知,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池田先生关于中国的观点还有许多此次未能收入本书中,例如书中的四个主要篇章都是从一个角度而非全方位辑录的(特别是“中国文化篇”,仅仅是从他写的“中文本序”这一狭小角度来选辑的,但在实际上,池田先生在其大量的对话著作和其他著作中,还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刻洞见),而且即使从一个角度也只是选编了其中少数而非全部内容。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本书内容也足以使广大中国读者感受和体会到池田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诚之意和拳拳之心。 作为出版者,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当代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我们出版的图书认识了池田先生,认识和认同了他关于中国的观点,关于和平、文化和教育的观点,以及关于日中友好关系是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基础等观点,池田先生的著作也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引用。特别使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在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的融冰之旅中,他在会见池田先生时说,在他赴日之前读过池田先生的两本书,其中之一就是池田先生与季羡林的对话集,即我们出版的《畅谈东方智慧》。 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卞立强先生,他不仅在短时间内翻译出本书所需的所有日文资料,本书大部分译文也出自他的笔下,而且在我们出版的池田先生的十部著作中,有六部均出自他手!他对日文的精通,对中日两国文化深厚的功底,对池田先生及创价学会的理念和实践的深刻了解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池田先生著作的中译本提供了高质量的保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还采用了北京大学日语系和创价学会有关人士以及文洁若、张彩虹诸先生的译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除少数几幅图书封面的书影外,其他所有珍贵且精彩的图片均由日本圣教新闻社提供,这些图片为本书所述的事件和人物增添了活力和动感,在此我们表示感谢! 我们还要感谢日本创价学会国际出版部的各位人士,他们不仅应我们的请求在短时间内专门为中国读者编辑了池田先生的这部可传之于后的《我的中国观》,而且在我们出版池田先生十部著作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全面关照和十分信任! 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日本创价学会原副会长三津木俊幸先生,他是池田先生的中国观的出色践行者,为中日友好和教育及文化的交流合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时数十年之久。正是三津木先生,最初给予我们出版池田先生著作的机会,曾多次专门飞赴成都具体指导我们出版池田先生的著作事宜,并在我们与创价学会长达20年的合作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多方的提携、充分的理解和真诚的善意! 我们认为,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此书的确值得中日两国读者倾心关注和仔细阅读:作为一位战后中日友好关系的拓荒者和见证人的真实叙述,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中国人民的真情流露和许多关于中国问题的历史真理,它不仅在中日友好关系史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有助于我们牢记历史,面向未来,共同去续写中日友好的新的宏伟篇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D09年8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