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绝路(唐达天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达天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绝路》出版距今已经八年了,在每年出版一千多部长篇小说的时下,《绝路》并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图书所淹没,它还顽强的活在读者中,这不得不令我感到意外。

在这八年中,总有读者不时地提到它,也有读者不断的寻找着它,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官场中人,在不断的重复着《绝路》中林家伟的为官之道,一步一步地去攀升,又不知不觉地在堕落,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滋养着这部小说的文学生命力。

内容推荐

他想,豆豆,你回来吧,只要不越轨,即使你用谎言欺骗了我,我也会谅解你的。一支烟抽完了,又一支烟抽完了,时间就像一口硕大无比滚烫如沸的油锅,将林家伟煎熬得心如刀绞,灵魂出窍。然而,等了好久,终于不见豆豆回家,再下车看看豆豆家的后窗户,窗帘拉扯得严严实实,在乳白色的灯光映衬下,显得分外神秘。

试读章节

林家伟翻过日历,立刻被背面的一段话吸引住了。

那段话的标题是《美国人的一辈子》,正文是这样一段话:

美国记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他们选择一对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的典型靠工资收入的年轻夫妇作为调查对象,以他们一周生活为基础进行类推,再折合成年数。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72年,那么:

1、体育、看戏、看电影、看电视等娱乐活动8年;

2、饶舌4年(女子有的还要加1年);

3、打电话1年;

4、吃饭6年;

5、等人3年;

6、打扮5年(女人可能多花费一倍以上);

7、睡觉20年;

8、生病3年;

9、读书3年;

10、旅行5年;

11、工作14年。

林家伟粗略算了一下,这11条的时间加起来正好72年。想想,要是真的把人生这么切割开来,实在太没有意思了,就好比把一个完整的人解肢,就失去了他的完整与美感。

林家伟正想得奇妙。电话铃响了。他就不由得联想起美国人一生打电话所耗费的一年时间绝对不准确,至少要比吃饭花费的时间多。他现在四十来岁,使用电话最多不超过12年的历史,其中独自享有一部电话的时间才5年,估计泡在电话上的时间起码有1年。这样算来,一辈子何止1年?

林家伟接起电话,一听是豆豆的,心里顿时激起波澜。

他和豆豆至少有二十多天没有见面了。虽说有电话来往,但一旦他提出要与她约个时间聚一聚,豆豆就推说忙,过一阵再说。这便使林家伟十分沮丧,情绪一落千丈,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在成熟男人林家伟的感情世界里,豆豆是他的唯一。要是时间一长见不到豆豆,他就感到烦躁不安,身体不适。林家伟有时看动物世界,看到雄性动物发情时寻不到适合的雌性动物得以发泄时,那种暴戾乖张的样子就觉得十分像他,不觉好笑,人与动物有时竟有惊人的相似。林家伟往往在这个与动物有惊人的相似阶段内情绪极不稳定,脾气十分暴躁。往往地,在这个阶段内,他对豆豆思念愈切,猜测怀疑也就愈深。他总觉得豆豆除了他之外还有男人。林家伟这样一想,立刻就把对豆豆的爱化成了满腔的子弹一起射向了她。然而,一旦当他的传呼机上出现豆豆的号码,心又止不住地狂跳不止。

成熟男人林家伟总是在这种不断地自我伤害中又不断地自我复原。

这次,他一再告诫自己要对豆豆进行一次冷处理,要尽量表示出一种无所谓的样子,但到头来还是没有到家,最终还是表现出了有所谓的样子。

豆豆在电话中连“喂”了两声,林家伟才勉强应了一声。

豆豆知道他还在生她的气,就避重就轻地告诉林家伟说,今天是情人节,我们打算怎么过?林家伟本来还要玩一阵深沉,一看豆豆把话说到这个分儿上了,就觉得再没有必要憋劲儿了,这才噢了一声说,好吧,下午下班后在老地方见。

放下电话,林家伟感到手心里汗融融的,心里却一下子舒展开了。

他点了一支烟,很滋润地吸了起来。吸了一阵,脑海里仍在徘徊着“情人节”这个概念。心想,这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洋节,竟然有这么大的冲击力,不到几年的时间,在具有传统礼教的中国也风靡开来了。就在这时,忽听有人敲门,便说了一声进来。话音刚落,一个娉娉婷婷的人儿便出现在林家伟的眼前,他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他们报社的女记者丁雯。丁雯今天打扮得非常性感,上身穿一件紧身羊绒衣,下身穿一条黑色牛仔裤,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却把整个的曲线勾勒得咄咄逼人。这时候的丁雯在林家伟的眼里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起伏得有神有韵,跌宕得有秩有序。细细的腰身,丰满修长的双腿,饱满圆润的臀部,令人赏心悦目。就在这时,他的脑海里猛然冒出一句书本上描写女人的话:“腰和臀的连接处,可稳稳地放一个丝瓜。”他觉得丁雯的腰和臀的连接处肯定放不下一个丝瓜,但却凹凸得可爱,倘若真的能放一个丝瓜,恐怕就有些太臃肿了。

丁雯是来给林家伟汇报工作的。丁雯说:“金威皮革加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杨老板让我给他写个系列报道,想把他们怎么争取港商投资办厂、产品怎么打入外省市场,现在资金短缺等反映一下,目的是想让政府再支持一下。你看这个报道能不能写?”

对于这家公司的情况林家伟略知一些,他知道这里头的情况很复杂,这个公司是黄市长一手扶持办起来的,但是市财政投了600万元之后,港商的800万资金迟迟不到位,于是市委、人大、政协颇多微词,说是港人只是向我方兜售他们的陈旧设备,并非与我方真心合作。杨老板现在让丁雯写系列报道,无疑是想从舆论上给市政府施加一些压力,但却不知这是谁的意思。现在不能排除是黄市长的“旨意”,因为通过社会舆论呼吁,他可变被动为主动。倘若黄市长心灰意冷了,你再呼吁,岂不惹得黄市长不高兴,也得罪了市委、人大的人。

林家伟当然不便把这些情况说给丁雯,就说:“这个公司市里有些争议,发不发系列报道我还拿不准,最好你去请示一下王总编。”

丁雯说:“这点小事你都做不了主,看你这个副总编怎么当的?”

林家伟就笑笑,心想丁雯一定是被那个名叫杨大光的老板给收买了,但嘴上却说:“小心不为错。主要报道还得王总把把关。”

丁雯悻悻而去。

林家伟的目光如追光灯一样一直追着丁雯出了门,看那圆屁股儿一扭一扭的,甚是令人疼爱。便在心里狠狠地骂了一句:“小婊旦儿。”骂完,竟兀自笑了起来。笑他即使骂女人是“婊子”,却把“子”省了,在后面还拖着个“旦儿”,分明地减轻了恶的成分,增加了对女人的些许疼爱。

林家伟之所以对丁雯恨爱有加,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有过一次肉体上的交往。否则,也不至于此。林家伟曾不止一次地潜心回味过他与丁雯的那个销魂的夜晚,但每每回忆起,仿佛在欣赏着一张没有对准焦距的陈年老照片,给人一种模模糊糊、十分久远的感觉。

那还是3年前,丁雯在报社实习,林家伟要到边阳县去作一个重点报道,丁雯说要跟林家伟一块儿去学习学习。林家伟觉得同去的还有司机老仇,带丁雯去也无妨,就答应让她去。晚上,他们酒喝得迟了,只好住到了边阳宾馆,丁雯单独住一间,老仇和林家伟住一间。老仇住下不久,他妻子打来电话说,如果方便的话,让老仇把她的妈妈接到金都来。老仇的岳母家在边阳县七岔乡,七岔与边阳有80多公里,显然,最好的办法是老仇晚上到丈母娘家去,次日早上赶来,才不耽误林家伟的时间。老仇把情况说了之后,林家伟说行,你现在就去,明早8点赶来。

老仇走后,林家伟就感到有些空寂,正翻着电话号码簿,想给熟人打个电话,就听见有人敲门,他便随声说了一声进来。没想到进来的是丁雯。

丁雯说:“老仇到哪里去了。”

林家伟说:“到他老丈母家去了。”

丁雯说:“你好像要打电话,跟人约会,是吗?”

林家伟说:“闲着无聊,想找个熟人打电话聊聊天,你来了就不打了。”

丁雯就笑着说:“我进来是不是妨碍你?”

林家伟说:“不会的,你坐呀,老站着干吗?”说着笑了笑。

丁雯说:“你领导不发话,我敢坐吗?”

林家伟一听这话就觉得丁雯很有韵味,说话太机智,便说:“我发话今晚不让你睡,你还一宿不睡?”

丁雯说:“你不让我睡我就不睡。”

林家伟略将此话一延伸,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丁雯也觉得不好意思,忍不住笑起来。这么一笑,房间的空气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了。

丁雯说:“林总,我到报社快1年了,怎么没有见过你的夫人,她在哪儿上班?”

林家伟说:“在商店里当会计。”

丁雯说:“看你这么有才气,又有风度,你的夫人肯定很漂亮。”

林家伟说:“哪里?我老婆本来就一般化,现在到了中年,就更不成型了。”

丁雯就哧哧笑了起来。说:“不成型成啥?”

林家伟说:“不成型就是没有形状了。就比如说,腰呀、臀呀……,不说不说了,你小姑娘不懂。”

丁雯放声笑了起来,说:“我怎么不懂。你们这些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没有一个不喜新厌旧的。”

林家伟说:“太绝对了吧?我就不是。”

丁雯说:“你不是,是因为你不敢承认。”

林家伟心里一惊,觉得这个女孩太敏锐了。

丁雯又说:“其实你们这一代活得也够可怜的。年轻谈恋爱时,没有条件,更不具备胆量做婚前试验,马马虎虎像给父母完成任务似的就结了婚。婚后,才觉得不太适合,想退货,又没有勇气退,就一直凑合着过。到了中年,事业有成了,夫妻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拉大了,就更没有勇气提出退货了,怕因此影响了你们的前途,甚至担心会丢了乌纱帽。”说到这里,丁雯顿了一下。“不知我说的是不是实情?当然,我是泛指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的,并不是说我们的林总。”

林家伟听完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他借着这爽朗的大笑,掩饰了他的窘迫,酿造了他的下文:“精彩,实在太精彩了!又是婚前试验,又是退货。丁雯,我算是重新认识你了。”林家伟说的是真话。在他固有的意识中,认为像丁雯这样的女孩就应该像一个生瓜蛋一般,根本不会、也不可能把触角伸到他们这一茬人中,并且分析得这么透彻明了。这无疑拉近了他俩的距离,也使他对丁雯更加高看了。P1-6

序言

这套《唐达天文集》,共收集了我的六部长篇,因版权问题,还有一部中篇小说集《悲情腾格里》和一部长篇新作《官太太》没有收入其中,只能留作以后再补了。“六”在中国的传统里是个吉祥的数字,有“六六大顺、六六高升”之说。《文集》为六本,序言也分了六点,就是想借了“六”,图个大吉大利。

《一》

《绝路》出版距今已经八年了,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每年出版一千多部长篇小说的时下,《绝路》并没有被铺天盖地的图书所淹没,它还顽强的活在读者中,这不得不令我感到意外。

在这八年中,总有读者不时地提到它,也有读者不断的寻找着它,更有甚者,还有不少官场中人,在不断的重复着《绝路》中林家伟的为官之道,一步一步地去攀升,又不知不觉地在堕落,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滋养着这部小说的文学生命力。

我真的不知道,究竟是生活在验证小说,还是小说在预测着生活?

每个人的八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的衣食住行在变,你所在的单位在变,你依居的城市在变,我们的国家也在变,不变的,却是人性的贪婪与欲望,它总是顽固的潜伏在人性深处,随着物质化进程的越来越高,对金钱、美色、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翻开中国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被杀头的贪官,都有惩治贪官的种种条例,但是,却总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前腐后继,将贪官进行到底。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这是为什么呢?

在八年前出版此小说的时候,我写过一段话,大概是说,只要权力存在的地方,就有滋生腐败的可能。也许,这句话再过若干个八年之后还管用,这不是说我有多么高明,而是权力这个东西太富有魔力了,权力的行使者在运用它的时候,可以延伸出无限的可能性,腐败也就应运而生了。如果他是一介平民,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是一个受人支配的打工者,你让他去腐败,他能腐败得了吗?其实,许多深奥的问题,就藏在简单里面。

有人说,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有太多迷路的理由,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指南针。而事实上,那个指南针不是别的,就是你的心。

《二》

一听《残局》这个名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象棋,喜欢下棋的人都知道,残局是双方不惜血本撕杀到最后的败相,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生活中的“败相”。世事如棋,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都会面对不同的残局,它既是一个过程的终结,又是一个过程的开始。

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我的生命中出现了残局,深切的感受让我的内心充满极大的愤慨,权力一旦不加约束,就会成了某些人牟取私利和用于交换的工具,对他人的人性会造成极大的扼杀与扭曲。在现实中常常不乏这样的现象,一些权力的拥有者惯用的伎俩就是以组织决定为借口,掩盖住了个人内心的龌龊与丑陋,堂而皇之的做着他自己想做的事。权力本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如果异化成了个别人整人的工具,不仅仅是可怕,更叫人感到痛心,这时候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个人的权力越大,对社会危害性也越大,人民的公朴就会成了人民的公害。

我知道,有时候,写作是需要勇气的,要直面人生,要揭露和批判现实,就要打破官场里的一些讳莫如深的东西,这是要犯忌的,要担当着一定的政治风险。有些忌是犯不得的,你要犯了,不会有人说你犯了忌,没有这个过程,只有“组织决定”的结果。事实上,你在追问社会的时候,也在追问你自己,这样的写作,到底还有多少意义?我真的无法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作家有时候连自己都无法拯救,更无法拯救他人和拯救社会。一本书,也仅仅是一本书,它不会改变任何东西的。

有评者说,《残局》这部小说确实有着比较深刻的现实和社会意义,字里行间闪烁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可贵精神,揭示了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现行人事制度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也无声地呼唤着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全新用人制度的早日降生。这样的评价令人欣慰,但是,那也仅仅是一种愿望。

事过多年,当我重读《残局》时,不觉平添了几分感慨,其中的人物命运,似乎早已暗合了现实中的我与他们,莫非是在写作时上苍早就给予了我暗示,让我在冥冥之中对未来有了某种预测,才在作品中有了那样的设定,如若不是,为什么后来的发展又是这般的一一巧合?

《三》

《后台》已经被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更名为《华容道2下一个是谁?》搬上了荧屏。有读者看了电视询问我,《后台》这个书名本来非常好,为什么起了一个与内容沾不着边的名字,还让人以为是三国中的华容道。我说,那不管我的事,版权卖给了投资商,他们爱怎么起就怎么起去吧。大概他们也正是看准了三国中的《华容道》,早已家喻户晓了,想借这个名字,又不存在侵权,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部现代戏。

《后台》是我的另一种小说写法,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加了涉案与悬疑,侦破与枪杀,情节紧张,节奏明快,读来真有点惊心动魄的意味。在情节的安排上,主要是以寻找为主线。有人在寻找后台,有人在寻找那个寻找后台的人,寻找与反寻找之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这部小说的精神内核。

一个人,当被主流社会抛弃之后,他的义愤可想而知,寻找后台的过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是从现象走向无限本质的过程,然而,当我们一步步逼近真相的时候,后台也便有了双重的意义。后台不仅仅是操纵着黑暗势力的官场腐败分子,何尝不是支持正义力量的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

其实,说白了,现实生活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寻找?寻找朋友,寻找仇人,寻找工作,寻找金钱,寻找你想要的东西。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所不同的是,有的人寻找到了他要找的东西,有的人寻找了一辈子,还是没有找到他要寻找的。

寻找是一个过程,人生的好多精彩片断,其实都是发生在过程中。

《四》

《偷心》写的是发生在现代都市里的一个凄美伤感的爱情故事,第一次由大连出版社出版时,名字叫做《我的美丽没有错》。我不喜欢这个书名,那是书商为我起的,一听这名字,像是小女生写的处女作,按放在一个大男人的名下,矫情得让人发麻。出版文集时,我与现代出版社的老总臧永清做了商讨,改名为《偷心》。偷钱者是为财,为人耻:偷心者是为情,为人颂。第一版的编辑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一位女孩,据她后来说,她在编辑这部小说的时候,几乎是流着泪看完了稿子,看到后面,简直哭得一塌糊涂,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还打湿了键盘。我得知后非常感动,借用书中主人公周风的话说:“我将为钟情于我的眼泪而感动不已,不论是爱情,还是友谊。”我觉得太对不起人家小女孩了,早知道她那么脆弱,又那么容易动情,我至少也要给她买块手帕,以示我的歉意。

对于爱情,我们的祖先是从来不缺乏想象力的,无论是天上的神仙,还是地上的放牛郎,都能把他们撮合到一起,并让他们演绎出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来,梁山泊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莫不如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纯美爱情,感化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美好的爱情而努力着。风霜雪雨能洗去岁月的风尘,却洗不尽人世间的至洁至纯,任凭时光穿越千年,社会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人的观念更新到何等程度,存留在人性中对爱情的美好与憧憬将是永远相通的,每一对青年男女的邂逅与两情相悦,都是那么的新鲜而动人。  当爱情发展到时下,随着韩风日风刮来,日韩的爱情模式似乎成了现代人追逐的潮流,衡量一位白领丽人是否时尚,就看她手里有没有拿着《挪威的森林》,《我的野蛮女友》成了新世纪的爱情范本。无论是古典的凄美,还是现代的浪漫,抑或是异域的风情,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无非是爱恨交加,生离死别。泪水有时候比笑声更能净化人的灵魂,会让人感到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空灵,就像风雨过后的晴空。

《偷心》可能会刺痛人心,但,那种痛,又是人生中免不了的。

《五》

我写《沙尘暴》,不想有意地夸大什么,也不想过分地粉饰什么,只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坦诚地把我的父老乡亲的苦难与温馨,欢欣与追求,梦想与挣扎,幸福与希望写出来,只想告诉世人,在中国西北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大沙漠的夹缝里,在沙尘暴的四大策源地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大漠人,从来没有放弃过改变环境的努力,他们浸泡在苦难中,没有被苦难所压垮,他们生活在贫穷中,没有为贫穷所弯腰,即使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也有苦难中的温馨与乐观,也充满了人性的诗意与美好,正因了这种代代相传的坚韧与不屈,乐观和向上,才挡住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坚守住了这片沙漠的绿洲。他们就像沙漠中的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坚忍和力量,我就是想把这种感受通过文学的形式传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感觉到,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沙尘暴》出版后,很快登上了《当代长篇小说》专家推荐排行榜,尤其在新浪连载后,数以百万的点击、几百条的留言,已远远超过了被主流媒体认可的一些当下所谓的名家名作。上海读者留言说:“自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这又是一部全面反映农村变革的长篇力作。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下的不屈的西部精神,民族脊梁的农民形象,让我们感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广东读者说:“连着看了几天,我感动得哭过,高兴的笑过,终于看完了,我的心还沉浸在书中,太感人了,让我想起了很多,但是,又一下说不清楚。反正是一部好作品,震撼人心,激动人心!”看到那么多天南地北的热心读者的留言、评价以及肯定,让我感动,虽然他们的声音没有评论家那么洪亮,却很真诚,因为他们的留言不留姓名,没有任何的功利,更不存在任何交易和恭维,这种声音,才是最生态最真诚的。2008年,北广传媒集团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剧本及优秀小说,没想到《沙尘暴》竟在200多部参赛的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小说改编奖。我由此而感到,无论文学领域里充满了多么的功利,总归还有属于它的一片晴空。我始终固执的认为,真正的好作品应该是深入人心的,能够抚慰人的灵魂的,并且具有悲悯情怀和普世价值的。我写《沙尘暴》,正是朝了这个方向努力着,如果我的书能给读者带去一缕冬日的温暖,带来一丝夏日的清凉,我就足够了。

《六》

《一把手》是今年刚刚出版的新书。在封底上摘录了书中的一段话:“他觉得有时候他就像一只爬树的猴子,朝下看,都是笑脸,朝上看,都是屁股,左右一看,竟是耳目。要想在这棵树上呆下去不被别的人踢下来,要想看到更少的屁股,看到更多的笑脸,他就不得不继续爬,希望爬得更高一些。官场人生,莫不如是。”没想到这段猴子爬树的话让许多读者产生了共鸣,有的把这段话搬到了博客里,有的还专门贴到了网上来讨论。凡是经历过职场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那不是谁的经验,而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种规则,谁也破坏不了,只要身在其中,就得维护那样的秩序,就会有那样的感受与愿望。也许正是因了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一把手》连续数月在各大城市的销售排行榜上有名,不到半年,加印五次,销售十余万册,创下了我的小说的销售高峰。  我自2004年调到了文联后,就来到了珠海来写作,再回首,许多的人与事早已成了过眼烟云,世界在我的眼里变得如此祥和,那些曾经的心痛,经过沉淀与发酵,便也在淡定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当我再次提笔写作官场小说《一把手》的时候,心态分外的从容,没有了先前的仰天长啸,没有了涌动在内心的愤世嫉俗,一切都平淡了下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经历了看山不是山的过程后,已经渐渐地看山是山了?听到过去许多熟人从官场下来了,又有许多新人进去了,有的人离开了人世,有的人进了看守所,这种出与进,死与生,在我的心里,就像日出日落一样的自然,丝毫不觉得诧异。功名利禄最终成为过眼烟云,灵魂的救赎比什么都重要,一切的杂念与贪欲,都是由心而生,又由心而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是我写《一把手》时的心态,更是我现在的处世态度。

二○○九年八月二十日于珠海

唐达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