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娜编著的《飞翔的耳朵(梵高画传)》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汇集了大量的世界遗产级名画,使读者既能通过文字了解梵高的生平,也能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梵高的艺术世界,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的赏析文字不但着力介绍画作内容、特点,更着重体现其看点、欣赏角度、欣赏思路以及背景故事,有效地拓展了信息量,既满足绘画专业阅读群体的需求,又可作为休闲阅读,增长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飞翔的耳朵(梵高画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付娜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付娜编著的《飞翔的耳朵(梵高画传)》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汇集了大量的世界遗产级名画,使读者既能通过文字了解梵高的生平,也能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梵高的艺术世界,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的赏析文字不但着力介绍画作内容、特点,更着重体现其看点、欣赏角度、欣赏思路以及背景故事,有效地拓展了信息量,既满足绘画专业阅读群体的需求,又可作为休闲阅读,增长知识。 内容推荐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障碍较大的,无疑是美术和古典音乐。就像我们很难有耐心欣赏西方交响乐和歌剧一样,我们也搞不懂那些“不知所云”的美术作品画的是什么。更不可能对那些色彩、造型怪异的画派产生好感。 天才的达·芬奇、孤僻的塞尚、疯狂的梵高、怪诞的达利……他们的人生背后隐藏了孤傲、偏执、冷漠,还是愤怒、扭曲、仇恨? 为什么乱涂乱画也价值连城?为什么草稿也受人追捧?为什么未完成的作品也成为艺术杰作?为什么恶评如潮的作品几年后突然升值? 他们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懂他们的艺术?所有这一切,在本套书中一一解答。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毕加索、达利、梵高、高更、雷诺阿、马蒂斯、马奈、德加、莫奈、塞尚、提香,14位艺术巨匠人生轨迹全记录;全角度解析,局部图解,2000幅世界遗产级名画欣赏指南,揭示其传世恒远的价值。 付娜编著的《飞翔的耳朵(梵高画传)》为丛书之一。 付娜编著的《飞翔的耳朵(梵高画传)》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画家梵高的一生和他的伟大艺术。 目录 第一篇 燃烧的太阳/1 第一章 早期的画商生涯 /2 一、梵高家族的内向少年 二、画商梵高的悲伤初恋 第二章 “准”传教士/13 一、转向宗教 二、传教士的培训 第三章 从宗教到绘画/20 一、和“黑下巴”们在一起 二、画家梵高的诞生 第四章 埃顿之恋/29 一、自学绘画 二、再次失恋 第五章 浪漫海牙/35 一、师学莫威 二、新的恋情 第六章 诀别荷兰/42 一、情断纽恩南 二、《吃土豆的人》 第七章 巴黎的革新/50 一、巴黎的天地 二、印象派的洗礼 第八章 超越巴黎/58 一、 印象派与浮世绘 二、共产主义画家村 第九章 辉煌时期/67 一、追寻太阳 二、阿尔的悲剧 第十章 巅峰时期/76 一、圣·雷米医院的“狂人” 二、画出告别 第十一章 狂野的殉道者/88 第二篇 梵高作品赏析/95 第三篇 梵高年表(1853~1890)/369 第四篇 附录 图片索引/375 试读章节 二、印象派的洗礼 梵高住在提奥的公寓里,提奥住的公寓只有一间卧室、一个小厨房和一个浴室。房间里摆着动人的真正的路易·菲利普式家具,但挤得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提奥打算在6月里搬到新房子里去。 提奥当时已经担任古比尔画廊分店的经理,他力排众议在顶楼上展出印象派的作品。梵高刚到巴黎,提奥就带他去公司看这些作品。巴黎的古比尔公司在蒙马特路的19号。那是富裕的资产阶级区,小店星罗棋布。当他们从画廊大厅穿过时,所有职员都尊敬地向提奥行礼。梵高记起了自己在当职员的时候,也是惯于向特斯提格和奥巴赫行礼的。提奥告诉梵高印象派的画都被陈列在顶楼后就去忙他自己的事情去了。 虽然梵高从提奥写给他的信中了解了一些印象派的情况,例如,莫奈采用明快的颜色。梵高第一次到巴黎时见到的几幅马奈的油画,并没有给他留下特别的印象。但是,当梵高看到楼上陈列的印象主义者的宏大制作时,他被深深震撼了:“我是在疯人院里吗?” 从12岁开始,梵高就一直习惯于看色彩不鲜明的绘画,在那些作品中,笔触是看不到的,每一个细部正确而完整,平涂的颜色相互慢慢地融合。现在所见到的作品与他从前看到和梦到的迥然不同:没有平、薄的表面,没有感情的节制,没有欧洲传统绘画中的那种棕色肉汁,有的是使人眼花缭乱的阳光,满溢出光、空气和蓬勃的生机。德加、莫奈、马奈等人的作品,使他瞠目结舌,心里发慌。这些画家把空气在他们的画中塞得十足,他们发现了光和气流、大气和太阳,他们透过颤动的气流中的无限的力来观察事物。学院派只是死板地复制,空气是不存在的。而这些画家则透过物体固有的品质和物体活动在其中的阳光四射的空气,观察一切物体。这些人明显地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 梵高觉得,跟他们的艺术作品相比,自己的画简直就是一堆一钱不值的破烂货:阴暗,枯燥,沉闷,毫无生气,死气沉沉。他一直在一个早巳过去了的世纪中作画,却毫不察觉。巴黎自由的空气和亮丽的印象派使梵高大为震惊,他意识到眼前这个艺术世界与他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存在着多么大的差距。想要深切地了解印象派的愿望,在他的体内迅速膨胀起来,同时也造成了他的焦躁与不安。 梵高责备提奥没有早点带他来巴黎,白白浪费了6年的时光。但提奥认为梵高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来到巴黎应该学习印象派的光和色,而不能模仿,否则就会被淹没,成为一个蹩脚的画家。 从这时起,梵高对印象派明快的色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梵高对艺术的理解中,题材无疑地起着重要的作用。某种敏感性,特别在画穷人的时候,往往使他深为感动。 由于提奥的公寓非常狭小,没有空地供梵高画画,提奥便给他联系了离家不远的柯尔芒画室。为了有必需的技巧来表现,梵高在去安特卫普之前就希望到柯尔芒画室学画。他想在那里从两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画裸体模特儿与画古希腊罗马的石膏像。 费利克斯·柯尔芒,40岁,学院派画家,由于一幅表现古代生活的单调的大画而赢得某种荣誉。巴黎美专的许多学生在几年前对莱昂-博恩的教学感到不满足,便请求他给他们上课。可以说,柯尔芒是一个没有才气的艺术家,但却是一个不坏的教师。他的善心与耐心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想象力与才华的缺陷;此外,他对新潮流没有抵触情绪。不过,有人证明,“他的画室之所以出名,主要是由于他同时有三个情妇”。 虽然柯尔芒画室有比较开明的风气,但是,柯尔芒本人还是不能容忍那些非常有个性、叛逆的学生。在梵高到来之前,一个叫埃米尔-贝尔纳的学生在给模特儿当背景的深棕色旧帆布上,画了几条交叉的鲜红与碧绿的道道。这件事激怒了柯尔芒,他要求贝尔纳的父亲将贝尔纳带离画室。 柯尔芒画室里只有13个学生,梵高比其他学生平均大10岁,他举止粗鲁,口音很重。但是他的虚心、热情和认真为他赢得了柯尔芒的好感。 梵高一心想提高自己的基础水平,他不和同学们开玩笑,他的偏激和易怒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梵高对这些毫不理会。虽然梵高本人和他的作品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但同在柯尔芒画室学习的劳特累克却因此和他成为朋友。 劳特累克是一个生活放荡而敏锐的贵族画家。在劳特累克描绘妓女的素描中,梵高看到了没有道德说教的客观肖像,在姑娘们的脸上,劳特累克抓住了不幸和痛苦、麻木和淫荡、兽欲和精神苦闷。这些像使梵高想起了自己所画的农民。他觉得这些女人也是农民,是肉体的园丁。土地和肉体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形式,女人耕种肉体,而人的肉体必须经过耕作,才能产生生命。而如实地反映眼前所见的东西,那就是美。 劳特累克是讨人喜欢的、聪明的、过于自信的、性格温和的、忠实的人,他有满脑子的荒唐思想,经常以好奇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人,就像猎犬寻找猎物的足迹那样。但从气质特征上说,他不可能成为梵高的亲密朋友。荷兰人的理想主义与真心诚意和劳特累克的讽刺挖苦精神是搞不到一起的。劳特累克对人生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虽然如此,但是梵高与劳特累克无疑应该诚心地互相尊重。由于他们在柯尔芒画室大概很少见面,因此他们的相识多半或者在朋友的画室,或者在各个咖啡馆里偶然碰头。 梵高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在柯尔芒画室,晚上同学们都离去时,他还在画室里画画。他常在此时画石膏像素描,认真改正线条,有时则不知疲倦地重画;他使劲擦掉要修改的素描,经常把纸擦破。梵高拼命学习的是作画的技巧,对于一些他个人的东西还是一直保留着。当回画室取东西的贝尔纳见到梵高在画中把油腻的背景改画成自己发明的五彩缤纷的挂毯时,立刻对这个红头发的荷兰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两个人经常一起去野外写生。 尽管梵高一直在努力,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抱任何希望。提奥的好友安德里斯·朋盖尔在写给他在荷兰的父母的信中说:“提奥的哥哥到这里实在浪费时间。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打算在柯尔芒画室学习3年。正像我已经写信告诉您的,他这个人太怪,同谁也不能和睦相处。因此提奥有一大堆操心的事。” 1886年6月,提奥把家搬到蒙马特的勒皮克街的54号。他们的新房间很宽敞,而且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巴黎的绝妙景色,安德里斯·朋盖尔在信中提到:“他们租了一间在巴黎说来毕竟还是够大的房间,自己主持家务。他们雇了一个女厨师。提奥看起来仍然像病人……穷人总是有许多苦恼的。再加上他的哥哥把生活搞得令人无法容忍,因为他老是提醒提奥对什么都没有资格。”但提奥不这样认为,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住进了新房间,我们十分高兴,您真想不到梵高的变化,这件事的旁观者比我感到更吃惊……他的画很快就有了改进,并开始享受到一点成功的果实。他的情绪比以前好多了,而且他在这里很高兴……他有几个朋友,他们每星期给他送来漂亮的花束,他以这些画为静物作画……我想,对他来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他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本来,梵高打算搬进新居,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以后就不去柯尔芒画室了,他要把时间放在参观博物馆和速写上。但是因为没钱雇模特,他又继续在那里画了一段时间,此后再也没去过。 P53-56 序言 如果说曾经有过那么一位艺术家,他跟任何人都不同,同他所有的先辈以及他周围的人都没有关系,那么这就是梵高了。 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是19世纪人类最卓越的艺术大师之一。他还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在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与高更、塞尚齐名,同被美术史家称为“后印象派三杰”。他们以在各自领域里不懈的探索为印象派美术运动增添了最辉煌的结束曲。 在塞尚致力于空间观念,高更致力于构图新观念之时,梵高则在解放色彩,使其达到强度和表现力的顶点。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的画中,浓重明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梵高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画家。他的画与其说是用手画出来的,不如说是他用整个灵魂与生命的热情绘就的。天才艺术家区别于常人的特异性在他身上得到集中地体现。梵高身上一定栖居着一个魔鬼,鞭打着他火热的情感与超常的才智,使他在37岁巳耗尽生命之火,以自杀结束多情与磨难的一生。毕沙罗在第一次遇见梵高时就说,梵高要不是变疯,就会超过印象派画家们,但“我没想到他会两者都具有”。可以说,梵高是绘画中的传奇。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生前他饱尝寂寞,终其一生仅仅卖出一幅油画、两张素描,死后却为绘画市场屡创天文数字的高价。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与《麦田飞鸦》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知名、最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如果说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梵高是天才,是狂徒,也是悲剧的主角。他是最固执己见、最特立独行的人,也是最自我、最疯狂的人。我们惊讶地注视着梵高扭曲的面孔、恐怖的眼神和颤抖的手势,他仿佛在代替整个人类受刑,他成为痛苦的化身。想到这里,也就能理解梵高作品中挣扎的线条与狂舞的色块。那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割耳伤口的绷带。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大师,他习惯用伤口对世界发言,那割下的耳朵就是他飞翔的姿势。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真正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现代绘画艺术影响甚深,尤其影响了野兽派与德国表现派画家,梵高也因此被称为“表现主义的先驱”。尽管他影响了整个现代绘画,影响到诸如弗拉芒克、德朗、杜菲、弗里叶茨等野兽派画家,特别是苏丁、郁特里罗等表现派画家,但他却没有一位直接的后继者。 “是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依我看就是悲剧,他们不单在生活中遭遇种种磨难,而且通常在他们的作品得到公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梵高的话在他死后得到验证。 正值梵高逝世120周年,全球再度掀起“梵高热”。梵高这位令人怀念和感动的画家,他的悲剧性的生涯,造就了他那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而他的画也同他多姿多彩的生涯一样,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热爱,获得崇高的评价。他的画,令人们仿如亲眼看到一个新鲜而且更美丽、更有意义的世界,几乎重现梵高生前所到之处及所见景物,让我们从中体味和认识这位19世纪的伟大人物的艺术心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