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新”新政能够拯救今日美国吗?
从新政到“新”新政是资本主义的退化还是资本主义的升华?今日美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敲响警钟。
这是一本批评罗斯福新政的书。观点犀利、新颖。它用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的确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甚至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伯顿·W.小福尔索姆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奥巴马“新”新政能够拯救今日美国吗? 从新政到“新”新政是资本主义的退化还是资本主义的升华?今日美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敲响警钟。 这是一本批评罗斯福新政的书。观点犀利、新颖。它用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的确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甚至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批评罗斯福新政的书。观点犀利、新颖。它用大量事实证明,大萧条时期的政府政策的确延缓了经济的复苏,甚至对当今的美国仍有负面影响。 在这本令人震惊的著作中,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揭露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那史诗般神话传奇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虽然改善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却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而这才是当时的美国所迫切需要的。福尔索姆对罗斯福总统及其经济政策和个人生活持批判态度。 1932年当选总统的罗斯福,在执政期间遭逢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效仿罗斯福。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当今美国广泛建设的政府项目,都能在新政中找到根源。如农业补贴、最低工资,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阻滞了经济的增长,并导致生产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罗斯福对总统职务的专横态度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后。奥巴马喊出了“我们相信变革”的口号,而他所实施的“新”新政计划。也恰恰成了新政的延续。时至今日,美国及世界各国至今仍然无法摆脱罗斯福政治遗产巨大的负面影响。 目录 致谢 引言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 第二章 罗斯福的政治手腕与野心 第三章 是什么引发了大萧条? 第四章 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 第五章 阻碍农业发展 第六章 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 第七章 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 第八章 干预金融 第九章 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利益 第十章 奇高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第十一章 罗斯福的私人武器 第十二章 当资助变成政治工具 第十三章 罗斯福并不总是赢家 第十四章 罗斯福的欺骗行为对总统职位的永久性损害 第十五章 罗斯福本应做的事 第十六章 是什么终结了大萧条? 第十七章 历史学家们错了 第十八章 新政对当今美国的影响 主要参考书目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神话的形成:罗斯福与“新政” 1939年5月9日,财政部长、美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亨利·摩根索,当着那些掌控着众议院筹款委员会的民主党大佬的面,做了番惊人的演说。在这之前,摩根索很可能已经仔细地考虑过自己的尴尬处境。 摩根索是当时主要的内阁成员,权倾一时。当然,他的权威来源于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亲密友谊。摩根索是罗斯福的老邻居和密友,也是罗斯福十多年来忠诚的财政部长。摩根索了解总统,经常跟总统谈话,也常常忠实地为总统辩护——在这些方面,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埃莉诺·罗斯福有一次说,世上只有两个人能坦率地指出她丈夫的失误,并说服其纠正,摩根索就是其中之一。在内阁会议上,总统和摩根索喜欢互相打趣,私下里互相传递纸条,定期聚餐,频繁地通电话。摩根索在一辆汽车里珍藏着他跟总统的一幅合影,合影中这对永远的朋友肩并肩站着,照片下面有总统的题签:“至交亨利惠存。” 但在1939年5月,摩根索遇到了麻烦。大萧条——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灾难——不只仍在持续,而且在某些方面变得更加严重了。比如,1939年4月的失业率再次突破了20%的大关。摩根索是财政部长、金融专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统计界的权威;他最好的朋友是美国总统、“新政”的开创者;最主要的公共政策决定要通过他才能得以实施。即使如此,摩根索这位大权在握的人,也感觉无奈。在罗斯福的两个完整任期,即新政实施八年之后,摩根索在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上对民主党人们说出了下面这番惊人的话: 我们尝试过增加支出。我们现在的支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然而却不管用。我只关心一点:如果我错了,某个人能接替我的职务。我希望这个国家繁荣。我愿意看到人们找到工作。我愿意看到大家吃饱饭。可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兑现承诺。在这个政府当政八年之后,我们的失业率还跟八年前一样高,而且还有巨额的债务要偿还! 在这番话里,摩根索对十年间,尤其是罗斯福当政期间的灾难做了概括。的确,193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将远远高于1931年——那是罗斯福从赫伯特·胡佛手里抢过总统宝座的前一年。1939年,全部美国人中的17.2%——也就是948万人——仍然处于失业状态,比1931年的16.3%——即802万人——还高。从积极方面看,1939年的失业状况比大萧条最严重的1932年和1933年要好一些,但仍然比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高的年份——1931年——还差。没有哪次经济萧条或者衰退持续的时间,超过这次大萧条时间的一半。 换句话说,如果把1931年的失业者分三行一个挨一个排成队,他们能从洛杉矶一直排到缅因州的边界。八年后的1939年,这三行失业美国人的队伍延长了,又从缅因州边界往南排到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特区,最后进入弗吉尼亚。从缅因州边界排到弗吉尼亚的失业队伍,绝大多数都是罗斯福当总统时增加的。 我们能够想象出这条失业美国人排成的长长队伍的样子,但是对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我们又能知道多少?我们能不能知道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当时在想些什么?在芝加哥的失业者中,有一个名叫本·伊萨克的推销员。“我跑遍各地去找工作,可就是找不到。”提起持续的大萧条时伊萨克讲,“我沿街叫卖刀片和鞋带。有一天我走遍大街小巷,到晚上只做成一笔交易,挣到五毛钱。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1940年。”在失业者寄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还有其他故事。比如在芝加哥,一个12岁的男孩子给总统去信说:“我们有三个月没付煤气费、电费了,而且还欠着蔬菜店的账……我爸爸一直待在家里,他不停地哭,因为他找不到工作。我问他在哭什么?爸爸说,家里要啥没啥,能不哭吗?”在宾夕法尼亚州拉特罗比的失业大军里,有个人于1934年给总统写信说:“没有家,没有工作,没有钱。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们停止供水。没有任何卫生保障,我们无法把孩子们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P2-4 序言 20世纪最重大、也最持久的经济神话,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将美国从大萧条中解救了出来。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推崇新政,以至于今天美国国会中的自由派民主党领导人还在呼吁实行“新”新政,以提高中产阶级的收入,并使美国工人免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焦虑之苦。 现在,有人告诉我们,自由市场的观念过时了,美国人所需要的,是新的政府管控、社会保障和20个政府支出项目,以纠正像房市泡沫这样的资本主义弊病。 《纽约时报》2008年4月13日刊登了这样一则故事,说自由市场的倡导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教导我们,正是政府和政治家们的糟糕表现导致并且加剧了大萧条,这个观点在最近几十年非常流行。但是现在,“两党一致认为,需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政府的紧急援助、刺激性支出和政府管控,成了两党关注的焦点”。2007年,美国政府支出已达30 000亿美元,联邦政府出台了长达9万页的管控条例,并且还有10 000条相应的实施细则。 伯顿·福尔索姆列出了20世纪30年代由新政引发的政府性失误清单,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清单包括社会保障计划的制定,最低工资法的制定,农业补贴、现代福利制度的产生,乃至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成立、高关税与所得税的设置。 正如福尔索姆博士所指出的,罗斯福实施新政八年以后,大萧条仍在持续。在罗斯福头两个任期里,平均失业率都高于12%。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股市还没有从1929年10月的那个黑色星期二完全恢复过来。 对罗斯福新政最有力的指控,是它并未实现其初衷:结束大萧条。每个8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都会说,罗斯福关心工人,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希望。也许的确如此。可是,正像60年后的比尔·克林顿宣布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的痛苦”那样,新政确实不是一个扎实可靠的经济计划。能同情别人,很好;但同情不能创造工作机会、生意兴隆或者财富。 伯顿·福尔索姆逼真地再现了历史,非常明确地告诉所有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新政都失败了。福尔索姆告诉了我们以下事实。 20世纪30年代的《最低工资法》助长了失业。所得税和关税的高涨在1929年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垮塌,在之后的十几年又遏制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势头。1930年的《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由胡佛签署)将进口关税提高到创纪录的水平,这可能是整个20世纪美国国会通过的法律中,对经济损害最厉害的一部——甚至比罗斯福的公共事业振兴署、国家工业复兴署和农业调整管理署的影响还要坏。在罗斯福任内,所得税税率飙升至80%,甚至90%,因此也彻底扼杀了经济复苏的一切可能性——这是民主党人应该谨记的历史教训。 即使那些所谓公共政策方面的成功项目,也不再那么光彩照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创设,就是个“庞氏骗局”,据此,后代人要为之前几代人享受的福利买单。而“所得税预扣法”最初就是一种理想,即每40个工人养活一个退休者,而今对年轻工人来说,这就像是安然会计师事务所设下的欺诈陷阱——每两个人最终得补贴一个退休者。这个机制的巨大亏空与日俱增。说社会保障制度是巨大的成功,就跟说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在撞上冰山之前光彩夺目一样。 让人称奇的是,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足够的恢复能力,居然在那么多打击之后还能使我们摆脱大萧条。这也体现了美国人的创业精神、勇气和对繁荣不会永久消失的信心。 民主党人现在开列的“新”新政项目清单——从应对全球变暖、52%的边际所得税税率,到社会化的医疗保险体系,再到每年3 000亿美元的新的政府支出项目,似乎都是要存心破坏美国经济。选民们也许发现最近巴拉克·奥巴马高唱的“我们相信变革”极富感染力,但是如果我们实施了这个“新”新政计划,美国经济肯定会受创。 福尔索姆的论述让我想起一些源于新政时期的法律是多么具有反生产性。福尔索姆记述了这样一个事实:“1942年4月27日,罗斯福签署了一项总统令,对个人所得超过25 000美元的部分100%征税。国会对此迟疑不决,后来这个税率降到了90%。1943年,总统和国会还批准由企业代扣所得税,对所有的个人年收入征收20%的税,起征点为500美元。”他们显然忘记了20世纪20年代减税带来的好处。几十年以后,我们不得不再次从拉斐尔曲线中发现这个税政教训:削减税率比提高税率能产生更多的财政收入。 罗斯福新政的可笑之处在于,这个基于帮助穷人和失业者这一良好而崇高愿望的计划,给人们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比20世纪美国的其他任何计划都要多。这本书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的民主党人还在作出同样高尚的许诺:他们许诺,人人平等高于经济增长。不过,他们也可能会发现,这种基于再分配主义的计划不会有任何结果,正像我们从新政中所学到的那样。 ——斯蒂芬·穆尔 《华尔街周刊》编辑部高级经济学撰稿人,《繁荣的终结》一书的作者之一 后记 用上个世纪我们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来讲,这是一本“翻案”书。 罗斯福上任之初,美国的社会矛盾加剧,经济衰退严重,失业率增加,工潮此起彼伏,可以说是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其在任后期,又赶上希特勒、墨索里尼和东条英机等法西斯分子作乱,真可谓雪上加霜,“危”中见不到多少“机”,挑战远远大于机遇。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严峻时期,罗斯福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世人名之为“新政”。“新政”的功过,是个十分复杂的话题,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在罗斯福去世60多年之后,这本书的作者奋笔疾书,大做翻案文章,欲破除“罗斯福神话”,将罗斯福从神坛上拉下来。但罗斯福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面临着前无古人的问题和难处,只能抱着所有改革家共同的大无畏态度——“摸着石头过河”,期间出现一些纰漏、发生一些事故,在所难免。 虽然如此,毕竟还有一句西哲名言:“我百分之百不拥护你所说的观点,但百分之百拥护你说话的权利”,我们中国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古训,所以,译者虽然不敢评论孰是孰非,还是耐心地、仔细地、认真地翻完了全书,受到不小教育。罗斯福的某些政策,也许是过了?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亲爱的老父亲因病不治,与世长辞。父亲操劳一生,为善一生,对孩子们恩重如山。译者在悲痛、恍惚之中,译完本书,也算是对父亲的一个纪念! 潘勤和陈晓梅在翻译过程中给予了我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译者谨识2009年11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为资助本书的研究而感到骄傲。” ——美国现代保守派运动之父 威廉·F.小巴克利 “长期以来,新政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政治家,都在颂扬罗斯福总统和他的新政。但他们都未能充分注意到一个事实:那些措施加深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本书详细解读并认真分析了那些措施,使我们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罗斯福的经济政策对美国来说是一场灾难。更为严重的是,公众对这些政策失误的无知导致他们对此后类似政策的支持。在这部可读性很强的著作中,作者充分揭露了新政的实质。对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乃至世界各国都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沃尔特·E.威谦姆斯,乔治·梅森大学约翰·M.欧林学院经济学杰出教授 作者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让我们明白,正是罗斯福新政推行的系列政策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不断增加种下了种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滞胀”埋下了隐患。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要想了解奥巴马新政的实质,最好还是先看看这本书吧! ——《芝加哥先驱论坛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