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张军给我上了一课(张五常)/I
第一部分
再问中国的经济转型为什么成功?/3
“为增长而竞争”的意义/13
为什么国家能力的建设很重要?/20
中国的模式就是不止一个模式/24
把谁的激励搞对?/27
思想的冲击:张五常巧解中国的经济制度/31
苏联悖论:读盖达尔《帝国的消亡》/38
为《为增长而竞争》而写/43
转型的使命——为陈钊序/57
走向前沿——读钱颖一新著《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61
中国的政治是个优质资产/66
增长的困局/68
增长的理由/71
迷失在亚洲增长/74
我又想起了熊彼特……/77
为了和谐: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市场治理?/80
大江东去,浪淘尽:中国入世五周年告诉了我们什么?/84
中国人世给经济学家的教训/87
第二部分
印度的经济增长是另类的吗?/91
再说印度增长/95
印度和中国增长的政治经济学/97
闹猛的中印竞赛/101
中国和印度相互看齐什么?/104
中国成为制造大国是必然的吗?/106
第三部分
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消费因素?/111
我们真的相信国内消费不足吗?/113
为什么消费不足可能是个伪命题?/118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储蓄这么多?/124
无知的增长/127
该压什么样的投资?/130
治理危机还是统计危机?/13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136
把账算清也是不错的研究/139
改革越来越技术了/143
增长的分歧/146
麻烦的分配政策/149
再分配政策可以抬起消费物价/153
第四部分
苏南现象:财富是交换出来的!/159
“草根”为何成大器?/162
这样的故事最中国/165
为什么说产权比财富更重要?/169
真实的GDP,真实的产权:读梭图的《资本之谜》/172
垃圾经济的“神话”?/175
小议创新与创新型国家/178
创新就是改变以往成功的想法/183
创业与教育/185
服务业不发达的苏联因素/187
生煎馒头为什么做不大?/190
假冒伪劣为什么那么猖獗?/192
高房价是被识别出来的/195
“国有制”的喜宴/197
怎么才算国家富强?/200
建设上海有多重要?/202
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204
拿还是不拿高薪,这不是一个问题/207
为什么要成为“中心”?/210
第五部分
我们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例外吗?/215
全球危机改变了中国?/219
金融海啸如何影响美国和中国?/222
金融危机了,思想不能危机/225
两种类型的经济下降/227
中国经济为什么可能率先复苏了?/230
该怎么理解流动性过剩?/234
容易的货币不容易花/237
是什么制造了中国的宏观现象?/239
中国的宏观繁荣为何与贸易顺差并存?/244
中国会告别低利率时代吗?/246
为8%简单算笔账/249
聪明的政府、吵闹的经济学家/252
关注中国崛起的国际政治经济学/255
第六部分
“招商引资”的由来/261
“深圳特区”为什么会遭遇那么多的批评?/266
特区与中国沿海开放战略:经济学家知道些什么?/270
“莫干山”上的价格论战/274
“巴山轮会议”/278
涨价的追问与追忆/283
通货膨胀是怎么离去的?/288
中国早期通货膨胀的理论贡献/291
对双轨过渡的争论与“配套改革”动议/295
1994年的分税制/299
“光荣革命”(1):国有企业的激进改革/303
“光荣革命”(2):“包”起来的国有企业/307
“光荣革命”(3):地方国有企业的改制/310
“光荣革命”(4):新型国有企业的成长/314
第七部分
中国还在你身边/321
增长的故事(1)/324
增长的故事(2)/326
增长的故事(3)/328
价格死了,价格万岁/331
收入是重要的/334
为什么人的行为是可解释的?/337
谁是企业家?/340
有时候,我们是需要老板的/342
观奥运的闲言碎语/345
后记/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