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大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鹏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鹏主编的《细说大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一部“白话历史”的扛鼎之作,写作手法颠覆了传统史书的死板和索然无味;这是细说活说宋史的经典读本,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同时,这也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历史书,能唤起更多的人对历史的兴趣。书中运用的“细说”理念,既没有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信口开河,而是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剖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研读历史智慧,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宋代历史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

内容推荐

宋朝是中国继唐末五代之后出现的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960~1127)与“南宋”(1127~1279)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宋。这是一个自由但也任性、开阔但也禁锢、舒适但也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交融,高雅与低俗在这里磕碰,尘世的欲想与来世的幻想在这里纠结。它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然而军事上它却频频败于比它落后得多的外族政权。汴河繁华、临安遗恨背后牵连着的是后人无限的想象和无尽的遗憾。

李鹏主编的《细说大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分为北宋和南宋两篇,讲述了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长达320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涵盖了两宋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以“细说”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高宗、岳飞、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也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细说大宋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力图通过对宋朝32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帮助读者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一书在手,遍阅两宋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一卷在手,尽览大宋王朝320年的盛世传奇。

目录

上篇 北宋

 第一章 宋朝建立

1.陈桥兵变

 (1)匡胤逸事

 (2)“点检做天子”

 (3)兵起陈桥

2.巩固统治

 (1)笼络旧臣

 (2)严处新贵

 (3)李筠反宋

 (4)平定叛乱

 (5)李重进谋反

 (6)御驾亲征

3.加强中央集权

 (1)削弱藩镇

 (2)杯酒释兵权

4.崇文尊儒

 第二章 南征北战

1.南下荆湖

 (1)雪夜问计

 (2)平定荆湖

2.征讨后蜀

 (1)王全斌伐蜀

 (2)攻克蜀地

 (3)蜀乱平定

3.一征北汉

 (1)宋汉之争

 (2)无功而返

4.出兵南汉

 (1)兵进岭南

 (2)汉主出降

5.宋灭南唐

 (1)南唐后主

 (2)朝纲废弛

 (3)曹彬下江南

 (4)围困金陵

 (5)李煜败降

 第三章 太宗征伐

1.太宗登基

2.吴越归降

 (1)助宋伐唐

 (2)钱俶归降

3.二征北汉

4.北伐幽燕

 (1)太宗亲征

 (2)雍熙北伐

 (3)兵败岐沟关

 (4)北伐失败

5.涪陵县公之狱

 (1)德昭之死

 (2)白麻改官

 (3)赵普专权

6.李继捧降宋

 第四章 内忧外患

1.王小波、李顺起义

 (1)大蜀政权

 (2)宋军平叛

 (3)义军败亡

2.至道建储

3.王均兵变

4.养虎遗患

 (1)继迁诈降

 (2)再度崛起

 (3)灵州失陷

 (4)顺辽倚宋

5.澶渊之盟

 (1)契丹南侵

 (2)寇准其人

 (3)征讨契丹

 (4)参政守城

 (5)虎头蛇尾

 (6)驾幸澶渊

 (7)城下之盟

6.真宗封禅

 (1)以神道设教

 (2)假造“祥瑞”

 (3)决意封禅

 (4)封祀泰山

 (5)祭礼汾阴

7.寇准遭贬

8.李迪蒙冤

9.丁谓受贬

 (1)独揽大权

 (2)雷允恭案

 (3)逆太后遭贬

 (4)寇、丁题壁

10.垂帘听政

 (1)蜀中贫女

 (2)太后执政

 (3)吕夷简

 (4)太后祭庙

11.后宫风月

 (1)太后指婚

 (2)郭后被废

12.元昊称帝

13.宋夏战和

 第五章 仁神新政

1.庆历新政

 (1)弊端丛生

 (2)一波三折

 (3)希文上书

 (4)实行新政

 (5)新政失败

2.三大发明

 (1)发明指南针

 (2)火药的发明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贝州之乱

 (1)王则其人

 (2)平定贝州

4.宋词隆兴

 (1)范仲淹

 (2)柳永

5.狄青平南

 (1)侬智高叛乱

 (2)庞籍献策

 (3)狄青出征

 (4)平定叛军

6.婉约词集大成者——晏殊

7.英宗继位

 (1)英宗即位

 (2)太后撤帘

 (3)濮议风波

8.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其人

 (2)变法开始

 (3)阻挠新法

 (4)变法受挫

 (5)闲居江宁

9.王安石的文学成就

 (1)散文

 (2)诗

10.醉翁欧阳修

11.《资治通鉴》修成

 (1)编纂《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的成就

12.元祐更化

 (1)废除新法

 (2)调停之举

13.哲宗绍述

14.沈括与《梦溪笔谈》

 (1)沈括

 (2)《梦溪笔谈》

 第六章 走向衰落

1.向太后当权

2.开辟词风新天地——苏轼

 (1)苏轼生平

 (2)苏轼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沉郁哀婉之风致——晏几道

4.花石纲

 (1)花石纲之灾

 (2)“延福五位”

5.宋江、方腊起义

 (1)宋江起义

 (2)方腊起义

6.周邦彦——婉约派与形式格律化的集大成者

7.群臣之窜

 (1)金兵伐宋

 (2)钦宗惩恶

8.北宋灭亡

 (1)李纲抗金

 (2)金兵南侵

 (3)宋主降金

 (4)二帝被掠

下篇 南宋

 第一章 宋金和战

1.赵构登基

 (1)康王起兵

 (2)建立南宋

2.七十七天宰相

 (1)上书陈十事

 (2)清除张邦昌

 (3)整治防务

 (4)议和之争

 (5)中兴主张

 (6)一心抗金

3.宗泽守汴

 (1)抗金名将

 (2)留守开封

 (3)力主抗战

4.苗刘之变

 (1)高宗逊位

 (2)苗刘伏法

5.张浚出使川陕

 (1)经营关陕

 (2)重用良将

6.中原沦陷

 (1)西京沦陷

 (2)东京沦陷

7.钟相起义

8.黄天荡之战

 (1)金人南侵

 (2)韩世忠阻金

9.伪齐立国

 (1)刘豫称帝

 (2)宋齐恩怨

 (3)声讨伪齐

10.富平之战

 (1)交恶曲端

 (2)决战富平

 (3)冤杀曲端

11.和尚原之战

12.仙人关大捷

13.杨幺起义失败

 (1)义军再起

 (2)岳飞破水寨

14.定都临安

 (1)定都之争

 (2)称臣议和

 (3)临安定都

15.顺昌,柘皋大捷

 (1)顺昌大捷

 (2)柘皋大捷

16.绍兴和议

 (1)秦桧

 (2)迷惑高宗

 (3)辱国之约

17.岳飞之死

 (1)岳飞出世

 (2)大显神威

 (3)精忠岳飞

 (4)图复中原

 (5)直捣黄龙

 (6)被罢兵权

 (7)岳飞遇害

18.江山留与后人愁

19.采石大捷

 (1)金兵南侵

 (2)虞允文督师

 (3)采石之战

 第二章 南宋腐朽

1.孝宗登基

 (1)太子病死

 (2)伯琮入宫

 (3)伯琮登基

2.陈亮上书一

 (1)《中兴五论》

 (2)陈亮上书

 (3)陈亮再次上书

 (4)死里逃生

3.隆兴和议

 (1)孝宗抗金

 (2)符离之败

 (3)汤思退误国

 (4)隆兴之约

4.两次内禅

 (1)孝宗禅位

 (2)两宫失和

 (3)光宗禅位

5.韩侂胄专权

 (1)韩侂胄得势

 (2)扳倒赵汝愚

 (2)炙手可热

6.开禧北伐

 (1)准备北伐

 (2)北伐开始

 (3)吴曦降金

 (4)宋金和战

 (5)嘉定和议

 第三章 蒙古崛起

1.成吉思汗称雄

 (1)征服乞颜部

 (2)剪除塔塔儿部

 (3)攻灭克烈部

 (4)征服乃蛮部

2.蒙古帝国诞生

 (1)国家制度建立

 (2)巩固帝国政权

 (3)继续征服

 (4)投下分封制

 (5)成吉思汗之治

 (6)进兵中原

3.辛弃疾慷慨悲歌

4.爱国诗人陆游一

5.一代词人姜夔

6.成吉思汗西征

 (1)讹答剌惨案

 (2)征服西辽

 (3)西征花刺子模

 (4)大军西进

7.史弥远废立

8.耶律楚材受到赏识

9.蒙古灭西夏

 (1)逼夏求和

 (2)再次用兵西夏

 (3)西夏灭亡

10.丘处机与成吉思汗

11.窝阔台即位

12.拖雷之死

13.蒙古灭金

 (1)成吉思汗攻金

 (2)木华黎经略中原

 (3)蒙宋联合灭金

14.四征高丽

 (1)平定辽东

 (2)东真与蒙古绝交

 (3)窝阔台出兵

15.拔都二次西征

16.耶律楚材助蒙改制

17.窝阔台征宋

18.脱列哥那皇后摄政

 第四章 宋朝灭亡

1.史嵩之擅权

 (1)史嵩之起复之争

 (2)暗下毒手

2.蒙哥登基

 (1)唆鲁禾帖尼辅政理事

 (2)拥蒙哥登基

 (3)清除异己

3.余玠守蜀

 (1)招贤纳士

 (2)智杀王夔

 (3)一夜暴死

4.忽必烈假道吐蕃灭大理

5.蒙哥汗伐宋

6.蒙古第三次西征.

 (1)大败木刺夷

 (2)消灭报达

 (3)攻陷叙利亚诸城

7.高丽出降

8.镇压李壇之乱

 (1)世侯割据

 (2)李壇叛乱

 (3)削夺汉人官僚之权

9.宋理宗宠信宦官

 (1)董宋臣受宠

 (2)丁大全骄横

 (3)董丁沉浮

10.兄弟之争结束,蒙古南北统一

 (1)夺位准备

 (2)阿里不哥兵败

11.忽必烈儒法治中原

 (1)重用赵璧

 (2)王鹗为师

 (3)文谦功谏

 (4)窦默受命

 (5)姚枢献策

试读章节

赵匡胤代周时,柴宗训才七岁,他身下的三个皇弟都还小,有的尚在襁褓之中。赵匡胤既得皇位,没有像其他君主那样,将前朝皇子斩尽杀绝,而是宽容大度地保全了他们的性命,并特许承袭封爵。这一方面是赵匡胤未忘世宗之恩,更重要的是为了帝位的巩固。

赵匡胤对后周宗室的宽容和保护在后周官僚中产生很大影响。他们认为,后周宗室既得保全,他们这些前朝旧臣也不会遭到厄运。他们希望得到信任和录用,并心甘情愿地为新王朝效犬马之劳。

身着黄袍的赵匡胤确实没有令后周旧臣失望。刚一即位,他便首先考虑到后周旧臣的去留问题。这位知人善任的大宋皇帝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一反历来开国君主的作为,采取了非常大度的怀柔之策:原有官员全部录用,还给重臣权相加了官。

最大的恩泽首先降于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三人在后周皆为平章事之职,位列宰辅。范质是司空平章事,王溥是礼部尚书平章事,魏仁浦是刑部尚书平章事,三人都供职枢密院事务。他们都是后周政权的核心人物,都效忠周主,赵匡胤为六师拥戴兵变还京后,他们虽被迫接受了这一事实,但未真正归心,仍与新王朝貌合神离。

但赵匡胤没有对这三位前朝老臣采取敌视态度,而是让他们官居原位,并加赐新职:范质加兼门下省长官侍中,王溥加兼三公之一司空,魏仁浦加兼尚书省长官右仆射。但是,他们都被罢免参知枢密院事。枢密院总理全国军务,与中书门下共掌文武大权,号称东、西二府,三人皆罢参知枢密院事表明宋太祖虽对他们原职录用,也仍加以小心的限制。

虽然如此,三位前朝老臣还是心满意足的。如果不是遇上宋太祖这样的宽厚仁义的君主,他们早已是阶下之囚了,身首异处、诛灭三族也难说,哪里还敢奢望今日之高官继作、富贵安享?特别是范质,当初听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曾与王溥执手愤然叹息,深悔不该仓促遣将,让赵匡胤率兵出征,竟将王溥的手掐出血来。他被迫就范之后,并非口服心服,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然而,就算他这样的人也受到宽大重用,怎不使他感恩戴德?

对张永德的安置是赵匡胤怀柔之策的得意之笔。张永德在赵匡胤代周以后有些不安。他是赵匡胤的前任都检点,即便自己不因被取代而耿耿于怀,也难免会被无端怀疑。想到这些,张永德心情复杂地等待着赵匡胤的处置。

张永德的担心是多余的。赵匡胤既然能让范质等官居原职,岂会冷落了这位曾经玉成他好事的人?这天,赵匡胤将张永德召至后苑,设宴款待,而且还像当皇帝以前那样,尊称他为驸马,不直呼其名。这样,张永德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接着,张永德加官侍中,授武胜军节度使。

后周的其他文武百官,只要不是顽固与新王朝为敌的,也原职录用。这样,几乎是后周朝廷的原班人马又成了大宋新王朝的官员。鹄立于赵匡胤的文武排班之中。他们感恩戴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恐惧和担心已经涣然冰释,他们脱去了旧朝服,换上了新朝服,喜气洋洋地上朝议事,无忧无虑地享受荣华富贵,先前效命后周的往事也渐渐淡忘,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大宋王朝的臣子,他们拥戴的是大宋王朝的皇帝。

赵匡胤非常得意。因为妥善安置了这一批后周旧官,便成功地化解了新朝廷与旧臣子的矛盾,平息了两股势力激烈的对抗,有效地巩固了新政权。

赵匡胤不弃后周旧臣,更重元勋故旧。他论功封赏,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赵普、刘熙古、吕馀庆、沈伦等五人首批被提升官职,刘熙古由节度判官提升为左谏议大夫;吕馀庆由观察判官提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沈伦由摄观察判官提升为户部郎中;赵普则由掌书记提升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进入了权力极大的枢密院。

禁军在兵变中起了主要作用,宋太祖即位后即“优赏”禁军军士。对于立下汗马功劳的各位武将,都予以越级提拔。石守信由殿前都指挥使升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由马步军都指挥使提升为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由步军都指挥使提升为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由殿前都虞侯升为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由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升为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由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升为步军都指挥使。不但晋升这些将军,还特意规定他们的“官爵阶勋并从超等”。当时外地还有两支禁军,一支由韩令坤统率,一支由慕容延钊率领。赵匡胤“受禅”后,便迅速派人向他们通报了情况,许以高官厚禄,以取得他们的合作和认可。这样,韩令坤成为侍卫司最高统帅——马步军都指挥使,慕容延钊则成为殿前司统帅——殿前都点检。

为了取得民众的支持,赵匡胤下令废除以前每年开浚河渠需民工自备粮食的规定,改由政府发放粮食。又命令在京城大规模搜捕兵变时趁火打劫的“阊巷奸民”,全部斩杀,并由政府出面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对于知识分子的怀周情绪,赵匡胤也表现出了非常宽容的态度。

翰林学士李昉就是一个例子。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后汉乾士,是周世宗亲自发现的人才。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周世宗命李谷率军征战淮南,当时,李昉是记室,也就是代为起草奏章的秘书。周世宗在阅处李谷军中呈送的奏章时,发现每篇都写得有章有法,光彩照人,由此思贤若渴。后来在相国寺翻看《文英院集》,才知道李唠的诗写得也不错,称赞不已,立即晋升他为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显德四年,周世宗亲征淮南,又把李昉安排在身边。很快又将他提升为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

“士为知己者死”,周世宗对李日方有知遇之恩,李昉对周世宗和后周的感情都很深,对赵宋新政权怀有敌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据说,赵匡胤统领禁军时,“人望已归太祖,而畴不附,王师人京,日方又独不朝”,颇有些知识分子的骨气和傲气。

然而,宋代后周后,赵匡胤没有治他的罪,让他在朝中任职。

翰林学士王著,在后周朝深为周世宗所赏识,也是周世宗“每呼学士而不名”的人物。

王著对篡周自立的新王朝不抱好感是必然的,因而赵匡胤举行宴会时,他便乘醉喧哗。赵匡胤皱皱眉头,没有表示出不快,还很客气地让人将他搀扶离席。但王著不但不要人扶,反而移近屏风,掩袂痛哭不已。次日,御史台上奏,称王著的所作所为是“逼宫门大恸,思念世宗”,请求给予严厉处分。赵宽厚地一笑,对御史台官员说:“此人不过一酒徒,在柴荣幕府,我就了解这一点。何况一书生哭世宗,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于是不闻不问。

这种宽容对于争取知识分子的合作确实起到了作用。前面提到的李昉,在新旧政权交接之际,以“不附”、“不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宋朝以后却依然干得很卖力,曾多次出任权知贡举,为皇帝选拔天下英才,虽没有多大政绩,却因“小心循谨”,得以在太宗朝出任宰相。官位显赫,舒舒服服地活到七十二岁。P15-16

序言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为将中国历史说清,历代历史学家用毕身精力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大量历史典籍。但是,多数史书体例庞大、晦涩艰深,吓退许多读者;也有一些历史通俗读物,虽然读起来轻松愉快,但亦史亦说的方式,却不能起到正史的作用。鉴于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编辑了这套既是严谨的正史,又可以轻松阅读的“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包括“细说大汉”、“细说大唐”、“细说大宋”、“细说大明”、“细说大清”5部。

宋朝是中国继唐末五代之后出现的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分为“北宋”(960~1127)与“南宋”(1127~1279)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宋。这是一个自由但也任性、开阔但也禁锢、舒适但也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交融,高雅与低俗在这里磕碰,尘世的欲望与来世的幻想在这里纠结。它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科技进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然而军事上它却频频败于比它落后得多的外族政权。汴河繁华、临安遗恨背后牵连着的是后人无限的想象和无尽的遗憾。

宋史里有令人流连的繁华。当年的汴京城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勾栏瓦肆里的说唱艺术,青楼女子倚门回首的娇媚,集市上的叫卖声、吆喝声、说笑声此起彼伏,连绵成一幅清明上河图。

宋史里有垂范千古的名臣。寇准、包拯、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的故事,连同历史的记忆与想象一起被保存下来,尘封在历史的祠堂,活跃在21世纪的银幕。琴操、严蕊、李师师们香艳的往事,在民间传说、文学作品的推波助澜下,气韵悠扬,令人流连。

宋史里有征战沙场的英雄。杨家将与杨门女将,岳飞的怒发冲冠,辛弃疾的金戈铁马,陆游的王师北定,文天祥的丹心汗青。连年的征战造就了时代的英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为一朝安逸撑起了和平的天空。

宋朝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宋之后,方有中国。“中国”一词,从宋代起,才开始指一个国家。从更广阔的层面上看,使世界走向近代的主要科学发明大多产生在宋代,因而也可以说世界近代化源于宋代。

《细说大宋大全集》分为北宋和南宋两篇,讲述了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长达320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涵盖了两宋版图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官制、军事、农业、商业、文化、宗教、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内容。以“细说”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高宗、岳飞、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全书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两宋的兴亡沧桑,再现了那个辉煌王朝的勃兴与衰落。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宋朝的历史,本书在编排过程中尽量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而是运用全新的“细说”理念,以通俗生动的文笔叙述严肃的历史故事,通过编写体例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剖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人物、研读历史智慧,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汉代历史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让读者以看演义的轻松心情,获得真正的历史知识。同时,书中还选配了包含多种文化元素的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使读者身临其境,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感受中国历史的丰富和精彩。

回味中国历史,品味千年文化;纵观风云变幻,感受时世变迁。本书力图通过对宋朝320年间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回顾反思,帮助读者探寻中华民族兴与衰的因由与契机,感受当年的雄浑质朴、清丽温婉。一书在手,遍阅两宋王朝恢弘壮丽的历史;一卷在手,尽览大宋王朝320年的盛世传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