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由肖建华、赵运林和傅晓华所著的《走向多中心合作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侧重于规范研究。运用了公共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集体选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了政府、市场及社会在提供环境公共产品中的作用。通过奥斯特罗姆夫妇的多中心治理之道的理论把三者结合起来,阐述了环境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模式。然后在介绍全球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西方国家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变革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的现状,进一步提出建构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环境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观点。
这本由肖建华、赵运林和傅晓华所著的《走向多中心合作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内容是:进入20世纪以来,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已逐漸由区域性问题变为全球性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某一个国家的能力范围和主权领域范围,在国际上必须寻求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一国之内的环境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但政府提供并不一定由政府生产。府际环境管理体制影响政府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国内纵向政府间、横向政府部门间及跨行政区的地方政府间应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寻求环境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
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已证明:私有化一市场、中央集权一利维坦作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均已遭遇失败。政府与市场对环境问题解决的失败,产生对多中心环境治理的制度需求。生态环境公共事务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在微观领域对政府、市场的作用进行补充或替代的制度形态,使大量的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治理。因此,政府应主动寻求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的支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型的伙伴关系,结成治理环境公共事务的公共行动网络。
《走向多中心合作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适合生态环境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