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一种责任意识和超越个体乃至物种之私的善,就是凭借这种伟大的情怀、责任意识和善,古人、今人和后人才能够不断超越一己之私,把爱与道德关切扩展到更广大的范围。
本书就是要追溯中国历史上那些值得珍视的宗教传统、爱物哲学和深厚的仁爱与慈悲精神。相信这部著作能够更好地体现“护生文丛”的旨趣。
古代中国人如何看待自然?如何应对自然万物?这乃是中国传统智慧中最丰富、迷人的部分。中国人的动物观就孕育其中。
了解古代中国人的动物观,须要拓宽视界,不但要走出“轴心时代”而进入纯真的远古,而且要超越“制度性宗教”而深入神仙鬼怪活跃其中的民间信仰,更要摆脱汉族中心主义的藩篱,去亲近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传统。
这是一个伟大的渊源久远的传统,也是一个在急速的现代化过程中几乎被我们遗弃和忘却的传统。重拾这一传统,发掘它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是我们今天须要完成的最急迫的一项任务。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早期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
一、早期中国人生活之地域与环境
二、《山海经》与《诗经》:早期中国人生存与情感实录
三、早期中国人经验中的动物
第三章 仁民爱物:经典中的教诲
一、极高明而道中庸
二、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三、君子远庖厨
四、老马反为驹
五、数罟不入洿池
第四章 悲悯与护生:佛道传统中人与动物
一、佛教的护生理念与实践
二、道教传统中的人与动物
三、道教和佛教的素食传统
第五章 慈心广被:信仰中的女性
一、斋戒与佛法并进的信仰者
二、崇尚不杀生的生活
三、佛道双修与儒家化育
四、文明教化的女主角
第六章 感恩与敬畏:少数民族的动物观
一、众生同源,万物有灵
二、崇拜与敬畏
三、感恩还债
四、共生共存
五、和谐相处
第七章 民间社会中的动物观念
一、化蝶
二、动物之通天异秉
三、人畜一般
四、“爱养之道”
五、反对伤生害物
跋:再续伟大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