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全集(共20册)
分类
作者 鲁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全集(共20册)》是一部全面展现鲁迅心路历程的思想史,一部深刻反思民族生命精神的奋斗史!

本书是一部全新的《鲁迅全集》,让你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精神!本书涵盖了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的重要成就,文体全面,是鲁迅作品一次全方位的展示。

内容推荐

本部《鲁迅全集(共20册)》在原有全集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较大的增补和修订,精心选编了能体现出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突出成绩的作品,力求达到精华不漏的目标,希望在读者面前展示的是一个更为完整的鲁迅。

《鲁迅全集(共20册)》涵盖了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这四个方面的重要成就,文体全面,是鲁迅作品一次全方位的展示。

本书内容完整本部《鲁迅全集》选编精良,力求达到精华不漏的目的,希望在读者面前展现的是一个更为完整的鲁迅。

本书编排创新编排上,将鲁迅逝世之后出版的鲁迅著作集和陆续发现的佚文重新编排,一律按写作日期和发表日期的先后为序,分别重编为《人海杂言》和《荆天丛笔》(这两个书名均来自鲁迅生前的构想)。

目录

第一卷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野草》

第二卷

《朝花夕拾》

《诗歌集》

《热风》

《坟》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而已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人海杂言》

《荆天丛笔(上)》

第七卷

《荆天丛笔(下)》

第八卷

《日记》(1912年~1926年)

第九卷

《日记》(1927年~1936年)

第十卷

《书信》(1904年~1933年)

第十一卷

《书信》(1934年~1936年)

第十二卷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说集》

《工人绥惠略夫》

《一个青年的梦》

《爱罗先珂童话集》

第十三卷

《桃色的云》

《苦闷的象征》

《出了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

《小约翰》

《表》

《俄罗斯的童话》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第十五卷

《近代美术史潮论》

《艺术论》(卢氏)

《艺术论》(蒲氏)

《毁灭》

第十六卷

《十月》

《死魂灵》

第十七卷

《中国小说史略》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八卷

《古小说钩沉》

《小说备校》

第十九卷

《唐宋传奇集》

《小说旧闻钞》

《会稽郡故书杂集》

《岭表录异》

第二十卷

《嵇康集》

《云谷杂记》

《中国矿产志》

《生理学讲义》

附录:

一、中国地质略论

二、说钼

试读章节

狂人日记

本篇作于1918年4月,最初发表于同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作者首次采用“鲁迅”的笔名。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口在中学校时良友;分

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

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

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

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迫害

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

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问亦有略具联络

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

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

去。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

日识。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凉,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眼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P11-13

序言

读经典,读鲁迅经典!

陈漱渝

崇尚阅读的国家是创新型的国家。崇尚阅读的“读书民族”是有梦想、有希望的民族。崇尚阅读的人是能够延伸人生的宽度、增添人生厚度、提升人生高度的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民族。中国人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经验和方法就是要多读经典。

为什么要强调读经典?因为书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籍有书目著录的共181775部,实际留存至今的有多少说法不一;少说也有57500,10万余部。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7年间,出版物更多达93万种,其中新文学作品(包括翻译作品)至少有13500种。我们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通读这些书籍。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几乎全部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

何谓经典?经典是人类文明传承的纽带,它既是稳定的,也是流动的。“稳定”,是指它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价值,凝聚了某种专业领域最本质、最核心的智慧;不但在特定历史时期可以作为思想行动的标准,而且具有跨越时空的巨大能量。“流动”,是指其具有常读常新的阅读效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其中的某些观念会因时代的需求而凸显,某些观点又会受到质疑和重新审视。这就叫做对经典的“渐进理解”。

经典大体可分为“科学经典”与“人文经典”。前者如亚里士多德的《论产生和毁灭》《物理学》,牛顿的《光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后者如中国的《四书》《五经》。“科学经典”解决的是现实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实用性必然削减,因而可能会逐渐远离一般读者的视野,而仅在科学史上保留其崇高位置。但“人文经典”既执着于现实,又通过穿越往昔、走向未来而推动现实,所以“人文经典”的现实功能可能会超越于“科学经典”。可以说,对“人文经典”的阅读和诠释,成为了一项长远的时代使命。在一个口趋功利,学风浮躁,娱乐阅读、消遣阅读、实用阅读、浅表化阅读成为时尚的年代,人文经典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鲁迅崭露头角的五四时代是现代中国人心灵史上一个星光熠熠的时代,也是文学大师们为他们的后辈创造文学经典的时代。《尝试集》《女神》《志摩的诗》《胡适文存》《独秀文存》《茑萝集》《沉沦》《呐喊》《彷徨》《热风》…。这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穿越了历史的隧道,始终照彻读者心灵的夜空。鲁迅经典,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中围现代文学桂冠上的明珠。它在同时代众多经典作品的系谱图中占据了一个制高点。

鲁迅的文学活动虽然发端于翻译,但却因为小说创作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崇高地位。1918年5月,鲁迅应留日时期的福》)、七大人(《离婚》)那样的上层知识分子,也有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一类被科举制度愚弄乃至毁灭的下层知识分子。在五四时期“劳工神圣”口号的影响下,鲁迅写出了《一件小事》,启示知识分子正视灵魂的阴暗面,向满身尘垢但却正直无私的“卑贱者”学习,从他们身上寻求希望和力量。

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改造,是鲁迅在留日时期就已确定的创作宗旨。五四时期,鲁迅仍然坚持“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在《孔乙己》中,鲁迅通过酒客的笑声跟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受苦人的冷漠”。《药》反映了因群众的愚昧造成的革命者的寂寞和悲哀。《示众》通过首善之区街头十八个人物的群像,揭示出他们灵魂麻水的共性。在获得世界声誉的《阿Q正传》中,鲁迅把几乎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特别是“精神胜利法”,融进了阿Q这个不觉悟的落后的农民形象中,从而完成一个包涵复杂思想和社会心理的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典型形象。“阿Q精神”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国民劣根性,而且也映照出人类普遍的精神弱点。

鲁迅作品中数量最多,在中国现实生活中影响最大因而也最具价值的是杂文。鲁迅作品中的“杂文”有广义、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杂文,指不同文体的杂集,即所谓“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于是就成了‘杂”’。所以鲁迅杂文集中,收录了一些广告、书信、启事、声明、书目、碑文、墓志、诗歌、文言论文乃至翻译作品。狭义的杂文,指杂感或短评。这一类型的文章,是鲁迅杂文集中的骨……时空的限制”(《中苏文化》,9卷2—3期合刊)。它不仅适合于世界上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人种,而且也切中当今的时弊。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既需要市场经济的物质支撑,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要素的价值支撑,其中诚信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契约。契约关系是当今时代人际交往的一种普适性的模式,是保障个人权利、义务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协议形式,而诚信则是契约签订的道德前提,契约执行的道德保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靠法制的他律,同时也要用诚信的伦理观来自律,两者不能偏废。然而当前“诚信”这个词在媒体出现很多,但在实际牛活中却十分缺少。信用污染的情况跟环境污染的情况同样严重。

这样我们就自然过渡到谈鲁迅“爱”的观念。据电脑检索,在鲁迅的520篇文章中一共出现了1327次“爱”字。这些“爱”字有些是出现在人名、地名和篇名中,如爱新觉罗、千爱里、《爱眉小札》,但绝大部分还是在谈“爱”的情感问题。比如涉及“爱国”的文章就有93篇。涉及关爱民众的文字就无法确计。在鲁迅的特有语汇中,弱势群体通常被称之为“奴隶”“下等人”“被治者”“被压迫者”或与“聪明人”相对的“愚人”“傻子”。可见鲁迅呼唤“爱”,主要是针对强权者对弱势者的摧残,是针对世俗社会对受苦人的凉薄。鲁迅式的“爱”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民众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大爱”。它以摧毁“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宝塔形的等级制为前提,以强调爱与憎的有机统一为特色,与东方圣人提倡的“等差之爱”和西方哲人提倡的“人类之爱”有着明显的区分。

鲁迅讲爱,但同时也讲斗争,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鲁迅说“能憎才能爱”。他的憎完全是从爱出发的。他还有一句名言:“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鲁迅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缺乏“诚”和“爱”,是因为在元代和清代两次被异族统治,成为了奴隶。“做奴隶的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说诚说爱呢?……唯一的救济方法是革命。”(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鲁迅曾受到托尔斯泰人道主义的影响。他的友人刘半农赠他一句联语,概括他所受中外文化的影响:“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托”就是托尔斯泰,“尼”就是尼采。但鲁迅不同意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托尔斯泰反对战争,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打仗了,那办法是不要以恶报恶:“皇帝叫我们去当兵,我们不去当兵。叫警察去捉,他不去;叫刽子手去杀,他不去杀,”皇帝没有办法,天下就太平了。可惜是世界上总有一部分人偏听皇帝的话,所以世界也总是太平不了。

我们不是恐怖主义者,不会主张滥施暴力。但暴力毕竟是一种历史的常态,它可以区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两种,这是一种十分粗浅的常识。在中国古代,暴力产生的根源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在中国近代,暴力产生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入侵。在阶级社会,虽然曾产生了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但其本质是不和谐的。所以,没有前辈前赴后继浴血奋斗,也就没有今天的安定和谐。可见问题的症结是要正确认识暴力产生的根源与消灭暴力的正确途径。有人把鲁迅韧的战斗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反暴力、反权力。这种说法完全得不到鲁迅文本的支持。因为鲁迅主张“打落水狗”,批评孙中山“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他认为“改革最快的还是火与剑”。他还说,一首诗吓不倒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跑了。总之,鲁迅的诚爱观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我们要弘扬鲁迅的诚爱观,同时也要深刻理解鲁迅诚爱观的独特性。

在行将结束本文时,再转回到多读书,尤其是要多读经典这个话题上来。早在200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常委的习近平同志就在中央党校发表过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当前,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成世界潮流。在我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也正在逐步开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期待着鲁迅著作的多种版本不断问世,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出更加强大的精神正能量。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读者发扬知难而进的精神,多读鲁迅的经典之作,让鲁迅撒播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文化之花,结出丰硕的精神之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1: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