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家庭医生自助宝典》由多位医疗工作者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资深医师汇编而成的《赤脚医生手册》为蓝本,进行了修订更新。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家庭成员常翻常阅的家庭百科全书。内容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及普通常见病、中医诊病、常见中草药用药方法、针灸与推拿、急症处理、意外伤害救护、三防、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伤科、妇科疾病、儿童常见疾病、眼病及耳鼻咽喉口腔病诸多方面。同时以问题为核心,清晰明了、引用简单,成为医学教育成功的案例。
本书是《赤脚医生手册》的最新升级版。由张新生、王静主编。
《图解家庭医生自助宝典》由多位医疗工作者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资深医师汇编而成的《赤脚医生手册》为蓝本,进行更新修订。全书共分为14章,分别讲述了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及常见病家庭常用的中草药,家庭常见病症的针灸、推拿等相关疗法,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意外伤害救护及“三防”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眼科、五官科等方面的医疗救护常识,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一本值得每个家庭收藏的医疗自助宝典。《图解家庭医生自助宝典》由张新生、王静主编。
(六)肾病
引起肾脏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例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房劳、药毒、意外伤害等。
肾不纳气的主要症状:气短,气喘,咳嗽,畏寒,多汗,面部虚浮,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疗方法:治宜益肾纳气,用熟地黄、五味子、补骨脂、山茱萸、胡桃肉、紫石英等。
肾虚水泛的主要症状:气喘,咳嗽,咳痰,痰液稀薄,下肢水肿,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
治疗方法:治宜益肾温阳利水。用桂枝、茯苓、白术、附子、泽泻、车前子等。
肾阴亏损的主要症状:口干,耳鸣,头晕,眼花,失眠,健忘,心烦,气躁,腰酸,早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治宜滋阴益肾。用天冬、熟地黄、龟甲、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潼蒺藜等。
肾阳不足的主要症状:耳鸣,头晕,畏寒,阳痿,遗精,或多白带,面色苍白,听力减退,腰酸肢软,小便清长或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治宜益肾温阳。用肉桂、熟地黄、鹿角、附子、狗脊、续断、菟丝子、淫羊藿等。
(七)膀胱病
膀胱病有虚寒和实热等不同病机。多由湿热蕴结、肾阳不足所致。
实热参考“病邪的辨证施治”。
虚寒的主要症状为:小便不禁,遗尿,或频数,舌淡苔润,脉沉细。
治疗方法:治宜固摄膀胱,兼补肾气。用牡蛎、龙骨、菟丝子、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
(八)肠病
肠病有寒热之分,多由客寒蕴热、气滞郁结或气虚不禁所致。
热证主要包括肠腑燥结、瘀热阻滞和湿热滞留。
肠腑燥结,参考“热陛病的辨证施治”。
瘀热阻滞的主要症状:发热,腹泻或便秘,脐腹部疼痛,随病情加重转移至右下腹部,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化瘀,导泻通滞。用大黄、桃仁、牡丹皮、厚朴、红藤、蒲公英等。
湿热滞留的主要症状: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痢下赤白,舌苔黄腻,脉数。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去湿,导泻通滞。用黄连、黄柏、槟榔、木香、秦皮、白头翁等。
寒证主要包括肠虚滑脱和受寒泄滞。
肠虚滑脱的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久泻不止,肛门下脱,四肢不温,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治宜搪肠固脱,用干姜、诃子、肉豆蔻、赤石脂、五倍子等。
受寒泄滞的主要症状:腹胀,腹痛,肠鸣,小便清利,大便泄泻,舌苔白腻,脉缓。
治疗方法:治宜散寒化滞。用藿香、枳壳、木香、紫苏、厚朴、神曲、焦山楂等。
(九)气证
气证主要有气虚和气滞之分。
气虚的主要症状:眩晕,多汗,少食,懒言,低语,神疲,力乏,舌苔薄,脉软弱。
治疗方法:治宜补气。用甘草、大枣、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
气滞的主要症状:胸闷,腹胀,嗳气,或有胸胁疼痛,妇女痛经、少腹坠胀等,脉多弦。
治疗方法:治宜理气。用枳壳、郁金、陈皮、香附、木香、乌药、川楝子等。
(十)血证
血证主要有血虚、血瘀和血热之分。
血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
治疗方法:治宜补血。用当归、白芍、熟地黄、墨旱莲、何首乌、桑椹子等。
血瘀的主要症状:瘀血疼痛,皮肤青紫,红斑血肿,腹有肿块,唇舌青紫,脉细涩。
治疗方法:治宜活血化瘀。用红花、桃仁、当归、赤芍、生地黄、川芍、丹参等。
血热的主要症状:吐血,尿血,便血,鼻出血,皮肤斑疹,或有经血增多,血色鲜红,舌质红绛,脉数。
治疗方法:治宜凉血。用紫草、生地黄、赤芍、牡丹皮、大小蓟、茜草根等。
四、热性病的辨证施治
热性病,是指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分为实证期和虚证期两个阶段。
实证期主要分表证,半表半里证及里证3类。
表证可分为表热和表寒。
表热的主要症状:发热,口渴,头痛,恶风,畏寒,咽喉疼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法:治宜辛凉解表。用薄荷、菊花、葱白、连翘、桑叶、豆豉等。
表寒的主要症状: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法:治宜辛温解表。用防风、桂枝、荆芥、羌活等。
半表半里证分偏热和偏湿两种。
偏热的主要症状:口苦,恶心,呕吐,胃脘胀满,寒热往来,胸闷胁痛,舌苔薄黄,脉弦。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为主。用枳实、柴胡、半夏、黄芩、川厚朴等。
偏湿的主要症状:发热,有汗,胸闷,腹胀,神情呆钝,苔自如积粉,或白腻,脉濡。
治疗方法:治宜化湿清热。用枳实、知母、厚朴、草果、黄芩等。
里证主要有气分热证和血分热证。
气分热证的主要症状:发热,出汗,口渴,面赤,大便秘结,腹胀有压痛感,舌苔黄或焦黄,脉滑数或沉滞有力。
治疗方法:治宜清热解毒。用大黄、黄连、石膏、栀子、芒硝、枳实、知母、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等。
血分热证的主要症状:高热,斑疹,口鼻出血,便血,烦躁,昏迷,胡言乱语,舌质红绛。严重患者还会出现神昏、惊厥等症状。
治疗方法:治宜凉血解毒。用紫草、牡丹皮、生地黄、玄参、大青叶、金银花等。惊厥者,可用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
虚证期主要包括阴虚和阳虚两种。
阴虚的主要症状:咽干,口燥,面部、指甲和毛发干燥或干枯,耳聋,手足蠕动或抽搐,舌光,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治宜滋阴息风。用阿胶、生地黄、钩藤、牡蛎、龟甲、鳖甲、鸡蛋黄等。
阳虚的主要症状:气短,冷汗,恶寒,肢冷,烦躁,昏迷,或有呕吐和泄泻,脉沉细数。
治疗方法:治宜温阳救脱。用干姜、党参、附子等。P44-47
健康,是人类自始至终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现代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身体状况。每个人都希望家庭生活的幸福,生命岁月的延长,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家庭医疗保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成为时尚和社会、家庭及个人都必须重视的生活内容。
本书由多位医疗工作者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全国各地资深医师汇编而成的《赤脚医生手册》为蓝本,进行了修订更新。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是家庭成员常翻常阅的家庭百科全书。内容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及普通常见病、中医诊病、常见中草药用药方法、针灸与推拿、急症处理、意外伤害救护、三防、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伤科、妇科疾病、儿童常见疾病、眼病及耳鼻咽喉口腔病诸多方面。同时以问题为核心,清晰明了、引用简单,成为医学教育成功的案例。
《赤脚医生手册》在长达40年的岁月里,一直是国人的全民健康指导手册,同时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被译成5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进行发行。
本书是《赤脚医生手册》的最新升级版。从病症概述、诊断要点、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新针疗法、草药单方、中医辨证施治、西药疗法、按摩疗法)进行了详细讲述。治疗方法简单实用,药剂疗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问题解答详尽而透彻;同时加入百余种现代常见病症,新常规用药增添多达300余种;对少见的罕见病症均已删减,并对其中的医疗知识进行了核实及更新,使其更适合现代家庭的需要;能够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使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编者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