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酱缸--搅动看真相/柏杨杂文精选反思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柏杨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的杂文,笔触锋利幽默,语言风趣辛辣,其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探触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古今中外文化的比较,台湾社会暴露出来的弊端、男女婚恋与家庭问题等等,都作了生动的描写与尖刻的讽刺,读之令人赞叹不已!

柏杨先生被世人公认为是继鲁迅之后最伟大的杂文家,并拥有全球广大的读者群。世人称其杂文“峥嵘突兀,幽默磅礴。针砭古今,探讨人生百态,见人所不能见,解人所不能解,深入问题核心,均获至理。中国文字在其手中,如绕指柔丝,运用自如,堪称中国一枝奇笔。”

本书为《柏杨杂文精选·反思系列》之一,收录了柏杨的百来篇杂文。

内容推荐

柏杨的杂文始终流宕着一股为底层平民伸张正义的激情,对社会任何不平等的现象,柏杨都给予关注,并毫不留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柏杨的杂文极富号召力所在,他为所有受损害的弱者叫屈,为底层被蹂躏者鸣冤,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平民百姓最好的精神抚慰。在柏杨的杂文叙述中,“柏杨”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底层平民的角色来处理,这种处理绝无任何矫情的成分,而是显得亲切朴实,平易近人。对平等正义的呼唤,这与柏杨的身世经历也密切相关。柏杨在他的回忆录与诸多杂文中也不时地提到他年幼时的孤儿处境,他一生的艰难坎坷,这使他始终对下层民众的生存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每当他看到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时,他就抑制不住他的悲愤之情。柏杨讲的平等正义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不是学院派式的法理争辩,也不是革命家的起义造反,只是世俗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新闻媒体每日翻新的奇闻轶事。柏杨谈论社会之平等正义,没有那些所谓高深的革命真理与伟大的革命目标,他只是作为一个平民,作为一个人所要获得的基本生存权力,理应要得到的尊重与尊严。在柏杨后来结集出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收录了他历经沧桑后的一些篇章,岁月的磨洗,老先生一如既往,抨击丑陋,倡导平等尊严。可以说,柏杨后来的政论色彩更重些,但也没有失去他所具有的平民本色。

本书为《柏杨杂文精选·反思系列》之一,收录了柏杨的百来篇杂文。

目录

酱缸//001

灵性衰微//004

酱缸特产//007

化淫棍为圣明//010

尿入骨髓//013

听话学//016

说不准学//017

荣华富贵//022

英雄人物//025

千古奇冤//028

愚恶//032

传统文化——难得糊涂//035

鬼神欢声雷动//038

参与感//039

做官与麻人//042

走老板路线//045

赏饭学//048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051

骂//055

人生以做官为目的//058

“圣人”的定义//061

建议三项//064

努力读书//070

党进先生//073

三代以下//075

异乡人//078

非人也//080

只鼓励安分//083

可怕的人类渣汁//086

邪说//088

没有伦理观念//091

乖//094

浆糊罐//098

所谓结拜兄弟//101

一盘散沙//104

第一是保护自己//106

窝里斗//109

谋利有啥不对//112

“只我例外”//115

“讳”的神圣性//118

祖先崇拜//121

难以抵挡//124

遵古炮制//127

速兴!速兴!//130

走正路的朋友//133

明哲保身//136

一定瞎缠//139

牛魔王的尿壶142

活活急死人//145

洞烛其奸//148

天下无完人//152

有啥区别哉//155

可别全盘西化//158

竞争是无情的//161

中国的“礼”//164

发思洋之幽情//169

又要简啦//172

第一门重要功课//174

被掐最乐//175

旧书新感//177

《文明小史》//182

洋人之撞//185

一舌遮天//188

幺鸡吃烧饼学//193

窝里真言//196

君子和小人//199

又是老花样//203

第一标就对准小民//204

天子圣明//207

乱七八糟//210

窝里腐烂//214

周公文王之化//217

多妻制度//220

帝王乃绝妙之物//223

硫磺疤手段//226

厕所·茅坑//229

“的”和“家”//231

千万别当作家//234

没有细菌的病//237

宇宙锋//240

外国月亮圆//243

冒出神光//246

天下奇案//248

渡江而变//253

大祸当头//256

港币赠孤军//259

奉告办法//262

礼义之邦//265

自我牺牲//268

我们的歌//272

现代化的基本精神//276

返老还童//280

尊重奋斗的人//284

阴阳调和//287

试读章节

其实不但他不干,大多数中国人都不干,盖灵性被酱之后,正人君子,就有两副嘴脸,一日群众嘴脸,一日子弟嘴脸。对群众时一副嘴脸,对亲人时又是一副嘴脸。或上得台盘,或写起文章,或致起训词,或坐在办公桌后,是一副嘴脸;该嘴脸也,凛凛然大义灭亲,不可侵犯。但一旦回到自己家里,想想自己,想想妻子儿女,便另是一番嘴脸也。种玉麟先生驾一只帆船,上面有若干现代化的设备,而且又逢太平洋最太平时期,危险是有的,但并不就等于往火坑里一跳。作家老爷已如上述,官崽的表情,就更为可观矣。我有一位当官的朋友,出席某学堂座谈会,慷慨陈词,唾沫横飞,差一点就当场自杀,以表他视死如归。可是回到家中,小儿子告诉他已写信给种先生,要求也参加一份,他就立刻跳起高来,骂曰:“船翻了怎么办?”并引用圣人之言曰:“务虚名而得实祸,务虚名而得实祸。”

从前的酱缸固是酱缸,却是大酱缸,还偶尔有点空隙。自从来到台湾,大酱缸变成小酱缸矣。人的想法、看法、见解,也跟着更浅、更短、更庸、更俗、更教人起鸡皮疙瘩。大家有口皆碑,说种玉麟先生了不起,那是希望别人去傻,自己并不打算去傻。大家都赞扬张三,目的是希望别人当张三——自己并不希望当张三。大家都赞扬李四,也是希望别人当李四,以便自己舒舒服服过日子,如果让自己当李四,恐怕全家都得哭上三天。咦,对岳飞先生,谁不尊敬?问题是,有几个人愿意自己当岳飞?又有几个人愿意自己的儿子当岳飞?不过研究起来,也不能怪谁?中国立国五千年,好像很少有光荣结局的民族英雄。翻开历史书看看,凡是有干才,有眼光,有见解,忠心耿耿,为国尽忠,拯救国家民族的英雄豪杰和爱国志士,几乎全没有好下场,不是被杀,便是被辱。五千年来,凡当权的家伙,几乎是除了二抓牌,就是二抓牌。那就是说,中国的历史好像是一系列的奸胜忠败,劣胜优败的反淘汰历史。血迹斑斑,可以一个王朝接一个王朝查考,也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查考,包管能把你查得奄奄一息,油然“叹曰”。胡秋原先生前些时送了柏杨先生一本他的大作,曰《中国英雄传》,六百一十四页,厚厚一巨册,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从赵雍先生起,一直介绍到刘永福先生,把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网罗齐全。我们不必翻“正史”啦,仅就此书上所有的英雄,看看他们在百战之后,其结局如之何吧。

该书介绍的第一位人物,是赵雍先生,梁启超先生称他阁下是“黄帝以后中国第一伟人”,胡秋原先生也把他阁下放在卷首,其对赵国和对整个中国贡献之大,不用说矣。他阁下血战了二十七年后的结局是啥?结局是被大军围困在沙丘宫,和萧道成先生同一命运,饿得发毛,爬到树上掏小鸟蛋吃,最后仍免不了活活饿死。

赵雍先生的下场,我们还可以说因他儿子王八蛋之故。但赵国的大将李牧先生,便涉及到核心问题矣。李牧先生击败匈奴,又击败东胡,复进灭檐褴。十多年间,北方悍敌不敢接近边境。后来又大败秦军,使眼看就要完蛋的赵国,转危为安。可是你知道赵国国王怎么报答他?一霎时翻了尊脸,说他要“反”,李牧先生便只好抹脖子矣。也就在他死后三个月,秦军长驱直入,把赵国灭亡,也把赵国末代头目赵迁先生生噙活捉。关键就在这里,宁可亡国,也不饶人。

李牧先生之后,蒙恬先生对秦国的贡献,不亚于李牧先生对赵国的贡献,他率领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作一劳永逸之计。不特此也,他还是一位儒将,我们现在用的毛笔,就是他发明的。可是结局又如何哉,秦政府皇帝下了一道诏书,“赐”他“自杀”,呜呼,连“自杀”都得“赐”,不要说人性矣,连狗性都没有啦。他弟弟蒙毅先生还不肯死,曰:“赵杀李牧而亡,没有杀忠良而能保国。”这话是千古真理,可是一旦到了政治性冤狱,真理不抵一个屁,而且正因为你是忠良,有碍他胡搞,他才杀你,亡国不亡国,管你的娘也。

汉王朝李广先生,其勇其功,也是世人皆知,公孙昆邪先生曾在皇帝刘彻先生面前流涕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他过于勇敢,总是身先士卒,与匈奴死战。万一阵亡,就可惜矣。”可是无论你多么勇敢,多么有功,到头来不得不援例来一个凄凉归宿。他被逼自杀时,对其部下曰:“我自束发以来,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现在随大将军出征,进攻单于,而大将军把我的军队放在远道,又自己迷路,只好说天意如此,我年已六十,不能去跟刀笔吏对簿法庭。”呜呼,大将军者,皇帝的亲戚卫青先生也,和李广先生私人之间有过节,才故意把他派到不宜行军的东路,教他自生自灭;他自生不了,只好自灭矣。

汉王朝另一位大将赵充国先生,史书上有崇高地位,第一次出击匈奴时,身负重伤,刀箭血口,凡二十几处。连老帝崽刘彻先生都大为感动,亲自一一察看。到了晚年,更不费一兵一卒,敉平羌乱,建议屯田。他的结局还算差强人意,没有“自杀”,但他的儿子赵邛先生却自杀啦,而且他阁下也被赶下台。放逐回乡。

P1-3

序言

20世纪80年代任何怀有改革中国的信念的青年人,读到柏杨的书《丑陋的中国人》无不振聋发聩。那时我也加入到反思传统的队列,也喊过一些口号,写过一些文章。直到读到柏杨的文章,才知道什么叫重磅炸弹。后来又读到柏杨的一系列杂文,才知道柏杨打的是连珠炮,其火力之猛之激之久真正是空前绝后。2002年,我到台湾参加柏杨的研讨会,看到80高龄的柏杨先生还是那么精神矍铄。满头银发,凝聚着岁月的沧桑,但他丝毫没有退却。指陈历史,挥斥现实,还是那么尖刻毫不留情。2005年,在《中国人史纲>的发布会上,看到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带来的一盘录影带,那是柏杨先生关于<中国人史纲>写作的一些阐述,他的立场还是一样的坚定,语言还是一样的犀利磊落。不由得让人对这位老人表示由衷的敬佩。

柏杨显然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历经过中国现代动荡不宁的社会变迁。早年的柏杨是一个热血的青年,一度崇拜蒋中正。“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参加三民主义青年团,在青干班受训,并且宣过誓“愿为领袖活,愿为领袖死”。到台湾后,有过挫败的经历,但也曾担任蒋经国文艺部队“中国青年写作协会”总干事。这些政治经历无疑是表明柏杨具有相当强的政治情结。后来,柏杨被国民党当局投入监狱,理由是在《中华日报》家庭版的“大力水手”发表漫画内容“侮辱元首”,释放后又再次被捕,这次则罗织了大量政治罪名:“假事自诬”,“思想左倾”,“为匪作文化统战工作”,“有明显意图以非法之方法颠覆政府”……等等,于1968年6月27日判处12年徒刑(实际关押9年多)。如果根据国民党当年的定罪来判定的话,柏杨杂文明显具有政治指向。但实际上,在我看来,柏杨的批判根本着眼于文化批判。在他看来,任何政治都是值得怀疑的,如果文化的根基不加以修正改良的话。

而柏杨的文化批判也就是世俗批判,没有人像柏杨那样深入细致地观察世俗社会,他本人就是一个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甚至更像传统中国文人,生活于民间,既不在大学任教,也不供职于政府公务系统。他是一个自由写作者,一个卖文为生的人。这种人实际上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当多,大陆在1949年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有这种知识分子或文人存在了。不被体制化,在五六十年代直至70年代末,那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末日,直到改革开放后大陆才以王朔和王小波等人为首出现一批自由撰稿人。柏杨也是自由撰稿人,他的立场可说是民间的立场,是自由文人的风格。他的言说方式,显然与我们被长期体制化所规范的知识分子话语很不相同。在今天中国大陆,非职业和非体制的写作者越来越多的时期,读读柏杨这个“活化石”级的中国自由撰稿人的文字无疑是有一种亲切的感受。

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柏杨其实是一个十分另类的知识分子,他就是一个“非贵族的”文人,以我的观点来看,他就是一个世俗社会的代言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柏杨始终是站立在世俗社会的立场上来发言,他不是要驯化世俗社会,而是试图建构一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而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应该是这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的合理延伸。再强调一下,柏杨所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不是把世俗社会提升到精英社会的水准,他首先是要建构本真性的世俗社会,其次是要把精英社会拉到这个世俗社会的水准上。

柏杨对自己的文化立场定位十分清醒,他时常有意使自己的写作平常化,也就是平民化。他从来不把他的写作描述为要承担民族国家走向现代之重任,而是有意强调自己的世俗民间的平民立场。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柏杨先生的杂文所以能够出版问世,完全受读者先生的爱护和支持,否则,谁肯冒本利皆消,全军覆没的危险,去印无名老汉的作品也。当初猛写时,和现在的心情一样,不过为了糊口,毫无雄心大志。后来写得久啦,偶有来信鼓励者,心中稍喜。后来鼓励日多,才正式觉得有点不同凡品。”当然,这是明显的谦词,但也由此可见柏杨自觉平民化的态度。这使他的写作,始终是在世俗社会的言论空间内,面对平民的言说。  柏杨的杂文始终流宕着一股为底层平民伸张正义的激情,对社会任何不平等的现象,柏杨都给予关注,并毫不留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柏杨的杂文极富号召力所在,他为所有受损害的弱者叫屈,为底层被蹂躏者鸣冤,这使得他的作品成为平民百姓最好的精神抚慰。在柏杨的杂文叙述中,“柏杨”始终把自己作为一个底层平民的角色来处理,这种处理绝无任何矫情的成分,而是显得亲切朴实,平易近人。对平等正义的呼唤,这与柏杨的身世经历也密切相关。柏杨在他的回忆录与诸多杂文中也不时地提到他年幼时的孤儿处境,他一生的艰难坎坷,这使他始终对下层民众的生存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每当他看到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时,他就抑制不住他的悲愤之情。柏杨讲的平等正义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不是学院派式的法理争辩,也不是革命家的起义造反,只是世俗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是新闻媒体每日翻新的奇闻轶事。柏杨谈论社会之平等正义,没有那些所谓高深的革命真理与伟大的革命目标,他只是作为一个平民,作为一个人所要获得的基本生存权力,理应要得到的尊重与尊严。在柏杨后来结集出版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收录了他历经沧桑后的一些篇章,岁月的磨洗,老先生一如既往,抨击丑陋,倡导平等尊严。可以说,柏杨后来的政论色彩更重些,但也没有失去他所具有的平民本色。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