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布泊档案(精)/上帝视角系列/高建群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建群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罗布泊档案》以考察手记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令作者终生难忘的十三天罗布泊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作者以亲历者的视角,展示了深入罗布泊腹地的惊险历程,重温了与罗布泊有关的历史背景,记录了与“罗布泊热”有关的人物和故事,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
作者简介
高建群,国家一级作家,“陕军东征”现象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伊犁马》《我的菩提树》《大刈镰》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等。
目录
第一章 穿越大西北
第二章 走进罗布泊
第三章 罗布泊险遇
第四章 历史的插曲
第五章 罗布泊之谜
第六章 消逝的事物与文明
第七章 探险家的故事
第八章 在罗布泊最后的日子
第九章 我的罗布泊卡片
后记
高建群小传
高建群履历
高建群创作年表
社会评价
序言
感谢生活,它慷慨地给
予了我这么多
站在罗布泊一处奇异的
雅丹上,我眼角涌出一滴冰
凉的泪。
朋友说这是罗布泊的最
后一滴水。
站在罗布泊一处奇异的
雅丹上,我把自己站成一尊
木乃伊,从而给后世留下一
处人造的风景。
——题记
我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待
了十三天,即从1998年9月
19日进去,到10月1日出来
。我待的地方,是罗布泊最
深处,地质学上叫它罗布泊
古湖盆。这地方当是罗布泊
最后千涸之地。
较之我之前去的那两位
或日先行者,或日先踪者,
或日死亡者,我都进入得更
深。
先行的地质科学家彭加
木,他失踪的位置还没有到
古湖盆,只是抵达古湖盆地
缘的沙丘,红柳、芦苇、芨
芨草地貌,罗布泊号称有六
十泉,他是去寻找泉水而失
踪的。他的团队的考察是从
马兰原子弹基地方向进入。
另一位先行者探险家余
纯顺,则是从南疆的若羌方
向,沿孔雀河古河道进入,
他只走到了古湖盆边缘然后
迷路,还没有到达楼兰古城
,然后心脏病猝发而死。
其实在余纯顺出发之前
,身体已经不适,大约也有
一种不祥的预感,只是,当
时六十几家中外媒体云集若
羌,宣传态势已经造成,你
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余
先生只好硬着头皮,背着行
囊出发了。——我把角色演
到谢幕。
我的这本书出来以后,
不少杂志报章从里面摘文章
发。有一家刊物。用了个耸
人听闻的标题,叫《是谁害
死了余纯顺》。我是在飞机
上看到这杂志的,黑体大字
标题吸引了我,我心里想,
是谁害死了余纯顺呢?看完
文章,结论是媒体害死了余
纯顺,而那文章作者的名字
竟然是我。这叫我哭笑不得

那次罗布泊之行,我跟
着的是央视的一个摄制组,
摄制组则跟着前往罗布泊探
取钾盐矿的新疆地质三大队
。这就是我的腿长,能走那
么远,那么深的原因。
我们在一个雅丹下面,
支起帐篷,开起炉灶,一同
来的一辆拉水车停在那里。
就这样开始了十三天的停驻

罗布泊古湖盆其实是由
一层十三米到十八米厚的盐
壳板结而成的硬壳,硬壳下
面是几百米深的卤水。那盐
壳就像坟堆一样,拥拥挤挤
直铺天际。
我们的正南面,雾气腾
腾处,当是那有名的楼兰古
城遗址。正东面,则是鬼气
森森,千变万化的白龙堆雅
丹。正西面,则是另一个同
样有名的龙城雅丹。
这地方没有生物,像月
球表面一样。在十三天中,
我们唯一见到的一个生物,
是一种花翅膀的小苍蝇,它
是靠汲取盐壳上的露水而活
的。我们称它是伟大的苍蝇

那次罗布泊之行,距今
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来我
再也没有回去过。只是从电
视上不断地看到消息,说那
里的大型钾盐矿开采已初具
规模,说罗布镇已经建立(
我想它应当建在我当年居住
过的那个雅丹位置),说一
条正式公路已经从哈密穿越
罗南洼地,通到罗布泊古湖
盆。
这期间,罗布泊钾盐公
司曾经给我来过几次电话,
要我回去讲一讲当年的事情
。因为我那次见证了罗布泊
钾盐矿第一口井的开掘,我
还把作为样井标记的那个小
木橛和三角旗作为纪念,带
回我家中,它们现在正在我
的书架上静静地待着。我得
把它们带回去,交到矿业集
团的展览馆去。可是说归说
,我身子懒,重返罗布泊的
事情,至今没有成行。
我的罗布泊的十三天,
是终生难忘的十三天。它叫
我远离尘嚣,用这个独特的
罗布泊角度来重新看待和解
释世界上的许多事情。
罗布泊的十三天中,我
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登上高
高的雅丹,盘腿坐在那里,
像一个得道高僧一样,看红
日每天早晨从敦煌地面升起
,在马兰地面落下。
我常常想,如果我的一
生能分成两个阶段的话,那
么,罗布泊之行是一个界分
点。即我的罗布泊之行之前
的阶段,与罗布泊之行之后
的阶段。
编辑有心,希望这本关
于罗布泊的书再版,谢谢他
们。如果这本书能给读者一
些补益,一些知识量,一个
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那么
我的这案头劳作也许是值得
的吧!
前年的秋天,我曾重回
过一次新疆。我在给一个景
点题词时说,中亚细亚高原
,它不但是中国的地理高度
,也是中国的精神高度,每
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他
都有必要渐时地从琐碎和庸
常中拔身而出,来这里进行
一次远行,洗涤灵魂,追求
崇高!
就说这些吧!感谢生活
,它慷慨地给予了我这么多
——这么多的阅历,这么丰
富的人生,这么多的思想,
这么多高贵的读者朋友。
高建群
2014年3月14日
导语
罗布泊号称“死亡之海”,诸多探险家的记述及媒体的报道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罗布泊档案》中,高建群先生以亲身经历,从文学、文化的角度,细致展示了罗布泊的自然现状与历史人文,让人深刻领略到罗布泊的雄奇、神秘与壮美,带给读者心灵的冲击与震撼。全书从“穿越大西北”开始,到“走进罗布泊”,作者经历“罗布泊险遇”,挖掘“罗布泊之谜”和罗布泊“消逝的事物与文明”,并对“探险家的故事”和离开罗布泊后的思考进行了全面整理。
后记
我的1998和1999年,我
的大陕北三部曲——《最后
一个匈奴》《六六镇》《古
道天机》出齐。这是我对陕
北高原这块给我衣食和恩惠
的土地的报答。在这块充满
苦难感与崇高感的土地上,
人类的悲壮的生存斗争曾带
给我许多次感动。我费力地
想将我的感受、我的理解、
我的诠释写出来。我做到这
一点了吗?我不知道!但是
在三部曲中,我曾试图这样
做并努力把它做好。
1998年,我还出了另一
部重要的长篇。它的题材是
写中苏边境,即阿勒泰草原
的。书名叫《愁容骑士》。
它的成书纯属偶然。第九届
图书节在西安开办,一位书
商朋友找到我,要我为图书
节赶个长篇。
于是我用一个半月时间
,将自己边疆题材的七个中
篇,改写和连缀成一个长篇
。它的结构像一朵七瓣梅花
。它是用那个站在寂寞荒原
上的忧郁士兵作为主人公贯
通的。图书节上销售还不错
。我去签售了两夭,卖去一
千多册。
1998年,我还试图效仿
王小波,写一本书叫《黑陶
时代》。结果写到三万字,
被别的事打搅了。我十分喜
欢王小波这个作家,生活经
他的魔杖一点,竟是这样的
变成艺术的。他有点像纳博
科夫和米兰昆德拉。当然纳
博科夫更沉郁和犀利一些,
米兰昆德拉则更飘逸和耽于
思索。不过王小波还真不错
,像这样的小说家在中国还
并不多。我的戏仿的这三万
多字,武汉一家杂志约稿,
我寄给他们了。也许我重新
唤起兴趣后,会将它写完。
打搅我的事,是中央电
视台要拍个大型纪录片《中
国大西北》,他们找到散文
家周涛,周涛又拉上小说家
毕淑敏和我,这样三人成虎
,给他们撰稿。1998年,
在大西北陕甘宁青新广袤的
土地上,我跟着他们瞎跑了
大半年。我对总编导童宁说
,我这是瞎子跟上驴跑哩!
这次游历带给我了一些
副产品。大西北的那种深重
的苦难和生存斗争的艰难,
压抑得我简直喘不过气来。
我也许将要写一本纪实性的
书,它的名字叫《西北狼在
嚎叫》。而先于它的,大约
是另一本纪实的书。
在游历中,我最大的收
获,就是随摄制组在死亡之
海罗布泊待了十三天。那里
没有一滴水,没有一株植物
,没有一个动物,就像月球
表面,像传说中的地狱一样
。在罗布泊,我记了五万字
的手记,将它们扩充成一本
类似马丽华的《西行阿里》
或周涛的《稀世之鸟》那样
的书,大约不是太难的事。
这也是1999年我的主要创
作任务之一。
说话间已经是1999年的3
月了,我还什么事情都没有
做。我真恨自己虚掷光阴,
恨自己这样行尸走肉般活着
。今天是农历的正月十六,
年已经过完,我想我该拾起
关于罗布泊的手记,将它改
完。
完了我想到我家乡的西
安市临潼区去挂职,写我的
家族题材的长篇。1992年
到1995年,我曾在陕北的
黄陵县挂过三年县委副书记
,挂职的最大好处是你可以
拒绝任何打搅你的事,狡兔
三窟,你有托辞。
我有三个生活基地,一
个是陕北高原,一个是我的
家乡渭河平原,一个是我当
兵的阿勒泰草原。我曾在一
篇小文中动情地说:我死后
,请将我的骨灰一分为三,
一份撒入延河,一份撒入渭
河,一份撒入额尔齐斯河。
我对陕北有个交代了,
我对边疆也算是有个交代了
,下来我该沉入渭河畔上那
个古老的高村,写我的高族
的世纪史了。那里有着许多
的家族传奇。我的父辈老兄
弟三个,父亲和叔父已经过
世,只剩下八十高龄的伯父
还在,年前我去看他,他说
:你不是要我给讲那些老古
董吗,你不回来,我就把它
带到坟墓里去了。
以上就是我的1998和
1999年。
如今我住在西安唐大明
宫遗址附近。家中上班的老
婆贤惠,上高中的儿子学习
好,有这些我就满足了。而
一想到这里曾是贵妃研墨、
力士脱靴、李太白醉写吓蛮
书的地方,心中也就往往生
出一份豪气。
我不贪钱,我不爱奖,
我对文坛的各种小圈子敬鬼
神而远之,我只想在我为时
不多的时间中,多写几本书
。交三五个知心朋友,写一
两部传世之作是我的一直的
想法。
今年春节,我给屋门上
拟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敢
有文章惊海内”,下联是“半
世功名一鸡肋”,横批是“玉
兔东升”。上联铺张扬砺,
乃负气文人的夸饰之语,不
可当真;下联一嘴的苦涩,
正是我这一段的心情;而横
批上的四个字,是希望生活
会顺一点,不愉快的事情会
少一点。
本书参考书目如下:赫
定《罗布泊探秘》、赫定《
亚洲腹地探险八年》、奚国
金《罗布泊之谜》、杨镰《
最后的罗布人》、高庆衍《
漫漫天山路》。还有一些零
星的参考资料,恕不一一列
出。
书评(媒体评论)
我劝大家注意,高建群
是一个很大的谜,一个很大
的未知数。
——著名作家 路遥
春秋多佳日,西北有高
楼。
——著名作家 张贤亮
高建群是一位从陕北高
原向我们走来的略带忧郁色
彩的行吟诗人,一位周旋于
历史与现实两大空间且从容
自如的舞者,一个善于讲庄
严“谎话”的人。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
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
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
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著名文学评论家 阎

高建群是文学天才,他
的眼界、胸怀和文学作品叙
事方式、语言方式和别的作
家都不一样,即使是同样的
题材,到了高建群笔下就会
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生出
独特的美感。
——著名文艺评论家 李
精彩页
1 沧海桑田罗布泊
沧海桑田,鱼龙变化。
这个变化的过程可以叫地球时间,或者叫罗布泊时间。
在三亿五千万年以前,正如中国的东方有一片太平洋一样,在中国的西方亦有一片大洋。它的名字叫准噶尔大洋。它横亘在中亚细亚腹心地带。现在的新疆的大部分,现在的中亚五国,那时候正是这片大洋的洋底。
后来地壳变动,海水千涸,大洋露出洋底。地壳的挤压令天山山脉隆起,而洋底则成为草原和戈壁,成为塔克拉玛千大沙漠。
至十万年前时,海水浓缩成一个三万平方公里的水面。它叫蒲昌海。它位于天山以北,塔克拉玛千大沙漠以南。
至公元纪元开始时,也就是两千年前时,司马迁曾在《史记》一书中,对罗布泊有过几次闪烁其词地提及。司马迁称罗布泊为“大泽”“盐泽”,东汉班固的《汉书》又称之为“蒲昌海”。
罗布泊之所以被《史记》《汉书》提及,是为了记述当时统治者的拓边之功,中原统治者对位于罗布泊深处的楼兰、龟兹等的征伐。想那时罗布泊从十万平方公里再度缩小,露出许多的陆地了。后来的唐诗中,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句子,证明那时候楼兰已处在一片黄沙之中。
这以后罗布泊便被历史遗忘。
它的重新被记起是十九世纪末的事情。先是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罗布泊边缘地带探险,接着又有许多西方探险家到那里。试图揭开这块中亚细亚腹心的神秘面纱。而在这些探险家中,成绩最大,或者说运气最好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率领他的豪华驼队,以罗布泊人和回族人做向导,在这片死亡之海上游曳。一个刮大风的日子,他们迷路了。大风后来把他们刮到了一座死亡的城堡面前。湮失了许多世纪的楼兰古城至此被发现,西域探险重要的一页至此揭开。这个时间是1900年3月28日午后三点。
至此,“楼兰热”“罗布泊热”“丝绸之路热”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作为礼物,他送给中国方面一摞从卫星上拍摄的中国地貌图。这图中有一张是罗布泊的图片。图片显示,这片从浩瀚的准噶尔大洋开始,到硕大的三万平方公里的水面的罗布泊,如今已经千涸,一滴水也没有了。图片上的罗布泊,像一只风干了的人的耳朵一样,每一圈轮廓线都记载着它逐年千涸的过程,这就是那张著名的大耳朵照片。
注入罗布泊的孔雀河、开都河的断流,塔里木河成为季节河,是罗布泊干涸的直接原因。而中亚细亚干燥的气候,不成比例的降雨和蒸发,是它千涸的另一个原因。
罗布泊重新成为一个焦点,则是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的失踪,和1996年旅行家余纯顺在罗布泊的死亡。彭加木在罗布泊探险时,给同事留下一个纸条——“我去找水,吃饭不要等我”,尔后便消失在茫茫罗布泊里,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解放军战士成散兵线,从这一处处沙丘中梳头似的搜索几遍,仍不见一丝蛛丝马迹。这事于是成为一个谜。余纯顺遍踏名山大川,后来却轻轻易易地死在罗布泊中了,这事也十分蹊跷。罗布泊于是从此成为一个险恶的地方,令人谈而色变。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