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研究》在纵向上考察了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历史演变及成因,在横向上比较了各立法例的异同及优劣,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权利时间限制和救济权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时间限制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书由杨魏著。
《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研究》从法律发展史的纵向角度和立法比较的横向角度,以原权利和救济权的划分为基本线索,分析阐释了这两类权利时间限制的历史发展规律及其理论依据。对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有关制度的具体构建及存废进行了研究。我国民法典对诉讼时效、取得时效等制度的规定,应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及民族文化的特点,充分考量司法救济资源的可得性、意思自治的实现程序等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民事权利时间限制制度。
《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研究》由杨魏著。
导论
第一章 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历史源流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内涵、外延及分类
一、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含义
二、民事权利时间限制具体制度之界定
第二节 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历史源流
一、民事权利时间限制在国外的历史源流
二、民事权利时间限制在我国的历史源流
第三节 成因分析:影响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法律态度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
二、政治传统
三、司法传统
四、社会现实
五、相关法律制度的影响
六、民族习惯、人民观念
七、地理因素
第二章 民事权利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
一、学界对于原权利时间限制理论依据之现有观点
二、原权利时问限制理论依据之本书观点
三、小结
第二节 救济权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
一、国外学界对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观点
二、我国学界对诉讼时效制度价值的观点
三、诉讼时效制度价值之理论重构
四、小结
第三节 某些民事权利不受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
一、人格权不受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
二、所有权不受时间限制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原权利时间限制
第一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概述
一、原权利的含义
二、原权利时间限制的特征
第二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之一——用益物权存续期间
一、用益物权存续期间之立法例
二、用益物权之续期
三、我国现行法对用益物权存续期间的规定及评述
第三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之二——担保物权行使期间
一、担保物权行使期间之立法例
二、担保物权行使期间若干争议问题
三、我国现行法对担保物权行使期间的规定及评述
第四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之三——知识产权保护期
一、知识产权保护期之立法例
二、知识产权保护期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三、我国现行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期的规定及评述
第五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之四——除斥期间
一、除斥期间之立法例
二、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三、除斥期间的适用对象
四、除斥期间的计算
五、我国现行法对除斥期间的规定及评述
第六节 原权利时间限制之五——取得时效
一、取得时效之立法例
二、取得时效的适用对象
三、取得时效存废之争
四、本书观点:我国不应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第四章 救济权时间限制
第一节 救济权时间限制概述
一、救济权的含义
二、救济权时间限制的特征
第二节 救济权时间限制之一——诉讼时效
一、立法例
二、诉讼时效概念之争
三、诉讼时效的效力
四、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
五、诉讼时效期间
六、诉讼时效的计算
第三节 救济权时间限制之二——权利失效
一、权利失效之立法例
二、权利失效的理论依据和功能
三、权利失效的制度内容
四、我国应否建立权利失效制度的思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