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声隆隆(中国古代的战争传奇)》为《中国传奇系列丛书》之一,将为大家讲述了明清时期的战争,全书讲述了“老康,老康!老康在哪里?”、“叔叔和侄子的战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等故事。
本书由张锐强编著。
给人以血性,给人以正气;给人以勇敢,给人以智慧;给人以责任,给人以担当。
《炮声隆隆(中国古代的战争传奇)》用战争梳理历史,用将军检阅文明。《炮声隆隆(中国古代的战争传奇)》是作家张锐强献给青少年的作品,是男子汉的成长案头枕边书。
鬼子一看清军要撤,非常着急。为什么?因为清军如果撤走了,谁来管他们呢?他们赶紧找到余保纯,让他出面,软硬兼施,连劝带吓,百姓们这才解围。
贪婪的英国政府并不满足取得的一切。他们改派璞鼎查为公使,进一步扩大侵略。1842年八月,璞鼎查到达香港,随即带兵北犯。八月二十七日,英军进攻厦门,总兵江继芸力战阵亡,厦门失陷。九月,鬼子进犯定海,也就是今天的舟山。当年鬼子撤走后,清政府派兵五千六百人,前来防守,并且在城郊的山岭和沿海地区修筑了炮台和土城,由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和王锡朋分段防守。英军炮兵先轰击清军的前沿阵地,然后步兵分成两路,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展开攻击。那三位总兵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他们指挥部下,英勇抵抗,奋战六昼夜,全部壮烈殉国!
镇海位于甬江北岸,招宝山雄峙海口,和甬江南岸的金鸡山,互为犄角,位置十分重要。两江总督裕谦,坐镇指挥。十月十日清晨,英军两路夹攻金鸡山。总兵谢朝恩指挥士兵点炮还击,被敌炮击中,落海身亡。士兵们坚持作战,与敌军短兵相接,最后伤亡过大,阵地失守。上午11点,英军又开始进攻招宝山。裕谦站在镇海北门,指挥士兵开炮还击,浙江提督余步云,突然离开招宝山的阵地,登上镇海城楼,对裕谦说:“大人,请您念在城内百姓生命的分上,停止抵抗,跟他们讲和吧。”裕谦严词拒绝了这个请求。没过多久,这个家伙再次离开阵地,向裕谦哀求道:“大人,我全家还有三十多口人,不能就这样送死啊。”裕谦依然不为所动,指挥部队继续抵抗。余步云这个民族败类呢,则带领人马,不战而退,悄悄逃到了宁波!
情况越来越危急,敌军已经攻上东城。裕谦见大势已去,投水自杀了。他是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职务最高的官员。
1842年六月十六日上午,英军的军舰开到了吴淞口外。清军炮台奋勇还击,多次击中敌舰。战斗打响后,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两江总督牛鉴吓得要死,赶紧命令侍卫穿上他的官服,坐上他的轿子,他自己则混在乱军中,逃回了宝山县城。六十七岁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毫不畏惧,手执令旗,在前线指挥作战,身上八处受伤,依然不肯撤退。后来敌军逼近,他还拔出佩刀,准备跟敌人搏斗。正在这时,他腹部又中了一弹,随即壮烈牺牲。
镇江保卫战,是第一次鸦片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副都统海龄,带领一千六百人,驻扎在城内。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弓箭,跟武器先进的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伤亡惨重。战到最后,海龄将官印交给部下祥云,自己和妻子,以及十九岁的次孙上吊自杀了;祥云全家殉难,他自己怀揣海龄的官印,投井而死。
当年八月初,英军开到了南京的下关。在那里,清朝政府的官员,与鬼子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P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