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玛丽·诺顿的代表作。
借东西的小女孩阿瑞埃蒂在门外草丛里被小男孩看见。好心的小男孩弄好帮助这一家小人借东西,还充当信使,为他们和住在别处的亲戚送信。但好景不长,妇管家也发现了小人一家,她关住小男孩,找来警察、猫和捕鼠专家对付小人。万分危急之际,小人一家是如何成功逃脱人类的追捕的呢?快来读这本精彩的书吧!
这本书在英国深受儿童的欢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借东西的小人/借东西的小人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玛丽·诺顿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玛丽·诺顿的代表作。 借东西的小女孩阿瑞埃蒂在门外草丛里被小男孩看见。好心的小男孩弄好帮助这一家小人借东西,还充当信使,为他们和住在别处的亲戚送信。但好景不长,妇管家也发现了小人一家,她关住小男孩,找来警察、猫和捕鼠专家对付小人。万分危急之际,小人一家是如何成功逃脱人类的追捕的呢?快来读这本精彩的书吧! 这本书在英国深受儿童的欢迎。 内容推荐 一个患病的英国小男孩被送往乡间姑婆的老宅中休养。寂静中他发现了在古宅里的一个秘密:借东西的小人。借东西的小人只有铅笔一般高,他们把家安在房子的地板下,靠从楼上的“巨人”那里“借”东西为生。他们最害怕的就是被“看见”。 借东西的小女孩阿瑞埃蒂在门外草丛里被小男孩看见。好心的小男孩弄好帮助这一家小人借东西,还充当信使,为他们和住在别处的亲戚送信。但好景不长,妇管家也发现了小人一家,她关住小男孩,找来警察、猫和捕鼠专家对付小人。万分危急之际,小人一家是如何成功逃脱人类的追捕的呢? 试读章节 是梅太太第一次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我听的。不,不是我。怎么会是我呢?那是一个又野又邋遢又任性的小女孩,总是瞪着气鼓鼓的眼睛,据说还嘎吱嘎吱地咬牙。凯特,对,她应该叫凯特。不过她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反正她就没怎么进到这个故事里面。 凯特的父母在伦敦有一座房子,梅太太住在其中的两个房间里。我想,梅太太是他们的什么亲戚吧。她的卧室在二楼,她的起居室是房子里被叫做“早餐室”的那一间。早晨,当阳光洒在烤面包片和橘皮果酱上时,早餐室看上去倒还不错;到了下午,房间却似乎变小了,蒙上了一层奇特的银光,那是它们的黄昏,此时一种忧伤氛围在弥漫。但只是个孩子的凯特却正喜欢这种氛围。喝午后茶之前,凯特经常轻轻地走进梅太太的起居室,梅太太就会教她怎样用钩针编织。 梅太太年纪很大,关节僵硬,她这个人呢,倒不是真的严厉,只是内心坚定,说一不二。在梅太太身边,凯特从不“野”,也不邋遢和任性。除了钩针编织之外,梅太太还教会了凯特很多事情:怎样把毛线缠成球;怎样缝纫和织补;怎样整理抽屉,再用一片簌簌的纸巾覆在东西上面,宛如一声轻祷,挡去灰尘。 “孩子,你干吗不吭声呀?”一天,当凯特弯着腰,坐在跪垫上发呆时,梅太太这样问她。“怎么啦?说不出话来了?” “不是,”凯特回答,拨拉着鞋扣,“我的钩针不见了……”(她们正在用毛线钩方块,还要编织出三十个方块,才能把它们缝合成一条床罩。)“我知道我把它放在哪儿了,”她飞快地继续说下去,“就在我床头的书柜里,最下面一层。” “最下面一层?”梅太太重复着,她手里的钩针动个不停,反射着壁炉的火光。“离地板很近吗?” “是呀,”凯特说,“可我在地板上找过了。还有地毯下面。到处都找过了。毛线还在,就在老地方。” “天哪,”梅太太轻声惊叹,“难道他们也在这座房子里?” “他们是谁呀?”凯特问。 “借东西的小人。”梅太太说。暗淡的光线下,她似乎在微笑。 凯特盯着梅太太,感觉有点害怕。“有这种人吗?”过了一会儿,她问。 “哪种人?” 凯特眨眨眼。“就是那种小人呀,他们住在别人的房子里……借用别人的东西。” 梅太太放下她的针线活。“你觉得呢?”她问。 “我不知道。”凯特说着,把脸转过去,使劲拽她的鞋扣。“不可能有这种人。可是……”她仰起头。“可是,有时我又觉得肯定有。” “你为什么觉得肯定有呢?”梅太太问。 “因为很多东西都不见了。比如说别针吧,工厂里不停地生产别针,人们每天都买它。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在你需要别针的时候却找不着。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就在你需要的时候,它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呢?缝衣针也是这样,”她接着往下说,“我妈妈买过好多缝衣针呢,管保有好几百根,但它们不可能都在这座房子里。” “不可能都在这座房子里,不可能。”梅太太表示同意。 “我们还没完没了地购买其他东西。买呀买的,买个不停。比方说,铅笔、火柴、火漆、发夹、图钉、顶针……” “帽针,”梅太太插嘴,“还有吸墨纸。” “对,还有吸墨纸,”凯特赞同,“可帽针没丢过。” “这你可说错了,”梅太太说,再次拿起她的针线活,“帽针也会丢失,这是有理由的。” 凯特盯着梅太太。“理由?”她把这个词重说一遍。“我的意思是……帽针丢失的理由是什么呢?” “嗯,确切地说,有两个理由。第一,帽针是非常实用的武器。第二……”梅太太突然笑起来。“哎呀,这听起来太荒唐,而且,”她犹豫片刻,“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告诉我嘛,”凯特说,“告诉我,你怎么会知道丢失帽针的事。你是不是瞧见过?” 梅太太吃惊地瞥了她一眼。“噢,那当然啦……”她说。 “我说的不是帽针,”凯特不耐烦地大叫,“而是你刚才提到的那种……借东西的小人!” 梅太太深吸一口气。“没有,”她立刻回答,“我从没看见过。” “可有人瞧见过。”凯特大喊。“你知道这件事。我看得出来,你肯定知道!” “别喊,”梅太太说,“用不着这么大声嘛!”她低下头,望着凯特仰起的脸蛋儿,然后露出微笑,把目光转向远处。“我有个弟弟……”她吞吞吐吐地说。 凯特跪在跪垫上。“他看到了他们!” “我不知道。”梅太太说着,摇了摇头。“我确实不知道!”她抚平膝盖上的针线活。“他很逗。他对我和我姐姐讲过很多事,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在西北边境阵亡了。”她轻声补充。“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他是军团里的上校。他们把他的死叫做‘英雄之死’……” “你只有这么一个弟弟?” “是的,他是我们的小弟弟。我觉得,由于这个缘故……”她沉思片刻,依然面带微笑。“不错,由于这个缘故,他才会对我们讲述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奇思怪想。我认为,他嫉妒我们,因为我们比他大,还因为我们阅读比他强。他想要显示自己,也许是想让我们感到震惊吧。可是,”她凝视着炉火,“他确实有某种气质,这恐怕是由于我们在印度的神迹、魔法和传说中长大的缘故。凭着这种气质,他让我们相信,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有时,我们知道他只是在编瞎话;可在其他时候,呃,我们也不知道……”她弯下腰,以她一贯爱干净的做派,仔细而利落地扫去了炉栅下面的一扇灰尘,然后手拿刷子,再次凝视炉火。“他不是一个强壮的小男孩,头一次从印度回国时就染上了风湿热。他被送到乡下养病,整个学期都没有上学。他住在索菲姑婆的房子里,后来我也去了那个地方。那是一座奇特的老房子……”她把刷子挂在铜钩上,用手绢擦净双手,拿起她的针线活。“该点灯了。”她说。 “还不到时候呢。”凯特央求,向前探出身子。“请你接着讲吧。请告诉我……” “我已经告诉你了。” “不,你没有。那座老房子……他是不是在那座房子里看到了……看到了……?” 梅太太大笑。“他在那里看到了借东西的小人?没错,他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他想让我们相信他。此外,他不但见过他们,而且和他们混得很熟,好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实,你差不多可以这样说,他也变成了一个借东西的人……” “噢,快点告诉我吧,求求你。好好想想。从头讲起!” “可我全都记得呀。”梅太太说。“真奇怪,对于好多确实发生过的真事,我都没有记得这么清楚。说不定它就是真事呢。我也不知道。在返回印度时,我弟弟和我住在同一个船舱里,我姐姐总是和我们的女家庭教师一起住。在那些炎热的夜晚,我们老是睡不着觉。这时我弟弟就会连着好几个钟头谈论那个老话题,复述那些谈话,一遍遍地把那些细节说给我听——想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在做什么事情……” P1-7 书评(媒体评论) 玛丽·诺顿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天赋,无论通过小人眼睛看人类,还是通过人类的眼睛看小人,她的描述使两者都同样生动可信。 ——《芝加哥论坛报》 玛丽·诺顿和所有伟大的幻想小说家一样,风格独特而令人信服。 ——《纽约时报书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