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作者 谢春涛主编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生于泥淖之中,初探救国之路

1877年2月1日,徐特立出身于湖南省长沙县五美乡荷花塅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徐树兆为人憨厚老实,靠辛苦耕种几亩薄田维持一家生计。母亲胡氏生有两男两女,由于常年劳作,生活艰难,一向体弱多病的胡氏在徐特立4岁时不幸病故。8岁那年除夕之夜,风雪交加。徐树兆为给可怜的孩子们过一个“丰盛”的大年,顶风冒雪去颜姓地主家讨取工钱。颜家竟然仗势欺人,百般刁难,将徐树兆辛苦一年的血汗钱全部扣下,分文不予。徐树兆在

深夜寒冷的风雪中苦等一宿,终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一家老小就这样含着泪水,咀嚼着生活的苦难迎来了新的一年。地主老财为富不仁,鱼肉乡邻的恶行,在徐特立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终生不能忘怀。母亲的早逝、父亲的凄苦、生活的窘迫,使年少的徐特立备尝人世的艰难,命运的不公和世态的炎凉,促使着他心灵深处萌生出反抗意识的萌芽,为后来走上革命道路播下了种子。

不通文墨的父亲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楚,徐特立9岁时,全家忍饥受饿,节衣缩食,筹借学费送他到蒙馆读书,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经过六6私塾的刻苦学习,徐特立受到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熏陶,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尤其是古代先贤志士们“一心报国有万死”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滋养了他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在思想朦胧中开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正当徐特立发奋攻读之时,无奈祖母病故,生活顿陷艰难。15岁的徐特立被迫辍学回家,挑起生活的重担。经过6年的私塾学习,徐特立在文盲充斥的乡村已经算是个“知识分子”了。下一步是继续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生活,还是另择他途?他在心中开始谋划着未来。起初,他打算学祖父在乡间行医,苦于不通脉理。继之想卜卦堪舆,发现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江湖骗术。是迷茫困惑之际,他甚至想过遁入空门,皈依佛法,却发现佛门亦如世间,等级森严。1895年,经过三年的探寻和摸索,徐特立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个坐标,在家乡开蒙馆收学徒,开始了他十年乡村塾师的清贫生活。

任何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环境的制约。徐特立也不例外,在开馆收徒的同时,他也曾兼习举业,冀图考取功名,作为进身之阶。为此,他白天教学,晚上研习八股文。为提高应试水平,徐特立带着自己撰写的文章,步行八十里,专程到长沙城里向闲居不仕的举人陈云峰老先生请教。陈老先生与他一见如故,劝谏徐特立洞察时事,放下科举功名,立志读书,求得济世利民的真学问。徐特立听从老先生的劝告,毅然放弃八股文,克服功利读书的弊病,开始按照陈老先生的指教,有计划地研读学问,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学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立志读书的徐特立身处穷乡僻壤之地,时常面临无书可读、无书可借、无钱买书的困境。为了实现自己读书求学的梦想,徐特立思考再三,与妻子商议后下定决心,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他将祖母留下的几亩薄田在十年内逐年变卖,用所得款项专门购书。从此,他不再为没钱买书而犹豫彷徨,一些价格不菲的经典书籍,如《十三经注疏》《御批〈资治通鉴〉》等,他都逐一买下刻苦攻读,积累了广博的学识,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1897年,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唐才常等人在湖南长沙创办了《湘学报》。一年后,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党人以“开风气,拓风闻”为主旨,又在湖南创建了《湘报》,大力宣传“爱国真理”和“救亡之法”。在博览传统经典的同时,徐特立积极阅读这些反映时代问题和宣传西方文明的书刊。甫一接触,他便被报纸所介绍的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所吸引,被维新派所倡导的变法改制、救亡图存思想所感染。他曾由此一度崇拜康梁维新思想,以康梁信徒自居,并渴望中国能够通过维新变法,改变贫穷落后,受人欺压的局面,走上独立自强之路。然而,近代晚清社会的复杂性是他始料未及的,戊戌变法如昙花一现,仅仅百日便骤然夭折。谭嗣同等名噪一时的“六君子”惨遭屠戮,康梁被迫流亡海外。徐特立寄托无限希望的维新改良、变法图强的理想也被冷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他在悲愤之中写下诗歌一首:“为恶既无恶报,为善又无善报;何必安分己,不做‘土匪强盗’?”字里行间透射出徐特立对帝国主义列强和腐败无能清政府的痛恨。维新改良的理想破灭后,如何拯救国家于危亡,黎民于苦难,似乎前面已是悬崖绝壁,无路可寻。徐特立在深沉的彷徨悲愤之中探寻着方向。

P55-57

后记

201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约我主编一部反映共产党人入党故事的书。我感到这个创意很好。入党故事可以写出申请入党者的心路历程,他们是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党?出版这样的书,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约请。

接下来,要选择故事的主人公,这可不那么容易。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有8700多万党员,历史上还有许多已经牺牲或去世的党员,加起来可以说浩如烟海。我感到,应该选知名度高的党员,他们的经历更有典型性。于是,按照这一目标,从政界、军界、经济界、文化界等方面的一些知名党员中选择。选择花了比较长的时间,因为要看这些党员是否有代表性,更要看他们的入党故事是否精彩。书中入选的40个人物是按照入党时间先后排序。

我的同事吴文珑博士对选择故事的主人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写作了其中不少人的故事。另外几位编写者是我的学生邢浩、陈娅飞和廉晓红。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参阅了不少研究者的著作,在书后一一列出。在这里。谨向这些研究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谢春涛

2016年5月

目录

1.入党遭拒,赴法圆梦——朱德舍弃高官追求党

2.为党牺牲万所不辞——叶挺两次入党的曲折人生

3.“我已以身许党”——谢觉哉由秀才到共产党员

4.“死不退出共产党”——许光达不惧“清党”忠于理想

5.“我坚信共产党的主张正确,毅然退出国民党”——郭化若困境中坚定入党信念

6.“我要加入CP”——张闻天愿为党做一名“小卒”

7.“后面两句我记得清楚:严守纪律,永不叛党”——宋任穷誓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8.一本没有字的教科书——徐特立51岁入党记

9.“三民主义不如共产主义,国民党不如共产党”——徐向前严峻关头决然入党

10.从国民党嫡系军官到共产主义者——叶剑英的艰辛入党之路

11.“自从我知道了共产党,我就注意找共产党了”——贺龙数十次“找党”经历

12.茅草屋里的宣誓——李先念白色恐怖中选择入党

13.“宁可冻死饿死,绝不背离共产党”——罗瑞卿身处险境抱病寻党

14.“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联系”——彭德怀革命洪流中多次恳请入党

15.在国民党看守所中入党——习仲勋狱中坚定革命决心

16.身处困境心不变——漆鲁鱼“行乞”万里寻党

17.“要想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来领导才能做到”——杨度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

18.“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吉鸿昌由旧军人到共产主义战士

19.“读书治学道路是不通的”——郭影秋舍弃幻想四处寻党

20.“宁肯因斗争致死,绝不束手待毙”——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入党情结

21.我的信念就是人民的解放——史沫特莱痛哭未能如愿入党

22.“基督教徒成为共产党员,很有教育意义”——傅连暲为革命转变信仰

23.为真理一息尚存,矢志不渝——邹韬奋弥留之际请求追认入党

24.坚决跟党走,海枯石烂不变心——高树勋三次申请入党的传奇经历

25.“我的条件还不够,要努力为党工作”——焦裕禄的三份入党申请书

26.“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续范亭以毕生至诚请求入党

27.“我的心早就交给党了”——“见习民兵”董存瑞的入党故事

28.“总理,我早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了”——艺术大师程砚秋的入党插曲

29.“我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钱学森视入党为其一生高荣誉

30.“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毛泽东亲自批准梁思成入党

3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邓初民73岁终成共产党员

32.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沈钧儒暮年重提入党心愿

33.70入党终不悔——华罗庚四次申请入党的曲折经历

34.“我生活道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许德珩89岁不忘入党

35.“我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心至死不变”——沈雁冰临终前口述夙愿

36.共产党是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宋庆龄晚年终圆入党梦

37.九旬上将新党员——陶峙岳入党的特殊经历

38.“闻道虽晚志不衰,甘将余生献人民”——董其武耄耋之年终获光荣归宿

39.“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活雷锋”徐虎的入党故事

40.“入党就入了18年”——民营企业家梁稳根的入党历程

主要参考论著

后记

序言

本书记述的是40个人的入党故事。

这中间,有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叶挺、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等人,他们入党前已经是旧军队的旅长、营长、团长、军长、师长,他们入党绝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有著名民主人士宋庆龄、邓初民、许德珩等人,他们一生追求救国救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们进一步的追求。

有原国民党人高树勋、续范亭、董其武、陶峙岳等人,他们离开国民党,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有著名文化人沈雁冰、钱学森、程砚秋、梁思成、华罗庚,他们申请入党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识。

还有徐虎、梁稳根,他们是在新时期入党的党员,他们的经历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想入党但未能加入的几位:

一是张学良先生,他提出入党,中共中央也同意,但由于共产国际的反对没能加入。但他在晚年的口述历史中说道:“可以说我就是共产党……不但同情他们,我拥护他们,这是我的内心。”

二是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他1939年和1962年两次申请入党。中央认为。他已具备入党条件,但他作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更能起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所起不到的作用。

三是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女士,他在延安采访毛泽东等领导人时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没能加入,但在去世之前还要求“把我埋葬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的心灵得到安息。我希望我的骨灰和许多中国革命烈士放在一起”。

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在革命时期入的党。那时,入党意味着奉献,甚至意味着牺牲。他们是经过深入思考、理性选择入的党。他们入党后,不怕吃苦,甚至不怕牺牲;敢于担当,不计个人荣辱;廉洁奉公,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严守纪律,听从党的指挥;道德高尚,严以律己。他们的表现,让我们今天的很多人感动、敬佩。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有理想信念,有精神追求。

理想信念具有神奇的力量。夏明翰烈士就义前写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我们今天读来仍很感动。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反观近年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其深层次根源就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一些“大老虎”出问题后忏悔时,几乎都讲到这一点,说自己的理想信念动摇了、丧失了,脑袋里面只剩下权和钱了。

习近平总书记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看作全面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2年11月17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014年1月20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他又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看家本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和根本政治立场。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实现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信,书中的入党故事,能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起到应有的作用。

谢春涛

2016年5月

内容推荐

谢春涛主编的这本《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选取了40位有代表性的知名人士,讲述他们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如何与中国共产党结缘、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过程。这些入党故事,能对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起到应有的作用。

编辑推荐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谢春涛主编的这本《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是为迎接党的95岁生日而专门策划的献礼读物。本书现已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点主题出版物。

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其中,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功不可没,是他们星火燎原,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创造了推翻封建统治、战胜外来侵略、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人间奇迹。那么,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呢?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一批民族的仁人志士、伟大人物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呢?本书以讲述历史故事的笔法展开,讲述40位中国优秀青年为理想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介绍他们为什么走上革命道路、如何与中国共产党结缘、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过程,在讲述过程中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激励后来人继承这种优秀品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7: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