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欧俊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有一位勤劳的伐木工人,被指派砍伐100棵树。接受任务以后,他毫不拖延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是渐渐的,他发觉自己砍伐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他开始想,一定是自己工作的时间还不够长,于是除了睡觉和吃饭以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来伐树,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但他每天砍伐的数量反而有减无增,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一天,他把这个困惑告诉了主管,主管看了看他,再看了看他手中的斧头,若有所悟地说:“你是否每天都用这把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了,没有它我可什么也干不了。”主管接着问道:“那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呢?”工人的回答是:“我每天勤奋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干别的?”

忙,左边一个“心”字,右边一个“亡”字——忙到一定程度,“心就死亡了”。长期高负荷忙碌的人很容易产生能量耗尽的感觉,很容易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变成麻木不仁行尸走肉的躯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无尽的疲惫导致工作激情和创造力严重消失,甚至开始莫名迁怒于公司和周围的人,工作和人际关系不约而同“告急”。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的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因为在当时的美国,职业枯竭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鲁登·伯格首次将“职业枯竭”这一概念应用到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所造成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枯竭的主要表现是:无法满足工作需要,身心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效率降低,无法适应知识更新,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消极怠工、工作陷入失控的混乱状态……

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让老板满意,无论你怎么忙碌都无法得到高薪,无论你怎么没日没月的忙碌都还是事业无成、功名无就,捧着这种悲怆无比的结局,再看看那些整天优哉游哉却能成为明星员工的家伙,心里自然会很不平衡。

孙屹刚毕业时,她和所有的“北漂”一样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人才济济的北京。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她纯粹是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追赶高手和铺垫成绩,甚至到了过劳死的边缘。没日没月的奋斗,一度让孙屹的所有创造力濒临枯竭。整个大脑从刚开始的高速运转到后来的几近瘫痪,一切都是机械地惯性维持,这样的状况让孙屹差点绝望,因为这样的状况持续越久她就越有可能被淘汰。

一个周末孙屹决定不再加班,给自己放个假。躺了整整两天之后,睡眠充足所带来的高效持续了没多久之后又陷入以前的倦怠状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屹总是说:“很累,不想工作,但却不得不工作。”她说,每天都是例行公事,一叠叠文件摆在那里,好像一座山一样,永远也搬不完。第二天醒来又要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没完没了,看不到尽头。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感觉特别疲劳。而且,每次目睹办公室里种种明争暗斗时,她更是感到厌倦万分。

孙屹一脸疲惫,她说,周围的人羡慕我拿着高薪,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我其实过得并不好。总感到自己很忙,但是最重要的是忙了半天却没忙出个什么名堂来,根本没有任何时间去享受生活。年终填写业绩总结表时,自己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并且想了很久能写下的成绩微乎其微。

为什么做同样的工作,付出别人双倍甚至多倍的努力却无法换来令人满意的结局?这个问题需要深思。并非笨鸟先飞就能迎头赶上,即使兔子不睡觉乌龟也无法赛过兔子,除非乌龟从路程最短的那条小河边游过去。每个人都不是笨鸟,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姿势飞翔。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越变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像一架超高负荷飞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停不下来,这样不但容易造成情绪抛锚,更容易造成“职业枯竭”。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永动机,人更不可能成为永动机。我国人民正逐渐进入职业枯竭病的高发期,特别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更为严重。有报告称,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寿命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中国目前的中青年群体,职业枯竭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这样杀鸡取卵式的忙碌所带来的后果是得不偿失的。

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资产,也决不轻易消耗。每个人都应该把任何方式的精力耗损、把一丝一毫的精力浪费,都当作一种不可宽恕的浪费,甚至是一种不可宽恕的犯罪行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地工作一小时,甚至比体力赢弱地终日工作,其业绩都来得高。

在这个以智商得天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是知识性的,而这些靠思考为主的工作并不是靠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忙碌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的是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如果连思考、创造的时间也被剥夺,如果所有人忙碌于当前的工作,他们很可能会为了追求速度而失去了想办法以更好方式做现有工作的机会,也失去了思考与寻找新的业务机会的空间,更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还很有可能造成江郎才尽式的职业枯竭。

如果员工只是像个僵尸那样机械地重复着简单的动作,那又如何有以创新实现企业飞速发展的机会?长此以往,就会郁结为企业的内伤,致使企业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P21-24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追求出正果。出正果就是我们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反对只说不做,同时我们也反对做而无效。

——广东三正半山酒店

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 马云

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

美的成功的一点,就在于对经营理念的清晰把握,从不乱搞多元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的就明确要集中资源做专业化的白色家电市场。这是我们做强的关键因素。

——美的集团董事长 何享健

少做事,但做事就要做好、做精、做绝,不管再大的困难都要迎头而上。

——巨人集团总裁 史玉柱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做得多却做得不好,透视企业忙症的七种表现

 ·为什么只见行动,不见结果——职场蜗牛的效率低下/1

 ·为什么只见努力,不见业绩——职场笨牛的方法不对/3

 ·为什么整日忙乱,碌碌无为——无主题变奏者行动盲目/5

 ·为什么热情高涨,希望落空——职场大跃进者心态浮躁/9

 ·为什么制度完美,漏洞百出——踢皮球的权责不明/12

 ·为什么会议很多,效益低下——落实不力等于零/14

 ·为什么心愿很好,现实残酷——盲人骑瞎马的方向不对/17

第二章 没有结果,求多是一种虚耗

 ·忙=忄+亡,乱忙心就死了/21

 ·没有功劳,苦劳就是“白劳”/24

 ·员工没有业绩就是剥削企业/27

 ·没有结果,工作流程就没有效率/31

 ·无效忙碌造成企业资源损耗/34

第三章 做多不等于做好,做对了才叫做了

 ·不是“做事”,而是“做成事”/39

 ·目标太多等于没有目标/42

 ·在正确的道路上做正确的事/47

 ·做对了,才叫做了/50

第四章 做得对才能做得多,以对取胜是职场赢道

 ·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成效/53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56

 ·责任在于创造价值,使命在于解决问题/58

 ·行动又好又快,做对的前提下多做事/61

第五章 走出“做多”的误区,用结果复命

 ·摆脱“速度病”,快节奏不等于高效率/65

 ·跳出数字的误区,数量不等于质量/67

 ·忙碌不等于高效,关键是要忙出成效/70

 ·树立“结果心态”,用结果来复命/73

第六章 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能把事情做好

 ·为自己打工,养成认真的做事风格/77

 ·不糊弄工作,合格是最低的要求/79

 ·用心做事,思路清晰才不会漫无头绪/82

 ·戒除浮躁,不为薪水而工作/85

第七章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努力做事,还要聪明地做事/91

 ·反弹琵琶,异工同曲/94

 ·善于变通,迂回前进/97

 ·田忌赛马,以排序取胜/100

 ·庖丁解牛,分解工作难题/103

 ·打破常规,推开虚掩之门/106

第八章 找准工作方向,做一只“偷闲”的懒蚂蚁

 ·走出忙碌的迷雾森林,方向比距离更重要/109

 ·眉毛胡子分开抓,找准问题的关键/112

 ·做最重要而非最紧要的事/116

 ·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119

第九章 落实出结果,行动见成效

 ·落实到位,人人都管事/123

 ·锁定责任,才能锁定结果/126

 ·公司就是你的船,永远不做旁观者/129

 ·自动自发,主动做最有价值的事/132

第十章 提高时间的效率,做最有价值的事

 ·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延长工作时间/137

 ·掌握你的时间节奏/139

 ·把时间花在关键问题上/142

 ·在最佳状态下工作/145

 ·做好时间的规划/147

 ·提升能力,做一个以一当十的员工/150

第十一章 告别“瞎忙”,从简单的地方入手

 ·简化工作,合理安排/155

 ·纵观全局,掌握重点/158

 ·见树又见林的工作艺术/162

 ·要务优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164

第十二章 做事到位,争取工作零缺陷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169

 ·任何工作都追求精益求精/172

 ·细化工作,把每个环节做到完美/174

 ·追求“零缺陷”,不做“差不多先生”/178

 ·做事到位不折腾/181

第十三章 雁阵优势,团队出业绩

 ·走企业发展轨道,个人目标融入团队目标/187

 ·双赢才能减少内耗式的忙碌/190

 ·合理授权: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193

 ·优势互补:马云的“唐僧师徒团队”/196

附录

 ·简化工作的九项原则和方法/201

 ·做对事情的七个高效能工具/203

 ·高效能人士的十个科学工作方法/206

序言

在某公司销售部门的一次销售总结会上,销售经理周嵘询问本周的业务销售情况:

甲说:我本月回访了5个老客户,新开发了2个新客户,我说服他们购买我们公司的产品。

乙说:我本月回访了10个老客户,新开发了15个新客户,他们都对公司的产品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丙说:我本月回访了15个老客户,新开发了20个新客户,我对他们进行了强势公共公关,同时还签下了意向性协议。

……

周嵘最后总结陈词:“你们一个比一个的工作做得多,可是从公司整体的销售数据和你们个人的销售业绩来看,我们这个月的销售收入远低于去年同期13%的增长水平。我们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忙碌的效率和价值了!”

在许多公司里,从领导到员工,成天都忙得晕头转向,老觉得工作干不完,任务压头。但他们却毫无成效可言,他们做了大量无意义的事情而使得忙碌失去了价值。 低效率的企业,其生存机会将变得渺茫。没有结果的员工,成功对他来说是遥遥无期的。盲目地求多而不求对不仅影响自己的业绩,还是对企业资源的一种浪费。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意味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绝对不可以碌碌无为,与其单纯追求数量上和形式上的多,倒不如求结果上的好和对。我们一定要我们的忙碌是出正果而不是穷折腾。

著名的三正半山酒店的酒店管理行动纲领里面有这样几条:“我们追求出正果。出正果就是我们的工作要富有成效,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我们反对只说不做,同时我们也反对做而无效。”在企业做而无效不仅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反而是对公司资源的一种浪费。做对才叫做了,以对取胜才是职场的赢道。只有把事情做对才能有效提高忙碌的价值,把业绩做多。

我们主张“做多不如做对”,但并不是简单地反对“多”,“多”和“对”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首先把事情“做好做对”才能“做多”。我们同样需要鼓励在“做对”的前提下尽量“多做”,这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倡的“又好又快”。胡锦涛总书记曾数次讲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又好又快”。

在又好又快、“做对”的前提下“多做”,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需要你用心忙碌,负责做事;需要你在忙碌中寻找方法,智慧做事;需要你找准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需要你主动落实,行动见效;需要你做重要的事情,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需要你简化工作,告别瞎忙;需要你注重细节,做事到位;需要你注重团队,统合综效……这不仅是一种工作的结果,还是一种工作的态度。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做对的前提下出好业绩,多出业绩,必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从而为企业在市场上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必将进一步增加个人的职场即战力,从而为员工个人在职场提高竞争的砝码和实力。

本书对盲目求多的职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低效率的忙碌认识误区,让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阴影,并给出在做对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才能出结果、出业绩。本书说理与方法自成体系,剖析精当,案例翔实,内容丰富。对职场流感“做多做不对”对症下药,具有药到病除的疗效,对员工减少忙碌、大幅提升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信本书能帮你从此脱离盲目忙碌的不堪现状,避免无为的忙碌。

内容推荐

本书对盲目求多的职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低效率的忙碌认识误区,让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阴影,并给出在做对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才能出结果、出业绩。本书说理与方法自成体系,剖析精当,案例翔实,内容丰富。对职场流感“做多做不对”对症下药,具有药到病除的疗效,对员工减少忙碌、大幅提升业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信本书能帮你从此脱离盲目忙碌的不堪现状,避免无为的忙碌。

编辑推荐

与其追求数量和形式上的多,不如保证质量和结果上的对。在优胜劣汰的生态环境下,我们更需要高效、多赢的工作哲学,提倡在“做对”的前提下“做多”。

优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

本书对盲目求多的职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低效率的忙碌认识误区,让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阴影,并给出在做对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才能出结果、出业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