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崇拜》一书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迷思”(或译作“神话”)概念入手,从文化的角度透视政治经济的脉络,试图把文化研究和政治经济经济学的方法结合起来,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从方法上来说,这样可以纠正传播政治经济学一味强调政治经济的决定性力量,从而避免被指责为落入经济决定论的窠臼,同时又可以在坚持经济政治作为制度性限制条件的情况下,避免文化研究日益忽略政治经济制度分析的过度的“修正主义”和乐观主义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在传播批判研究的方法论上,可谓一箭双雕,起了一种修补和融合作用。
与此前的许多技术发展一样,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化时代同样为人们提供了社会根本性变革的许诺:通过电脑,我们可以超越时空和政治。在本书中,文森特·莫斯可透过技术发展和经济泡沫的迷雾,试图探明围绕数字化新技术出现了哪些迷思,以及为何人们对这些迷思坚信不疑。他认为互联网时代投资者如此狂热的动因并不是他们对经济规则的无知,而是对赛博空间开启了一个新世界这样的迷思的坚定信念。
莫斯可指出,迷思并不是一些可以被纠正的错误观念,而是一些可以将我们从日常的平庸带入卓越的可能性的叙事。他指出,如果我们能够将我们对赛博空间的认识置于我们对文化——特别是居于中心位置的后冷战时代关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终结的迷思——的认识之中,这将会增进我们对数字化世界的理解;我们有必要通过“双眼”,即同时从文化的和物质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在对赛博空间的迷思,以及历史上由过去的技术进步(电话、广播、电视等)所引发的类似的迷思性主张进行分析之后,莫斯可将我们带到“9·11”事件发生的“零点地带”、在本书最后一章,他对世贸大厦双子座所象征的传播、信息和贸易,以及这些象征在政治、经济和赛博空间迷思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