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悟到自己的错误,怎么才能战胜自己的错觉,怎么才能逃离思维的黑洞,让自己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这需要一个警钟不时地在你耳边敲响、不时地让你清醒、不时地让你振奋,与错误的魔鬼战斗。
本书就是那个警钟,它会告诉你,不知不觉中你都犯了哪些错误,你离思维黑洞的边缘还有多远,是不是还在随大流、人云亦云?是不是还在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还困在思维定势中毫不知情?不时地翻看,让警钟在你耳边常响,掌舵自己的人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做一个成功的自己。
走出错觉,战胜错误,脱离思维的黑洞,突破自身的局限。远离那些愚蠢的错误!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从现在开始,从这本书开始,你就可以走出错觉,做得更好!
如果能少些错误,你在生活中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在工作中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在人生中就会有更多的美好……读完这本书,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那些每天潜伏在你身边,你却从未察觉的或大或小或严重或轻微的错误。对照这本书,把它们从你错觉的阴影下揪出来,一一克服、改正,你会对世界有新的视角,对生活有新的感受,对人生有新的理解,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更受别人欢迎的自己,一个更让自己骄傲的自己。
当我们在观察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看到了一切。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我们每每会遗漏掉一些重要的细节,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一位医学院的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胆大心细!”他说着便用一只手指伸进一杯尿液里,然后,又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接着又把那杯尿液递给学生。学生们轮流把蘸了尿液的手指放进了嘴里。
“不错!你们每个人都挺胆大的。”教授微笑着说,“可惜的是不够心细啊!因为我蘸了尿液的是食指,而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
学生们愕然。
一个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商人在荒漠中寻找一头走失了的骆驼,可是这位阿拉伯商人直到快走出荒漠也没找到他的骆驼。他想先走出荒漠,到附近寻找一处可以安身的地方,因为夜晚即将来临,一旦天黑之前还找不到住处,他就要和他剩下的几头骆驼在荒漠中过夜了。经常在荒漠中旅行的人都知道,那是十分危险的。好在他遇到的一位当地人告诉他荒漠的边缘就在前面不远,走出荒漠很短的距离就可以看到前面的人家了,那里会有人提供住宿和饮食。
于是,他牵着剩余的骆驼在荒漠中一边走一边询问遇到的路人是否看见过他那头走失的骆驼。他看到前面有一个人正坐在一个沙丘旁休息,便走到那人旁边问:“请问你是否见到了一头走失的骆驼?”
那人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他:“你的骆驼是不是有一条腿瘸了,而且还瞎了一只眼睛,背上驮着的东西好像是谷子?”
阿拉伯商人高兴极了,“你见过我的骆驼!你能告诉我它往哪个方向走了吗?”
没想到正当他脸上的笑容刚刚展开的时候,那人的回答就令他高兴不起来了。那人说道:“我根本就没有见到你的骆驼,我上面说的那些特征都是我自己猜测出来的。”
哪里能猜得那么准,是不是这个人偷走了我的骆驼?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呢?阿拉伯商人心里这样想着,嘴里也没闲着:“你既然知道得这么清楚,那就证明你肯定见过那头骆驼,请你赶快告诉我骆驼在哪里?”那人依然说自己没有见过,然后又说:“虽然我没有见过那头骆驼,不过我应该可以推测出它是往哪个方向走的,根据我的推测,你很有可能找到那头骆驼。”
听到那人这样说,阿拉伯商人心里越是感到怀疑,于是他就不客气地对那人说:“一定是你偷了我的骆驼!你赔我的骆驼,否则我就要拉你去见法官。”而那人则始终不承认是自己偷了骆驼。就这样说着说着,阿拉伯商人被激怒了,他坚持要拉着那人去见法官。
幸好在有人家的地方就有一个法官,阿拉伯商人要求法官判那人有罪。法官最初也站在阿拉伯商人一边一一他也认为那人如果没有见过骆驼的话就不会对那只骆驼了解得如此详细,而他又不承认,那其中肯定隐藏着问题。可是当那人带着法官和阿拉伯商人来到荒漠中的一个地方时,经过那人的一番讲解,阿拉伯商人和法官都表示冤枉了对方。
原来,那人带他们去的地方正是他发现骆驼足迹的地方。他之所以会对那只骆驼的情况了解得那么详细,完全是因为他善于从细微处观察。那人是这样解释他的推测过程的:“那头骆驼的脚印三只一样深,而只有一只脚印明显比较浅,足以表明那头骆驼很可能有一条腿瘸;而且那个地方的路两边都有一些细嫩的小草,只有一边的被啃光了,而另一边却丝毫未动,可以表明这只骆驼另一侧的眼睛一定看不到东西;至于骆驼背上驮的东西,从道路两边洒下的细碎谷子就可以看出来。”说完这些之后,那人接着对阿拉伯商人说,“通过对骆驼脚印的观察不难看出那头骆驼的前脚一直朝西,而且它一直是一边吃一边走,由此可以推测那头骆驼很可能还会朝西一直走下去,而且走得不会太远,你顺着这条路往下走,应该会找到你的骆驼。”
果然,沿着那人指引的方向追了一段时间,阿拉伯商人找到了自己的骆驼。
聪明人见一叶而知秋,愚钝者往往是因一叶而障目,其中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们对细节的观察是否敏锐、是否具有从微小事物中把握大局的统御能力,是否让细节逃过了你的眼睛。
细节如冰山一角,可以让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洞悉事物全貌。细节如知秋一叶,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平静下涌动的暗流,知悉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细节如乱线的一头,能够让我们理清思路,有助于我们有效应对矛盾、解决问题。
我们生活在细节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不光是由基础和实力决定的,更是看谁于细节中占得先机,把握机会,找到致胜的突破口。细节无处不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细节显而易见,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细节需要我们观察,需要我们思考,需要我们把握。观察细节不能凭经验、凭主观,不能事无巨细,也不能粗枝大叶;分析细节不能就事论事,不能简单从事,不能率性而为,不能僵化保守;把握细节不能多谋不断,不能盲目冲动,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一成不变。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正如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最不起眼的细节中也蕴藏着事物的本质。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强调的就是不要忽视小的失误;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则表明,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一步一步做起。
做一件成功的事情并不难,难的是把每一件事情都做成功。只有让注意细节成为习惯,我们才能自发、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才能够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项任务。
注意细节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态度,而最为理想的是一一让注意细节成为一种习惯。千万要牢牢抓住正在溜走的细节,不要让它们从你的眼前逃走,因为它们可能是决定结局的关键。一个人,注意细节可以称之为优秀,而让注意细节成为习惯则是卓越!
P4-7
莎士比亚说:“大洋里所有的水也不能使天鹅的黑腿变成白色,虽然它每时每刻都在波涛里冲洗。”
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犯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引力。”
泰戈尔说:“如果所有的错误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
这样看来,错误好像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每一个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人,无论是大师还是一般人,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没有谁的一生是没有错误的。然而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在犯错误,还茫然不知、视而不见,甚至还在自命不凡、洋洋得意。这才是蚕食我们人生的真正魔鬼,它让我们陷入思维的黑洞,不能自拔,无法脱身,最后只能是虚度此生。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错觉,源于人类自身的局限,源于我们善于被欺骗的眼睛和思维。
所以,西塞罗说,“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
要怎么才能悟到自己的错误,要怎么才能战胜自己的错觉,要怎么才能逃离思维的黑洞,让自己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这需要一个警钟不时地在你耳边敲响、不时地让你清醒、不时地让你振奋,与错误的魔鬼战斗。
这本《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就是那个警钟,它会告诉你,不知不觉中你都犯了哪些错误,你离思维黑洞的边缘还有多远,是不是还在随大流、人云亦云?是不是还在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还困在思维定势中毫不知情?不时地翻看,让警钟在你耳边常响,掌舵自己的人生,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做一个成功的自己。
编者