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引黄垦殖的开拓者王同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晋生//王继祖//王绵祖//王江
出版社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王同春风雨兼程的一生中,“……生平无他好,惟嗜水利若命……”大部分时间奔波于河畔、田野,察地势、辨土壤。他的汗水融入了土壤中,汇入了黄河里,他也从黄河和土地中收获了财富。他并没有忘记反哺社会,在晋察冀陕等省份遇到大旱时,他捐赠近10万石粮食;在河套当地更是如此,谁遇到困难,他都出手相帮。他一生经历坎坷,曾五次入狱长达11年之久,这也磨砺了他的性格。

黄河水日复一日地奔腾着,河套的历史与风物也随着黄河水流入历史的长河。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百多年前在这片传奇的土地上诞生的传奇人物王同春的一生。

内容推荐

王同春,字浚川,河北省邢台县东石门村人。王同春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在他五岁时,因患痘疾,左眼失明,故人称瞎进财。他七岁入塾读书,因家境贫困,仅就读半年即辍学,之后随父谋生塞外,十三岁时走西口到后套开荒、挖渠。王同春聪慧过人,重实践,善思考,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在水利技术方面秉赋独具,很早就以兴修河套水利为己任,最终成为黄河河套的主要开发者;他有胆识,有魄力,善于经营,使他成为一名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享有盛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主要功绩有:兴修水利、引黄垦殖、促进西北商业发展等。

本书则向我们展现了传奇人物王同春的一生。

目录

第一章

 草原风怒号,雪片飞鹅毛

 垦荒岂易事,兄弟共勤劳

第二章

 天苍苍来野茫茫,千里河套是牧场

 兴建渠坝与堰闸,糜子高粱麦花香

第三章

 “驱汉”“开垦”起争端,顺应时势宜为缓

 “农耕”“放牧”无矛盾,相辅相成利益彰

第四章

 丈夫做事刚济柔,有进有退诚良谋

 时机相当拼死战,业绩成败论英雄

第五章

 千里荒原绣河川,功在垦民泪与汗

 论说英雄出草莽,巍巍霸气吞荒旱

第六章

 短褐单衣走西口,饥肠辘辘遇王公

 待其举炊十余万,谁料贪官施威淫

第七章

 灾民开荒草木春,不愁饥饿得生存

 骄奢陈四恣贪婪,强梁霸道终难胜

第八章

 国外神父建教堂,扩展教区传“福音”

 教民本是中国人,不该分化逞凶狠

第九章

 贻谷放垦赋敛增,开渠大王罹罪刑

 垦民流泪四处散,垦区昌盛复沉沉

第十章

 义和桥下水澌澌,套民犹忆王同春

 黄河东流润套土,官匪横行地沧桑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八六六年暮春,塞外风劲,吹着行人的脊背仍然有些寒意。从宁夏磴口沿黄河岸东行。四望不见山、树,极目远眺,短草黄沙烟水云天,黄河浊水波涛汹涌奔腾东去。清晨,红色的霞光给黄河南岸的砂岩和光秃秃的荒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堆堆沙丘宛如蜂巢躺在那里,远望如层层翻滚着的波浪。闪烁着铜色的光芒。在黄河北岸却是另一番景色,草原上闪耀着青绿色光亮,春泛已退,草地上留下无数的水洼,只在黏土上、山岩缝里保留下些残雪。在离黄河北岸刚目河汊不远的路上,一个行人神情执著地踏着沉重的步伐渐渐走进草地。有时也转头望望吼喊的大河流水与荒凉的彼岸。

行人的名字叫王同春,一个黑脸的青年,他上身穿着一件已露出棉絮的脏旧的黑布棉袄,肩上斜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破布包,里面装着干粮。下身穿的是一件单薄的黑布夹裤,两件衣服在身上都显得很短小,罩头的手巾和脸面上积着厚厚一层沙土。他五天前从磴口动身向后套而来,有三天的工夫顺着荒僻的小路走着,风沙蔽日,黄尘盖地,棘蒿丛生,路径难识,白日举步轻跃于丛莽,或跋涉于沙丘、碱滩,夜间栖息于荒草沙土窝中。旅途中不见旅伴,不见炊烟。他大胆地无疑无惧地行进,遇狐狼不惊心动色,独自履■陟险。旅行的第四天,在不连续的片片草地上,像棉絮一般的雾气被风吹动飘来飘去。显然是快到垦地了。他落落然穷竭之力,寻找黄河支汊漫溢有人耕种的地方。这日终于来到后套西部垦区刚目河流经的缠金地。

天亮启程,走过三十里,中午时分王同春穿过一片高高的蒿草,又爬上一个大沙堆。终于望见他意料中的刚目河汩汩北流。他土灰色的脸面罩上红晕,兴奋地张着嘴,露出发亮的牙齿,一只眼睛睁得很大,眼光停留在东北方向红柳树丛。好一会儿才款步走下坡来,走进潮湿的草地,沿着柳林穿来转去,仔细地看着脚底下,乘势越过水洼,眼前一片垦地横在土梗的尽头。几间草屋篱落疏疏,炊烟袅袅。他三步并两步走了过去,欣然驻足在小屋门前。这几间茅草屋如从地面钻出来一般只露出半截,显得矮矮小小,门口却放着大大的两只木桶。他一时觉得嗓子里干渴难抑,拿起木桶中的水瓢舀满水喝了起来。忽然几只高大的狗凶狠地吠着向他冲过来,接着房门口传来一位老者的喊狗声。他放下水瓢轻松地吐了一口气,整襟肃立,声音响亮地说:

“大爷,我来这里找点活干。”

老汉用惊疑的目光打量着陌生人,这样强壮的汉子很少见,只见此人身材高大,肩宽背阔,手脚粗大,一块棉布手巾遮住了他的严肃而刚勇的脸的一半,双眉下一只眼皮耷拉着,另一只炯炯有神地看着端详他的大爷。

王同春看着站在他对面的老汉,敞开着棉袄的衣襟,苍老的脸上两只小眼睛离得很近,目光显得很温和,使人感到他憨厚而心地善良。他不由得又高兴又激动,笑着等待大爷的回答。如他所料,老汉热情地迎过来说:

“看样子你是从远道而来的,锅里正煮着米饭,赶快进屋里先吃饱饭再说。”

老汉一边让客人进屋,一边自言自语道:

“喜鹊叫,有客到,我寻思这几天该有人来了。”

他忙着把客人带进屋内让在炕上,从一只旧木柜里取出一个大碗,满满盛上金黄色的小米干饭,并在饭上放了一块干咸菜递给了客人吃。自己坐在一旁抽烟,吸了几口,放下烟袋,从鼻孔里喷出一缕很长的烟气,眼睛转向客人,稀罕地瞧着后生那狼吞虎咽的劲儿:不一会就吃了三大碗饭,好像还嫌不足。老汉已多日没有和人谈过话,对客人怜悯而友爱的情感一时用言语表达出来,说个没完。记忆使他过去的生活复活了,急切地谈到他生活的这片土地的情况。

“这一带地方叫缠金,原来的名字是‘蟾井’,后套有个乡俗,挖开新井先倒几碗好酒进去,祈求生活在井里的蟾蜍不要与人为难,释放毒汁害人。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为图个吉利把‘蟾蜍’转音为‘缠金’。后来果然被人们说中,前些年这里不少人发了财。事情的原委是这样:几十年前道光皇帝开放禁令,允许汉人进套租种开垦蒙旗荒地,从黄河支汉引水流进肥沃的土壤,稍事耕耘后,只要春季撒下种,就有收成,秋天收获的千百石粟麦换取蒙民的皮毛,然后贩运到察、绥、平、津卖个高价,一时间地商们个个腰缠万金。”说着停了一下,面部却由喜气转为忧色,叹了口气,放低了声音说:

“可惜当日的农商繁荣很快烟消云散。”

从这日始,这一老一少同舟共济,情如亲人地生活在一起,年轻人一刻不闲地修理农具,拉犁春耕,跑到几十里外借回种子。只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就播种了顷数耕地。老汉受了感染,也精神抖擞地割草捡柴,修整牲口圈,料理家务。老人经常说:

“这几年我太孤单了,生活的乐趣越来越淡,自从你来了后,我们共同生活才又有了欢笑。”

老汉万般高兴之余也常隐藏着一点心思,就怕这个年轻人突然离开这里。

一日黄昏,夕暮的景色实在美丽,饭后他们老少两人在院中坐着闲话,老人爱惜而伤感地把若有所思的目光停在王同春脸上,很认真地盘问他的身世,想借此判断出他们之间这种开诚相待的共同生活能维持多久。

王同春看着大爷问话时亲切的眼神与忐忑的表情,明白了老人的心思,于是很诚恳地原原本本地谈出自己的家事:

“我六岁时念过半年书,学名王同春,小名进财,河北邢台东石门村人,当年祖爷辈弟兄三人共同豢养着百十匹骡马,为南北客商及官宦运货物,家境甚为殷实。听老人们说,洪杨事起,大部分骡马被匪兵抢劫,不能再继续经营运输行业,生活渐渐不济,弟兄分家另过。到父亲一代只靠种田勉强糊口。石门村土地贫瘠,连年灾荒,粮食歉收,百姓大多背井离乡去逃荒。我家更是不幸,父亲病故,留下母子三人生活无着,全靠本家族人帮贴接济,从此我九岁刚过就跟随叔父到磴口安身。安排我在乡亲经营的皮匠作坊做学徒,但因我年幼不能胜任操作,过了一年便返回老家为人佣工。到十三岁时又来磴口一家黑白皮作坊学徒,两年过去不得要领,又没学成。后来听说缠金地垦业兴旺,就拜别叔父独自来套,意欲开垦荒地耕种。”

老汉用心听着王同春讲述他那艰难凄惨的童年少年生活,同时偷偷看着年轻人脸上对垦荒谋生不畏难的刚强自信的表情,觉得年仅十五岁的王同春有认识有志气,来套这些日子表现得能吃苦耐劳,特别是为人诚实忠厚,相处时间不长,可他内心却喜欢上了这个孤苦的后生,希望能把他认作义子长久留在自己的身边。

星星在天空闪耀着,黑夜沉沉,老汉辗转反侧,想着自己一生的坎坷和这个年轻人的不幸。他对着身旁发呆的王同春深有感触地叹息说:

“天下的穷人都是苦命人,对一切痛苦的遭遇只能逆来顺受,你从九岁起为求生存离家在外,而今天又只身来到这荒野草地,岂不知垦荒耕种是极为辛苦的劳动。这里离黄河虽近,人若不能使唤与调派河水,最终也收不到粮食。穷人想求温饱比登天还难!”东方已白,睡意使他迷糊了,老汉带着忧伤的情绪,悄悄地擦着老泪纵横的面颊,慢慢蜷曲着身子不舒服地睡着了。P1-3

序言

《引黄垦殖的开拓者王同春》书是由王同春孙辈依据老一代人的回忆,收藏的历史照片,地理学家张相文对王同春的直接访问和《禹贡》水利调查团的走访纪录等历史资料写成的,其中查阅了大量历史、地理、水利方面的相关书刊。

王同春(1851~1925年),字浚川,河北省邢台县东石门村人。王同春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在他五岁时,因患痘疾,左眼失明,故人称瞎进财。他七岁入塾读书,因家境贫困,仅就读半年即辍学,之后随父谋生塞外,十三岁时走西口到后套开荒、挖渠。王同春聪慧过人,重实践,善思考,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在水利技术方面秉赋独具,很早就以兴修河套水利为己任,最终成为黄河河套的主要开发者;他有胆识,有魄力,善于经营,使他成为一名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享有盛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主要功绩有:兴修水利、引黄垦殖、促进西北商业发展等。

随着垦荒的发展,内地迁往后套的移民急剧增加,使河套地区人口猛增。其中大批邢台人投奔王同春,促进了皮毛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河北省的皮毛业及其他商业的发展。在王同春私人庄园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形成了商贸中心隆兴长(今日五原县的雏形)。从此,形成了以兴修河套灌区为源头,以农业垦殖为基础,商业与矿产投资为两翼的经营模式。

随着河套农业的发展,居住人口暴涨,购买力增加,商业也随之发达;晋商钱庄的加入,矿产的开采,轻工业的发展,皮毛业的急剧增长,形成了繁荣的包头。王同春和包头钱庄复盛公等印刷发行钱帖子,票面总额20万两。得到各钱庄的支持,篆刻“同心东老柜”,简称“同柜”,在包头、五原等地畅通无阻,加大了他的经济实力,创造了财富。包头的发展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清政府于20世纪初兴修了京包铁路,包头成为内地与西北边陲的通商重镇,由此加强了蒙汉各族人民的交往。由此可见,农业发展带来了人口增加,人口增加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发展形成了城市,城市发展促进了交通,交通畅通加深了文化交往,文化的融合交往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此同时,带动了五原、临河(今巴彦淖尔市)、安北(今乌拉特前旗)三地的农业、粮食业、商业等各行业的发展。

1914年,经地理学家张相文举荐,农商部长兼导淮督办张誊以政府名义聘请王同春为高级水利顾问。王同春通过考察,提出引淮河水直接入海的方案,是我国提出“导淮入海”的第一人,得到张謇的大力支持。后又应阎锡山之邀到山西省勘察了桑干河和广济、广裕、富山等渠道;到应县指导开渠筑坝,引浑河水灌田2000多顷。从此,他从开发河套走向了全国,为兴办水利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王同春风雨兼程的一生中,“……生平无他好,惟嗜水利若命……”大部分时间奔波于河畔、田野,察地势、辨土壤。他的汗水融入了土壤中,汇入了黄河里,他也从黄河和土地中收获了财富。他并没有忘记反哺社会,在晋察冀陕等省份遇到大旱时,他捐赠近10万石粮食;在河套当地更是如此,谁遇到困难,他都出手相帮。他一生经历坎坷,曾五次入狱长达11年之久,这也磨砺了他的性格。1925年,王同春在黄河督修水利,暴病返家,一病不起,于同年阴历六月二十八日长眠于河套,从此静静地听着黄河水滋养土地的声音。

黄河水日复一日地奔腾着,河套的历史与风物也随着黄河水流入历史的长河。本书向我们展现了一百多年前在这片传奇的土地上诞生的传奇人物王同春的一生。他毕竟是属于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勤劳勇敢、坚贞好义,在恶劣环境下表现出的顽强意志、顺境下表现出的仁慈之心、构造的和谐氛围,他的聪明智慧、探索精神和从劳动中来的科学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

王江

2006年5月

后记

王同春在河套引黄垦殖工作中自己投资开挖五大干渠,长度达1000多公里,灌溉上万顷土地,开辟成良田,建成一个河套灌区。其设计之合理、工程之浩大、效益之巨大,在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亦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得到保护。王同春在世数十年和死后八十年,近百余年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新闻界、各级政府、工农商界,特别是农民百姓没有忘记他;各界人士采用各种方式记录他的工作情况、为人处事,赞扬他、纪念他。我们晚辈深切怀念和敬佩祖父王同春、父亲王喆近百年相继在河套引黄灌溉、开垦良田所作出的生死拼搏;感谢有这么多同胞。近百年不忘一个普通农民对人类做出的一点贡献。

作者是王同春的晚辈(王喆之子女),为纪念前辈撰写了《引黄垦殖的开拓者王同春》一书。在本书的撰写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1983年作者访问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得到李西樵老先生大力帮助,借阅了《绥远通志稿》等有关资料。及《禹贡半月刊》登载过的多位学者、考察团专家的访问记,录写的史实;还有后期及近期五原、包头、达拉特旗地方志,邢台市新闻网及网友提供的有关王同春对地方、工商业做出贡献的一些资料。特别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水利所陈耳东先生主编的《河套灌区简史》一书对本书的撰写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有包括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水利专家提供的有关历史、地理资料。及有关王同春参与水利建设专业性的评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06年2月18日

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二日,往五原农会。早气温九庹。气压六六五耗。下午王同春来晤。农会会长也。余在归化已闻其名。然官场对之。率多诋毁之词。及逾萨拉齐而西。所遇农民。莫不称其经营水利。具有心得。因乞知事范君为书介绍见之。与谈河套地方利病。所言颇能中肯。亦可为农人之最好模范矣。”

地理学家张相文《塞北纪行》

“……王同春真是个民族的伟人,他有天才、有魄力,凭他的手腕开了沃地万顷。国家有了他没得几个县治……”

历史学家顾颉刚《禹贡》半月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