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萌懂龟--原来这是经济学/萌懂龟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关晶奇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基金业之父,《证券法》《信托法》《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先牛这样评价此书——“哲学”、 “神学”都是从宗教的殿堂里走出来的。经济学也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为大众服务。

本书引导更多人走近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学习经济学。关晶奇很好地选择了切入点,比如为什么美女经常嫁青蛙,帅哥身边多恐龙?我们为什么都需要有QQ?为什么追女孩时太殷勤反而起不到好效果?三国时,是否换个人坐镇荆州,就不会有失荆州、走麦城的情况了呢?等。这些问题的选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读者读起来一气呵成,畅快不已,而经济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收理解。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大众经济学”,还是一本“趣味经济学”。内容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广泛性和理论深度,融合了经济学理论和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其思想视野已经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领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们认真阅读的好书。

内容推荐

一些常见的有趣现象,热爱生活的你一定注意的到。但是你知道吗?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经济学的影子。比如美女经常嫁青蛙,帅哥身边多恐龙、追女孩太勤反而没有好效果、我们为什么都有QQ、一次性付款还是按揭更合适、我们要不要逃离北广上。用最有趣的例子讲解枯燥的经济学。让最可爱的“萌”懂龟告诉你,原来这是经济学!

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萌”懂龟邀你共舞生命中的每一天。

目录

第一章 婚恋

 为什么美女经常嫁青蛙,帅哥身边多恐龙?

 为什么追女孩时太殷勤反而得不到好效果?

第二章 职场

 我们要不要逃离北广上?

 不务正业-定是不好的事吗?

 为什么相对来说高学历的人创业的少?

 工作几年后应该回学校充电,还是继续在职场中拼搏?

 加薪究竟会增加公司成本还是降低公司成本?

第三章 心态

 乌托邦为什么不存在?

 杞人忧天和居安思危有什么区别?

 我们要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世上真的有免费午餐吗?

 什么是幸福的最高境界?

第四章 消费

 为什么我们买房、买车要通过经纪人?

 一次性付款还是按揭,按揭多久才合适?

 为什么汽车只要交易,踩上一脚油门,车就贬值呢?

 为什么我们在看罕见病时更倾向于医生开的高价药,而不愿意买价格较低疗效类似的药呢?

第五章 生活

 我们为什么都有QQ?

 黄牛党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为什么人们会自觉缴纳电费,却很难主动去交物业费?

 为什么在订票处可以买到比机场售价更便宜的机票?

 为什么金融危机中所有的行业都在萎缩,而网络游戏业却逆风飞扬?

 水能救活人命,钻石几乎没有实际用途,为什么钻石比水贵-很多?

 三国时,是否换个人坐镇荆州,就不会有关羽失荆州走麦城的结果了呢?

第六章 商业

 为什么在沃尔玛里啤酒和婴儿尿布放在一起卖?

 卖东西的人肯定是要赚钱的,但我们为什么偶尔会觉得捡了便宜呢?

 薄利多销和奇货可居到底哪样最赚钱?

 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为什么还会有贸易存在?

 为什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定会被工业化所取代?

 企业是不是越大越好,有没有发展的极限?

 企业缺钱了,应该去找股东要钱还是跟银行借钱?

 为什么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很少打价格战,而家电业一年到头都在打价格战?

第七章 宏观

 为什么人民币升值了我们反而感觉钱不够花了呢?

 为什么经济一萧条,国家就会降低利率?

 究竟是“良币”驱逐“劣币”,还是“劣币”驱逐“良币”?

 如果中国的6DP超过了美国,是否就代表中国的经济好于美国了呢?

 既然环保是好事,为什么还需要哥本哈根谈判?

 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调控的?

第八章 最终章

 崇尚经济学,但不要迷信经济学

附录:

 经济学概念

 经济学家简介

试读章节

杞人忧天和居安思危有什么区别?

相信大家都知道杞人忧天和居安思危这两个成语,说的是人对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的考虑和担忧,然后提前作准备。那么为什么前者是贬义词而后者则是褒义词呢?

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天塌地陷这样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担心这样的事情只能是庸人自扰,而后者一般考虑的都是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比如经济条件变差、发生洪涝灾害等。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成语都是在说对风险的一种管理态度。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很难将这两个成语进行划分,比如你找个朋友去打台球,他可能就会说出门被车撞到怎么办。被车撞到的危险是存在的,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肯定要大于天塌下来的可能性,那么你可能只会说这个人忧患意识比较重,却很难分辨他到底是杞人忧天还是居安思危。在生活中,我们会将这种可能带来损失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称作风险。

风险在经济学上被定性为是未来发生损失的可以计量的不确定性。它和生活中的概念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计量。天塌地陷这样的可能性存不存在?当然存在,比如说造成恐龙种族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就相当于天塌地陷了,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恐龙灭绝之后的几十万年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以有限的数据根本没有办法来计算发生这件事情的概率,所以这种事情我们就只能称它为不确定性。

真正的风险的特点是,即便不能知道某一个人发生某件事情的概率,但是却能从一群具有共性特点的人中推算这种概率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对赌,给你200元,如果这365天里我因为意外事件去阎王爷那里报到,那么你就必须给我的家人10万元,且绝不可以抵赖。但是如果我平安无事,这200元就归你了。但我准备跟你玩这个对赌游戏连续玩40年,你愿意陪我玩吗?作为一个经济领域的理性人,肯定是不愿意玩的,因为即便我平安无事40年,你也总共才能拿到8000元,但是这40年我稍微有点三长两短,比如坐飞机正好碰上引擎罢工,那你就要给我的家人10万元,性价比实在太低。更何况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咱们玩第一次游戏后不久我就魂飞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那你岂不是欲哭无泪?

现在,相信你也明白了,其实这种形式就是保险。保险公司虽然不能够明确地知道每个人到底会在多少岁的时候发生意外,但是却知道这样的数据:在某个年龄段,比如30~35岁,10万名男子或女子中发生意外身故事件的概率,那么只要保险公司设计的产品的价格也就是实际应该支付的保费高于风险的价格,实际该支付的保费就有利可图。

当然,像小行星撞击地球之类的事情如果发生的话,也会与之前无论是经验还是计算得来的概率产生巨大的偏差,这种不确定性就被叫做“系统性风险”,是无法规避的。

再和大家分享几个概念。我们常听人说,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巴菲特却说过不同的话,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专心致志地照看好它。两种不同的结论,我们到底要听谁的呢?

其实,这是由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导致的。那些主张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人,本质上认为单个鸡蛋的特有风险是不可知的,但是通过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有的破掉了,而有的没有破掉,可以降低甚至消灭鸡蛋的特有风险,最后让鸡蛋的所有者只会面临“系统性风险”。比如说突然来了一场大冰雹,将所有的鸡蛋都砸了个稀巴烂。而且经过实证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来做投资,竟然还真的能赚到钱,但这样做之后形成的投资组合有78%以上达不到股票指数的水准,这个数据是否让你大跌眼镜呢?

而巴菲特则坚持认为每个企业的特有风险都是可以去了解并计量的,他对那些分散投资的基金投资人一直不怎么看在眼里,因为风险不仅仅意味着损失,也代表着带来盈利的可能性,最重要的就是能确认并对风险进行评估,这就是一个非常高深的学问了。

当然,能达到巴菲特那样境界的人是很少的,否则“股神”也就满天飞了,绝大多数的投资经理在没有拥有巴菲特的水平之前,老老实实地将投资者的钱进行分散投资,毕竟还有那22%的投资经理可以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所以也不用太过于消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谈论这些盈利超越或无法达到平均水平的时候,用到了确切的数字,这就说明了这种盈利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进行测量的,它不是由某位高人或领导一拍脑袋而作的决断。

相信大家看了这一章后,对于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应该有了自己的认知。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很简单,一件造成收益或是损失的不确定性的事情如果是可以计量,并且能得到明确的概率的,我们才认为它有风险,此时居安思危是非常必要的。而反过来,比如担心2012年到底是不是世界末日之类没有数据支持的事情,就是杞人忧天了。

再说一句,即便2012年真的是世界末日,那么你又能做到什么呢?毕竟,系统性风险是谁都逃避不了的。所以,不如好好地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吧。

我们要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相信愿意看这个章节的读者一定知道这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是为什么呢?估计所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即便哭泣也不能让牛奶干干净净、毫无损失地回到奶瓶里。没错,这种解释是正确的。那么,一般人在生活中是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

假如说现在有一场某歌星的演唱会,你恰巧是他的fans,这张演唱会的门票价格相当不菲,用了你一周的工资才买到的。可是在演唱会当天,风雨交加,交通变得极为困难,驾车出行可能会有危险,你还会去吗?

先不要着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假设一种情况,还是这位歌星的演唱会,但是这张票却是一个朋友送的,这时,你还愿意冒着出事故的风险而去吗?

相信除了一小部分忠实fans会在两种情况下都矢志不渝地去参加演唱会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一种情况可能会去,而第二种情况却有可能因为票是白送的而放弃。这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心理测试题。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愿意冒着出事的风险去参加呢?这就是因为“沉没成本”的存在。

什么是沉没成本?它是指如果人们已经为某种商品或是服务付出了时间、精力和资源,就会影响之后对这种商品或服务的喜好。举个很通俗的例子,每个人在买入股票前都很容易做到客观与冷静,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作出投资判断,但购入后,就会在不同场合向其他人宣扬这些股票的好处,而不谈这些股票中蕴含的风险。这就是因为已对这种股票进行了投入而产生更多的喜好或偏好的例子。

“沉没成本”之所以被称为“沉没成本”,在经济学中,就是希望在制定决策时不要考虑它,而是独立、理性地进行全面考虑。但在实际投资活动、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的非理性现象。

经常会有人觉得经济学是一门很违背人本性的学科,但正因如此,任何人——不管他是否是经济学专业——学习它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了解社会的运作,这是件很有益的事情。

考虑“沉没成本”会出现什么样的危害呢?

P58-65

序言

经济类的书籍,出版了不下数百种,而这本书,没有仿照经典的经济学著作从微观经济学写到宏观经济学,也没有过度地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定理和公式,确切地说,这本书中的内容完全基于日常生活,是所有热爱生活的人都有可能问到关于经济学的问题,而关晶奇恰恰对这些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路,将很多需要用到复杂的数学公式或模型的经济学原理徐徐道来,语言通俗易懂,为很多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们打开了眼界。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飞速的发展,使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刚刚适应了“不找市长找市场”,便飞快地被卷入了WTO的大潮中。如果不能及时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尚显困难,更何谈发展?

经济学书籍恰恰应该是当今的弄潮儿人手必备的“圣经”!但回首已有的经济学论著,却发现大都形貌类似,文字诘屈聱牙,满篇公式图形。这固然有助于经济学家同业间交流切磋,但却让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商学院或是经济学院的人们对这一领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实际上,若经济学只成为内部人士赏玩之物,则为经济学的悲哀!因为在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本就是“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这样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经济现状、做出研判的学科若因表现形式的学术化而让普通人束之高阁,则是莫大的损失。

基于这样的现状,这本书恰恰成为这个领域的一朵奇葩,引导更多人走近经济学、了解经济学、学习经济学。

关晶奇很好地选择了切入点,比如为什么美女经常嫁青蛙,帅哥身边多恐龙?我们为什么都需要有QQ?为什么追女孩时太殷勤反而起不到好效果?三国时,是否换个人坐镇荆州,就不会有失荆州、走麦城的情况了呢?等。这些问题的选择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读者读起来一气呵成,畅快不已,而经济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收理解。

“哲学”和“神学”已经从宗教的殿堂中走了出来,经济学也应该从象牙塔中走出来,为大众服务。如果说以往的经济学是“学院派的经济学”的话,那么这样的为大众服务的通俗读物,则应该被认为是“大众经济学”。更难能可贵的是,关晶奇在这本书中,古今事例信手拈来,经济事件翔实而不枯燥,这更有助于人们了解经济学,乃至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投身其中。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大众经济学”,还是一本“趣味经济学”。

总之,《原来这是经济学》这本书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广泛性和理论深度,融合了经济学理论和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其思想视野已经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领域,是一本值得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们认真阅读的好书。

值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表达对该书出版的祝贺之意,祝愿更多人通过这本书与经济学结缘,而且我还相信未来会有很多人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了解世界金融形势,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则为经济学之幸。

王连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