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它由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
本书收录了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歌仙刘三姐(壮族)等。
民间传说故事涉及国家民族的大事、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文化创造、杰出人物的贡献,以及家庭、婚姻、民间的风俗习惯等方面。按照其内容大致可以将民间传说故事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地方风物传说三类。
本书收录了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永与七仙女、歌仙刘三姐(壮族)等。
万喜良匆匆逃离苏州城后,一路上大路不敢走,只拣那幽僻的小路走。饿了就向路边人家买些粗饭充饥,渴了就喝路边河沟里的冷水,困了就找棵大树靠一靠。就这样,万喜良一路逃到了松江府地面。
这一天,万喜良正在路上行走,忽见前方尘土飞扬,路上的人四处奔逃,一问才知道,原来官差又下来抓民夫了。万喜良吓得调头就跑,跑了一段路,万喜良只觉得两腿发软,眼看就要跑不动了。就在这时,万喜良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处庄园,他慌不择路,跑向了庄园。到了庄园前,万喜良见院门紧闭,后面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他便连滚带爬从院墙翻了进去。
原来这所庄园的主人姓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孟姜女。说起这孟姜女,她并不是孟庄主亲生的。有一年,孟家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秧顺着墙爬到隔壁姜家结了葫芦。葫芦熟了,一只葫芦跨两院,孟家和姜家要平分这个葫芦,可剖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名叫孟姜女,孟庄主因没有孩子,便收养了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后,方圆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说她人好、干活好,聪明伶俐,弹琴、作诗、写文章样样会。孟庄主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到了该找婆家的年龄,孟庄主对女儿说:
“孩子,爹爹和你娘都老了。你也该找个婆家了。”
孟姜女听了爹爹的话,红着脸说:
“爹爹只有我一个女儿,我不能丢下爹爹和娘一个人嫁出去。我只要找一个人品端正、肯来我家人赘的人就行了。我还小,不用着急。”
老两口见女儿这么孝顺,非常欣慰,慢慢地为女儿物色女婿,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
此时正值六月酷暑,天气又热又闷。孟姜女独自来到自家的后花园乘凉。走到花园门口,花园池塘里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孟姜女立刻心旷神怡。来到池塘边,只见荷叶下面有一对鸳鸯正在相拥而眠,一对蝴蝶在荷花上上下翻飞。孟姜女见此情景,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像鸳鸯和蝴蝶那样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双宿双飞。
孟姜女来到了亭子,两只蝴蝶便飞过来绕着孟姜女飞来飞去。孟姜女一时兴起,用手中的扇子去扑蝴蝶。谁知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整个人跌进了荷花池。池里的水很清凉,孟姜女索性脱去身上的衣服,在荷花池里游起泳来。
正玩到尽兴的时候,孟姜女一抬头发现池边的树上竟然坐着一个年轻男子,她吓得惊叫一声,慌忙爬上岸,套上自己的湿衣服。
孟庄主夫妇听见女儿的惊叫声,连忙跑过来。见女儿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问:
“孩子,你怎么啦?怎么湿成这样?” 孟姜女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用手指了指池塘边的树上。
孟庄主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树上蹲着个年轻人。
树上的年轻人正是万喜良,他十分尴尬地从树上跳下来。孟姜女和孟庄主这才看清楚,眼前是位书生,相貌端庄。孟庄主见了万喜良便有几分喜欢,问道:
“这位书生,你怎么会在我家的树上?”
万喜良向孟庄主施了一礼,便将自己逃难误撞到后花园、躲到树上的经过说了一遍。孟庄主见万喜良为人诚实、知书达理,便产生了打算招他为婿的想法。他对万喜良说:
“公子也是情非得已。公子不如暂时留在我的庄内,等风声过去再作打算。”
万喜良求之不得,立即答应留下来。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